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俾斯麥與希特勒的上級,百年前稱讓中國畏懼千年,晚年如何?

2020-12-24 呱呱歷史說

他是俾斯麥與希特勒的上級,百年前稱讓中國畏懼千年,晚年如何?

前言

往日的歷史滾滾如煙塵,轉眼之間就消失於時間的長河之中了。我們如今,對於上個世紀,乃至於幾個世紀之前的事記下不多,幸好有文字與圖片給我們留下了些許記憶,讓我們的得以見到那些曾經已經失去的光陰。

說起上個世紀的林林總總,我們經歷了許多苦難災害,我們有過流血與犧牲,但我們不服從命運的管控。在黨的流蕩與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我們迎來了曙光,見到了新生的太陽。從此我們的民族與國家能夠驕傲地出現在世界這個大舞臺上,讓其他國家羨慕不已。今天筆者與大家談論的就是外國曾經對我們的不禮貌言論的事情曾經大言不慚對我們愛答不理,如今我們人們安居樂業,也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狂妄言論

「我們要將那群反對我們的東方人踩在腳下,毫不留情地打敗他們,不留一個戰俘,不留一個活口,碰上一個殺一個,要像一千年前的匈奴那樣厲害。我們的目的就是在中國打出像匈奴一樣的戰績,讓中國人一千年後提到德國仍然畏懼地顫抖,讓我們的旗幟永駐長城!

看完上面這段論述,是不是大家都感到很是驚訝,如此的言論,感覺就像是笑話一般。而說這句話的人,想必大家都可能聽說過,他就是德國的王上威廉二世。

生平事跡

1859年1月27日,弗裡德裡希·威廉·維克多·阿爾伯特親王,即後來的威廉二世,在柏林的一棵榕樹下的子宮裡出生了。他是威廉一世、弗雷德裡克三世和維多利亞公主的長子。但是三天後,護士發現他左臂萎縮。

為了彌補這一身體缺陷,威廉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尤其擅長騎馬。1862年,俾斯麥成為首相後,國王和首相的保守派和王子夫婦的自由派爆發了「憲法鬥爭」。這種尷尬的權力格局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威廉的教育哲學的衝突。一方面是親英的、有自由傾向的對公共利益重要性的關注;另一方面是親俄的保守派,他們關注貴族價值觀和軍事技能的培養。

威廉在1879年離開波恩前往波茨坦,並一直服役到1883年。在這一時期,威廉逐漸獨立,並與以其祖父和俾斯麥為代表的親俄保守陣營建立了良好的政治關係。

威廉二世在德國的外交政策上太過衝動而不理性。一個例子就是他與統治英國的堂兄之間愛恨交加的關係。對威廉二世來說,與英國的武裝衝突是「最不可想像的事情」。然而,當德皇威廉二世的大規模海軍擴張計劃開始時,德國的崛起讓英國感到擔憂。1914年戰爭爆發時,他以為自己是被叔叔設下的外交陷阱拉進去的。事實上,威廉從未想過他的魯莽已經玷汙了他的帝國形象。在八國聯軍的情況下,他發表演講,敦促德國人像匈奴人一樣進攻中國。在後來的戰爭中,匈奴人被稱為「匈奴人」。

在他手下,出現的兩個人物,想必大家一點也不陌生,都是在世界範圍內有著很大影響力的人,一個是前文提到過的俾斯麥,另一個則是納粹德國時期的希特勒。

幻想的世界

就像是上文中威廉二世所提到的一樣,他有著很強烈的西方文化,對於歐洲地區的歸屬意識很是濃厚,也因此很是看輕東方。甚至,他還有著極大的驕傲與自滿,一直在主張著向外的擴張,把德國變成一個像是曾經英國一般的「日不落帝國」。另外,他甚至還曾書寫過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世界大戰:德國的夢》。

而他是這樣說了,實際上也開始了一些行動,於是不久之後爆發的第一次界大戰,給當時的社會 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多少家庭流離失所傷亡慘重,多少人在那場無情的戰鬥中被迫丟掉了性命。他曾經嫌棄過俾斯麥的看法,把德國的視線從歐洲大陸上擴大至這個世界,在感受到戰爭的勝利之時,他還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德意志帝國要成為世界帝國,世界每個角落都應該居住著我們的同胞,德國人的勤奮和知識都得漂洋過海」。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說能力與野心不匹配,這句話描寫在威廉二世身上是再恰當不過的了。當歐洲各國聽完這樣的言論之後,很快就引起了轟動。因為他作為一個長官,說出了如此言論還是很有目的性的,其他國家感覺到了身邊就像是有著一個隨時都可能會引爆的火藥一般,對當時的德國有了一些警覺。

1918年,德軍的最後一次攻勢被擊潰並被圍困。顯然,到了這個地步,結束戰爭將是正確的做法。而那時候的威廉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權力,因此這也給了他把權力爭搶回來的機會。當他得知德國人節節敗退時,他果斷地支持德國應該向協約國投降,這樣德國就不會為了繼續戰爭而被殲滅,會給後人留下一條活路。

最終結局

回首看看威廉曾經發表的言論,當時的東方確實是在積貧積弱的狀況下艱難前行,而我國在經歷清廷的轟然崩塌與軍閥時期的混亂,也是出現了弱勢的一面。他的言論深深地透露著狂傲與無知,我們的國人依舊在我了強大與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懈努力著。

1918年,威廉二世宣布退位,流亡荷蘭。1918年11月9日,首相馬克斯·馮·巴登為了國內的團結,廢除掉了威廉頭上還依舊保存的唯二頭銜。而這件事情已經提出,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也就是在這樣的我情況下,威廉想當皇帝的夢想破滅了。

晚年的他早已沒有了曾經的「豪言壯志」,貧窮交加饑寒難耐下的他,也不會知道後來我們的生活狀況早已不似當年了。後來,他的兒子選擇了自殺,而他在死後,也一直沒有回到生長自己的祖國,最後埋葬在了荷蘭。

百年前驕傲不已的人,說著毫無畏懼的話,如今早已是一捧黃土,消失在歷史的不起眼角落了。但落後就要挨打是不變的真理,我們都要銘記住!

相關焦點

  • 《從俾斯麥到希特勒》:從一開始就是悲劇的誕生
    《從俾斯麥到希特勒》是一本1987年出版的通史,當時的德國還處於兩德尚在,冷戰未完的時期,然而近三十年過去了,再讀這本書,不但一點也不過時,而且仍會發人深省,使人受教。雖然這本書的書名涉及了俾斯麥和希特勒兩個人名,但這並不是一本人物傳記,作者只是用這兩個人,事實上,中間還有一個「隱身者」——德皇威廉,三個人串起了百年德國史。塞巴斯蒂安·哈夫納,德國史巨匠,政論大師,二十世紀歷史的時代見證者。作為一個德國近百年歷史的親歷者,92歲去世的哈夫納既對真實的歷史感同身受,亦有著深厚、廣博的學養,以及獨到的觀察角度。
  • 俾斯麥與希特勒-歷史選擇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一提到俾斯麥大家都會想起他那句著名的「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議論和多數人投票能夠解決的,有時候不可避免的,要通過一場鬥爭來解決,一場鐵與血的鬥爭。」,而一提到希特勒大家都會把獨裁暴虐種族滅絕等詞彙與之聯繫在一起。俾斯麥主導了19世紀德意志的統一,希特勒主宰了20世紀二戰的風雲變幻,兩人都是改變德國乃至世界歷史進程的人物。
  • 二戰希特勒打蘇聯,和俾斯麥號沉沒有極大關係
    俾斯麥號戰列艦不過相對於因一戰遺留問題,而顯得有些天生不足的德國海軍,動用潛艇發動侵擾地方運輸船隊的做法,實在是無奈之舉。畢竟,十年空軍百年海軍嘛。不過「俾斯麥號」的建成以及服役,卻是讓德國海軍有了底氣。
  • 德國有一個半戰略家,俾斯麥是一個,而希特勒只能算半個
    1834年春,19歲的俾斯麥給他在學校的朋友沙爾拉赫寫了一封信。寫這封信的原因是,俾斯麥之前報考了柏林大學,但是由於正式通知延期下發,俾斯麥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已經被柏林大學錄取,給莎爾拉赫寫這信的目的也是暢想一下,自己如果沒有考上柏林大學將會如何,我們可以從這些信件中一窺此時的俾斯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俾斯麥」號被擊沉,邱吉爾揚眉吐氣,希特勒變得低落而暴躁
    1941 年6 月初,雷德爾和希特勒進行了一次尷尬的會談。「俾斯麥」號的損失使元首的情緒變得低落而暴躁。正如他所說,失去這艘戰列艦是對德國國家聲譽的嚴重打擊,而且整個作戰也是不成功的。「俾斯麥」號沉沒了,「歐根親王」號已在6 月1 日進入布雷斯特接受維護。當然,希特勒希望調查此次失敗的原因。
  • 俾斯麥軍艦上的希特勒,躺擔架上抽菸的邱吉爾,看兵馬俑的女王,9張...
    「俾斯麥」號軍艦上的希特勒,躺擔架上抽菸的邱吉爾,參觀秦始皇兵馬俑的英國女王,9張歷史照 圖4:1944年6月諾曼第,美軍醫務兵給德軍俘虜遞香菸,對於這名德軍軍士長來說,他的任務結束了,或許他還能幸運的活到戰後。
  • 二戰德國失利在於忽視了這兩點,希特勒和俾斯麥相比,略顯稚嫩!
    德軍就不用用士兵身體去取得前期勝利,巷戰是終結史達林格勒甚至整個戰爭的最大因素,巷戰是希特勒的噩夢,在前期整個史達林格勒被佔領90%但就是無法控制,蘇軍像幽靈一樣在各個角落,甚至10幾個蘇聯紅軍可以在建築裡堅持幾個月。希特勒的思想適合打進攻戰,攻打西歐東歐蘇聯時都運用得挺成功的,也讓希特勒擁有了傲世將軍們的強大資本。
  • 世界四大戰爭狂人,希特勒根本排不上號,他才是公認的領地屠夫!
    世界四大戰爭狂人,希特勒根本排不上號,他才是公認的領地屠夫!說到戰爭狂人,大家無一例外都會對希特勒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全世界掀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引發了人類史上難以想像的後果,世人都對他恨之入骨。,是一個絕對的戰爭狂熱分子。
  • 如果希特勒不發動二戰,那麼他就是統一德國的民族英雄了
    大家可能會提到俾斯麥。的確俾斯麥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推動了德國的工業化進程。但是他並非是德國的領袖。人們對德國的領袖最熟悉的還是希特勒。因為希特勒在德國建立了法西斯的統治,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因此被列為了世界的罪人。就連德國人對希特勒的看法也十分矛盾。有人認為他是德國人的選擇,代表著德國人的利益,也有人認為希特勒是獨裁者,是他讓德國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 俾斯麥如何處理德國統一之後的大國關係?當時的歐洲形勢如何?
    俾斯麥的個人聲望也由此達到了頂點。(締造德國統一的偉人——俾斯麥)1871年5月籤訂的《法蘭克福條約》標誌著普法戰爭的終結。然而,其意義卻遠不止如此。此前經常充當歐洲的緩衝地帶的中歐地區——對,你沒有看錯,幾百年來,中歐沒有統一過,只能作為一個地理意義上的地區存在。這裡邦國林立、四分五裂。
  • 希特勒是德國納粹頭子,可是德國人真的記恨他嗎?
    希特勒,世界近代史上不可迴避的一個人物,有人說他是千古罪人,也有人說他推動歷史發展。或許對於我們來說,希特勒還很遙遠,可對於德國人,他們既享受過希特勒帶來的麵包,也飽嘗了他種下的惡果,恨還是不恨?這是一個問題。
  • 揭秘二戰德國最強戰艦——「俾斯麥」號戰列艦沉沒的真相
    他覺得,最好是拍攝一部以重訪鐵達尼號殘骸為賣點的紀錄片。這一次通過新的技術,他可以將觀眾帶入更深的內部,順帶再走訪一下德國戰艦——俾斯麥號。  這種競爭關係在戰爭時期仍然存在,在1941年戰艦俾斯麥出航執行的「萊茵演習行動」,雷德爾也考慮到了希特勒已在準備巴巴羅薩作戰,陸軍和空軍的需求將為最優先,若不在海上取得驚人勝利,則難使希特勒繼續支持海軍艦隊。
  • 俾斯麥的統一德國之路,誰才是歐洲第一戰略家?沒錯!就是他
    提及俾斯麥,人們迴蕩在耳邊只有1862年9月30日俾斯麥出任宰相後在議會中的演講語句,他對當時的議會議員說道:當代的重大問題並非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俾斯麥由此獲得了鐵血宰相的稱號。
  • 李鴻章曾創數個第一 被稱為「東方俾斯麥」
    俾斯麥實際上站的離現在這個位置還要遠很多,而不是如此靠前。他站在更遠處雙眼注視著國王,圖上他的目光則是設想圖外的,魯恩則根本沒有出席典禮。我們之前也探討過俾斯麥和軍方的關係,俾斯麥和軍方處得並不好,但他卻和魯恩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 獵殺大西洋惡狼俾斯麥號
    雙方可以說是勢均力敵,對手各有千秋,各有絕活,英國的胡德號,被稱為閃光的胡德,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戰艦,多次進行改裝,配置精良,而威爾斯親王號也是英國的主力戰列艦之一,而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用的是希特勒最崇拜的德國偉人俾斯麥的名字來命名的。
  • 希特勒自稱德國為第三帝國,那麼第一第二指的是誰?
    二戰時期,希特勒領導的德國,曾短暫的使用了一個自稱:第三帝國! 第三帝國的統治範圍,如同風雨欲來的天上烏雲,迅速覆蓋歐洲,哪怕是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和最堅固防線的法國,也抵擋不住第三帝國的進攻,不僅把國土拱手相讓,還讓國內女子,任憑欺凌。
  • 希特勒的「試毒員」,15位女孩僅存活1人,晚年看見食物就反胃
    毫無疑問,能將這一極不人道的職業重新搬上歷史舞臺的,只能是那個發動二戰的瘋子希特勒了。 仔細想想希特勒啟用「試毒員」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作為二戰時的頭號戰爭販子,想刺殺希特勒的正義之士簡直不勝枚舉。據不完全統計,希特勒這輩子前後遭遇過不下50次暗殺,暗殺他的不止有盟國的間諜,連納粹黨內部都有人對他虎視眈眈。
  • 伏虎大西洋,追殲「俾斯麥號」,英國為保海洋運輸航線的生死搏鬥
    為了計劃能夠更好地執行,他還派遣海軍中將霍蘭率領戰列艦(一個編隊)到西航道的南出口,準備接應韋克的巡洋艦隊;中航道上,託維爵士部署了一支巡洋艦隊,探查情況,他自己則率領一支戰列艦以及包括了航空母艦的混合艦隊,前往中航道南出口作為機動隊,隨時準備接應各路部隊;他認為德軍不關走航線,到上只派遣一些岸基飛機巡邏。
  • 納粹德國海軍的巔峰之作——「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無論是噸位、武裝、航速還是防護能力,都可以說是德國戰列艦中的巔峰之作。儘管「俾斯麥」號在它的首航中旗開得勝,但同時亦為它此次任務的悲慘結局敲響了喪鐘。
  • 圍殲「俾斯麥」號戰列艦:大艦巨炮遇到航母,只有死路一條!
    文/滅霸他爸二戰期間,英國海軍以優勢兵力圍殲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雖然最終憑藉戰艦的火炮擊沉了「俾斯麥」號,但在整個行動中發揮最大作用的卻是「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俾斯麥」號戰列艦是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超級戰艦,於1935年開工建造,滿載排水量為49136噸,航速30節,武器有4座雙聯裝381毫米口徑火炮,射速為每分鐘3-4發,炮彈基數840發,6座雙聯裝150毫米口徑副炮,8座雙聯裝105毫米口徑重型高射炮,另有其它型號高射炮數十門和2個魚雷發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