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桌上常備的四類茶具,蓋碗、煮茶壺、公道杯、茶杯,該如何挑選

2020-12-21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春天裡桃紅柳綠,花開正好。

不過在生活上,不少朋友容易忽略花的存在。

任何時候,在案頭上,茶几上,書桌前,或者任何位置。

用一隻瓶子,或者小杯,就能擁有一枝或者一束為自己盛開的花,是件幸福的事。

曾經和朋友交流經驗,她說茶桌上的插花特別簡單。

最簡單的只一枝,這是很文人的方式。

宋代的時候,人們喜歡用青白色的花瓶來插花,就只取一枝。

取花如取友,貴精不貴多。

再不然,也有一本正經的講究,斜插二三枝。

譬如,蓮花要配上玉簪,牡丹需襯上木香,這其中有不少門道。

給花評出君臣主副,品命妃婢,精心布排的折枝插卉。

細說起來,這是茶席布置過程中的雅趣。

而對於整體的茶桌而言,茶具的挑選的話題,實用度更強。

那,就順心的喝白茶而言,基礎的茶具選擇該有哪些技巧呢?

《2》

第一,如何挑一個趁手的蓋碗?

魯迅在《喝茶》一文裡提:

「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

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

言簡意賅,一語點明蓋碗的重要性。

茶桌上,蓋碗屬於必不可少的茶具。

那麼平時在泡茶喝茶時,該如何選一個趁手的蓋碗呢?

從材質上,以白瓷為佳。

白瓷材質的蓋碗,經過了超高溫度的燒制。

就瓷質本身而言,要比不少粗陶、紫砂等氣孔率更低,緻密性更高。

再加上,經過上釉燒制的白瓷,質地更是光滑細膩,如同剝了殼的雞蛋。

白瓷蓋碗泡茶,是茶桌上的百搭神器。

既不容易殘留茶漬,又能讓好茶的風採100%呈現,絲毫不影響茶香和茶味。

另外,素簡的白瓷,簡單耐看,能夠襯託幹茶的顏色。

如果是換作黑瓷,或者粗陶等材質,由於背景色的幹擾,不利於清楚的分辨茶葉的狀況。

譬如,一款葉底不鮮活,明顯有褐變的老壽眉,放在了黑瓷蓋碗內,具體情況就不好及時發現了。

從器型上,標準器型的蓋碗更不容易燙手。

何為蓋碗的標準器型?

往往,這一類的蓋碗,碗沿略開,蓋鈕略高。

滾燙的茶湯可以順著屋簷似的碗沿,呈現瀑布狀那般,快速徹底的傾倒而出。

在使用時,不容易燙到泡茶人的手。

另外,標準容量的白瓷蓋碗,容量大小介於100-110ml之間。

這樣器型標準的蓋碗,在使用的時候,能夠符合人體力學的需要。

換句簡單的話說,就是更加的趁手。

哪怕是手掌略微嬌小一些的女士,也可以輕鬆駕馭。

而若是換作了, 無碗沿的偏日式蓋碗,那麼在正常的沸水泡茶過程中,茶湯傾倒不暢。

茶湯容易順著出湯口,滑落到泡茶人的手指,燙手異常。

又或者,如果是一個超大型的青花蓋碗,容量大小達到180-200ml左右,甚至更大。

那麼在注水泡茶後,這樣的大蓋碗會特別的重手。

稍微沒留神,就會讓蓋碗打翻,燙到了手。

可見,選一個小巧輕盈,器型標準的白瓷蓋碗。才能夠讓泡茶喝茶的過程更加的安心!

《3》

第二,煮茶的壺,應該怎麼選?

秋冬季節,或者早春時節。

在天氣比較冷的時候,煮一壺老白茶,是特別暖心的事。

相對於蓋碗逐次的衝泡,煮茶更加的簡單,更適合懶人。

在寒冷的季節裡,避免了逐次的衝泡,可以不用凍手凍腳。

品質足夠出色的老白茶,煮茶時只需要少量的幹茶,便能夠煮出一大壺熱茶。

等一壺茶煮成,放置一旁,慢慢溫著。

隨喝隨取,特別省事。

當同一時間需要招待不少客人,蓋碗逐次衝泡忙不過來時,煮茶喝無疑是最好的救場選擇。

那麼回到正題,煮茶壺的挑選,有哪些注意事項?

最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材質上。

煮茶的壺,建議選玻璃、粗陶等材質的。

玻璃壺和粗陶壺,在煮茶的過程中,各自有著不同的好處。

玻璃壺,大多由高硼矽玻璃製成,耐熱耐高溫。

細膩光潔的玻璃,方便清洗,不容易殘留茶垢。

煮茶的時候,可以讓老白茶的甘香沉穩本色,得到完美的發揮。

另外,材質通透的玻璃壺,能夠及時的觀察壺內的湯色變化,以及調整煮茶時間。

這一點,對於新手剛入門喝茶,在剛開始嘗試煮茶時,特別關鍵。

通過觀察壺內的湯色,能夠避免因煮茶時間過長,導致煮出來的茶湯滋味又苦又濃。

至於粗陶壺煮茶,更具古典的意境美。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

粗陶壺的內外沒有經過上釉,質地略微粗糙。

不過,在煮茶的時候,能夠改善湯水的質感,讓煮出來的茶湯更加細膩順滑。

寒夜煮茶,一個舊式的粗陶壺內,咕嚕嚕的沸騰著溫暖的茶湯,意境美極佳。

除此外,提到煮茶,一切的金屬壺都不合適。

不論是銅壺、鐵壺、銀壺、不鏽鋼壺等,都不適合直接煮茶。

因為,在直接煮茶的時候,茶葉內部的多酚類物質,容易與金屬物質發生反應。

導致煮出來的茶湯,滋味和湯色受影響。

另外,市面上金屬材質的壺,質量參差不及。

萬一不留神買到了化工壺,或者是有摻雜質的壺。

直接用於煮茶,會釋放出不好的物質,反而不利健康。

《4》

第三,公道杯的材質及器型,有何講究?

公道杯,是喝功夫茶的必備。

它的作用,在於盛放茶湯,以及靜置湯水,方便分湯。

剛剛衝泡出來的/煮出來的茶湯,倒入公道杯內後。

再逐次的按次序斟茶給客人,屬於茶桌上重要的禮節。

那麼,公道杯的挑選,有何講究嗎?

客觀而言,公道杯是茶桌上最省心的一個茶具。

選擇的時候,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心思。

原則上能夠與茶席風格對應的,自己喜歡的,看得順眼的……

符合這幾點要求,就是一個好用的公道杯。

公道杯的採摘選擇,以玻璃、白瓷兩類最常見。

白瓷材質的公道杯,往往能夠與蓋碗、茶杯等相配套。

另外,素簡至潔的白瓷,能夠方便觀察湯色。

而玻璃材質的公道杯,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錘紋的,另一類是透明的。

錘紋的玻璃杯,美觀感更好。

將晶瑩的茶湯倒入杯中後,透過一束光,能夠折射出好看的紋路。

而純透明的公道杯,更利於觀察茶湯的清透度、以及茶湯的顏色深淺。

總而之,各有各的優勢。

至於公道杯的器型建議,如果是比較怕燙的朋友,那麼建議選帶把手的公道杯。

要不然,如果不喜歡把手的存在,可以選材質厚一些的,隔熱效果更好一點的公道杯。

那麼,在拿起公道杯,分倒茶湯時,不容易炙燙到手。

最後的一點,公道杯的挑選,建議出湯口略微明顯一些。

這樣在倒出茶湯時,透亮晶瑩的茶湯更能以好看的姿勢,輕盈的落入杯中。

而不是,順著公道杯的外壁,滑落而下。

滴滴答答的留下湯水,這對茶桌的整潔度而言,很不美觀!

《5》

第四,小小的茶杯,選擇有講究!

公道杯的挑選,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內容。

其實,一場順心的品茶過程,在任何方面都不容忽視。

茶杯,也稱品茗杯。

它的目的,是為了讓人舉杯喝茶。

從器型上,品茗杯的樣式,五花八門。

有鬥笠杯、小高杯、方鬥杯、高足杯、建盞、荷葉碗、馬蹄杯、壓手杯……

花樣眾多的茶杯內,選擇起來除了要適合個人的審美志趣外,還需要留意一點,杯口不要選過敞的。

因為敞口過大的茶杯,在倒入茶湯後,茶湯的溫度下降比較快。

伴隨著茶湯溫度的下降,湯水內的茶香容易散失到空氣裡,影響茶湯風味。

此外,從品茶的實際需要而言,茶杯不建議選太大的。

品茶,為的是更好的享受一款茶的香氣和滋味。

故而在喝茶的時候,需要細細的啜飲,小口慢嘗。

容量小一些的茶杯,不僅看著更小巧精緻,不顯笨拙,還更方便品茶。

如果是海碗似的大茶杯,那麼端起茶杯喝茶如同牛飲。

這樣一來,喝茶的雅致情調少了很多。

再加上,如果是泡茶待客的場合下,大茶杯會容易引發尷尬場景。

標準器型的蓋碗,一次性泡出來的茶湯,數量不多,在100ml上下。

如果是同時五、六位客人一起喝茶。

那麼每人的杯中,只能斟得少了的一點,不足大茶杯的十之二三,茶湯不夠分。

而小巧式的茶杯,容量在30ml左右的。

每人杯中斟七分滿,要更加的適用!

喝茶品茶,茶湯貴精不貴多。

追求精緻感,是挑選茶具的重要內涵!

《6》

居家生活裡,留出一方泡茶的小空間。

再精心的布置起來,挑一塊好看的桌布,搭配上綠植。

那麼,對於生活幸福感而言,很有幫助。

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裡,騰挪一段時間和心情,留給喝茶。

在舒適的環境裡,給自己泡一杯好茶。

嗅著茶香,感受著茶味。

閒情雅致的情懷,油然而生。

有為自己插一枝花的心,或者泡一杯好茶的心。

那麼,也會有更多的動力,為自己做更多的事!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泡茶的茶具怎麼選?不只是蓋碗、茶壺、玻璃杯,連茶盤也很有講究
    茶壺,在不少茶友家裡常備。相比蓋碗,新手在使用茶壺的時候,門檻更低。不管會不會泡茶,用一個帶著把手的壺衝泡總不至於平白的燙到手,但這建立在犧牲茶味的基礎之上。因為茶壺泡茶,特別是材質特殊的紫砂壺,容易吸附茶香,導致茶湯變味。
  • 一套茶具都包含哪些?細說茶具的名稱以及使用方法
    一杯好茶,離不開好器,茶具對於茶來說,就如同,水與魚兒的關係。一套茶具也包含多個小的器件。如蓋碗、茶壺、公道杯、品茗杯、茶盤、茶巾、煮水壺、茶筒、茶漏、茶夾、茶則、茶針、茶匙、茶荷、壺承、茶濾、茶刀等。那麼這些小件,是什麼樣的?
  • 冬日煮茶,玲瓏剔透的玻璃壺,比其他材質的茶壺更出色?
    美酒夜光杯的形象浮現在腦海裡,正是面前這樣。一束柔光打在晶瑩的錘紋杯上,倒入茶湯,波光粼粼。閃亮得,仿佛在發光。認真說起來,玻璃材質的茶具其實在茶桌上,平常可見。小到普通的玻璃公道杯,品茗杯。大到玻璃煮茶壺,玻璃蒸茶壺。還有就是江浙一帶朋友在喝綠茶時,最常用到的玻璃杯。一應的清透晶瑩,玲瓏夢幻,光華流轉。下面就來盤點那些茶桌上常見的玻璃茶具,為什麼玻璃壺煮茶,玻璃杯泡茶常見。
  • 不止有茶,這七個泡茶桌上常備的小物件,到底有什麼作用?
    第四類,壺承/小茶盤這兩者,都是幹泡茶桌上需要用到的物件。目的在於,避免蓋碗、公道杯、品茗杯底部的茶漬和水漬弄髒茶席,所以需要用到相應的茶具墊一墊。壺承,原本是茶桌上用於安放茶壺的物件。茶桌上專門用於安放主泡茶具的器具,稱之為壺承。譬如,放置蓋碗。壺承用於放置主泡茶具,而小茶盤的作用與此相似,所以放在一塊講。一般而言,小茶盤是幹泡茶桌上需要常備的茶具。茶盤的大小,比壺承更大一些。
  • 為什麼茶壺口不能對著客人,細說茶桌禮儀
    茶杯與茶壺應該如何擺放1、擺放茶壺和茶杯的過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儘量不要有遮擋;2、如果有遮擋,則要按由低到高的順序擺放,將低矮的茶具例如茶杯放在客人視線的最前方;3、為了表達對客人的尊重,茶具即茶壺和茶杯上的圖案要正向客人
  • 擔心茶桌擺放太雜亂影響泡茶?別著急,三分鐘教你布置清爽茶席!
    記得在去年冬天,在朋友家裡喝茶時,她閒聊到了茶桌布置的問題。那位朋友,喜歡收藏茶杯。近些年來更是買了不少茶具,有成套的,也有不成套的。那些杯杯盞盞們,大多數一應擺在了泡茶臺盤的架子上。連帶著,茶桌上也擺了不少雜物。某一天她打算喝一款茶餅,找了半天,結果忘了撬餅的茶刀放在哪。好不容易,將茶餅撬出來一片,打算開始泡茶時。又發現桌上的水壺、泡茶器、公道杯等,將桌子上幾乎圍了一大圈。
  • 一分鐘了解功夫茶具
    品中王,最近和朋友喝茶的時候,有個新手問功夫茶具的有哪些?他都有些叫不全名字,那就讓小編來了解一下吧!功夫茶具是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茶碗,茶杯,茶託,茶盤等等,古人講究茶飲之道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藝術,一套精緻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功夫茶具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最早的功夫茶具流行與廣東等地,隨著後來慢慢傳播到各地區。
  • 著裝、坐姿、分茶、敬茶,茶桌上的4點禮節,很多人第一步就錯了
    《4》第三,清潔茶具篇在泡茶待客之前,要先清洗茶具。桌面上擺放的茶杯、茶杯墊、公道杯、蓋碗、茶壺等,要認真細緻的清洗一遍。清洗的過程中,要注意認真檢查。茶杯的底部,不能殘留茶漬茶垢。而杯口處,邊緣處,更是不能出現磕裂、缺口等。為了以防萬一,一旁茶具櫃的相應備用茶具,事先最好也好清洗,擦拭浮塵等。不然,等客人已經到場後,無意間留意到茶杯的杯口處,就留有灰塵、指紋印。
  • 實用貼,盤點十條茶桌待客禮節,喝茶、斟茶大有講究!
    2、茶具要徹底清洗招待客人之前,要準備好相應的茶具。按常見的功夫茶泡法,備器方面並不複雜。往往是一主泡茶具(蓋碗等)、一公道杯,加上若干品茗杯。開始泡茶前,需要將茶具徹底的清洗。特別是需要遞給客人的品茗杯,杯底以及杯沿,更不留有茶漬和茶垢。並且,清洗過後,需要認真檢查。以免茶杯的杯口,出現磕碰缺口,或者釉面不平整的情況。
  • 喝茶的人,茶桌上這9件必備好物不能少
    愛喝茶的人,茶桌上常常是琳琅滿目的各式茶具,下面這9件必備好物,你的桌上有嗎? 01.而銀壺煮的水,味道軟甜。 02. 茶壺 茶壺是茶具的中心,壺的大小、泥料、形制等亦關係到茶湯的香氣和韻味。明代對壺器主張以小為貴,「壺小則味不渙散,香不躲擱」。
  • 茶常喝,但茶具你了解嗎?歡迎圍觀,這可能最全的功夫茶具介紹
    喝過功夫茶的人都知道,喝功夫茶有一整套的流程,其中用到的茶具也是繁複多樣的。對於茶葉、茶藝,網絡上已經有過很多介紹(當然,堃哥以後也會聊聊自己的認識,如果朋友們有興趣的話支持一下哈),但作為其中重要部分的茶具卻還有很多人並不是特別了解。個人認為,諸多茶具中,最富觀賞性、娛樂性,富有茶文化意趣的茶具肯定是功夫茶茶具組合了(有不同意見歡迎爭論)。
  • 茶具: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茶具中,魯迅先生獨愛帶蓋的小碗,認為用蓋碗喝茶,一手託盞,一手持蓋,既可免燙手之苦,又可用茶蓋來拂動漂在茶湯麵上的茶葉,增添一份喝茶品茗的情趣。《茶經》中,陸羽把採制所用的工具稱為茶具,把燒茶泡茶的器具稱為茶器,並精心設計了適於烹茶、品飲的二十四器,而究其大類,可分為壺、碗、盞、杯「四大器」。現代人所說的茶具,更多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茶具的產生與我國喝茶歷史有關。隨著飲茶之風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地越來越精美。
  • 村姑陳試巖茶、白茶、紅茶時,為什麼首推標準蓋碗?存著三個優勢
    不消一會,一杯甘潤暖身的茶湯,便能夠泡成。熱茶過喉,滋潤又舒坦。喝好茶,既清心,又打消了午後的睏乏。靈感忽起,再繼續工作。沒過一會,再順手端起茶杯。哎呀,茶涼了。俗話說,人走茶涼。但這人還沒走,茶卻已經涼了,又該怎麼辦?好茶當前,倒掉不喝,實在浪費。
  • 三界西壺煮茶壺組合,屬於年輕人的輕風格茶具選擇
    「忙裡偷閒,且喝一杯茶去」,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飲茶成為了我這個90後非常喜歡的一种放松方式,總覺得相較於咖啡的飲後過於清醒,喝茶似乎更加適合我。大抵,抑或可以從中品出一種別樣的滋味!所以對於茶具的選擇,我也會分外在意,但相較於古樸典雅風格的茶具,我更加喜歡能夠與室內空間融為一體的輕風格茶具的選擇,就是這樣的一種機緣巧合,偶然間發現了三界的這款煮茶套裝,用「一見傾心」來形容我與它的相遇似乎都不為過。這套煮茶套裝總共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茶爐、西壺以及新月上水器三部分。
  • 臺灣人比較喜歡買什麼樣的茶具?
    對於茶人來說,可以因為喝得一杯好茶而喜不自勝,但喜愛泡茶之人家中,都少不得有好的茶具。對於從前來說,可能茶具的功能還比較單一,滴裡噹啷有許多,現在則是功能與顏值並存,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們的茶桌文化,也成為了茶桌上的獨特風景。南北飲食文化都有許多的差異,生活習性不同,所以在很多食物的選擇上,也會有許多的不同。
  • 小米有品硬核茶具:4億美元戰機同款「純鈦」打造,高端養生首選
    茶有多種,製法不同,湯色、氣韻不同,與之相配的器皿也不同,只有相互輝映的茶具才能更好的彰顯茶的本性,可以講它既是茶的靈魂載體,也是主人的品味象徵。傳統茶具多由陶瓷、紫砂、金銀銅鐵等材質製成,分別代表著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社會文化。
  • 小米有品新上「純鈦」茶具:飛船同款原料製成,海水泡50年都不變
    茶具 這套茶具由1L茶壺、420ml公道杯、380ml濾杯和3x45ml的雙層茶杯組成。 設計上還精準考究了科學計量, 兩瓶500毫升的礦泉水可裝滿一茶壺, 一茶壺水可倒兩公道杯,一公道杯又可三人共飲,一人三杯。
  • 建議愛喝茶的朋友:如果家裡有茶桌,就備上這3樣,那叫一個高級
    在香港我發現了一戶人家的茶桌,那布置真的是高級,禪意寧靜,特別有品位,特別是這3樣茶具,拍給大夥瞧瞧。1、茶席布這個叫做茶席布,不叫茶桌布哦,比桌布要高級的多,是高端茶席必備的茶道配件。茶席布多是用一些樸素的顏色,襯託茶席的禪意,使人寧靜禪茶一味。
  • 也談潮州工夫茶的「三隻杯」
    畫上只有一個茶壺和一個茶杯。題曰:志摩是茶壺,小曼是茶杯。這個,我覺得是私下喝茶的真正狀態。自己泡給自己喝,一把茶壺一個杯子,最簡單的配置,自斟自酌,自泡自喝。可以追求最美好的結果。幾千年的文化精髓中說的就是「淡不加湯,鹹不加鹽」。還有王子猷雪夜訪戴,據說都到了門前卻沒有進門,就掉頭回去了。而心有靈犀的戴逵準備款待他的,卻是一壺熱茶,兩隻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