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茶壺口不能對著客人,細說茶桌禮儀

2020-12-19 暱茶網

我們常說茶壺口不能對著客人,很多剛學泡茶的人可能還是不太能理解這裡面的意義的。

因為說茶壺口對著客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相信現在很多人也是沒什麼感覺的。

這畢竟是老一代人的禮俗講究了。

不過掌柜有時候對這些老禮俗還是蠻感興趣的,就像《智取威虎山》裡的黑話一樣,其背後往往凝聚著人文故事。

那麼,在茶桌上都有哪些傳統的禮俗規矩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進門遞茶

中國人喜愛以茶待客。

進門上茶一般有三層意思:

一是表明主人對客人的尊重,茶裡含有一種敬意。

二是表明主人好客,中國有句古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主人與客人的交情,主人對客人的厚意都在這杯茶裡。

三是調節一下氣氛,使主人和客人不至於拘謹侷促或尷尬。

上茶,喝茶,實際上帶有心理上相互溝通一下的意思。

茶杯與茶壺應該如何擺放

1、擺放茶壺和茶杯的過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儘量不要有遮擋;

2、如果有遮擋,則要按由低到高的順序擺放,將低矮的茶具例如茶杯放在客人視線的最前方;

3、為了表達對客人的尊重,茶具即茶壺和茶杯上的圖案要正向客人,擺放整齊。

而在放茶壺的時候,應該壺嘴向外,千萬不能對著客人。

特別是老北京人的講究,最忌諱把壺嘴對著人。

因為,壺嘴對著誰,表明誰是主人不歡迎的人。

那意思是趕你走呢。

像老天津人也愛喝茶,給客人續茶水以後壺嘴也不能對著客人,否則是失敬。

斟茶、敬茶的講究

斟茶,由於各地所使用的飲茶器皿不同而各有講究。

用茶壺倒茶時,應先倒給長輩和客人,右手拿茶壺,左手輕按壺蓋,讓茶水慢慢倒出,不能倒滿,七八成即可,倒完後壺嘴不要對著客人。

如果用蓋碗喝茶,每位客人各使用一個墊碟和一個蓋碗,沏茶時不能沏得太滿,以七成滿為宜。

若是議事評理的「喝茶」,將壺嘴指向對方,就成了一種挑釁。

這種場合,執茶壺的多是居中的調解人,通常是壺嘴對著自己。

事理評定之後,一方主動接過茶壺,向在座的各位倒茶,那就是承認自己理屈,向對方賠禮了。

當然了,現在我們平時泡茶的時候都比較隨心。

雖然不會刻意去講究壺嘴是不是會對著客人,但從自己泡茶的手勢習慣來說,也很難將壺嘴擺向客人的方向。

雖然沒有了那麼多講究,不過將壺嘴擺向沒有人的地方,也方便客人可以欣賞到完整的壺型形態。

這樣對客人來說,也是體驗感比較好的一個小細節。

因此,通常還是會注意一下茶壺的擺放位置的。

了解了上面這些,我們再來看看茶具的一些用途和種類:

No.1主泡器的種類

主泡器一般有蓋碗、紫砂壺、銀壺等。

蓋碗:

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對蓋碗有過這樣的描述:「蓋碗的蓋意為天,蓋託意為地,蓋身意為人。」故又稱三才杯,寓意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哲理。

使用蓋碗泡茶,能夠使茶葉沉積於底,注水時茶葉翻滾,易於泡出茶汁。在禮節上也有「端茶敬客」的作用。

紫砂壺:

紫砂壺是我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始於明朝正德年間。

紫砂壺採用紫砂泥為原料,因紫砂壺透氣性能好,故泡茶時能夠很好的鎖住茶香、不失原味。且紫砂壺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銀壺:

近幾年來,銀壺在我國不斷地被發掘,逐漸被大眾接受和喜愛。

銀壺具有非常好的,軟化水質功能。並且,使用銀壺泡出來的茶,香氣高,茶湯純,和順溫潤,口感極佳。

No.2 公道杯

公道杯最早作為酒器出現在元代和遼代,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後,如今公道杯又被稱為茶海、公杯,是茶席上不可或缺的必備茶具之一。

使用公道杯,一來可以保證茶席桌面清淨,特別是在使用蓋碗的時候,公道杯顯得必不可少,

二來,使用茶壺泡茶時,茶水倒入杯子時容易出現前面的茶水淡,後麵茶水濃的現象。而公道杯在此時,就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在泡茶時,通常將泡茶壺中的茶水先倒入公道杯中,而後再分別倒入品茗杯中給客人品飲,保證每個人茶杯中的茶湯口味相同。

No.3 品茗杯/主人杯

品茗杯,是用來品飲茶和觀賞茶湯的專用茶杯。而大多數愛茶的人,都會選擇專屬於自己的主人杯。

品茗杯的選擇是有講究的。選擇不相匹配的品茗杯,會破壞了品茶的樂趣。挑選品茗杯,一般容量在三小口最佳,且遵循「小、淺、薄、白」四個原則最宜。

常言道「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在斟茶時,品茗杯中的茶,應斟入2/3的為宜。

No.4 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顧名思義,是六樣茶道用具。分別是——茶則、茶針、茶漏、茶夾、茶匙、茶筒。

材質較多以竹木為主,在選購時,要看清竹木的紋理。使用完後,要擦乾或者晾乾,避免沾染、滋生細菌。收納到茶筒時,應避免沾水。

茶筒(下圖):用於盛放」茶道六君子「其他五樣用具,也可放置其他茶藝用品。

茶則(下圖):又稱為茶勺,用於茶罐量取茶葉,置於茶荷或茶壺時使用。可確保投茶適量,避免因茶葉過多、或過少影響口感。

茶漏(下圖):是置入茶時,放在主泡器口上的器皿。在放置茶葉的過程中,起到防止茶葉掉落在主泡器外的作用。

茶匙(下圖):又稱茶撥,茶匙有兩用,一用於清理茶壺中泡過的茶的茶渣;二可用於將茶葉撥入茶壺中。

茶夾(下圖):也被稱為「茶筷」。有兩種使用方法。一方面,可將茶壺中殘留的茶渣夾出;另一方面,可以在清洗茶具時,用夾住茶杯清洗,既防燙又使茶杯不易沾染細菌。

茶針(下圖):顧名思義,如針一般細小。一般用於疏通茶壺內的茶渣,以保證茶壺出水流暢,防止壺嘴被茶碎堵住。除此以外,金屬茶針還可作為撬取緊壓茶(如普洱餅茶、白茶餅茶等)使用。

No.5 其他茶桌配件

除去以上說的茶具外,茶桌上的茶具配件還有不少哦。如:茶洗、蓋置、壺承、茶席等。

茶荷(下圖):主要用於盛裝幹茶,供人欣賞幹茶的色澤和形狀。材質多為竹、木、陶、瓷、錫等製成。

茶洗(下圖):又稱水盂,宛如一個大碗,多搭配幹泡臺使用。可用來盛裝清潔茶具用水,以及第一道茶湯、冷茶等泡茶時產生的廢水。

蓋置(下圖):顧名思義,就是用於擱置主泡器的蓋子。將茶壺蓋放置在蓋置上,不僅能夠保持壺蓋的清潔,還能減少壺蓋的磨損。雖不起眼,但是卻是很實用的茶物件。

壺承(下圖):俗話說得好「一壺一承一茶事」。壺承主要用於託盛主泡器使用,避免水打溼桌面。現有部分壺承,也有茶洗,盛裝廢水的作用。

茶巾(下圖):又稱為「茶布」一般用麻、棉等纖維製造。主要用於擦乾茶壺或公道杯底部的雜水,也可以用來擦乾桌面的滴水,保證桌面整潔。

桌旗(下圖):作為一種裝飾它常常被鋪在桌子的中線或是對角線上,讓茶桌顯得更加優雅。除了提升品味和格調,還可以保護桌面,是近幾年開始興起的一種茶席布置裝飾。

相關焦點

  • 因徒弟把壺嘴對著郭德綱,被罵沒規矩,網友:大人時代變了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們小時候家長就會教我們注重餐桌禮儀,比如筷子不能敲碗、不能插在飯上之類的規矩。而這些規矩我們也會牢記在心,默默遵守。近期,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發生了這麼一幕:節目中秦霄賢為師父郭德綱倒茶,倒完茶後剛好茶壺口嘴衝著郭德綱,結果被批:「你這壺嘴就這麼對著我」。旁邊的于謙便跟秦霄賢解釋道:這是規矩,這得懂。隨後郭德綱和于謙並教到,茶壺口是不能對著人的。壺嘴對著人不禮貌,對著誰就表示誰是主人家不歡迎的客人。
  • 叩指禮、座次禮……茶桌上的禮儀都有哪些?
    本文導讀:相傳乾隆微服出巡時,在茶館內喝茶,為下屬倒茶時,下屬惶恐,大庭廣眾之下又不能行跪拜之禮謝恩,隨即靈機一動,行叩指禮謝恩,自此叩指禮便在民間流傳開來。回想當初與同事一起找朋友約茶,剛入茶室就被室內濃厚的文化氣息所感染了。當時老闆娘很是熱情地招呼我們,那時我因為剛接觸茶,也不懂茶道禮儀,而有些忐忑不安的。
  • 實用貼,盤點十條茶桌待客禮節,喝茶、斟茶大有講究!
    禮儀與文化,歸結說起。是經過教化之後,每個人的所作所為。古人的生活裡,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皆有著「禮」的講究。到了現在,再提到「禮」的講究。不少人覺得不重要,也不不在意。在客人到來前,可以將茶室的衛生,簡單打掃。茶桌上、桌椅上,不留明顯的灰塵。並且,茶桌旁的陳設與物件,最好適當的擦拭一遍。擦拭過後,將房間內的陳設,擺放齊整。避免出現四處零散,看上去比較亂糟糟的情況。
  • 喝茶的時候,為什麼有人給倒茶時要敲桌子?
    人們在飲茶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衝泡者向客人奉茶、蓄水時,客人往往會端坐在桌前,用右手中指和食指,緩慢而有節奏地曲指叩打桌面,以示行禮之舉。在茶界,人們將這一動作稱為「扣桌行禮」,或叫「屈膝下跪」,是下跪叩首之意。
  • 著裝、坐姿、分茶、敬茶,茶桌上的4點禮節,很多人第一步就錯了
    泡茶待客,茶桌上的禮儀,展現在點滴細節處。無規矩,不成方圓。泡茶過程時,如果細節沒有做好做到位。那麼,不僅會讓對方覺得你泡茶不專業,失去好感。甚至於會無意間怠慢了客人,導致對方因你的失禮而憤然離席。茶杯的底部,不能殘留茶漬茶垢。而杯口處,邊緣處,更是不能出現磕裂、缺口等。為了以防萬一,一旁茶具櫃的相應備用茶具,事先最好也好清洗,擦拭浮塵等。不然,等客人已經到場後,無意間留意到茶杯的杯口處,就留有灰塵、指紋印。
  • 為何領導辦公室要擺放茶桌?知道原因後,員工感嘆:我家也設一套
    在職場上,無論是領導的辦公室,還是宴客的洽談室裡,都會擺放著一張茶桌和一套茶具。每當有客人到訪時,領導總會先泡一壺好茶邀請客人品嘗,然後再開始慢慢交談討論。而有些領導雖然不喜歡泡茶喝茶,但是依然會在辦公室裡放置茶桌和茶具,仿佛領導和老闆辦公室放置茶具就是一個標配,到底有什麼寓意呢?
  •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文明禮儀小知識之——個人禮儀
    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素養、國家的臉面。在文明縣城創建活動中,我們要踐行文明,用行動體現禮儀之邦的風採。從即日起,開設專欄,由小編為您介紹文明禮儀的相關知識。
  • 茶桌上常備的四類茶具,蓋碗、煮茶壺、公道杯、茶杯,該如何挑選
    曾經和朋友交流經驗,她說茶桌上的插花特別簡單。最簡單的只一枝,這是很文人的方式。宋代的時候,人們喜歡用青白色的花瓶來插花,就只取一枝。取花如取友,貴精不貴多。再不然,也有一本正經的講究,斜插二三枝。細說起來,這是茶席布置過程中的雅趣。而對於整體的茶桌而言,茶具的挑選的話題,實用度更強。那,就順心的喝白茶而言,基礎的茶具選擇該有哪些技巧呢?《2》第一,如何挑一個趁手的蓋碗?
  • 環球禮儀商學院《際註冊高級禮儀培訓師課程》復盤分享
    回顧那6天的學習, 禮魚經歷了一次難忘的生病事件,在9.11號禮儀培訓師認證班培訓第二天開始禮魚咽痛、咳嗽、發燒,差點課程都堅持不下去了,特別是服務禮儀那天,頭暈乎乎的,也沒聽進什麼內容,那次發病挺嚴重,最後連說話也很困難,差不多大半個月才好,所以上海培訓回來後整整一周時間禮魚都在家休息,不能說話只能在電腦前做了一周PPT,把上海環球禮儀商學院學的內容全部轉化為
  • 酒桌上的禮儀,學會這些,不會再得罪人了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所以喝酒的禮儀相對來說也比較講究,酒杯雖小裡面卻裝著大大的乾坤,壺中日月長嘛。看起來喝酒是件小事,做好了也能成就大事。中國人注重「情」和「理」,像婚喪嫁娶、升職加薪、喬遷新居,都會邀請親朋好友參加。在酒桌上,我們見證了每一個重要時刻!
  • 在農村,為啥不能給客人上3個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是啥意思?
    其實農村有不少風俗禮儀,對於年輕人來說已經逐漸淡化了,現在很多小年輕都生活在城市,也沒太注意農村的這些老規矩,但是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農村其實有不少講究,不少都是關於餐桌禮儀的,比如說「桌上莫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馬上過年了,如果去走親戚你應該有注意到這些細節,其中有啥講究呢?
  • 春節文明禮儀
    春節期間,孩子們會跟著爸爸媽媽去探親訪友做客人,也會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招呼客人做小主人。無論做主人還是客人,都應該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才受歡迎,春節期間,可以來一個「文明禮儀強化培訓」。  首先,要教會孩子怎樣稱呼。
  • 喝茶的人,茶桌上這9件必備好物不能少
    愛喝茶的人,茶桌上常常是琳琅滿目的各式茶具,下面這9件必備好物,你的桌上有嗎? 01. 杯託的用途主要是防止燙手,同時也有衛生上的考量,為了避免直接接觸到杯緣,茶主人以杯託的方式奉茶給客人,較為妥當,也顯得雅致。
  • 球童寶典—禮儀篇
    都說高爾夫球童收入不菲,外界不了解高爾夫的更有「球童就撿撿球、拿拿杆,輕輕鬆鬆月入過萬」的說法……殊不知,球童是一種很專業的職業,一個合格的球童需要經過一系列嚴格的培訓,包括體能、禮儀、高爾夫專業知識、心理學、球技等等,很多大學都設有高爾夫專業
  • 原來日本那些複雜的禮儀,竟然源於日本人的「怕死」屬性
    一般情況下,大家最注意的往往是座布団坐上去的方法,而忽略了其中一個關鍵步驟——如何把座布団正確遞給客人?是的你沒有看錯,一個最簡單的「遞」的動作都有講究!當主人把座布団遞出時,一定要把座布団折起來,然後再遞給客人,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 為什麼要懂禮儀?禮儀修養有什麼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要懂禮儀?禮儀修養有什麼重要的作用?01那麼,為什麼要懂禮儀呢?首先,禮儀是一個國家、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麼要懂禮儀?禮儀修養有什麼重要的作用?為什麼要懂禮儀?禮儀修養有什麼重要的作用?個人的言行在社會交往活動中,與自己的身份,地位,社交角色相適應,從而被人理解和接受。
  • 餐桌禮儀都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應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後才是主人。這個意思解讀出來便是如下的禮儀:迎賓:主人發出邀請(古時候是請柬),在客人到來時要出去迎接,接進屋後相互問候,並奉上茶點。
  • 商務禮儀——座次禮儀
    1、會議室、談判桌的座次禮儀在進門呈豎狀的會議室中,如果是商務場合的話,以進門的右側為上,如果是政務場合的話,則以進門的左側為上。在進門呈橫向的會議室中,則是面門為上、以遠為上,離門最遠的那一排是尊者的位置。確定了以上的大方向之後,2號人物也就好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