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把孩子比喻成祖國的花朵,他們是那麼的天真可愛,那麼的朝氣蓬勃,值得每一個人去呵護,去關心。
尤其是作為孩子的父母,就更應該竭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一切,盡全力去保護孩子,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這一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幸運地擁有父母之愛,在一家商場裡,一個6歲孩子的哭聲吸引了眾多人的關注。
在孩子的身邊,一個30多歲的女人雙手叉腰正氣勢洶洶地看著他,孩子大聲哭喊著:「媽媽,我不買了,你別打了!」
據旁邊一位店員說,這個小男孩應該是看上了一個玩具小汽車,他不停地央求著媽媽幫他買,可是媽媽一直在拒絕。
不過小男孩並沒有死心,扯著媽媽的衣服久久不願意從貨架前離開。這似乎惹怒了媽媽,很快就聽到媽媽大聲責罵他的聲音。
後來這位媽媽越罵越激動,最後乾脆抓起孩子拳打腳踢,還一腳把孩子踹倒在地上。
男孩或許是摔疼了,又或者是從來沒有看過媽媽生這麼大的氣,才會不斷地向媽媽求饒,希望媽媽能夠手下留情。
可是媽媽不僅沒有手下留情,反而是越打越重,好在後來旁邊的人實在看不過去了,上前制止,才讓這位媽媽終於停手。
不過雖然停手了,但是媽媽嘴裡還在不停地罵著孩子,完全不顧這麼多圍觀,只是在不停地發洩著自己不滿的情緒。
01父母容易情緒失控,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導致孩子性格懦弱自卑
如果父母總是責罵孩子,不管孩子做什麼都能找到指責他們的理由,那麼必然會導致孩子產生自我否定的情緒。
他們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好,所以才惹父母生氣,久而久之孩子便會變得自卑,不再相信自己。
這甚至還會導致他們不敢去嘗試新事物,因為害怕一旦犯錯又會被父母責罵,漸漸的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懦弱,從而與很多機會失之交臂。
2、導致孩子失去安全感
孩子從剛出生時就對父母有一種本能的依戀,在小時候,孩子們最需要的是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大部分是由父母給予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這種安全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安全感強的孩子,才會活出最真實的自我,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但是如果父母總是不停的指責,甚至打罵孩子,那麼孩子的安全感自然會缺失,導致他們很難適應社會。
3、導致孩子產生叛逆心
孩子都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但是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身上找缺點,不停地否定孩子,甚至用暴力的方式毆打孩子,那麼孩子很可能會走上極端。
他們認為既然自己怎麼做父母都不滿意,那麼不妨破罐子破摔,他們會把怨恨深深地埋在心底,一旦找到合適的機會,便會釋放自我,用叛逆的行為作為對父母的報復。
02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1、學會尊重孩子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即便孩子有些時候做得不夠好,父母也只要點到為止,適當指出就好,尤其是在公眾場合更是要學會尊重孩子。
和孩子耐心的溝通,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這是每一位父母都應該做到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和孩子成為朋友,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2、以身作則
孩子總是喜歡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因為在他們看來父母就是生活中的榜樣。很多父母對孩子有著很高的要求,但是卻從來不會規範自己的行為。
這只會給孩子產生負面影響,讓孩子同樣出現錯誤的言行,父母只有以身作則起到榜樣作用,才能給孩子正面的教育,讓孩子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