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人把超融合和邊緣計算說清楚了

2020-12-14 邊緣計算之家

近年來超融合在國內迎來快速增長,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2019上半年中國超融合市場增長率達56.7%,大幅超越去年同期。Gartner發布的最新報告,到2023年我國超融合市場依舊保持23%的快速增長。超融合覆蓋範圍正在進一步擴大,不僅服務的客戶在向大規模企業擴張,應用場景也從伺服器虛擬化、VDI擴展到資料庫、私有雲等關鍵業務。

隨著5G時代邊緣計算數據中心的興起,超融合市場正在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Gartner預測,2023年35%以上的超融合產品將應用在邊緣計算領域。一起來了解一下超融合和邊緣計算吧!

01 超融合的起源與內涵

隨著雲技術和虛擬化技術的發展,網絡服務的構建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案。2013 年的 vmware 大會上提出 VSAN 技術,其主要概念是在虛擬化集群中安裝快閃記憶體和硬碟來構造存儲層。VSAN 技術配置具有足夠磁碟插槽和存儲控制器的 VSAN主機,形成可擴展的分布式存儲架構,生成易於管理的共享存儲源。在 VSAN 技術的基礎上誕生了超融合架構的概念。

超融合架構是新一代橫向擴展的軟體定義架構,它由整合了 CPU、內存、存儲、網絡和虛擬化軟體平臺的通用硬體單元組成,沒有固定的中心節點。它的核心概念包括線性的橫向擴展、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相融合、伺服器端採用高速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超融合架構打破了傳統的伺服器、網絡和存儲的孤立界線,實現一個統一的HCI形態。

02 超融合是什麼?

超融合的「超」指「虛擬化」,「超融合」的英文為 Hyper-Converged。可以看到,超融合架構雖然有一個「超」字,但其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概念,也並非「超級」的意思,而是與英文Hypervisor 中的 Hyper 相對應,是虛擬化的意思,對應著虛擬化這一計算架構。

超融合架構最核心的改變是存儲,而這一概念的最初推動者也都是來自於網際網路背景的存儲初創廠商。底層採用標準化的 x86 硬體平臺,上層採用軟體定義的方式,將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集成在一起,既簡化了部署,又提高了運維效率。即超融合是通過軟體定義技術構建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啟發,結合虛擬化技術和企業 IT 的場景,為企業實現可擴展的 IT 基礎架構。

「超融合架構」是指在同一套單元設備(x86伺服器)中不僅僅具備計算、網絡、存儲和伺服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而且還包括緩存加速、重複數據刪除、在線數據壓縮、備份軟體、快照技術等元素,而多節點可以通過網絡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橫向擴展(scale-out),形成統一的資源池。

可以理解超融合是一種基於硬體之上,作業系統之下的中間件,是軟體定義數據中心(SDDC)的架構,也是一種新興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解決方案。超融合的技術核心是利用分布式文件系統(NDFS)來替代傳統的SAN和NAS存儲和昂貴的裝用SAN交換機構建的存儲網絡,將虛擬化計算和存儲高度整合到一個平臺。目前業界普遍的認為,軟體定義的分布式存儲層和虛擬化計算是超融合架構的最小集,一般都具有以下通用核心組件:

(1)基於X86伺服器架構的分布式存儲。在伺服器虛擬化的基礎上,通過部署存儲虛擬設備的方式,對本地存儲資源進行虛擬化,再經集群整合成資源池,為虛擬機提供存儲服務。

(2)高速網絡。超融合使用萬兆乙太網,為分布式計算和存儲集群提供可擴展和高可用性的網絡通道。

(3)統一管理平臺。虛擬化計算和存儲在同一個平臺進行管理,管理員在同一套平臺下進行性能、容量的監控,問題排查等運維工作。

通過超融合架構融合了計算、存儲和網絡等資源,創建一個整體化的資源池,從而實現存儲的共享,並且通過存儲的冗餘功能,實現高可用性。

看懂超融合了嗎?

03 「漢堡」與超融合

上面說了那麼多,可能還是不懂,舉生活中常見的「漢堡」來解釋一下超融合吧!

我們知道,以往數據中心的計算、存儲和網絡各自都是獨立的,而超融合系統打破了這一局面。在超融合中,計算與存儲兩者以合二為一,再通過軟體定義的形式將它們打通,構成了我們常見的超融合一體機。

上面這段話如果用漢堡來比喻,是這樣▼

在漢堡中,上下兩層麵包就是計算與存儲,中間的夾心就是軟體定義和各種服務。這三者作為一個整體緊密協作,為企業和運維人員帶來了很多好處——

快速部署

正常一頓飯,淘米煮飯、洗菜、燒菜,道道工序必不可少,非得懂個十八般武藝不可。而製作漢堡,兩片麵包加上蔬菜、奶酪和一塊午餐肉,10分鐘搞定,都不用開火。正如超融合系統,從開機到 VM 調配只需十幾分鐘,業務快速上線不是夢。

易於擴展

沒有什麼是一個漢堡吃不飽的,如果有,那就來個巨無霸!

超融合可以從小規模起步,隨著業務量增長,按需擴展即可,性能隨規模線性提升!

簡便運維

漢堡製作方便,後續清理也方便,吃完了不用洗碗,省時又省力。正如超融合在一個系統界面下實現所有硬體設備、資源、功能的統一管理,出了故障不用逐一排查,系統一掃簡單明了,大大節約了運維人員的工作量。

說到這兒,你可能好奇:「為什麼把軟體定義和各種服務當成夾心,計算和存儲不可以?」

這樣排列當然是有理由的,因為夾心作為漢堡的靈魂,直接決定了漢堡的好吃與否。就像超融合的計算和存儲,都是基於標準的X86架構下生產的通用硬體,而軟體定義和各種服務才是各家廠商比拼實力的地方。

04 超融合優缺點

超融合優點

傳統 IT 架構化分為很多系統和團隊,比如存儲、伺服器、網絡。其中存儲團隊負責採購、擴充、支持存儲設備,維護存儲系統,和存儲廠商打交道。伺服器和網絡團隊也是一樣的做法。而融合系統就是把其中的兩級或者更多系統通過預製合成為 1 個。VCE和 HP 提供這種融合系統,用軟體把存儲、計算、網絡整合起來。VCE = VMware + Cisco + EMC,支持Hyper-V和KVM等管理程序。融合系統只能是通過不同組件來組合,而超融合系統更進一步做成了模塊化設計,各種組件還可以擴展。

超融合缺點

沒辦法自己升級系統模組內部的組件,比如加 CPU、硬碟,只能繼續增加一個新的模組。比如存儲比較缺,但是 CPU 是夠的,但還得買個模組加進來補充存儲,CPU 就多餘了。當然自己搭建內部模組就不會有這個問題。舊有系統和新系統的整合不便。比如伺服器部門買了超融合系統,就相當於把自己的預算花在了存儲上,而存儲部門也不想因為買了超融合系統而幫計算部門管理計算資源。

05 邊緣計算呼喚超融合

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是指一種在網絡邊緣進行計算的新型計算模式,其對數據的處理主要包括兩部分:其一是下行的雲服務,其二是上行的萬物互聯服務。其中,邊緣計算當中的「邊緣」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主要是指從數據源到雲計算中心路徑之間的任意計算、存儲以及網絡相關資源。

萬物互聯時代產生海量數據導致計算處理能力前移,我們發現最迫切的需求是處理能力和存儲資源,而且需求量很大,當然還需要數據分析工具,將軟體和數據推送到邊緣的工具,以及跨邊緣與集中式雲聯合起來的方法,甚至需要在邊緣本身處的機器學習。這一切的一切都清晰地指出,邊緣需要一些更加強大的基礎架構能力。

我們認為,超融合適合邊緣計算有以下三個理由:

滿足新邊緣節點的定位

– 邊緣計算讓計算靠近數據,數據處理應用,分析應用軟體都將部署到邊緣,超融合可以為邊緣節點提供更強大的性能和存儲空間。

– HCI完全虛擬化的廣泛兼容應用軟體,擁有合理存儲能力、計算能力和彈性擴展能力,可以滿足更多系統搭載的需求。

滿足邊緣計算的受限環境

– 邊緣的工作環境條件低於IDC,空間,能耗,維護便利性都不樂觀。

– 精簡型HCI更小尺寸,佔用空間小,功耗更低,散熱要求更低,模塊化快速部署能力,遠程管理能力。

大幅提升中的性價比

– 邊緣計算規模大,大批量的採購場景中,性價比必須考慮。

– HCI的硬體正變得更強勁,價格同時也在下降。

同時,超融合架構相比傳統系統,是一個「預處理」好的模塊化基礎架構,省掉很多逐個項目設計部署的工作,而以最適合應用程式的標準化形式創建一致的範例和環境來運行工作負載。如今許多邊緣工作負載都在Linux或VM上運行,基本可以無縫遷移到超融合基礎架構。

而關於超融合產品在邊緣計算裡出現的形態,目前看和普通的超融合產品還是有所區別的。目前超融合集中部署的情況還是比較多,很多都部署在大型企業用戶IDC或者雲服務商IDC裡。而針對邊緣的使用場景,更合理的形態是精簡加固型硬體平臺,具有小尺寸,低能耗,高可維護性和安全性的特點,同時還具有其他附加特性,如GPS/加密/自毀等標準產品上不會出現的功能。同時它必須具有完整系統的兼容性,具有相對完整的OS平臺,能夠搭載大多數的基礎數據分析平臺。

06 展望

Gartner預測到2022年,所有企業將有75%全面展開邊緣計算戰略。在未來兩年邊緣計算大行其道的時刻,我們相信超融合基礎架構能夠幫助大家應對在這一全新領域要解決的許多新挑戰,一些剛性需求諸如小尺寸,低能耗,極簡部署,易於管理和維護性等能夠得到滿足,有力支持邊緣計算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濤.超融合就是這麼簡單 [J].中國計算機報.

[2] 錢朝陽.淺談超融合基礎架構 [J].網絡與信息工程.

[3] 於耳.一種基於vSAN的分布式存儲系統構建和應用 [J].中國教育信息化

[4] 戴爾.老媽問我什麼是超融合 [M].

相關焦點

  • 運營商加快邊緣計算布局2021年或再迎垂直行業融合突破
    邊緣計算(MEC)作為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正日益趨向成熟。2020年,三大運營商發力邊緣計算,圍繞商超綜合體、工業網際網路、VR/AR、高清視頻等行業,逐漸沉澱出了眾多5G應用場景案例。市場調研機構Forrester預測,在人工智慧和5G的推動下,2021年是邊緣計算從試驗走向落地的一年,邊緣計算將真正發揮價值。
  • 運營商加快邊緣計算布局 2021年或再迎垂直行業融合突破
    邊緣計算(MEC)作為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日益趨向成熟,三大運營商也在積極對邊緣計算技術進行探索。2020年年底,中國電信研究院聯合四川電信和廣東電信,先後完成了自研MEC系統與5GC網絡商用版本的對接驗證,成功驗證了5G網絡面向MEC多種商用場景的能力。
  • 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深耕邊緣計算應用創新 加速行業數字...
    2020年12月10日,由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主辦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2020)在北京召開,其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11位報告人聚焦物聯網、智能交通、數據中心、5G、工業網際網路等熱點話題分享邊緣計算技術典型應用場景和最新發展態勢,探討如何利用邊緣計算技術加速各行業數位化轉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邊緣計算研究員王哲擔任本次論壇執行主席。
  • 一文了解邊緣計算和邊緣AI
    總之,單純依靠雲計算這種集中式的計算處理方式,不足以支持以物聯網感知為背景的應用程式運行和海量數據處理。在這種應用背景下,邊緣計算應運而生。它與現有的雲計算集中式處理模型相結合,能有效解決雲中心和網絡邊緣的大數據處理問題。邊緣計算是雲計算的一種補充和優化。
  • 邊緣計算技術與學術專題論壇:產學研融合,構築產業生態基石
    基礎理論的研究和關鍵技術的突破是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在2020年12月10日舉辦的邊緣計算產業峰會期間,首次開設邊緣計算技術與學術專題論壇,通過對邊緣計算相關基礎理論、架構、技術的研討和交流,深化產學研融合,構築產業生態基石,從而推動邊緣計算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 邊緣計算,計算架構不斷演進的必然
    「4」 個理論問題,尚待思考 針對邊緣計算,我嘗試思考並拋出如下一些理論問題,與大家探討: (1)對於邊緣可計算性理論,需要依據計算任務特徵考慮不同計算模式以及多模式協同計算的可行性。 (2)對於邊緣模糊計算理論,或者說是確定性理論,需要考慮模糊計算的尺度、粒度、模糊目標以及約束條件等方面的問題。
  • 邊緣計算:是流行詞還是未來?
    隨著施巍松與其團隊在數據中心層面,也就是後面常說的雲端領域做了諸多的研究,積累了經驗,他開始順著這個思路,去思考下一步去哪裡執行數據計算。2014年左右,施巍松開始關注邊緣計算。也是從這個時候,他和他的團隊嘗試著想要把計算推行到邊緣。
  • 高性能計算與AI融合加速 Supermicro推動綠色計算發展
    隨著高性能計算應用程式的複雜性不斷增加,企業亟需在軟硬體方面進行不斷優化和革新。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2/421313.htm高性能計算與AI融合加速AI浪潮加速著各個行業的革新,從精準醫療到自動駕駛,越來越多的新興應用不斷湧現。
  • 邊緣計算點燃新風暴,IT與OT之戰一觸即發!
    近年來,儘管新的邊緣計算和物聯網創新積極地在將IT與OT融合在一起,但是OT並不願意開放自己的系統,與IT進行融合。IT與OT之間的溝通聯繫渠道甚至都沒有建立起來。高性能半導體製造商Skyworks Solutions的OT部門去年曾經開始招聘一些技術人員。該公司的首席信息官Satya Jayadev對此感到很不解。他曾經就此事詢問了OT部門:「你們為什麼要招聘他們?
  • 雲智峰會,浪潮聯合百度發布邊緣計算盒子 驅動行業智能化轉型
    會上,浪潮作為百度戰略合作夥伴,與百度聯合發布邊緣計算解決方案——百度邊緣計算盒子,加速邊緣計算平臺賦能工業網際網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場景化落地實踐。AI和5G拉動計算力向邊緣側延伸,七大場景率先落地2016年是AI爆發元年,在算力、數據和算法驅動下,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人工智慧模型精度不斷提升,AI推理開始從雲向邊緣進行落地,算力也需要從數據中心向邊緣延伸。
  • 融合AR/VR、AI、邊緣計算、5G 聯想展示未來教室場景
    10月29日,2020聯想創新科技大會個人智能日召開,繼晨星工業機器人之後,聯想又帶來了數個引爆眼球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其中聯想未來教室成為最受關注的硬核方案之一。  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發布使教育信息化進入到融合創新階段,在這個階段新興技術對教育行業的推動備受期待。
  • 了解邊緣人工智慧及邊緣計算
    其目的是讓用戶運行人工智慧流程而不必擔心隱私或數據傳輸較慢帶來的影響……而想要真正理解邊緣人工智慧,首先就得先了解邊緣計算……邊緣人工智慧及邊緣計算邊緣人工智慧(EdgeAI)是人工智慧領域引人注目的新領域之一,其目的是讓用戶運行人工智慧流程而不必擔心隱私或數據傳輸較慢帶來的影響。
  • 戴爾科技「超融合平臺」踏雲而來
    伴隨著眾多行業的跟進,「新基建」的實施正在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推動智能物聯升級,而從後端的核心系統到智能邊緣計算再到雲端的多雲的現代化應用交付決定著數位化創新能力,也促使超融合平臺向「新三層」演進。「新三層」超融合通過模塊化部署、企業級一致性,以及跨核心-邊緣-多雲持續現代化應用交付,讓企業持續提升數位化和智能化業務能力。賦能IT管理者:現代化超融合平臺通過計算+存儲+網絡的整合確保了架構一致性,從而實現快速部署。
  • 邊緣計算和5G幫助計算本地流量,應對不斷變化的生產需求
    隨著供應鏈變得越來越短、越來越智能,邊緣計算和工業物聯網(IIoT)設備的結合將通過提高安全性、優化和態勢感知來幫助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這一切在大流行之前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危機中至關重要。 邊緣計算市場 儘管邊緣計算市場已經存在了數十年,但預計將出現大幅增長,到2030年將以每年30%的速度從32億美元猛增至440億美元。
  • 浪潮集團邊緣計算事業部總經理孫波:快速崛起的邊緣計算市場與應用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也是圍繞邊緣計算在未來市場下的發展方向和機會點,以及未來的合作期望。就像我們用的智慧型手機一樣,我們手機上有大量的數據,未來智能終端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數據,數據產生以後需要有更強的計算力,需要做分析和整合的預算,所以邊緣的增長會拉動周邊的增長,保持年均30%的增長速度。邊、端會拉動數據中心的業務,拉動業務增長。我們看到邊緣計算快速增長,但其實邊緣計算已經存在了十幾年,就像我們身邊的各種各樣的路由器和盒子,還有一些PLC、單片機還有ARM嵌入系統。
  • 青雲QingCloud 物聯網平臺新增邊緣 AI,軟體定義邊緣計算
    計算場景由雲向端分散、算力去中心化、雲與端相輔相成,成為雲計算產業發展大勢,邊緣計算應運而生,能夠將計算能力貼近數據產生和消耗的位置,實現更快速度、更低成本和更安全可靠的運行。邊緣計算在掀起一場算力革命的同時,其本身也在持續迭代優化之中,不斷地與 AI、5G、神經元網絡等技術消化、融合,加入更多機器學習、神經網絡訓練等內容,使得越來越多的 AI 應用可以運行於邊緣設備之上,「邊緣 AI」由此登上時代舞臺。
  • 終於有人說清楚了!京東、淘寶網購手機,和實體店到底有啥區別?
    終於有人說清楚了!京東、淘寶網購手機,和實體店到底有啥區別?如今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型手機已經普及,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需要用到手機,可以說,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對於手機,人們在購買手機的時候,卻常常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京東、淘寶網購的手機,和實體店到底有啥區別呢?一位手機店老闆告訴了我們答案!
  • 三大陣營角逐邊緣計算 兩種技術路線加速競合
    三大陣營角逐邊緣計算 兩種技術路線加速競合2020-12-11 20:58出處/作者:C114通信網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在「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曹薊光表示:三大陣營正在推動邊緣計算發展,包括IT網際網路企業(雲計算服務商、CDN廠商等)、OT工業企業、CT基礎電信企業(通信運營商、設備商),「5G+MEC」和「雲衍生的邊緣計算」這兩種技術路線正在加速競合
  • 邊緣計算2.0時代來臨,產業未來會這樣發展
    第二條路線雲衍生出來的邊緣計算,可以理解為邊緣計算的簡化版、輕量版、定製版,主導的是網際網路企業。現在這兩條路線逐漸在融合,網際網路企業也開始做5G+MEC,這是值得關注的。在邊緣計算當中要特別重視邊緣雲,因為邊緣雲是部署雲計算的基礎設施,提供本地化存儲和本地化處理,同時必要的時候通過高速的網絡連接與中心雲進行聯繫。
  • 霸榜超融合,靠什麼?
    其中,以戴爾易安信VxRail為代表的超融合解決方案,通過不斷的創新和迭代,為用戶認知、接受和廣泛應用超融合解決方案,實現超融合基礎設施的部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從幾個維度來做觀察▼,無論是在企業的生產力轉型、企業級一致性架構乃至未來的跨雲現代化架構應用交付方面,戴爾易安信VxRail超融合都可以擔當重任,它將為優化用戶超融合長期投資回報,提供個性化選擇和實現新技術的快速整合和應用,提供更加重要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