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啟幕

2020-12-22 閃電新聞

鄔達克自宅 費曦強12月5日,以「在保護中守望,在傳承中發展」為主題,由鄔達克文化發展中心、鄔達克紀念館主辦的「上海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在鄔達克舊居、鄔達克紀念館開幕。

鄔達克是上世紀上半葉活躍在上海的外國建築師,旅滬29年,在上海留下了數量眾多的城市建築遺產,創造了世界城市史和建築史上的傳奇典範。鄔達克的眾多代表作,在上海如城市文化符號般地存在。為汲史慧今,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每年12月舉辦,5年來,超過10萬市民參與文化月的各項活動。

武康大樓 胡瑜本屆文化月將於12月5日持續至12月27日。一如往屆文化月由一個展覽貫穿始終,本屆展覽有一個浪漫而又詩意的名字:「寄給鄔達克的畫信」。「這個展覽的一些作品,原計劃是為10月到鄔達克的家鄉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法舉辦的展覽而準備,受疫情影響未能如期舉辦。而這裡,曾是鄔達克在上海的家。我向費曦強、胡瑜、廖方、徐大緯4位鄔達克的同行——當代建築師,發出參展邀約,請他們把給鄔達克的畫信寄到鄔達克的第二故鄉上海家裡,舉辦這個今年也許只有在中國才能舉辦的展覽。」文化月的策劃與組織者、鄔達克紀念館館長劉素華說。

鄔達克水彩畫劉素華還感慨,現陳列在上海鄔達克紀念館裡的一幅鄔達克水彩畫,「我們無從考證畫面呈現的是哪裡,且以此當成是鄔達克寄給我們——當代上海人的一封畫信。這些畫信構成了這次時空與色彩、致敬與傳承、創意與靈感的約會。」

除展覽外,12月5日至12月20日,每個雙休日的下午,文化月都有講座舉辦,主題涉及「趣談大光明影院」「趣談國際飯店」「哥倫比亞圈的社區與生活」「孫科住宅保護性修繕實踐」「古典外衣遮蔽的功能主義實踐——再讀鄔達克設計的宏恩醫院」等。據悉,這些講座還將製作成5集專題片在網絡發布。

責任編輯:曹玲娟

作者:曹玲娟

相關焦點

  • 2020上海第6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暨「寄給鄔達克的畫信」展開幕
    央廣網上海月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上海是一座擁有深厚歷史底蘊和豐富文化遺產的城市,由鄔達克文化發展中心、鄔達克紀念館主辦的「上海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在鄔達克舊居、鄔達克紀念館開幕,數百位喜愛建築文化的市民自發趕來參加。
  • 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開幕 建築師手繪「畫信」遙寄感悟
    這些流連的人中有不少有備而來,知道這幢大樓由鄔達克設計建造。就在離武康大樓不到1公裡的番禺路129號鄔達克紀念館,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拉開帷幕。多位建築師手繪上海的鄔達克建築遙寄感悟,數百位市民自發前來參加活動。從外灘萬國建築群到梧桐樹下掩映的公寓,率先「出圈」的,為什麼是鄔達克?
  • 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系列講座 聽嘉賓細數哥倫比亞圈的社區...
    央廣網上海12月14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王璟瑜)昨天下午,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系列講座「鄔達克建築的過去和今天」第三場在鄔達克紀念館開講,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設計總監馮立對哥倫比亞住宅圈做了非常深入細緻的研究,講座以哥倫比亞圈原居民鄔達克、孫科、巴拉德以及Patricia的故事為四個象限,通過個體回憶、歷史檔案與地圖,再現1920年代至1940
  • 上海有這麼多優秀建築,為何一直強調的設計師是鄔達克?
    這些流連的人中有不少有備而來,知道這幢大樓由匈牙利籍斯洛伐克建築師鄔達克設計建造。就在離武康大樓不到一公裡的番禺路129號,由鄔達克舊居改造而成的鄔達克紀念館裡,第6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再次開幕,多位建築師手繪上海的鄔達克建築遙寄感悟,數百位市民自發前來參加活動。
  • 曾經流落上海街頭的建築奇才鄔達克,留下了哪些經典之作?
    如今「老洋房」的熱度逐漸退去,各種風格的上海建築卻讓不少人來了興趣,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些知名建築,都跟一個人有關,他就是上面提到的匈牙利的國際著名建築設計師——拉斯洛·鄔達克。1893年,鄔達克出生在奧匈帝國茲沃倫州首府拜斯泰採巴尼亞的一個建築世家,21歲畢業於匈牙利皇家約瑟夫理工大學建築系。
  • 聽主持上生·新所保護修繕的宿新寶「再讀鄔達克建築」
    修繕完成以來,上生·新所一直是熱門的網紅打卡點,最近最難預約最具吸引力的建築無疑是鄔達克作品——孫科別墅。老建築重新煥發青春風採,保護修繕工作功不可沒。昨天下午,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系列講座「再讀鄔達克建築」的第四場在鄔達克紀念館開講,講座嘉賓正是主持上生·新所城市更新設計的宿新寶。圖說:宿新寶 官方圖甘做配角,拒絕平庸講座首先從歷史建築修繕建築師的工作特性說起。
  • 名家繪長寧 | 劉海粟、鄔達克…這些大師,很「海派」!
    劉海粟、鄔達克……眾多國內外大師在長寧為海派文化創造出無數傳奇……海派風格 大師留名上海第一座以建築師命名的紀念館——鄔達克紀念館坐落在番禺路129號。鄔達克採用現代建築風格中鋼筋水泥的骨架加上實用主義的構造,他的建築明顯偏向當時的先鋒設計。1933年,大光明電影院的設計,鄔達克以先鋒派的建築風格奠定了他在這個建築人才輩出的大都市的地位,大光明電影院從而成為中國西式建築轉向現代主義的標誌。
  • 鄔達克之外,還有許多中國本土設計師值得追憶
    鄔達克的名字如雷貫耳,幾乎成為上海30年代建築設計的標杆和代名詞。各種研究書籍和紀念活動層出不窮,鄔達克故居也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民間紀念館。鄔迷更不在少數。鄔達克對上海建築的傑出貢獻有目共睹。但是我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想求教於鄔達克的研究者。
  • 你一定見過他的作品,有人說這是「喜歡上海的理由」!
    >你總能與他設計的建築不期而遇眼下,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活動正在番禺路129號的鄔達克紀念館舉行。建築師廖方將鄔達克舊居速寫作為參展作品,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鄔達克紀念館館長劉素華說,這次展覽中的很多作品原本都計劃今年10月到鄔達克的家鄉斯洛伐克展出的,可惜因為疫情,展覽夭折了。「上海作為鄔達克的第二故鄉,在鄔達克舊居,向各位建築師發出邀約,用畫筆開展一次跨域歷史、不同文化的交流。」
  • ...的武康路|拉斯洛·鄔達克|上海|龔志萍|春秋旅遊|武康路|武康大樓
    作為上海網紅馬路之一,武康路一直是熱門打卡景點。除了品嘗網紅咖啡、冰淇淋,參觀巴金故居,在鬱郁樹蔭下美美地拍照外,武康路上還隱藏著許多或綺麗唯美、或驚心動魄的歷史等待遊客傾聽。5月4日下午,記者跟隨春秋旅遊推出的「微遊上海」項目,深度了解武康路承載的風雲故事。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上海
    建築是可以閱讀的,建築是城市文化特徵的載體,上海匯聚了眾多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優秀建築,它們不是沒有溫暖的鋼筋水泥,而是積澱著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與時代風貌的立體畫卷。12月19日,陸家嘴讀書會聯合織城網絡(UrbanNetworkOffice)啟動了「建築可閱讀」系列城市行走活動。
  • 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上海是一個國際大都市,也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城市,有著悠久的城市發展歷史和許多著名的景點。人人都知道上海這座城市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會」,最典型的海派文化是上海的招牌。上海這座城市也是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在這裡中西文化碰撞所形成的發展以及城市面貌也是比較獨特的,古今中外的特色建築才能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並保留至今,所以這些特點也是吸引著來自各地的遊客。
  • 留住一磚一瓦裡的老上海……看這些建築遺產是如何保護的
    2020年,正值上海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一周年之際。12月18日,「百載重光——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在閔行博物館開幕。「昔日芳華」主要展現上海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建築文化,展示上海近代建築遺產中的代表性作品;第二部分「技護瑰寶」主要展示近代建築修繕工藝和技術;第三部分「再現榮光」主要展示近年來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的優秀案例,包括海派住宅、宗教、觀演、典當、商業、文化等多種功能形態的建築。
  • 這一抹上海城市輪廓「永遠的亮色」,藏著激發今天城市發展怎樣的...
    ……和吳先生一樣,不少本地市民、外來遊客,不經意就會在上海街頭邂逅建築師鄔達克的作品。 同為建築師的貝聿銘曾經盛讚:鄔達克的建築過去是,現在是,並將永遠是上海城市輪廓的一抹亮色。 這些歷經風雨依然正常使用、早已成為上海城市地標的百年建築,能留給今天的人們關於「城市」怎樣的思考?
  • 80歲的古堡裡藏著寶 記者帶你探訪鄔達克設計的孫科別墅
    圖說:修繕前的孫科別墅外景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下同位於番禺路60號的孫科別墅,這裡是建築師鄔達克在上海留下的著名的私宅作品。經過大半年的修繕,這幢誕生於上世紀30年代古堡般的建築,即將在5月10日拆除外立面的腳手架,並初定於下半年向公眾開放。記者日前戴著安全帽,踏著工地上的沙土,進入建築的核心,踏入了80年前的生活。建築師用心良苦孫科別墅,顧名思義,和上海近代歷史上兩個重要人物有關。
  • 城市建築文化論壇:在北外灘,展望更宜居的上海城市生活
    1933年至1941年,大批猶太難民遠涉重洋,上海給予了他們溫暖的庇護。坐落於虹口區長陽路與舟山路交會處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正是當年許多猶太難民在上海的生活之處。 為紀念這段歷史,虹口區於2007年在摩西會堂舊址設立了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並於2007年3月至2014年9月根據摩西會堂的原始建築圖紙進行了全面修繕。2018年,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啟動擴建項目。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徐匯
    12月19日,陸家嘴讀書會聯合織城網絡(UrbanNetworkOffice)啟動了「建築可閱讀」系列城市行走活動,一起走進徐匯,解讀徐匯老建築。,讓參與者在行走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並深度感受上海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 比《安家》更爆火的上海老洋房,都是同一個設計師!
    憑藉國際飯店、綠房子、諾曼第公寓等建築作品,成為了上海的建築文化傳奇。 其中不少建築,至今都是上海的名片。 因為當時孫中山的兒子孫科特別喜愛,又因為孫科總是幫助鄔達克在上海立足,鄔達克就把它轉讓給了孫科。
  • 文化盛宴 動容盛京!中國紡織非物質遺產大會「旗袍之都」啟幕
    9月20日,主題為「提振非遺消費 創享美好生活」的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第二屆中國(瀋陽)旗袍文化節在「旗袍之都」瀋陽隆重啟幕。強強聯合 紡織非遺攜手中國旗袍節本次中國紡織非物質遺產大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瀋陽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桐視界(遼寧)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