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被盟軍打死的德軍元帥 品行無私 戰功卓越 結局悲慘

2021-01-09 歷史雜談驛站

提起二戰德國名將,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裡安這三大名將,事實上這三位是德國陸軍中後起的新秀。在德國國防軍的骨灰級大佬中,必然少不了費多爾·馮·博克元帥,古德裡安大將就是他一手提拔的。

他是一名典型的德國軍人,出生在軍事世家,父親是一名少將,他從小就立志從軍,幹一番大事業,在一戰中他就表現不俗!

希特勒和其納粹政府上臺後施行擴軍政策,博克儘管私下對納粹黨員的諸多行徑抱著不認同的態度,但十分歡迎希特勒讓德國重整武裝的政策,因此當希特勒強迫許多德軍將領退伍時,博克仍被留於現役。

二戰中他更是得到希特勒的欣賞,帶領德國軍隊連克荷蘭、法國、比利時,和他的老鐵龍德施泰特兵分兩路,橫掃歐洲大陸。

希特勒

博克是典型的具有普魯士傳統的軍官,他也一直沒有參加納粹黨,從來也不關心納粹的內外政策,1938年3月,希特勒授予博克上將軍銜。

同一年他指揮了進軍奧地利的德軍第8集團軍,並對於路上裝甲部隊造成的行軍效率頗有怨言,還因此與第2裝甲師師長海因茲·古德裡安發生過不和。

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

蘇德戰爭爆發後,博克在莫斯科會戰中失敗而被迫辭職,1942年1月重新出任蘇德戰線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可是後來,博克沒有遵照希特勒命令向頓河彎曲部進攻。結果希特勒極為不滿,於7月15日勒令博克退休,從此他再未被起用。

博克儘管對希特勒將自己解職非常不滿,可也沒有想到要反叛希特勒。德國反希特勒組織幾次派人勸他領導反希特勒,都被博克拒絕。博克還提出警告:誰要反對元首,我就反對誰!這點他至死也未悔悟。

德軍高層研究戰略

品行無私、戰功卓越的德國陸軍元帥,結局卻是很悲慘。當歐洲戰火已經基本熄火時,博克元帥和他妻子以及兩位女兒一同出行時,被英國轟炸機群發現。

其中一架轟炸機以低空飛行用大口徑機槍對著這位元帥的敞篷車就是一通掃射,馮·博克元帥的妻子和兩名女兒當場死亡,而他自己也在被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博克也是唯一的死於盟軍槍彈的德軍元帥。

相關焦點

  • 唯一被盟軍機槍打死的德國元帥,曾臨陣拒絕執行希特勒指令
    德軍中有這麼一位不怎麼合群的元帥,因其做事往往都是瞻前顧後,被隆美爾等新興德國將領稱為「老頑固」,而他確實夠「老」,他的名字叫費多爾·馮·博克,從名字中的「馮」字不難看出他的地位非同一般。那時德國名字中帶有「馮」字的往往都是普魯士軍事貴族出身,這群人的先祖往往都是從條頓騎士團時期就依附於德國王族的士兵,是德國傳統的軍人貴族即所謂的「容克」貴族。
  • 唯一被盟友打死的德軍元帥,一生殲敵200萬拿下5國,名氣卻不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軍事造詣極高,如果說曼施坦因是最強戰略指揮官,那麼博克元帥就是最強執行官。他的軍事生涯中,德軍打敗的5個國家都有他的身影,殲滅敵人200萬的戰績,再加上他冷酷無情的外表,說他是魔鬼終結者也不為過。  費多爾·馮·博克元帥出生於1880年12月3日,看名字中間的「馮」就知道他出身於德國容克貴族家庭。他從小就接受軍事訓練,8歲的時候入讀普魯士軍官軍校。
  •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會被撤職?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 德國元帥哪家強?二戰這麼多德國陸軍元帥,到底誰最牛最能打?
    今天主要討論陸軍元帥,在十九名陸軍元帥中,除了維爾納·馮·布洛姆貝格一人是在戰爭爆發前的1936年晉升元帥的,其餘十八位元帥都在二戰開始後晉升的,也就是說,這十八位元帥很大程度都是因為戰功而得到了元帥的權杖。這十八位元帥自然都是在戰場上建立了累累戰功,確立了地位的,誰在這十八位元帥裡最牛最能打?
  • 防禦之獅莫德爾元帥最後一戰,德軍B集團軍群被全殲,元帥兵敗自殺
    在蘇軍當面防守的是德軍主力,這些主力包括戰鬥力最強的兵團。盟軍統帥部(最高統帥為艾森豪將軍)決定在全線向德國腹地展開進攻。為此,它計劃首先粉碎敵軍防守魯爾工業區的西線最強大集團(莫德爾元帥指揮的「B」集團軍群所屬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15集團軍,以及傘兵第1集團軍一部)。德軍魯爾集團轄29個師另1個旅,佔西線總兵力的一半。
  • 美國人眼中的世界四大元帥,當中有個中國人,是唯一的亞洲人
    在整個二戰期間,他們用自己的才能讓所有人為之欽佩,即便是在這麼多年以後世界各國人民仍然沒有忘記他們曾經的豐功偉績,其中有四個赫赫有名的元帥被人們推選出來了,被譽為世界四大元帥。 然後就是唯一的軸心國將領隆美爾。
  • 隆美爾曾提出一個遏制盟軍諾曼第登陸的方案,為何德軍不實施
    在東線戰場進入全面反攻的狀況下,西線盟軍通過諾曼第登陸,將近三百萬士兵運送到法國,從而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這場行動的成功,也標誌著納粹德國徹底失去了翻盤的希望。 說起來,在盟軍發起行動之前,德軍元帥隆美爾曾建議將德軍的坦克裝甲群安置在靠近灘頭的位置。這樣當盟軍部隊發起搶灘登陸時,灘頭附近的德軍裝甲就能在第一時間展開阻擊。
  • 諾曼第登陸前,盟軍如何瞞天過海「騙過」德軍將主力調離
    在諾曼第5個海灘的登陸作戰中,除了美軍步兵第1師在奧馬哈海灘遭到了德軍第352步兵師的頑強抵抗外,盟軍在朱諾、劍、猶他和金海灘並沒有遭到德軍的頑抗,整個諾曼第登陸戰鬥進展相當順利。  盟軍取得諾曼第登陸戰役勝利的原因有很多,但這其中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盟軍對德軍代號為「衛士」的戰略欺騙計劃。
  • 戰功赫赫的蘇聯元帥朱可夫為何在其人生巔峰後鬱鬱而終?
    ,另一位就是後來對勳章極度迷戀的勃列日涅夫,當然,他的勳章是自己頒給自己的,70歲時還授予自己元帥軍銜。在歐洲戰場上,蘇聯為對抗德軍付出了極大代價,為了慶祝蘇德戰爭的勝利,蘇聯決定舉行盛大的閱兵式,閱兵時間就定在6月24日。
  • 二戰五大軍事天才,個個戰功卓著,希特勒未上榜,第一沒有爭議
    朱可夫,蘇聯著名軍事家、戰略家、蘇聯元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勳,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
  • 「巴巴羅薩」出爐後,希特勒一共封了26位元帥和一位帝國元帥
    空軍,自然交給自己的左膀右臂戈林大胖子,也是希特勒一生中唯一授予帝國元帥的將領,臭名昭著的「蓋世太保」就是戈林創立的,是希特勒最忠實的粉絲,但也是最喜歡給希特勒開空頭支票的空軍元帥,其有句可笑名言就是「敵軍的轟炸機是飛不到魯爾區來的,如果有誰的飛機過來,我就不叫戈林,你可以叫我邁耶。」
  • 二戰德國最高級別勳章,僅有一人獲得,他不是將軍元帥而是名上校
    在二戰時代的德國,戰功獎章的品種異常多,在這裡級別最高的是騎士級鐵十字勳章,同時在鐵十字勳章裡又分好幾個等級,比如在二戰時代,取得「鑽石銀橡葉佩劍騎士鐵十字勳章」的德軍將領只有區區27人,其中就有隆美爾、莫德爾、迪特裡希等,當時最出名的幾個德國將領。
  • 二戰期間,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德軍去哪了?
    諾曼第登陸的過程非常順利,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發生的戰鬥與預期中大體一致,盟軍也確實做到了在90天(D+90)內抵達塞納河。那麼問題來了,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去哪了?有人認為,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已是強弩之末,所以無力抵抗300萬盟軍的攻勢。這種說法雖然聽上去頗有道理,但卻不符合客觀事實。
  • 二戰納粹德國27位元帥,既是戰爭大師也是罪惡戰犯,結局如何?
    費多爾·馮·博克納粹德國陸軍元帥其先後擔任第3集團軍司令、東線德軍總司令、B集團軍群司令,1945年因盟軍飛機的襲擊傷重不治 恩斯特·布施陸軍元帥,西線德軍集群司令,德國投降後被英軍俘虜,在戰俘營中死於心肌梗塞。
  • 霸王行動龜速推進時,盟軍和德軍的裝甲力量大PK
    但這忽略了兩個重要因素:大多數德軍師的規模實質上比盟軍(特別是英軍)的要小;多數德軍師的損失未得到補充,實力進一步下降。同時盟軍在軍和集團軍一級還握有比德軍更強大的實力。英軍8個獨立裝甲旅擁有比英軍裝甲師多一倍的坦克,而且英軍1/3的炮兵屬於更高層級的集團軍群皇家炮兵;半數的美軍野戰炮兵、坦克和坦克殲擊車是非師屬編制。
  • 幾乎賠光了盟軍空降力量的戰役:數萬名盟軍傘兵竟然被德軍當鳥打
    1944年,盟軍於9月向德軍發起了一次大作戰:由史上規模最大的空降部隊奇襲,配合地面裝甲部隊快速移動的協同作戰,奪取荷蘭境內主要河川上仍由德軍控制的一系列橋梁;而戰略目標則是在奪得這些橋梁的控制權後,讓盟軍得以跨越萊茵河這個德國邊境上最後的天然屏障,本來是希望趁德軍尚未站穩之際,能以最快速度結束二戰的進程。
  • 二戰時期德軍神將竟是浪得虛名,西方人炒作的目的何在?
    但是,在德軍的眾多將星中,有一個被稱為「德軍明星將軍」的人物卻被自己的同僚所詬病,有人甚至懷疑,這位後世人耳熟能詳的納粹德國名將其實是一個平庸的將軍。這個人就是「沙漠之狐」隆美爾。
  • 諾曼第登陸,盟軍集結288萬大軍對陣德軍,最後傷亡是多少?
    在登陸的前一天晚上,盟軍便展開了大規模的空降、空中轟炸和海軍炮擊行動。 這場戰役中,德國投入了76萬的兵力,最後的結果當然也是和預料的一樣,的確是取得了勝利,但是這勝利的代價卻有些過於沉重了,76萬的德軍最後還剩下30多萬人,那盟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