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親戚在朋友圈無力吐槽——「今天,在家裡監考孩子語文測試,做基礎題和閱讀題的時候都還一切正常,但到了寫作文的時候就開始反常了。她隨手拿了一個本子,寫一個字遮一個字,那一波操作,好像我就是強盜非要偷看她的作文一般,又好像她的作文裡寫了不可告人的秘密不能被我發現似的。不就一個作文嘛,至於這樣子死守嗎?想不通……」
當然,看完這段話之後,也有幾個親戚予以了評論,大多都是「我們家兒子也是一樣的,作文本子和日記本子就是他的心肝,誰都不能碰。」「是呀,我就搞不明白為什麼老師可以看她的作文和日記,可我們家長就不能看,撫養這麼多年還不如老師跟她親密,悲哀。」
孩子的作文和日記,總不願意給父母看,這已經成為很多家長不能釋懷的一件事。但曦曦媽想提醒各位家長的是——以下幾點或許孩子或其他人都沒有告知你,但是你必須要心知肚明。
(1)親子關係疏遠,孩子只敢在作文和日記中吐露心聲。
日記和作文,在家長的角度看,是沒有必要遮遮掩掩的,但在孩子的角度看,這裡面卻記錄著他們心中的小心思或者小秘密。
比如,孩子和一群小夥伴去附近的山裡採蘑菇了。在孩子心中這是一件非常開心有趣的事情,所以將此記錄到了作文或日記中,但被家長發現了記錄這個事件的作文或日記後,由於過分緊張孩子的安全問題,便將此提出來對孩子進行一本正經的管教。
孩子覺得家長小題大做,家長覺得孩子無可理喻,導致矛盾升級。諸如此類的事件,一個一個堆積起來,讓孩子再也不敢在家長面前講實話,只敢在作文和日記當中吐露真言。
父母不要一味地站在家長的高度俯視孩子的言行舉止,面對孩子的作文和日記中記錄的所有內容,都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和感悟,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出對孩子最為正確的引導,而不是至於有失偏頗後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學著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才願意對你說出心中的秘密。
(2)允許孩子有足夠的個人空間,家長不要隨意侵佔。
在部分家長心中,並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習慣性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產品。他們認為,孩子不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行為,而是一切號召聽父母的。父母喊他往東他就只能往東,父母喊他往西他就只能往西;父母讓他坐著,他就一定不能站著;父母喊他寫作業,他就一定不能去翻書……
孩子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家長的言行舉行,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家長絕不能拿著父母的身份去操控孩子。作文和日記,對於孩子來說,其實就是一種心靈寄託,這裡既記錄著孩子發生在生活中的點滴趣事,也會留下孩子的煩惱和憂愁。
我們想要了解孩子,可以從尊重、理解開始與孩子拉近關係,不能以私自翻看孩子的日記或作文,來獲取孩子的小心思,因為這樣容易被孩子判定為「仇人」。
(3)切不可嘲笑孩子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
比如,學校開展了一次運動會,在一些孩子的作文或日記本裡,對運動會的描述會非常之精彩,但在有一部分孩子的作文或日記本裡,卻乾癟無味,甚至大部分段落都是靠湊字數來堆砌的。這個時候,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影響,家長們怎可自甘落後,在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就叫孩子重寫一篇。
當發現孩子重寫一篇也依舊這個水平時,家長們就開始把這份無奈當作了嘲笑,逢人就宣揚自己孩子的寫作水平有多差。請記住,孩子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不是靠家長的嘲笑就能夠喚起的,我們可以事先引導孩子回顧一下精彩的片段,幫孩子先用語言梳理這個事件的時間、地點、經過、高潮、結局、意義。只有真正有效的指導,才能幫助孩子提升!
(4)作文的要求可以適當提高,日記的標準可以適度減輕。
作文,相對於日記來說更正式、嚴格一些。而日記的作用,則在於記錄孩子當天發生的精彩、難忘的瞬間,以此來作為今後作文寫作的素材之一。
很多家長總感覺,孩子寫作素材的積累就一定要是看滿分作文、閱讀名著等來完成,但事實上,報紙、新聞、小說等都能成為素材積累的重要途徑。更不能輕視的一點,就是實實在在發生在孩子身邊或者孩子親歷的事情,只有自己眼見為實的,或者親身經歷的事情,孩子才會寫得更有感覺,更自然,更有說不完的話。
對作文的要求,我們可以適當高一點,要求孩子在遣詞造句上下功夫。但是對於日記的記錄,家長就沒有必要做那麼強烈的要求。如果當天有非常有趣、難忘的事情,可以提醒孩子稍微記錄清晰一些,段落寫長一點。如果當天確實沒有讓孩子有特別感受的事件,也可以一句話總結。
寫作是一個同樣需要興趣的事情,家長不能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寫作能力和作文寫作水平,就刻意把日記的難度也提升。請記住,你過於嚴苛的要求,不但不會提升孩子的作文寫作能力,還會讓孩子認為寫作文、寫日記一件非常讓人痛恨的事情。
——————
孩子為什麼不希望家長看到自己的作文或日記?這背後的原因你清楚了嗎?面對孩子的遮遮掩掩,你是採取什麼方式來解決的呢?歡迎說出你的經歷,讓我們一起討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