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茶壺口不能對著客人,很多剛學泡茶的人可能還是不太能理解這裡面的意義的。
因為說茶壺口對著客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相信現在很多人也是沒什麼感覺的。
這畢竟是老一代人的禮俗講究了。
不過掌柜有時候對這些老禮俗還是蠻感興趣的,就像《智取威虎山》裡的黑話一樣,其背後往往凝聚著人文故事。
那麼,在茶桌上都有哪些傳統的禮俗規矩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進門遞茶
中國人喜愛以茶待客。
進門上茶一般有三層意思:
一是表明主人對客人的尊重,茶裡含有一種敬意。
二是表明主人好客,中國有句古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主人與客人的交情,主人對客人的厚意都在這杯茶裡。
三是調節一下氣氛,使主人和客人不至於拘謹侷促或尷尬。
上茶,喝茶,實際上帶有心理上相互溝通一下的意思。
茶杯與茶壺應該如何擺放
1、擺放茶壺和茶杯的過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儘量不要有遮擋;
2、如果有遮擋,則要按由低到高的順序擺放,將低矮的茶具例如茶杯放在客人視線的最前方;
3、為了表達對客人的尊重,茶具即茶壺和茶杯上的圖案要正向客人,擺放整齊。
而在放茶壺的時候,應該壺嘴向外,千萬不能對著客人。
特別是老北京人的講究,最忌諱把壺嘴對著人。
因為,壺嘴對著誰,表明誰是主人不歡迎的人。
那意思是趕你走呢。
像老天津人也愛喝茶,給客人續茶水以後壺嘴也不能對著客人,否則是失敬。
斟茶、敬茶的講究
斟茶,由於各地所使用的飲茶器皿不同而各有講究。
用茶壺倒茶時,應先倒給長輩和客人,右手拿茶壺,左手輕按壺蓋,讓茶水慢慢倒出,不能倒滿,七八成即可,倒完後壺嘴不要對著客人。
如果用蓋碗喝茶,每位客人各使用一個墊碟和一個蓋碗,沏茶時不能沏得太滿,以七成滿為宜。
若是議事評理的「喝茶」,將壺嘴指向對方,就成了一種挑釁。
這種場合,執茶壺的多是居中的調解人,通常是壺嘴對著自己。
事理評定之後,一方主動接過茶壺,向在座的各位倒茶,那就是承認自己理屈,向對方賠禮了。
當然了,現在我們平時泡茶的時候都比較隨心。
雖然不會刻意去講究壺嘴是不是會對著客人,但從自己泡茶的手勢習慣來說,也很難將壺嘴擺向客人的方向。
雖然沒有了那麼多講究,不過將壺嘴擺向沒有人的地方,也方便客人可以欣賞到完整的壺型形態。
這樣對客人來說,也是體驗感比較好的一個小細節。
因此,通常還是會注意一下茶壺的擺放位置的。
了解了上面這些,我們再來看看茶具的一些用途和種類:
No.1主泡器的種類
主泡器一般有蓋碗、紫砂壺、銀壺等。
蓋碗:
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對蓋碗有過這樣的描述:「蓋碗的蓋意為天,蓋託意為地,蓋身意為人。」故又稱三才杯,寓意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哲理。
使用蓋碗泡茶,能夠使茶葉沉積於底,注水時茶葉翻滾,易於泡出茶汁。在禮節上也有「端茶敬客」的作用。
紫砂壺:
紫砂壺是我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始於明朝正德年間。
紫砂壺採用紫砂泥為原料,因紫砂壺透氣性能好,故泡茶時能夠很好的鎖住茶香、不失原味。且紫砂壺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銀壺:
近幾年來,銀壺在我國不斷地被發掘,逐漸被大眾接受和喜愛。
銀壺具有非常好的,軟化水質功能。並且,使用銀壺泡出來的茶,香氣高,茶湯純,和順溫潤,口感極佳。
No.2 公道杯
公道杯最早作為酒器出現在元代和遼代,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後,如今公道杯又被稱為茶海、公杯,是茶席上不可或缺的必備茶具之一。
使用公道杯,一來可以保證茶席桌面清淨,特別是在使用蓋碗的時候,公道杯顯得必不可少,
二來,使用茶壺泡茶時,茶水倒入杯子時容易出現前面的茶水淡,後麵茶水濃的現象。而公道杯在此時,就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在泡茶時,通常將泡茶壺中的茶水先倒入公道杯中,而後再分別倒入品茗杯中給客人品飲,保證每個人茶杯中的茶湯口味相同。
No.3 品茗杯/主人杯
品茗杯,是用來品飲茶和觀賞茶湯的專用茶杯。而大多數愛茶的人,都會選擇專屬於自己的主人杯。
品茗杯的選擇是有講究的。選擇不相匹配的品茗杯,會破壞了品茶的樂趣。挑選品茗杯,一般容量在三小口最佳,且遵循「小、淺、薄、白」四個原則最宜。
常言道「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在斟茶時,品茗杯中的茶,應斟入2/3的為宜。
No.4 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顧名思義,是六樣茶道用具。分別是——茶則、茶針、茶漏、茶夾、茶匙、茶筒。
材質較多以竹木為主,在選購時,要看清竹木的紋理。使用完後,要擦乾或者晾乾,避免沾染、滋生細菌。收納到茶筒時,應避免沾水。
茶筒(下圖):用於盛放」茶道六君子「其他五樣用具,也可放置其他茶藝用品。
茶則(下圖):又稱為茶勺,用於茶罐量取茶葉,置於茶荷或茶壺時使用。可確保投茶適量,避免因茶葉過多、或過少影響口感。
茶漏(下圖):是置入茶時,放在主泡器口上的器皿。在放置茶葉的過程中,起到防止茶葉掉落在主泡器外的作用。
茶匙(下圖):又稱茶撥,茶匙有兩用,一用於清理茶壺中泡過的茶的茶渣;二可用於將茶葉撥入茶壺中。
茶夾(下圖):也被稱為「茶筷」。有兩種使用方法。一方面,可將茶壺中殘留的茶渣夾出;另一方面,可以在清洗茶具時,用夾住茶杯清洗,既防燙又使茶杯不易沾染細菌。
茶針(下圖):顧名思義,如針一般細小。一般用於疏通茶壺內的茶渣,以保證茶壺出水流暢,防止壺嘴被茶碎堵住。除此以外,金屬茶針還可作為撬取緊壓茶(如普洱餅茶、白茶餅茶等)使用。
No.5 其他茶桌配件
除去以上說的茶具外,茶桌上的茶具配件還有不少哦。如:茶洗、蓋置、壺承、茶席等。
茶荷(下圖):主要用於盛裝幹茶,供人欣賞幹茶的色澤和形狀。材質多為竹、木、陶、瓷、錫等製成。
茶洗(下圖):又稱水盂,宛如一個大碗,多搭配幹泡臺使用。可用來盛裝清潔茶具用水,以及第一道茶湯、冷茶等泡茶時產生的廢水。
蓋置(下圖):顧名思義,就是用於擱置主泡器的蓋子。將茶壺蓋放置在蓋置上,不僅能夠保持壺蓋的清潔,還能減少壺蓋的磨損。雖不起眼,但是卻是很實用的茶物件。
壺承(下圖):俗話說得好「一壺一承一茶事」。壺承主要用於託盛主泡器使用,避免水打溼桌面。現有部分壺承,也有茶洗,盛裝廢水的作用。
茶巾(下圖):又稱為「茶布」一般用麻、棉等纖維製造。主要用於擦乾茶壺或公道杯底部的雜水,也可以用來擦乾桌面的滴水,保證桌面整潔。
桌旗(下圖):作為一種裝飾它常常被鋪在桌子的中線或是對角線上,讓茶桌顯得更加優雅。除了提升品味和格調,還可以保護桌面,是近幾年開始興起的一種茶席布置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