銀背大猩猩算是現存的最大靈長類動物,主要棲息地在東非和西非,同時它也有另一個名字——金剛猩猩,聽到這個名字就很容易會想像到它們在骷髏島的近親,那隻體型碩大的怪獸。金剛的IP這幾年和它的好朋友哥斯拉一起又火了起來,也算是怪獸電影重新興起的標誌,不愧為怪獸電影的鼻祖。
我們一般能看到的金剛一般是2005年版的,其實早在1933年金剛就已經出現,當時電影的發展還處在萌芽時期,任何創新舉動都有可能是一項壯舉、比如說金剛,它不僅開創了巨型怪獸電影的先河,也將特攝劇推向了高峰,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骷髏島靚仔的歷史,看看它誕生之初經歷了哪些趣事。
特攝劇和恐怖電影
被公認的電影誕生時間是1895年(實際上要更早),從它誕生之後,人們好似找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可以自由的幻想,自由的創作,但完事之後有沒有人看就是另一回事了。在1903年的西部電影《火車大劫案》中,首次出現了運動鏡頭、合成影像等一系列的創新技術,雖然只有短短的10分鐘,但這部電影卻成為了裡程碑一樣的存在,算是歷史上第一部帶有特效的電影,當時電腦特效是不存在的,要想達到目的就需要特殊的手段來拍攝,所以有了特攝劇的說法。
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遺失的世界》,這個IP被翻拍了無數次,可能每個人所看的版本都不太一樣,而它最早的版本則是在1925年,原型是英國作家柯南·道爾在1912年創作的同名小說。劇中的主角除了人類外,就是恐龍了,而劇情則是一群探險家意外的到了一個陌生地方,那裡有兇猛的恐龍,在經歷了各種危險後,人類又把恐龍帶到了城市中,結果引起了巨大的混亂。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有些眼熟了,這個劇情就是後來金剛的劇情,同時也它也直接影響了《侏羅紀公園》的誕生,而劇中採用的特攝技術,也為後來的一系列特攝劇鋪墊了道路。
人們追求刺激的心態很常見,電影製作者們也深知這一點,所以給電影加入恐怖的情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早的恐怖類電影應該是《卡拉密》和《尼古拉》,經典的吸血鬼伯爵和女吸血鬼形象就來自於此,同時還有狼人,因為文化差異的原因,東方人看這些西方文化可能感覺不到什麼。而後來的《金剛》則首次創造了巨型怪獸這一理念,並讓使用皮套和建築模型的特攝方式走向了全世界。
金剛的誕生
梅裡安·庫伯在6歲生日的時候收到了一本書,名字是《赤道非洲的探索和冒險》,從這個時候開始,庫伯就深深的迷上了大猩猩,書中它們體型巨大,被稱為森林的王者,是如同噩夢一般的存在。當時的庫伯和很多人一樣並沒有見過大猩猩,通過書中的描述,腦海中自然就浮現出了青面獠牙雙眼血紅,身披厚重毛髮的人形怪物。三十年代的時候很少有人知道有大猩猩這種生物,突然見到後自然會把它當成某種怪物,更不用提是放大版的了,所以在後來的電影中,庫珀才會選擇了現代人看起來很普通的大猩猩。
長大之後,庫伯開始從事電影工作,他覺得是時候實現一下自己童年時的幻想了,他要親手製作一個如同噩夢般的生物,並讓人們感覺到它的恐怖。庫伯的目的很單純,他就是想嚇唬別人,所以這個怪獸越恐怖越好。當他看到一架飛機飛過帝國大廈後,一個靈感誕生了,他要讓這如同大猩猩的生物進一步的變大,以至於可以直接和現代文明對抗。在設計造型的時候,庫伯決定給它設計成半人半獸的形象,而且一定要顯得兇猛、殘忍、恐怖,但連續好幾個方案都沒有讓他滿意。直到在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看到了一個處理不是很好的大猩猩標本,庫伯才定下了這個怪獸的形象,之前「半人半獸」的形象沒有了,反而更接近大猩猩本尊。
起名字的時候,庫伯想用「K」開頭的名字,因為這在讀音上會顯得更具有震懾力,最初的計劃就是「Komodo」(科莫多),而後為了突出特點又改成了「kong」,這樣顯得還更神秘一些。這是庫伯自己想出的一個形音詞,但還是巧合的和丹麥語的「國王」撞在了一起。而後為了突出它的地位,在名字前面又被賦予了「King」(王者)的稱號,而「金剛」這個名字是強行音譯的結果,因為這樣也更符合東方文化。綜上所述,這隻巨獸的名字其實就叫「剛」,如果全翻譯過來,應該就是「王者剛」的意思。
這部電影在拍攝準備時,金剛最初的設定只有5.5米高,但隨著場景的不斷變化,和攝像機角度的問題,金剛的體型先是長到了7.3米,然後又長到了18.3米。這理論上是一個拍攝失誤,但庫伯認為這會讓畫面更具有刺激的感官,所以第一部的金剛是可大可小的。金剛的劇情就不用多講了,基本上就是美女和野獸的故事,但1933年版的金剛就是一個單純的怪獸,毫無人性可言,到了1976年版中金剛取消了擬人化的設定,外表開始和一個大猩猩無異,而2005年版中,金剛已經被徹底的洗白了。
結語——金剛帶來的影響
1933年,最早的金剛電影上映,對於那時候的觀眾來說,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巨大、面目猙獰、值得為此尖叫的一個怪獸。可能有人會問:「不就是個放大版的猩猩嗎?」,原因前文已經提過了,在1933年,人們是不會看過「動物世界」的,所以當初觀眾感受到的那種震撼我們很難理解。而為了解決現在觀眾口味越來越刁鑽這一點,金剛的體型也不斷地在變大。
金剛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它開創巨型怪獸的時代也不是空口無憑,在金剛火了之後,大洋彼岸的日本也希望擁有一隻怪獸,用來毀滅他們的城市,而且一定要比金剛大。之後誕生的怪獸大家應該也比較熟悉了,就是哥斯拉,就名字上了好萊塢星光大道這一點來看,哥斯拉的成就甚至超過了金剛,可謂「一浪更比一浪強」。
參考文獻《The World of Kong: A Natural History of Skull Island》、《The Making of King Kong: The Story Behind a Film Clas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