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白洋澱78個澱中及澱邊村汙水不再直排入澱

2020-12-09 人民雄安網

「一望湖天接杳茫,蒹葭楊柳鬱蒼蒼。」這樣的美景有望重現白洋澱。據報導,雄安新區白洋澱78個澱中及澱邊村的汙水、垃圾、廁所等環境問題治理已初見成效,汙水不再直排入澱。

作為華北平原最大淡水溼地系統,白洋澱素有「華北明珠」之稱,自古就以物產豐富、風景秀麗聞名。然而,隨著地下水超採,周邊城鎮工業興起,生活汙水直排、垃圾和塑膠袋亂扔等,白洋澱一度陷入幹澱和汙染的惡性循環,失去往昔風採,「靠水吃水」的老百姓也面臨失去經濟來源的威脅。痛定思痛,生態決不能成為新區未來發展的羈絆,環境治理問題亟待破解。

守護賴以生存的家園要有危機意識,也有賴於協同破題。兩年前,白洋澱生態修復作為主要任務寫入《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治理隨後開始,一批來自北京的專家走進白洋澱各個村落,以「北京經驗」為擦亮「華北明珠」再添力量。無論是攜手當地群眾定目標、提方案,還是實踐「環保設施誰來建設誰來管理」,一項項難題在協同思維下被逐步解決。「咱們村現在,汙水入管道,垃圾有人掃,公廁也乾淨,就連霧霾都少了。」當地老百姓切身體會,無疑是最亮眼的成績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京津冀同在一片藍天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各項事業發展支撐點,事關三地人民切身福祉。近幾年來,從治理高汙工廠到恢復永定河,從打響藍天保衛戰到區域聯動防控汙染,京津冀協同生態治理成果頗豐。當然,環境治理非朝夕之功,要持之以恆,更要講究方法。以白洋澱周邊為例,相較於整個京津冀,其雖面積不大,但村村情況各不相同。根據地理條件等制約因素,本著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才初步實現了汙水治理。這也在提醒我們,力量統籌,也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實現水清岸綠,需要久久為功,更需要精細治理,相關部門不妨多到實地走走看看,靈活運用三地經驗,精準施策。

守護家園,事在人為;破解難題,協同助力。期待三地繼續攜手共進,讓白洋澱重綻華彩,讓藍天碧水成為京畿大地最亮麗的底色。(鄭宇飛)

相關焦點

  • 河北雄安新區78個澱區村汙水不再排入白洋澱
    來源標題:78個澱區村汙水不再排入白洋澱 5月23日一早,河北省雄安新區安新縣趙北口鎮東街村68歲的楊滿意起床後,徑直走出家門,到新建起的灰白色調的漂亮公廁方便。廁所乾淨整潔,還配有洗手液和烘手器。
  •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三年:藍天碧水滿目春 人水和諧繪新區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進行時》報導,雄安新區開好局、起好步,重要基礎就是保護白洋澱生態功能和強化環境治理。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三年來,圍繞澱區水質達標、生態系統恢復、綠色生態空間構建等目標實施了多項工程,打造人水和諧共處的生態環境。
  • 白洋澱澱邊非法排汙口全部封堵取締
    白洋澱澱邊非法排汙口全部封堵取締 原標題:澱邊非法排汙口全部封堵取締近日,雄安新區生態環境部門實施白洋澱澱區村莊環境清潔整治提升行動,著力解決村莊環境「髒、亂、差」問題,改變白洋澱澱區農村村容村貌。同時,監督78個澱中、澱邊村「一體化」項目運行,目前已實現村內坑塘全部達標整治、非法排汙口全部封堵取締。做好村莊「四清一改兩運行」,即清理農村垃圾、溝塘汙物、畜禽養殖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入河入澱排汙口,逐步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衛生習慣,強化汙水處理站運行和澱區農家樂汙水處理設施運行,紮實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保護澱區水環境質量。
  • 溼地建設,讓入澱河水清亮可掬——雄安新區重點項目探訪(一)
    編者按設立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雄安新區堅決有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復工復產打出組合拳,高質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和片區開發,確保新區建設發展取得新成效。郝關村緊鄰孝義河,目前該村已經完成了垃圾、廁所、汙水一體化改造。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是新區規劃建設的生命線。3年來,新區鐵腕治汙,引入先進治理技術,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今,白洋澱深層次治理工程——府河、孝義河河口溼地水質淨化工程已經全面鋪開,該工程被省委、省政府列為第一批啟動實施的白洋澱治理和保護重點工作,計劃在6月份完工。
  • 白洋澱澱區村環境清潔整治提升行動實施
    原標題:白洋澱澱區村環境清潔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澱邊非法排汙口全部封堵取締近日,雄安新區生態環境部門實施白洋澱澱區村莊環境清潔整治提升行動,著力解決村莊環境「髒、亂、差」問題,改變白洋澱澱區農村村容村貌。同時,監督78個澱中、澱邊村「一體化」項目運行,目前已實現村內坑塘全部達標整治、非法排汙口全部封堵取締。做好村莊「四清一改兩運行」,即清理農村垃圾、溝塘汙物、畜禽養殖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入河入澱排汙口,逐步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衛生習慣,強化汙水處理站運行和澱區農家樂汙水處理設施運行,紮實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保護澱區水環境質量。嚴查入河入澱排汙口。
  • 重塑白洋澱生態決定雄安新區的未來
    ▶近些年來,白洋澱屢次發生死魚事件。死魚的背後,存在著白洋澱水體汙染嚴重的現實。澱區村莊生活汙水、生活垃圾的汙染,網箱養魚、景區開發的汙染,更嚴重的還是工業汙水的汙染。雄安新區宜居的生態要求,需要白洋澱進行刻不容緩的生態修復。
  • 站在雄安看前沿|「天地澱」立體智慧監測助環境「清朗」
    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建設成果引起高度關注,信息化技術在「天地澱」智慧監測體系中的創新應用,被評選為全國數字生態優秀應用案例,供全國在推進生態環境信息化工作中借鑑參考。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是新區工作的重中之重。
  • 任丘市全力為雄安新區提供生態支撐
    22萬畝綠化大方打造澱畔水韻生態區域任丘市全力為雄安新區提供生態支撐近年來,任丘市立足京津保中心區生態過渡帶核心縣市的定位,充分發揮毗鄰雄安新區的區位優勢,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兼顧生態效益、旅遊效益、富民效益,出臺獎補政策,以主要交通幹線、河流水系等綠色廊道為骨架、以村鎮為組團,用大網格寬林帶建設成片森林,在雄安新區周邊營造大規模、大尺度的連片森林
  • 河北雄安新區:探索內源汙染治理新路徑 生態清淤「試水」白洋澱
    8月2日,水天一色的白洋澱,一隻快艇行駛在葦田分割出的水道中。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水汙染治理相關負責人一行乘快艇到安新縣圈頭、採蒲臺區域督導白洋澱內源汙染治理擴大試點項目。該項目是新區治理白洋澱的一大創新,試點成功後將對白洋澱內源汙染治理具有標杆意義。
  • 河北立法保護白洋澱生態環境 服務保障雄安新區首部地方性法規將出臺
    原標題:服務保障雄安新區首部地方性法規將出臺   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
  • 「雄安質量」這樣創造!雄安新區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10月6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和省長許勤在雄安新區檢查項目建設、工程質量,並在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現場會上和雄安新區工程項目建設座談會上強調,要按照「雄安質量」的目標要求,嚴格工程質量監管,確保每個工程項目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 雄安新區建設啟動「加速跑」 高質量發展畫卷徐徐鋪展
    「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特別提到,要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今年以來,雄安新區從以規劃為中心進入大規模開發建設階段,超過10萬名建設者正在雄安新區建設施工,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畫卷正在徐徐鋪展。初冬時節的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陽光從主站房屋頂中間的一道縫隙傾瀉而下。這一被稱為「光谷」的設計,可以更好地將光線引入車站內,比常規照明減少20%到30%的能耗。
  • 踐行囑託,雄安畫卷徐徐鋪展——河北以新發展理念落實「三六八九...
    而藍綠交織的雄安底色,正在從規划走進現實。78個澱區村的汙水、垃圾、糞汙不再排入白洋澱!白洋澱農村汙水、垃圾、廁所等環境問題一體化綜合系統治理先行項目於今年3月底投入運營,新建的89座高水平汙水處理站對汙水進行全收集全處理,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澱修復好、保護好。」
  • 雄安涉及56村拆遷消息來了!
    雄快消息原創,轉載註明來源 雄安官方2月19日會議上 發布了關於雄安白洋澱 澱中村、澱邊村退耕還澱、搬遷的最新消息! 水區安置區已經在安州開工!
  • 截至11月中旬,白洋澱生態補水入澱水量近5億立方米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任樹春 河北日報記者趙紅梅)從河北省水利廳獲悉,為改善華北明珠白洋澱的水生態水環境,今年以來,河北省統籌利用引黃、引江、當地水庫水及再生水,積極向白洋澱進行生態補水。截至11月中旬,白洋澱入澱水量近5億立方米,提前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確保了白洋澱水位保持在7米左右。同時,通過白洋澱控制工程向下遊河道(趙王新河)放水1億多立方米,有效增加了白洋澱的水動力和水循環,為提升白洋澱水質發揮了重要作用。圖為白洋澱景色。
  • 雄安新區重要民生工程完成道路恢復
    5月27日,由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承建的雄安新區重要民生工程——容城縣農村生活汙水綜合整治項目(EPC)一標完成道路恢復,即將進入竣工預驗收階段。圖:汙水處理設備安裝項目佔地面積100多平方公裡,涉及19個村,5萬多村民。項目運營後每天處理汙水量達3500噸,惠及人口達5萬人,是河北省雄安新區重要民生工程。
  • 雄安新區實施積分落戶和居住證制度
    4 打造優美自然生態環境  實行國內最嚴格機動車排放標準  規劃綱要摘錄:實施白洋澱生態修復,恢復澱泊水面。實施退耕還澱,澱區逐步恢復至360平方公裡左右。建立多水源補水機制,統籌引黃入冀補澱、上遊水庫及本地非常規水資源,合理調控澱泊生態水文過程,使白洋澱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開展生態修復,展現白洋澱荷塘葦海自然景觀。  規劃建設「一澱、三帶、九片、多廊」,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態城市。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將新區森林覆蓋率由現狀的11%提高到40%。
  • 河北省將出臺雄安新區首部地方性法規
    剛剛閉幕的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對《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草案)》進行了第四次審議,決定將該條例草案提請明年1月召開的省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這將是河北省服務和保障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第一部專門地方性法規。
  • 雄安水區搬遷第1村是這裡!周圍涉及4個安置區建設!
    最新消息 雄安正在進行白洋澱治理 以及藻苲澱特色小鎮、安州鎮特色小鎮、寨裡組團 都在北何莊村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