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阿希姆·弗蘭克線上做客清華「巔峰對話」

2021-01-11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11月3日電 10月26日晚,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主辦的第32期「巔峰對話(Toptalk)」在生物醫學館舉行。活動邀請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教授作為特別嘉賓,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院長、化學-生物大類首席教授王宏偉作為對話嘉賓,與清華學子開展了題為「冷凍電鏡的前世今生,領略原子維度的重構藝術」的對話交流。130餘名清華師生在現場參與了本次活動。

王宏偉介紹約阿希姆·弗蘭克和分享主題

主題分享環節,弗蘭克回顧了冷凍電鏡誕生發展的歷程,圍繞著他的研究經歷展開,講述了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對結構生物學發展的重大作用。目前,冷凍電鏡技術依舊在革新之中,弗蘭克舉例介紹了生物分子連續的結構變化過程的研究,是怎樣通過結合了精確控制噴霧-混合系統的時間分辨冷凍電鏡技術(Time-resolved cryo-EM),和基於流形嵌入(Manifold Embedding)的圖像處理方法來實現的。最後弗蘭克指出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對結構生物學的發展意義非凡,並將在未來學科的發展中繼續發揮巨大作用。

現場觀眾聆聽約阿希姆·弗蘭克教授分享

學生挑戰環節,四位來自生命學院的同學與王宏偉及現場觀眾進行了充分交流,弗蘭克也針對提問給出解答。

學生團隊向兩位教授發起挑戰

其中,生命學院博士生周珩提出了一個關於結構柔性的問題。弗蘭克與同在現場的生命學院劉俊傑老師都建議他可以設計專門針對這些離子通道的制樣裝置,用以解析其結構。生命學院博士生徐家璐與弗蘭克討論冷凍電鏡解析度的革命。王宏偉預計冷凍斷層成像子斷層平均法(sub-tomogram average)的近原子解析度會比想像中更快到來。生命學院博士生陳康淨圍繞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中結構異質性,與弗蘭克討論基於流形嵌入方法的主要適用範圍,以及如何分析結構中的異質性從而選擇合適的方法。學生挑戰團隊的宋雨桐表示,王老師在討論中提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設想,通過大幅改變電鏡設備,利用多電子束同時成像,快速獲取數據,這令她印象深刻。

現場同學踴躍提問

生命學院2020級博士生李彥美表示,聽了老師和師兄師姐們的交流,她對結構生物學有了進一步認識。精密儀器系2018級博士生申思彤表示,弗蘭克教授帶領我們回顧了冷凍電鏡的整個發展史,並介紹冷凍電鏡最前沿的幾種分析技術,參與此次巔峰對話讓她對冷凍電鏡有了全面的認識,為未來科研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活動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主辦,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分會協辦,並採用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打破地理界限,鼓勵學生質疑學術權威,挑戰現有學術範式,著力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

清華大學「巔峰對話」(Tsinghua TopTalk)是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於2013年發起並主辦的多學科學術交流活動。「巔峰對話」旨在通過邀請以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獲得者為主的各學科學術大師,與清華學生展開對話,鼓勵清華學生質疑學術權威、挑戰現有學術範式,力求「對話激發創新」,為清華學生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

供稿:研究生會

編輯:李華山

審核:呂婷

相關焦點

  • 每經專訪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希姆·弗蘭克:沒有自上而下的幹預...
    2021年初之際,每日經濟新聞重磅推出「巔峰對話:瞰見2021」系列策劃。在第一季,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將獨家對話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圍繞世界經濟前瞻、科技創新等問題,進行深度探討。本期,我們帶來的是對2017年諾貝化學學獎得主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教授的獨家專訪。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中新網10月9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9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成為今年的諾獎得主,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
  • 【墨西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裡奧·莫利納去世,享年77歲】據美聯社...
    【墨西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裡奧·莫利納去世,享年77歲】據美聯社消息,馬裡奧·莫利納,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也是唯一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墨西哥科學家,於周三在他的家鄉墨西哥城去世,享年77歲。
  • 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45分許正式揭曉,由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 Doudna)獲得。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諾貝爾化學獎歷史上的遺珠之憾
    但就是這樣一個為化學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卻在1905年和1906年連續兩次與諾貝爾化學獎失之交臂。1907年,門捷列夫逝世。後來的事情很多人知道了,德國化學家弗裡茨·哈伯(Fritz Haber)憑藉氨的人工合成獲得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006年,因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所作的研究」,羅傑·科恩伯格獨享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亞瑟·科恩伯格也曾在1959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諾貝爾獎歷史上,共有6對父子獲獎,他們就是其中之一。
  • 2015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7日中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17日下午5點45分),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當地的瑞典皇家科學學院揭曉。中新網10月7日電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7日中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17日下午5點45分),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當地的瑞典皇家科學學院揭曉,託馬斯·林道爾(Tomas Lindahl)、保羅·莫德裡奇(Paul Modrich)以及阿奇茲·桑卡(Aziz Sancar)獲獎。獲獎理由是「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1/4) "← →"翻頁
  • 每經專訪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維特裡希:未來兩三個月是新冠...
    2021年初之際,每日經濟新聞重磅推出「巔峰對話:瞰見2021」系列策劃。在第一季,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將獨家對話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圍繞世界經濟前瞻、科技創新等問題,進行深度探討。本期,我們帶來的是對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維特裡希(Kurt Wiithrich)教授的獨家專訪。
  • ...頂尖科學家論壇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英才交流活動啟動在昨天(30日)的論壇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和副主席麥可·萊維特稱讚論壇在特殊時期實現了全球科學家的一次難得的交流。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羅傑·科恩伯格:可能現在只有中國有這樣的能力來舉辦這樣一場科學盛會,要讓137名不同領域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當然還有眾多的其他與會者和青年人,集聚一堂,這樣的人員流動是一場巨大的挑戰,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中國會議的組織者就做成功了,並且做得非常出色。
  • 拯救地球臭氧層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裡奧·莫利納去世
    拯救地球臭氧層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裡奧·莫利納去世 2020-10-18 0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諾貝爾化學獎近5年得主
    諾貝爾化學獎近5年得主 澎湃新聞 2020-10-07 17:08 來源:澎湃新聞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183位獲獎者自頒布以來,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184位在化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獲獎者。因為弗雷德裡克桑格曾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所以全世界共有183人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最年輕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弗雷德裡克·喬裡奧特, 1935年他和妻子因發現人造放射性而被授予了諾貝爾化學獎,時年35歲,在一眾諾貝爾獎得主中算得上青年才俊。
  • 諾貝爾化學獎來了!兩位「女神」登頂,發現高效基因編輯技術;A股...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特寫|在上海的這十張桌布上,諾獎得主們為人類未來打下草稿
    與青年科學家們共議人類未來的頂尖科學家包括: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伯特·胡貝爾,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約瑟夫·泰勒,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澤克,2008年沃爾夫化學獎得主艾倫·巴德,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亞利耶·瓦謝爾,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愛德華·莫索爾和梅·莫索爾,2015年圖靈獎得主馬丁·赫爾曼,2016
  • 請回答2020|諾獎得主帶你探秘新冠研究神器
    今日出場的是「冷凍電鏡之父」、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 弗蘭克在第三屆WLF上。 因為對冷凍電鏡發展的卓越貢獻,約阿希姆·弗蘭克與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共同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 2名女性分享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近10年這些人曾獲獎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0月7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7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
  • 騰龍股份: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獲得政府補助共計約1844萬元
    每經AI快訊,騰龍股份(SH 603158,收盤價:19.96元)1月5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常州騰龍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屬子公司自2020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獲得各項政府補助與稅收返還資金共計人民幣約1844萬元。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將分享獎金760萬人民幣
    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2020年諾貝爾獎六大獎項,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於10月5日至12日陸續揭曉。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海肯斯滕此前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
  • 因「基因編輯」兩位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48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