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要太過於寵溺孩子,也不要在裡邊的長輩太過於。你孩子,這樣會造成孩子長大以後不聽父母的話,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主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應該批評,但要注意不要太過於激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否則會適得其反。
案例:
小李有一個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因為女兒是在校裡結婚後三年才要的,所以小李和家人對待這個女兒是百般呵護,甚至可以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女兒從小喜歡什麼,父母就給買什麼,想吃什麼,父母就給做什麼,女兒往東,父母從不回來往西。
這樣就造成了女兒從小囂張跋扈的性格,只要父母做的事情一點兒都不隨女兒的心願,女兒就會撒潑打滾。是你有的時候還會大哭不止 ,起初父母會很害怕孩子哭,總是哄孩子,每件事情父母都會給孩子找臺階下。漸漸的小李認為這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了孩子。
因為孩子已經從小養成了這種只要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得到,所以現在小李認為想改成孩子的這種觀念很毛病已經來不及了,有的時候,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小李會跟孩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孩子冥頑不靈不聽從父母的勸告。漸漸的,小麗也就失去了耐心,每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小李都會破口大罵,甚至有的時候會跟孩子動粗。
想要一個芭比娃娃,但是家裡面已經有很多種芭比娃娃了,都是小李給女兒買的。而且這個芭比娃娃小李的女兒家裡有個一模一樣的。小李剛開始對女兒進行勸說,說家裡有個一模一樣的芭比娃娃,這個芭比娃娃咱們就不買了,回家我們一起玩那個吧。但是小李的女兒聽見這句話之後,乾脆就坐倒在地,大哭不止。撒潑打滾必須要買這個娃娃。周圍的人圍觀的越來越多,小李見狀乾脆就給了孩子一個耳光,孩子突然愣住了,隨後哇的大哭起來然後對著媽媽說:「媽媽不要打我了,我不要這個玩具了。」
其實小李在動完手之後也會很後悔,認為這麼小的孩子自己不應該跟孩子動粗,但是,值得深思的是,小李應該認識到自己以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將孩子現在的行為習慣改過來才是長久之計。
如何改正孩子的行為習慣?
1.正確的引導孩子
父母應該從小的就正確引導孩子,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告訴孩子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給孩子講一些好人好事來讓孩子在心裏面從小樹立起對價值觀的正確認識。
2.孩子犯錯誤時要及時改正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對孩子進行批評,但是要注意批評的尺度,以態度不要過於嚴厲。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讓自己及時的冷靜下來,也讓孩子冷靜下來。引導孩子分析犯錯誤的原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然後讓孩子慢慢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承認自己的錯誤。給孩子一定的時間來改正這個錯誤,這是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的最基本的。
3.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
什麼,有的時候工作還很忙,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但是父母應該知道。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參與,孩子的成長也需要父母的呵護,所以點點滴滴都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應該及時陪伴在孩子身邊,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狀態,還有心裡想法,這樣才能夠更加了解孩子。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怎樣才能夠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