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術後一定要化療嗎?明白了這些你就知道有些其實不需要

2020-12-22 騰訊網

一個朋友的母親體檢發現了肺部結節,高度懷疑肺癌,家人焦急萬分,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去了北京的腫瘤專科醫院做了手術切除,術後的病理也證實了肺癌的診斷,幸運的是,病理分期不算晚,腫瘤不大,也沒有發現存在淋巴結的轉移。

滿以為接下來就是化療了,一家人也都做好了思想準備,爭取通過積極治療達到治癒。沒想到,傷口恢復以後,醫生竟然告訴他們不用化療,直接回家靜養,注意定期複查就可以了。這讓他們很不理解,甚至是難以接受,這個,是不是風險太高了,萬一癌細胞已經進入了血液怎麼辦?

不得不說,肺癌術後的化療是很多患者都要面對的,不少患者不但要做化療,而且還需要做放療,目的就是為了把有可能殘存的癌細胞最大限度的殺滅乾淨,降低復發的風險,爭取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

可是,術後化療卻並一定是必須的,有些患者化療和不化療並沒有明顯的生存獲益,也就是說,這些患者不做化療,比做過化療的患者並沒有增加復發的機率,所以,這種情況就不需要做化療了。

那麼,做不做化療,什麼是標準呢(以下均特指非小細胞肺癌)?

答案是:癌症的分期。

這裡的分期指是病理分期,也就是說手術以後,測量所切除的腫瘤的大小,然後根據腫瘤侵及的範圍、有沒有淋巴結的癌轉移,有沒有胸膜的侵犯等,綜合評價後,根據第八版肺癌分期標準,對患者進行的分期。可以分為Ⅰ期(ⅠA期、ⅠB期)、Ⅱ期(ⅡA期、ⅡB期)、Ⅲ期(ⅢA、ⅢB、ⅢC期)和Ⅳ期。分期越早,說明發現越早,預後也就越好。

一、Ⅰ期患者是不需要化療的

ⅠA期患者不推薦術後化療。

ⅠB期患者,以前的醫學指南是不常規推薦化療,但是對於存在危險因素的患者,建議化療,比如癌症分化差,有脈管受侵等。但目前最新的醫學指南有了一些變化,也就是說,即使有上述危險因素的情況,也不推薦常規化療。因為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這些存在危險因素的患者能夠從化療中獲益。

所以,對於Ⅰ期患者,目前是不推薦化療的。

二、Ⅱ期患者,部分需要化療

第八版分期的ⅡA期患者,因為沒有更多的證據支持能從化療中獲益,所以,這部分患者術後一般也不推薦化療。

而ⅡB期患者,術後常規推薦化療。因為對於這部分患者,有了較高的復發風險,而且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化療較不化療的患者有著較明顯的獲益,減少了復發風險。

三、Ⅲ期患者,常規要求術後化療

Ⅲ期患者可以分為可手術的III期,和不可以手術的Ⅲ期,這部分患者因為分期較晚,即使做了手術切除 ,仍有很高的復發風險,這部分患者常規要求術後化療,部分患者還需要聯合放療。

這部分患者輔助化療能夠明顯延長復發轉移的時間,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所以,常規要求術後化療。

四、不可切除的Ⅲ期患者和Ⅳ期患者

這部分患者,因為失去了手術根除的機會,所以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都是可以選擇的治療手段。

上述分期,因為涉及到很多複雜的醫學知識,不是患者能自己能分出來的,是需要醫生根據術後的病理結果,結合醫學分期的標準得出來的。這個分期也是決定後續治療的重要參考指標。

總之,化療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手術以後的復發風險,是否化療依據的是病理分期,證據來自於大宗的臨床研究結果。一般來講,分期越早,化療的意義越小,而分期越晚,化療的意義越大。

開篇提到的老人肺癌患者,因為手術以後分期為Ⅰ期,所以,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和證據支持,並不要求化療,就是因為這種分期早的患者,即使不化療復發轉移的風險較化療的患者也沒有增加。

相關焦點

  • 肺癌術後怎樣治療最合適,手把手教你怎麼用藥,用對了降低復發率
    今天一個網友諮詢:確診肺腺癌,已進行手術切除,後續是選擇中醫、化療還是靶向治療? 這個患者沒有提供具體的術後病理,後續的治療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今天就詳細談談肺癌根治術後的輔助治療。
  • 檢查出來肺癌,化療好還是不化療?
    很多人說化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是個非常不好的治療方式,確實化療藥物都有一定的毒副反應,但對於肺癌的治療仍然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化療也要分情況▼ 需要化療的情況 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一般情況下,患者需要一般狀況良好(KPS評分在60評分以上,ECOG評分為0-1),且血象和肝腎功能正常才能接受化療。小細胞肺癌患者只要身體條件允許,都建議進行化療。
  • 免疫+手術刀=肺癌治癒?——胸外科可主導肺癌治療全局
    但同時它也提示我們免疫治療一定要針對優勢人群,這需要我們繼續探索能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就像2009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IPASS研究結果前, 我們僅知道第一代EGFR-TKI藥物的優勢人群是不吸菸的東方女性腺癌人群, IPASS研究結果明確了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人群是優勢人群,無論性別、吸菸情況、種族;近年來我們發現需要在分子層面上再細分EGFR 19Del 和21號外顯子點突變來制訂不同的治療方案。
  • 對話楊拴盈教授,聊聊肺癌免疫治療、免疫聯合化療與四藥聯合
    如I、II期非小細胞肺癌首選手術治療,III期,尤其是IIIA期患者異質性最大,往往需要進行多學科討論,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評估患者主要臟器的功能也是個體化治療必須考慮的臨床因素。如患者心臟功能如何?肺臟功能如何?肝腎功能如何?這些都是個體化治療需要關注的內容。
  • 肺癌,不抽菸為什麼也會中招?
    肺癌,不抽菸為什麼也會中招?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包括腺癌和鱗癌,女性腺癌的發病率較高,而鱗癌的發病率與吸菸、煙霧等關係較大。電子菸也含有化學成分,有意戒菸和有高危因素者不建議吸電子菸。
  • 人參皂苷對肺癌有用嗎?肺癌可以吃人參皂苷嗎?
    有很多人問,人參皂苷對所有的腫瘤病人都有幫助嗎?比如人參皂苷對肺癌有用嗎?肺癌病人可以吃人參皂苷嗎?人參皂苷是一種廣譜的抗腫瘤成分,對所有的腫瘤都能起到抗癌作用,對肺癌同樣也有顯著的作用。那麼肺癌病人吃人參皂苷可以起到什麼效果呢?人參皂苷對肺癌有什麼作用?首先,人參皂苷可以抑制和殺傷肺癌細胞,讓肺癌細胞數量減少。
  • 專訪|沈韋羽教授、酈志軍教授:TKI在術後輔助治療中的應用探索
    肺癌術後輔助治療是一個重大的課題,術後輔助化療也是經歷了多年的試驗與臨床考驗,直至最近十幾年才被認可。目前肺癌術後輔助靶向治療,王長利教授和吳一龍教授分別進行了臨床研究,試驗結果發布以後,在肺癌治療領域掀起了一場大風暴。從臨床來看,對於EGFR基因突變陽性的病人,術後輔助靶向治療與輔助化療相比,病人耐受度好,療效貫徹更佳。
  • 肺癌患者發熱解析,並非都因為感染
    任何人都不會無緣無故的發熱,發熱其實只是一種表象,說明有致熱源進入體內引起體溫調節中樞升高。這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反應,是身體與疾病抗爭的外在症狀表現。要想控制發熱,必須找到引起發熱的原因,並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肺癌化療病人可能的發燒原因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 化療是什麼意思?
    化療也就是醫學上面的化學藥物,這種藥物主要就是針對於一些癌症方面的疾病治療,是分為根治性化療和姑息性化療,根據癌症的周期變化來選擇不同的化療措施,從而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功效,化療藥物主要就是可以達到殺死癌細胞的功效,但也會給身體帶來不小的副作用,因此要特別注意每天飲食上面的營養物質的攝入量
  • 肺癌病人出現頭痛、嘔吐,會是腦轉移了嗎?有哪些治療方法?
    腦轉移不一定都出現明顯症狀,轉移灶的位置、大小、多少以及患者年齡與症狀大小有關。轉移灶可發生在腦實質上,包括大腦、小腦、腦幹,也可在發生腦膜上,症狀多由顱內高壓及腦功能破壞引起。顱內壓力增高,頭痛、頭暈,清晨、睡眠、休息時疼痛重一些。
  • 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離替代化療還有多遠?
    目前,免疫治療在肺癌治療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尤其對預後較差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幾乎改變了肺癌傳統治療格局。 既往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手段只有化療,但化療的副作用較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化療的使用。
  • 肺部磨玻璃樣影到肺癌有多遠?
    肺氣腫、肺大皰以及肺紋理增粗紊亂,這些往往見於吸菸或者有哮喘等疾病的人群,它反映肺部長期有慢性炎症,可以考慮行肺功能等進一步檢查,吸菸者需戒菸,哮喘病人需規範治療。 縱隔內小淋巴結影,有些人會擔心這是不是腫瘤擴散到了淋巴?
  • 發現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怎麼辦,會不會是肺癌?
    而對於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高危患者:結節<6 mm時,即需要每12個月定期隨訪直至病情穩定。結節>6 mm時,隨訪頻率與低危患者一致。4該患者是否需要術後輔助治療?從患者的術後病理報告來看,患者術後的病理分期為T1N0M0 IA期。
  • 有一類化療藥物很「傷心」,乳腺癌化療常常用到,如何「救心」?
    乳腺癌,手術切除乳腺、清掃腋窩淋巴結以達「根治」效果,癌細胞真的就能切「乾淨」了嗎?腫瘤直徑大小1—2mm時就具備了轉移的能力,手術切除範圍有限,對遠處轉移癌細胞「鞭長莫及」,就需要輔助其它全身性治療措施以消滅殘餘,化療是最主要的輔助治療手段之一。哪些乳腺癌病人術後需要輔助化療呢?
  • ...快來看看你中了嗎?|乳腺癌|內分泌|誤區|治療|效果|化療|手術|...
    對於術前就已經存在全身性的亞臨床轉移灶或微小轉移灶的患者來說,這些病灶在術後可以繼續發展並最終危及生命。局部手術切除範圍不論如何擴大也奈何不了這些遠處的轉移灶,甚至手術後炎症反應越大,還會增加潛在轉移灶的復發機率。而對於那些符合保乳手術指徵的I、Ⅱ期乳腺癌患者來說,保乳和全切的生存獲益和安全性是一致的。
  • 肺癌超重磅!Opdivo+化療術前治療可切除NSCLC 3期臨床:顯著提高...
    結果顯示,研究達到了pCR主要終點:與術前接受化療作為新輔助治療的患者組相比,術前接受Opdivo+化療作為新輔助治療的患者組有更高比例的患者在手術切除組織中沒有發現癌細胞的跡象。該研究中,Opdivo聯合化療的安全性與先前報導的NSCLC研究一致。
  • 肺癌大咖說 | 張蘭軍:肺部有磨玻璃影或結節=肺癌?早篩早診繞開...
    例如自身抗體在結合CT檢查的情況下, 可以提前3-5年發現早期肺癌。  第二種是對於已發現的結節進行有創地檢查。最常見的是電磁導航引導下的細針穿刺以及外科細針穿刺。  有些人認為,細針穿刺是肺癌診斷的金標準,但其實它也有一定的誤診率。在呼吸不停的情況下,經支氣管下的穿刺要實現精確定位,是較為困難的。「就像我們利用導航去一個地點,如果導航不準,那麼就難以準確到達目的地。」
  •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9版)
    ⅠB期患者術後輔助治療需行多學科評估,對每一例患者評估術後輔助化療的益處與風險,有高危險因素者[如低分化腫瘤(包括神經內分泌腫瘤但不包括分化良好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脈管侵犯、腫瘤直徑>4 cm、髒層胸膜侵犯、氣腔內播散(STAS)、姑息性楔形切除]推薦進行術後輔助化療(2A類推薦證據)。病理亞型以實體型或微乳頭為主的ⅠB期腺癌患者也可考慮輔助化療(2B類推薦證據)。
  • 胃痛卻查出肺癌!醫生提醒:有些「胃痛」,不一定真是胃病!
    不久前一位83歲的患者,感覺飯量變差,時常胃痛,女兒帶他來到消化內科,想做個胃鏡看看是怎麼回事,結果卻被診斷出肺癌。明明是胃不舒服怎麼是肺癌?這些疾病容易被誤認為是胃痛1急性心肌梗死你可能會問:心臟病發作,不應該是胸痛嗎?胸痛的確是心肌梗死的標誌性症狀,但還有約1/3的患者症狀不典型,表現為胃痛、牙痛等,甚至僅僅是頭暈、乏力、噁心、嘔吐,疼痛嚴重時伴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脈搏微弱。
  • 不手術不化療,治好癌症,你信嗎?
    對於便秘的人,也沒必要久蹲,多吃膳食纖維多喝水,再不行就看醫生開點藥,一定不要強行大力出奇蹟,知道英國國王喬治二世是怎麼死的嗎?便秘時太用力,動脈瘤爆了。而對於某些佔著茅坑不拉屎,在裡面刷視頻打遊戲的人,應該這樣「提醒」他們:「你是來拉屎的吧?要續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