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估計你的讀法也錯了!

2020-12-10 騰訊網

中國的文字一直是世界公認難度最大的語言文字,不同於外國的符號字母所組成的單詞,中文裡的文字都是一個個的方塊字,如果是沒有半點基礎的人看到漢字的話,估計只會以為是一些形狀怪異的圖案而已。而中國的語言體系也在不斷的變遷,五千年的歲月中,漢字經歷了不斷的變化才形成了如今的形態和規則用法。對於漢字的起源,神話故事中都說是倉頡所創造的文字,而他正是黃帝手下的一名官員,他所創造的也正是最早的漢字,象形字。

通過形狀來表達一些事物的含義,對於如今的人來講,許多象形字也能一眼猜出其到底是什麼含義。漢字的變遷就非常複雜了,那麼可想而知,語言肯定也是如此。就好比不同地區的方言都有很大的差距,語言的數千年變遷後也和以往有很大不同。但是其中一個字卻一直未曾改變,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估計你的讀法也錯了。那麼到底是哪個字呢?

眾所周知,漢字的變遷和朝代更迭也有很大的關係,最早的象形文到後來商周所使用的甲骨文,再到大小篆書,秦朝時期秦始皇統一了全國的文字,此後也一直沿用了下去。但是篆書過於複雜,使得後來演變出了金文,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形態。甚至到了近代,漢字還進行了一次改革,那就是化繁為簡,此後進入了簡體字的時代。故而如今人們所書寫的漢字其實已經是極簡化的版本,要是人們還在使用篆書的話,那麼可能以後抄作業就不只是簡單的作業,而是懲罰了。

既然漢字都有豐富的演變過程,自然語言也不例外。就算是現在,各個地區的方言依舊是不同的,這也是為什麼要施行通用語言的緣故。否則不同地區的人連交流都無法做到,對於國家而言也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最早的語言在《山海經》中有所記載,是由皇帝把羌語和華語融合之後就形成了最早的語言。而到了周朝,周王宣布在全國範圍內,把洛陽的語言作為國家的官方語言,可見統一語言也是每一個朝代都要做的事情。可惜那個時期當條例頒布的時候,各地區的方言基本上人們都已經習慣且融入生活了,導致官話的推廣還是有不小的難度。

此後甚至語言發展出了八大體系,即根據地區的不同,八大地區形成了八大官話。不過到了後來,人們在不斷交流中把八大官話最終演變為粵方言、吳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贛方言、湘方言這七個地區的方言。而一些方言的語言也相當困難,就拿溫州話來舉例,溫州話的發音聽起來就和外語差不多,和標準的漢語差別很大。這也導致在抗戰時期不少地區的人們交流都出現了問題,但是複雜的語言也難倒了敵人,就算是漢奸也不可能會掌握每個地區的方言,於是有時候就拿方言來傳遞情報,還獲得了不小的成功。

其實就算是現代,兩座相鄰的村子所說的語言也有一些輕微的不同,而八大官話出現之後很好的解決了這些不同,人們都使用同一種語言之後,那麼人與人之間關係也會更親密,國家也就更穩定了。而這些方言中有的漢字讀音是方言所特有的,導致在文字中其實沒有所對應的文字,由此使得相同的文字的方言和普通話中有不同的讀音。

但是「街」這個字的讀音有些不同,或許很多人都讀錯了。3000年以來,它在方言中的讀法始終沒有變過,一直被人們讀作「gai」,而普通話裡則讀的是「jie」,實在是奇怪。就連在一些古詩詞中它的讀法也是前者而不是後者,否則很多詩詞中的韻腳無法解釋。雖然這個字有不同的讀音,但是它所表達的意思都是如出一轍的。各位朋友那邊的方言又是如何讀這個字的呢?

相關焦點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而到了如今,中國的語言學家們,將我們的方言,劃分為了多個派系。不過,這個劃分方式卻一直都存在著爭議,有人將其分為了五大方言,也有人將其分為了六大方言,甚至還有人將其分為了七大方言。然而,無論是哪一種劃分方式,都不算是特別的精準,因為很多方言在不同村落間,又有一些區別。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而那些封建時期的歷史與文明,之所以能夠綿延不絕,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中華文化中語言的出現。雖然如今的我們,使用的都是統一的漢字,並且國家也規定,普通話就是我國的標準語言。但是,各地的方言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卻並未因此而消失。正是因為有語言和文字的基礎,才有了歷朝歷代的發展。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奇特呢?
  •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漢字是十分有趣的,其千變萬化的字義和讀音,常常讓遠渡重洋的外國學子頭痛不已,因理解不了中國文化與用語習慣,常常鬧出許多啼笑皆非的故事。除開這個,漢字本身也是十分特別的,許多字來源於象形文,而象形文來既源於日常生活,又來源於所見所聞,皆是圖畫所得,屬於表意文字,易被學習與掌握。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漢字在人們一代一代使用的過程中也慢慢在發生變化,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隸書,直至我們如今所使用的簡體字,漢字的讀音以及寫法都和之前有非常大的不同。但在中國有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前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而這個漢字則更為特殊,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那麼到底是哪個字呢?中國漢字的存在時間也有數千年了,從起初的結繩記事,再到文字的出現,期間也經歷過了許久的演變。而在資料中記載顯示,黃帝出生在山西,此後當他打敗蚩尤以及炎帝的部落以後,便開始對漢字進行了改革。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而在人類的發展過程當中,語言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劃分,不同地方的人講著同樣的或是相似的語言,同時每個國家也有了一個確定下來的規範性語言。從方言到普通話對於中國而言,那個規範性的語言就是普通話,而我們所寫的文字都是漢字。有了一個確定的規範性語言之後,對於不同的字也標註了拼音,通過這個讀音,人們才能夠認識越來越多的漢字。
  • 我國頗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各不相同
    導言:我國頗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各不相同。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年的發展與沉澱,造就了特色的中華文化。有些地方的方言真的是一點都聽不懂。比如現在南方地區的客家話,帶有獨特地區特點的粵語等等之類的。「街」一個神奇的字,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千變萬化「街」的含義非常的簡潔明了,即街道的意思,東西為街,南北為路。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多年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而且更讓人感到驚奇的是,中國古代雖然地域遼闊,方言眾多。但是在各個方言裡,「街」這個字的讀音竟然都是相同的。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活躍在前53—18年的漢代學者揚雄首先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方言」這個概念。這實際上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它指的是不同地區之間所使用的語言的總稱。也就是說,它和「白話」、「土話」是一個意思。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但說實話,有些地方的方言你還真是一句都聽不懂,比如溫州話,就被稱為「天不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所以在2000年,我國確定將「普通話」定為中國通用語言。 今天要說的這個字是「街」,大家絕對很熟悉,在現在的字典上,它只有一個讀音,那就是「jiē」,然而查閱古籍資料卻會發現,這個字在我國3000多年的歷史中,極有可能不是這個讀音,那麼它究竟該怎麼讀呢?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估計你的讀法也錯了
    中國之文字直是世界最大者名難詞,異於外者字母所為之單詞,文中之文皆一之方塊字皆,苟為無本之人見字者,計惟而以為諸形怪之文耳。而中國之道亦在不言之變,五千年之歲中,漢字經之變乃成矣今之形與式用法。於字之原,神話事中皆謂倉頡所作之文,而其所下者一員黃,其所造之字亦是最早之,象形字。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尼赫魯曾經說過:「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漢字與漢語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為複雜的語言文字系統之一,它的複雜取決於發展歷程十分久遠以及文字之間的融會貫通和不斷演變。
  • 我國最特別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每一個字的背後,都蘊含有它的深意,絕非字面所理解的那麼簡單。通常一個字會有很多個讀音,的確很容易繞暈外國人。不過我國有倒是有一個最特別的字,不管放在哪一個情景中,3000年來全是一個讀音,大概就連許多國人都不知道,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 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看看你讀錯沒有?
    普通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確定的,中國通用的標準現代漢語。現如今,只要你在中國,你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走到哪都不怕有其它交流障礙。在普通話普及之前,各地都有各自的語言體系,這個就叫各地的方言。如今說到方言的不同,最典型的就是江浙一帶,那裡的方言分布及其密集,可以說隔一個村就是有不同的語言偏差。在此誕生了最難聽懂的方言,那就是溫州話,如果溫州話稱第二,那沒有方言敢稱第一。曾經有人為了打趣,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字,大家都很熟悉,這個字就是「街」。
  • 我國有一個字,3000年來一直是一個讀音,不少人念錯
    眾所周知,在川渝一帶的方言中,「街」字的讀音為「gai」,與普通話中的讀音「(jie)」區別較大。當然,除了四川的方言,很多其他地區的方言中「街」字也念「gai」。事實上,3000年來,「街」的讀音都是讀作「gai」。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不信你試試
    中國共計34個省級行政區,290個地級市,1636個縣,374個縣級市,852個市轄區19531個鎮,14677個鄉。我們都清楚中國56個民族,但是我國的方言卻遠不止56種。
  • 這個字生活中常用卻很奇特,讀音3000年不變,你有沒有讀錯?
    然而,我國卻有這樣一個奇特的漢字,歷經了3000年,它在方言裡只有一個讀音,也許你的讀法就是錯的,這就是「街」字。追尋文字和語言我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文化的傳承綿延不絕,全靠文字的記載。其實她不用懷疑,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也未必都能聽懂這些方言。這就是我國方言的神奇魅力所在,用「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這句俗語來看待方言是再恰當不過了。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怪字」,所有方言都讀同一個音,你家鄉怎麼讀
    在18世紀的歐洲,方言代表的是語言下面的一個分支,在中國,方言也是漢語的一個分支,由於自古以來,受地形的影響,各個地區的交流不如如今便利,所以不同的地方說不同的語言是極為正常的。發展到如今,我國也成為了一個方言大國。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那些我們常念錯的字,居然都改了讀音……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時候查字典讀字,也不一定能百分百「準確」。字典是一回事,我們日常的習慣讀法又是一回事。 比如之前《新聞聯播》中,主播郭志堅關於「六安」的讀音就曾引發熱議。他將「六安」讀作「六(liù)安」,有網友指出該讀法有誤,應讀「六(lù)安」。
  • 漢文化博大精深,最生僻的五個字,能讀出來一個都是天才!
    當人們有了靈智,為了能夠將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倉頡發明了我國最古老的文字,經過幾千年的演化最終成為了我們今天使用的簡單易懂的文字。在秦朝之後,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所以一直是世界文明領先的超級大國,那個時候整個東亞地區使用的官方語言都是漢語,現如今,漢語已經和英語、阿拉伯語、俄語、西班牙語、法語成為6大世界通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