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白船》嚇到不敢唱歌?這些可愛的童謠,值得你和孩子一起擁有

2020-12-06 澎湃新聞

原創 編輯大魚 七分媽媽

最近看了《隱秘的角落》,很多朋友都患上了「小白船PTSD」,孩子們清冷縹緲的歌聲「飄啊,飄啊,飄向西天」,鏡頭轉過,海上一具浮屍……真是一看到就在炎熱的夏季裡冷出一身雞皮疙瘩。

童謠,溫馨甜蜜小朋友的歌聲,到底為啥會這麼恐怖?現在,還有適合孩子們的「童謠」嗎?

01

童謠,恐怖的童謠

1924年,韓國作曲家尹克榮的姐夫去世,他以此為題材創作了《半月》(반달),既是為了記錄失去親人的寂寥,同時也抒發了當時痛失國土的痛苦。

1950年,這首歌被翻譯成《小白船》傳入中國,歌詞大意沒有變化,但傳達出的意境卻不相同。《小白船》原曲,就是一首「安魂曲」,而本土化的小白船,桂花,彩雲等意向,卻一下子溫暖安詳了許多。

本土化的小白船,變成了比較溫暖的兒歌

在西方,同樣有著「恐怖色彩」的童謠,最經典的莫過於英國的童謠書《鵝媽媽童謠》。

鵝媽媽童謠/history

這本書最早在1791年出版,收錄了52篇童謠,如今這一數量已經達到了800多篇。作為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鵝媽媽童謠》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不同階級的價值觀,當中收錄了不少幽默故事、遊戲歌曲和催眠曲,但也有很多看似詭異、暴力、血腥的童謠。

在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經典推理小說《無人生還》中,兇手殺人的手法和順序,與別墅內的一首童謠息息相關,這首童謠同樣收錄在《鵝媽媽童謠中》。

02

童謠,甜蜜的鄉愁

馬克思說:「音樂是人類的第二種語言。」 從襁褓中的搖籃曲開始,我們的一生都是與音樂相伴的,我們通過音樂進行表達,也從音樂中學習如何表達。

童謠是專為孩子量身定製的音樂,也是孩子最初接觸語言的一個重要方式。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一書中提到他兒時的一個特別體驗:三五歲時,母親常給他讀一本名為《孩子國》的圖畫書雜誌,上面刊登很多童謠。

後來,他成為了一名編輯,令他驚訝的是,幾十年後再次與那些童謠相遇時,他仍然清晰地記得那些字句,甚至彼時雜誌為童謠配的插圖,也會一幅幅浮現於他的腦海。

雖然不少兒時讀過的故事都已經想不起來了,記憶中最鮮明的語言體驗,反而是搖籃曲、兒歌以及《孩子國》中的那些童謠,簡單、原始又質樸。

可以說,童謠是孩子的成長中,最先接觸到的,口耳相傳的音樂,是初始的美的記憶和感受。

03

童謠,口耳相傳的文化

拋開影視劇中故弄玄虛的成分,在傳統的文化含義中,童謠帶著美好的體驗與傳承,相信在很多寶爸寶媽小的時候,都被長輩們抱在懷裡,聽過很多傳統的童謠。

其實中國的童謠有著很鮮明的本土特色,如果按照藝術形式劃分,簡單易懂、音節和諧、韻腳細密、朗朗上口、趣味十足的童謠,有搖籃曲、遊戲歌、數字歌、繞口令等十幾種形式。

我們今天介紹幾種童謠形式——

搖籃曲

搖籃曲,也稱搖籃歌、催眠曲。這是一種由親人吟唱給嬰幼兒聽的,用於催眠的簡短童謠。曲調平和,節奏緩慢搖曳,容易讓人安靜下來,廣為傳唱的《外婆橋》就是經典的搖籃曲。

遊戲歌

遊戲歌是兒童遊戲時伴隨著一定的遊戲動作而吟唱的童謠。比如,《丟手絹》《找朋友》《拍手歌》都是遊戲歌。尤其是丟手絹,相信每個小朋友都玩過這個簡單快樂的遊戲,也很適合親子玩耍。

數字歌

押韻的歌謠結合抽象的數字,是最適合孩子的數學啟蒙。數字歌,正是以適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形象描寫來巧妙地訓練兒童數數能力的童謠。

顛倒歌

顛倒歌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很有趣的體現,它的創作風格類似於打油詩體,其特點是運用「故錯」手法,偏把事物往反了說。

對於小朋友們來說,這種郎朗上口的「兒歌」有著有趣味性,打破常理的體驗。對於大人來說,則有一種滑稽和諷刺的文化意味。

除此以外,還有講時令的時令歌,有趣的順口溜,猜字歌等等,都是傳統文化中既帶著啟蒙思維,又有趣味性的存在。

可以說傳統的童謠,經過家長的合理篩選,是非常適合家長和小朋友進行親子互動的。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童年體驗,產生社會文化的聯結,同時還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並且促進親子互動,增加感情。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西方傳統童謠也進入了家長們的選擇範圍,比如《小星星》等等。

在選擇給孩子們的童謠時,家長了解文化背景與背後含義,提前進行篩選,就不會出現因為文化差異而給孩子唱「恐怖童謠」的事情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小白船》到《兩隻老虎》童謠怎麼就變「陰樂」了?
    今年夏天,最能帶來清涼感的歌曲,莫過於《小白船》了。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在人氣網劇《隱秘的角落》中,悠揚的歌聲、稚嫩的童音與殘忍的兇殺案關聯起來,為觀眾帶來別樣的觀劇體驗。以至於只要這首童謠響起,觀眾們就會意識到劇情走向不妙,無辜的角色將迎來死亡結局,所以《小白船》也被冠上了「陰樂」的名號。
  • 《小白船》怎麼就成恐怖歌曲了?原來童謠不單純
    是不是你沒有家,沒有爸爸和媽媽?布娃娃,不要傷心不要怕。讓我借給你一半媽媽,和你共同擁有一個家。讓我借你一半爸爸,和你共同擁有一個家。再加上,日本古時候盛行的一種說法是,一個小孩子的價格和花一匁是一樣的,所以結合歌詞,「花一匁」指的其實是孩子的價格——這是一首描述人口買賣活動的兒歌。這些童謠為什麼聽起來這麼奇奇怪怪,仔細一想讓人汗毛倒豎?其實大多數童謠並沒有那麼簡單。
  • 《小白船》聽得毛骨悚然?還有一些暗黑童謠讓你大開眼界
    凡是宣傳抗日救國的歌曲、童謠均遭到了當局的嚴厲查禁。即使鬥爭環境嚴酷,朝鮮的音樂家也不放棄童謠這片文化陣地,《半月》的作者尹克榮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半月》既描繪了姐姐失去親人的寂寥,也暗喻作曲家失去國土的痛苦。尹克榮曾在日本學習音樂,《半月》在創作上吸收了日本音樂的特點,加上對亡人和故國的思念,所以不同於一般童謠,節奏舒緩、氣氛靜謐、略帶哀傷。
  • 新晉「恐怖童謠」小白船:明明是孩子唱的,為何會令人恐懼?
    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收官但熱度不減,其配樂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該劇除了視覺上的復古色調給予觀眾享受外,導演也非常重視聽覺環境的塑造,每一集的片尾曲和劇中的音樂都承擔了隱藏線索的功能,網友表示許多正常的音樂和童謠通過劇作方的處理變得陰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童謠《小白船》。
  • 恐怖童謠,遠不止一首小白船
    1950年,這首歌被翻譯成「小白船」傳入中國,歌詞大意沒有變化,但傳達出的意境卻不相同:在「小白船」中,桂花樹、白兔、晨星,無一不描繪了孩子們對天空的美好想像;而在「半月」中,晨星是一座燈塔,指引亡靈飄向西天,靜謐緩慢的旋律,也處處流露出安撫的氣息。如果這一首童謠就讓你不寒而慄,那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幾首童謠,恐怕會讓你夜不能寐。
  • 恐怖童謠,遠不止一首《小白船》
    如果這一首童謠就讓你不寒而慄,那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幾首童謠,恐怕會讓你夜不能寐。小白船算什麼,帶你看看推理界的恐怖遊輪。你這輩子見過這樣的東西嗎?你可能想不到,這些童謠,都出自同一本書——《鵝媽媽童謠》。恐怖童謠的「萬惡之源」:鵝媽媽童謠《鵝媽媽童謠》是一部英國民間童謠收錄集。這本書最早在1791年出版,收錄了52篇童謠,如今這一數量已經達到了800多篇。
  • 近10天播放量增長14倍,童謠《小白船》突然火了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樹,白兔在遊玩。槳兒槳兒看不見,船上也沒帆,飄呀飄呀飄向西天……」——《小白船》歌詞「@秦昊!你給我聽著!以後米粒睡前的兒歌時間!你!不!準!唱!」紅星新聞記者從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由你音樂研究院了解到,作為該劇片尾曲的《小白船》,近10天的播放量暴增14倍!多版本《小白船》播放數據截圖不同版本的《小白船》也跟著「受益」,在該劇持續發酵的近幾天,播放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且歌曲評論裡都有《隱秘的角落》相關留言。
  • 聽說你得了《小白船》PTSD? 恐怖童謠不止這一首
    聽說你得了《小白船》PTSD? 《隱秘的角落》海報   「恐怖」和「童謠」這兩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詞,組合在一起立即產生一種詭異的暗黑感。> 《小白船》本是一首朝鮮童謠,創作於1924年,原名《半月》。
  • 恐怖童謠,遠不止一首《小白船》︱原創
    如果這一首童謠就讓你不寒而慄,那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幾首童謠,恐怕會讓你夜不能寐。小白船算什麼,帶你看看推理界的恐怖遊輪。你這輩子見過這樣的東西嗎?你可能想不到,這些童謠,都出自同一本書——《鵝媽媽童謠》。恐怖童謠的「萬惡之源」:鵝媽媽童謠《鵝媽媽童謠》是一部英國民間童謠收錄集。
  • 《小白船》後,未成年人謀殺案現場響起《送別》!懸疑恐怖題材為啥青睞童謠?
    阿乙分析,近期播出的懸疑題材影視劇《隱秘的角落》《非常目擊》《摩天大樓》和《在劫難逃》,全部涉及這一主題,其中《隱秘的角落》和《非常目擊》不約而同選擇童謠作為貫穿全劇的插曲。「具象化一件從小到大影響主人公的『道具』,童謠是不錯的選擇。這些童謠既是主人公的心理寫照,也為全劇的走向點了題。
  • 聽說你得了《小白船》PTSD?恐怖童謠不止這一首
    演技好、劇情佳、卡司強、細節絕是其拿下今年國產劇豆瓣最高分的主要原因,就連原著作者紫金陳都發短評讚美,「非常好,我挑不出缺點的好。既商業又情懷。」據說看完全劇後,許多網友都得了「《小白船》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應激障礙)。
  • 音樂|看完《隱秘的角落》再也無法聽這首恐怖童謠《小白船》!
    ,有隻小白船」《小白船》本是優美的童謠,回憶中溫馨的象徵,在這部劇中卻成了恐怖童謠。之所以被稱作恐怖童謠大約是在《隱秘的角落》劇中普普、朱朝陽、嚴良三個人一起唱過。這首歌第一次唱是在三個孩子拍攝視頻的時候唱的,當時就拍到了張東升將嶽父嶽母推下山的畫面。
  • 《小白船》之外,到底還有多少「細思極恐」的奇怪童謠啊啊啊啊!
    最近大火的網劇《隱秘的角落》中,《小白船》這首童謠為夏日增添了一絲涼意。本來承載著滿滿童年回憶的歌謠,搖身一變成了「人間陰樂」。反正阿信聽到這首歌,是再也回不去了。像這樣直指歷史事件和社會問題的童謠還有很多,在中國,哭訴孩子失去母親的《小白菜》、「娶了媳婦忘了娘」的《喜鵲尾巴長》一類的童謠也廣為流傳。這些讓人心有戚戚的童謠,都是對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 《小白船》火成「恐怖童謠」,伊能靜警告秦昊:女兒睡前不準唱!
    這些音樂,對觀眾的陰影大到什麼程度呢?在小孩三人組出發去找殺人犯的車時,出現了一段輕快的背景音樂,彈幕卻表示:「好歡快的BGM突然不習慣」。連朱朝陽的飾演者榮梓杉也在接受採訪時調侃說,因為後期配樂,「我以為我演了一部懸疑片,結果大家都看成了恐怖片」。
  • 令人上頭的恐怖童謠,你敢聽嗎?
    看預告片的時候比較恐怖,但正片的時候還好,但音樂一起立刻渲染了整個氣氛,瞬間上頭。 但這期立意是很深刻的,讓非常多的人進行了思考。 《鵝媽媽童謠》
  • 「隱秘」的兒歌火了:從小唱到大的童謠,背後故事細思極恐
    死去的小男孩後來化成鳥兒飛回家揭露真相,殺繼母報仇,一家人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且不說這故事背後的殘酷現實小孩子能否理解,就細品品這歌詞描繪的畫面,都不知道要配個什麼插圖好。有種說法是諷刺埃利諾皇后胡亂徵收過橋稅,但更多的人卻認為這個童謠在暗指一種殘忍的建築祭祀活動。相傳,只要把小孩活埋進橋柱裡,孩子的靈魂就會守護大橋永遠不倒。在英國倫敦橋修建的時候,不少流言說橋下埋著少女的屍體。此事至今沒有確切的考古驗證,但卻在童謠裡一代代傳唱了下來。
  • 你怕是忽略了童謠、漫畫和寓言
    隨後莉琪·波登因為嫌疑重大被逮捕,但一年後卻被無罪開釋,而所謂「真正的兇手」一直沒有抓到。這首在當時產生的童謠說明當時大眾其實都對結果有疑議,認為莉琪·波登就是兇手,所以用童謠傳唱的方式傳播。很多推理小說也喜歡借用這些童謠烘託恐怖氣氛。
  • 《小白船》怎麼就成人間陰樂了
    有些童謠乍一聽沒什麼問題,但只要細品,就會emmmmm……比如下邊這個↓天上的星星眨呀眨,路邊有一個布娃娃。布娃娃,布娃娃,你為什麼不回家?是不是你沒有家,沒有爸爸和媽媽?讓我借給你一半媽媽,和你共同擁有一個家。讓我借你一半爸爸,和你共同擁有一個家。
  • 《小白船》後,未成年人謀殺案現場響起《送別》!懸疑恐怖題材為啥...
    阿乙分析,近期播出的懸疑題材影視劇《隱秘的角落》《非常目擊》《摩天大樓》和《在劫難逃》,全部涉及這一主題,其中《隱秘的角落》和《非常目擊》不約而同選擇童謠作為貫穿全劇的插曲。「具象化一件從小到大影響主人公的『道具』,童謠是不錯的選擇。這些童謠既是主人公的心理寫照,也為全劇的走向點了題。
  • 懸疑恐怖題材為啥青睞童謠?
    揮別《小白船》支配的恐懼感不久,剛剛完結的懸疑劇《非常目擊》又把大家耳熟能詳的「長亭外,古道邊」這首《送別》用進了一起未成年人謀殺案中。阿乙分析,近期播出的懸疑題材影視劇《隱秘的角落》《非常目擊》《摩天大樓》和《在劫難逃》,全部涉及這一主題,其中《隱秘的角落》和《非常目擊》不約而同選擇童謠作為貫穿全劇的插曲。「具象化一件從小到大影響主人公的『道具』,童謠是不錯的選擇。這些童謠既是主人公的心理寫照,也為全劇的走向點了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