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書法:秦國書法

2020-12-09 依妍閣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自鎬京(西安)東遷洛邑(洛陽),秦襄公護駕有功,封為諸侯,據西周故地。秦國先霸西戎,爾後東進,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之後,國力日強,位列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秦國文字書法承襲西周的篇文,現存的書跡數量較少,最能體現秦國大篆形態的書跡是兩件金石之制:《秦公簋》和《石鼓文》。

《秦公簋》1923年在甘肅天水出土,學術界多數認為上春秋時代秦國秦景公(前576——前537)時期器物。《秦公簋》器、蓋皆有銘文,共105字,連為一篇。銘文篆書,筆畫圓轉而堅勁。對稱的縱向筆畫,有分張之勢。結體並不呆板,字形略呈縱勢。書寫者將同類的筆畫作相向的、相背的或者平行的排列,整齊對稱,這種整齊結構的手法,類似西周宣王時期的《虢季子白盤》(前816年)。

《石鼓文》被後人譽為「第一刻石」,共十枚,每枚石鼓高約二尺,徑約三尺,環刻四言詩一首,共十首,計七百餘字,現存文字不足此數。《石鼓文》的書刻年代歷來眾說紛紜。唐蘭認為《石鼓文》是秦靈公時代(前424——前415)的作品,書法「顯然比《秦公簋》來得更整齊了」。《石鼓文》書法,筆畫平直勻稱,字內的部件組合的對稱又平衡。結構整飭,字形方整。這些特點,體現了莊重感,也顯示了秦國廟堂之制的整齊化、規範化、裝飾化傾向。石鼓上的篆字,比甲骨、青銅器、陶片上的文字大得多,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早的大字作品。

春秋戰國時代,秦國始終以西周籀文作為正體,所以,西周的文字書法經由秦國得以延續。秦國的大篆也在發展和演變,總體趨勢是簡化,手段是「左右均一」、「規旋矩折」的整齊化。書刻於戰國末年的秦國《新郪虎符》,文字的結構以及書法整齊化的程度,非常接近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的小篆。

此外,秦國竹木簡牘上,見有一種俗寫體,用方折的寫法改變篆文的圓轉,最初只是篆文的簡便寫法,漸漸演變為一種新書體,秦漢之際名為「隸書」。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都有哪些?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後秦穆公滅西戎十二國,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至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輩出,主要有以下9位戰將:1、白起白起(?
  • 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國家,最終全都被秦國打敗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滅亡,至此中國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據史書記載,在這一時期總共誕生了109個諸侯國,社會環境非常複雜多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時期,卻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非常活躍的時代。
  • 中國歷史——春秋戰國.秦國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嬴姓,趙氏,存於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史記秦本紀認為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紂王的寵臣。據清華簡《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監之亂平定後,蜚廉「東逃於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殺蜚廉,西遷商奄之民於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
  • 盤點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哪個時代更強?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歷史上戰爭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接連爆發的戰爭自然便催生了大量的名將,那麼春秋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名將呢?先軫是曲沃人,是春秋時期晉國名將、軍事家。而其軍事生涯最為著名的便是城濮之戰和崤之戰,我們便來說說崤之戰,此戰乃是歷史記載的第一場伏擊戰。秦國欲霸中原,但東出道路卻被晉所阻。前628年冬,秦國便趁著金文兵病逝,晉襄公剛剛繼位的時機,長途奔襲鄭國,但卻被鄭國發覺,秦國只好改變計劃,滅掉了晉國的鄰國滑國後班師。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代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的統稱,是春秋五霸的延續,戰國初期,春秋強大的國家基本都被保留了下來,只有晉國被六卿所瓜分,分成了趙、魏、韓三國,至此,形成了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引用自《君臨戰國》簡介> 推薦一看5.重生之春秋戰國 作者:巨人肩膀上的木木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湧現如老子、孔子、晏子、孫子等聖賢的時代,為百家爭鳴奠定了基礎。但這個時代卻充滿不義,戰端不斷,短短數百年百餘諸侯國只餘數十。
  • 春秋戰國時期存活最久的國家,越國有1900年
    春秋戰國時期存活最久的國家!1,越國,1900年2,薛國,1500年3,衛國,907年4,燕國,822年5,齊國,823年6,楚國,817年7,秦國,563年(秦朝15年)8,韓國,173年9,魏國,178年10,趙國,181年戰國七雄在前篇詳細講過,但是春秋戰國時期存活最久的其實並不是秦國,也不是戰國七雄,而是另外幾個國家,其中存活最久的是越國,前後長達1900年。
  • 春秋戰國時期,變法運動屢次失敗,為何還會有人組織變法?
    在我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是最為動蕩的年代,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動蕩的年代中,卻有許多新生的事物出現,比如筆者今天要說的變法運動,它給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以大一統,大崛起的希望。還有,吳起為了讓國家儘快強大起來,也開始主張變法運動,但是也沒有取得成功,而且最終也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可以看得出來,在這一時期主張變法的政治家或者軍事家,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的,但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算有人為了變法運動付出了生命代價,但卻依舊有人前僕後繼,推動變法運動的開展,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書法報》清華簡專輯(二)
    孔子死後百年中,《春秋》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一門顯學,被孔子的弟子奉為經典,授徒講學,自此形成「春秋學」,《漢書·藝文志》記述了漢以前的流傳情況。 早期古人口耳傳承的授徒方式,決定了《左氏春秋》成書的內容性質和資料來源,「一是取自春秋時期各國史官的私人記事筆記,這是當時的史官實錄。」「二是取自流行於戰國前期的關於春秋史事的各種傳聞傳說。」(王和,《〈左傳〉的成書年代》)。在劉歆之前,《左氏春秋》的寫本是古文,《魏書·江式》言:「北平侯張倉(蒼)獻《春秋左氏傳》,書體與孔氏相類,即前代之古文矣。」
  • 戰國時期,秦趙是死敵,但趙國抵抗匈奴時,秦國卻主動出兵相助
    在我國古代歷史中,有很多亂戰的時期,其中春秋戰國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當時強大的晉國最終被歷史給淹沒。晉國當時通過「六卿制度」走上了崛起之路,但這個國家最終也因為這個制度而滅亡,晉國被韓趙魏瓜分,從這以後,中國也正式進入了戰國時期。
  • 多算勝,少算不勝:春秋戰國時期軍隊後勤制度的發展與成熟
    由宋國對司空稱之為「司城」的變化可以得知,春秋時期隨著諸侯和卿大夫的權力日趨強盛,新城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國家的領土之上,為了保障城池之間的道路暢通與稅收的穩定性,徵稅和修路就率先成為了春秋戰國時期司空的主要職責,因此司空的地位能夠被提高至「六卿」之一也是後勤官職發展的必然趨勢。
  • 戰國時期並不起眼的秦國,怎麼剿滅其餘國家,完成一統大業的呢?
    秦國在春秋前期只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諸侯國,在後期的時候才躋身春秋五霸的行列中,戰國時期各諸侯獨立稱王,為了兼併,擴大土地,內部戰爭不斷,生死存亡的壓力迫使各國都勵精圖強,發展成了後來我們知道的戰國七雄,這個時候的秦國還不是最強的那一個。那麼究竟是是什麼原因讓秦國一掃六合,完成統一呢?
  • 春秋戰國時期,對於武將來說,武安君是不是最高封號?
    白起是秦國著名的戰將,號稱「人屠白起」。他作戰非常的勇猛,很多人都非常忌憚他。他在戰國時期,是戰神級別的人物,後來被封為「武安君」他曾經將40多萬趙國士兵活埋,被後人稱為死神。雖然白起的軍事能力很強,但是他的情商卻非常低,而且他的政治能力也是一般。最後被秦王賜死,下場非常慘。
  • 100個專業書法術語,考考你對書法的認知度?
    後來在魏晉時期開始將墓誌的形式轉變成為地上立碑寫傳記。10碣刻石中的一類形制。《後漢書·竇憲傳》註:「方者謂之碑,圓者謂之碣。」如今存之石古文,鐫刻於鼓形圓石上,內容為歌詠秦國君主遊獵之事,故也稱「獵碣」。
  •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大局勢,法家如何走向政治舞臺?
    文丨老金聊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霸,百家爭鳴的歷史狀態出現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這對於東周是政治上的大分裂,是更是少見的混戰。隨著長時間的戰爭,人們在思想開始不斷的變革。
  • 從「行人」到縱橫家,看看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外交政策的變化
    這就使得春秋時期行人受到各國的重視,行人這個職業也得以迅速發展。 戰國七雄,國際形勢發生變化,行人開始退下了舞臺,縱橫家開始崛起 公元前403年,趙、韓、魏三家分晉,拉開了戰國時代的序幕。周天子權威的完全喪失,加劇了諸侯國之間的兼併戰爭。這個時代,戰爭才是主旋律。
  • 如果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不分裂,秦國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嗎
    晉國不分裂秦國有機會統一天下嗎? 戰國七雄,韓趙魏三家本是一體,秦國兼併六國,光一個趙國,差點耗光秦國兵力儲備。戰國末期,秦國人口約四五百萬,韓趙魏三家人口約八百多萬,這麼懸殊的人口比例,軍隊數量差距,秦國遠不如三國總和。
  •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間交流用什麼語言文字呢?
    在公元前400年前後,中國人口達到了約2千萬,其中楚國450萬,齊國310萬,魏國320萬,秦國220萬,趙國200萬,燕國130萬,韓國140萬,其他國家100萬多,中原以外地區約100多萬人口,這些都是估計數。
  • 渭南文壇|楊安強:中國古錢幣上的書法藝術
    在錢文書法上,前人們發揮了無限的創造力,精工細作,構成了一個無比瑰麗的書法藝術世界,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古錢幣產生於原始社會後期,主要以天然的骨製品為主。隨著銅的出現和應用,古錢帛也隨之進入輝煌的青銅文明時代。自倉頡造字史有文明以來,中國古錢幣產生的時代幾乎同時與之相接,其錢文上的書法藝術幾乎囊括了文字書法的所有內容。
  • 春秋戰國先後延續了近550年,為何最後統一六國的是秦國?
    春秋戰國先後延續了近550年,不斷地上演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悲劇,我們知道,大秦帝國在採用商鞅的變法策略後,迅速強大了起來,最後在秦始皇時期統一了六國,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結束了各國之間常年的頻繁的戰爭。無論是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都有秦人的影子,所以說秦國在小範圍之內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是很多人不解的是為什麼最後統一六國的是秦國而不是其他諸侯國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就是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一代人如果出現銜接不上的話都難以在這個時代存在下去,並且隨時都有被其他國家吞併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