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家工業大企在奧地利成立「面向未來的包裝平臺」(Verpackung mit Zukunft)。這7家公司分別是Greiner、阿普拉(ALPLA)、雀巢(Nestlé)、可口可樂奧地利公司(Coca-Cola Austria)、奧地利綠點Interseroh、恩格爾(ENGEL)及埃瑞瑪(EREMA)。它們的年銷售額加起來超過90億歐元,僱員超過4萬名。
「面向未來的包裝平臺」 將致力於優化可回收性,並不斷提高包裝行業的可持續性,推進循環經濟。
這7家成員企業已在諸多領域實現了循環經濟運作的四大基礎——減少、替代、再利用和循環。此次成立「面向未來的包裝平臺」,希望通過共同努力推動包裝可持續創新。
如Greiner總部位於奧地利Kremmünüster,是全球知名的塑料包裝及發泡公司,公司已加入「循環塑料聯盟」、「苯乙烯循環解決方案」等組織,致力於塑料包裝及發泡的可持續研發創新。
阿普拉近期擴建了波蘭工廠的RPET產能,從年1.5萬噸提升到3萬噸。「在當前新冠疫情中,包裝在運輸保護、食品保質及食品衛生方面變得越加重要。包裝的優勢在疫情之後也應重視。可持續性仍然是所有項目的考慮重點。」雀巢奧地利負責人Angela Teml說。
平臺的成員將嘗試建立跨區域的可持續包裝新標準,讓人們對塑料有不同的認識。
恩格爾執行長Stefan Englede指出,塑料作為材料並不是汙染環境的問題所在,關鍵在於如何處理、使用好塑料。他表示,目前「用於回收的設計」和新數位技術是恩格爾的研發重點。
Interspero塑料回收技能中心近期得到了國際認證。這意味著它是歐盟唯一認可的專門從事再生塑料開發和分析的研究機構。它在整個歐洲設立了標準,實施統一的質量標準。
可口可樂奧地利發言人Philipp Bodzenta舉例,目前可口可樂在奧地利銷售的礦泉水品牌R.merquelle已採用100%可再生的PET製成。
近日,可口可樂全球CEO詹姆斯·昆西表示,可口可樂全球銷量與4月份的暴跌25%相比已略有改善,但5月份依然是負增長。
就中國市場而言,雖然自4月份起中國地區的居家銷售額已有回暖,但預計5月份的需求尚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可口可樂的收入大約一半來自餐廳、電影院和運動場館等戶外渠道。隨著可口可樂在華瓶裝廠全面復工,針對中國市場重拾業績增長的舉措也已經展開。
4月底,可口可樂公司與蒙牛乳業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也已審結完畢,收到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具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不實施進一步審查決定書》,獲準新設合營企業,在國內生產並銷售低溫奶產品,雙方將會推出一個全新的低溫奶品牌。
反觀全球市場,詹姆斯·昆西向《快消品》表示冠狀病毒封鎖對經濟的影響才剛剛開始。現在判斷封鎖解除後消費者消費習慣發生的變化還為時過早,但可口可樂預計消費者將更加囊中羞澀。
有專業人士認為,可口可樂的表現或將於第二季度後有所改善。連鎖快餐渠道的需求正在恢復,5月瓶裝飲料的銷售也在提振。由於消費者出行受限,該公司「應更加重視新興市場的購買力、並減少對小品牌的試水。」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鑫仕達更多企業信息。
作為面向塑料膜材的自媒體平臺,塑膜網始終致力於傳播品質內容,弘揚正能量,堅守平臺使命。
經過野蠻生長的膜材產業生態,陷入多重困境;「只以產值論英雄」的環境下,劣幣驅逐良幣,價值卻被埋沒。優質內容亟待分發,市場渴求真正的雨露甘泉。
我們旨在打造精品內容,用專業的眼光引領風潮,為市場提供更優質、更具價值的信息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