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人都聽說過張林甫這個人,都知道他是蔣介石的愛將。但是你知道嗎?張靈甫還曾經是北大的高材生,張林甫生的高大英俊,而且學習能力又強,參加過南京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在德安之戰名聲大噪,名聲響遍全國,又在雪峰山一戰中,痛擊敵寇,可以說他的功績真的不小了,今天搜史君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張靈甫早年的經歷。
01一、北大生張靈甫
張林甫出生於陝西西安的一戶普通家庭,並沒有顯赫的世家,但是他從小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姿態,當年就讀於陝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時候,就因為書法的造詣轟動了全城,對於張靈甫的書法,就連書法大家于右任都驚嘆不已,于右任當年對張靈甫的書法評價就是4個字,「後生可畏」。
也正是因為張靈甫的書法,這二人的關係顯得就十分緊密,最後結成了忘年之交。(于右任看到一個後生,能有如此至高的書法造詣,自然是心生喜歡的。)
而張靈甫從陝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之後,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當了一名教師。按照正常的走向張靈甫的一生,可能就在學校中度過了。但是校園中的三尺講臺根本就容不下張靈甫那顆躁動不安的心,教書沒多久之後,張林甫就收拾了行李前往北京。
到北京去幹什麼呢?去上學。
對,上的就是直到今天都聞名全國的北京大學,來到北京的張靈甫考取了北京大學的歷史系,當年在陝西省立師範的時候,張靈甫的成績就十分優秀,來到了北大自然也不差。
而北京當時有很多新的思想,新的潮流,按照一般人來說都很容易被這些新思想所影響到,但是張靈甫卻不一樣。張靈甫不研究政治,不研究思想,但是時間待得久了,張靈甫就覺得北京大學實在太沒有意思了,就尋思著換個地方「玩」。
搜史君覺得張靈甫之所以離開北京大學一部分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沒錢,因為按照當時的情況,北京的生活並不是一個普通家庭能支持下去的,而張靈甫也早已畢業,家裡人應該也不會繼續全包他的開銷,所以他才決定離開北京大學的。
02二、從軍
我們都知道張靈甫是蔣介石的愛將,但是最開始張靈甫選擇從軍的時候,並沒有參加在革命軍,而是參加胡景翼的國民二軍。
胡景翼的國民二軍屬西北軍一支,胡景翼本人也是一位老同盟會員,本人知道國民二軍的隊伍十分混雜,在這支軍隊裡面原先的官兵,土匪什麼人都有,而且軍隊素質一點也不高。所以當時胡景翼就想結交一些朋友改造並且提高這支軍隊的素質。
當時胡景翼就請來了張靈甫的老朋友于右任,當時的于右任並不知道張靈甫在胡景翼手下任職,當他看到張靈甫的時候就覺得,張靈甫待在國民二軍中是屈才了,在于右任的眼中,當時的國民二軍,是地方軍閥,張林甫跟著這些地方軍閥,是沒有前途的。
當時正好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開辦了黃埔軍校,當時的黃埔軍校是以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軍,培養自己的軍事人才為目的,所以當時得到了各方勢力的支持。全國的有志青年,都想前往黃埔軍校學習,可謂是八方賢才齊聚黃埔。
于右任斷言:「不出數載,黃埔必開一時代新氣象。」
聽完于右任的一番話之後,張靈甫心動了,他決定要前往黃埔軍校學習,可他卻沒有任何背景,這又該怎麼辦呢?
于右任說這個問題,不用他操心,他來解決。以于右任當時的地位,隨便寫一封介紹信,就可以推薦張靈甫進入黃埔軍校學習,比如黃埔一期的杜聿明、關麟徵、董釗等人,都是于右任介紹進入黃埔的。
03三、黃埔生張靈甫
進入黃埔軍校的張靈甫被編入了第四期步科,在大革命時期的黃埔島,尤以第一期和第四期最出人才,蔣也最青睞,四期生的招生工作從1925年7月到第二年1月,共分七批陸續進入黃埔,1926年10月畢業時,畢業生達到2 654人,是歷屆畢業生中人數最多的一屆。
同為第4期畢業的有很多名人如葉鏞、武中豪、劉志丹、李天柱、李鳴柯、肖芳、何昆、陸更夫、陳毅安、季步高、胡陳杰、段得昌、袁國平、曾中生、胡璉、李彌、唐生明、謝晉元等。
而當時北伐戰爭進行之時,恰巧張靈甫這一期學生畢業離校,於是剛畢業的張靈甫就被分配進了第一軍中,這第一軍代表著一種特殊地位的,它的前身是由黃埔教導團發展起來的,是標準的黃埔子弟兵,所謂「天子門生」。
後來擴充為旅,擴充為師,幾乎集國民黨軍事精華所在。蔣的集團高級軍事幹部幾乎盡出此門。因此,能夠進入第一軍,就等於躍入了龍門。
張林甫也是由此正式開始步入軍界,對於今天的介紹,你覺得怎麼樣呢?還有對於張靈甫此人,你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