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字一直是世界公認難度最大的語言文字,不同於外國的符號字母所組成的單詞,中文裡的文字都是一個個的方塊字,如果是沒有半點基礎的人看到漢字的話,估計只會以為是一些形狀怪異的圖案而已。而中國的語言體系也在不斷的變遷,五千年的歲月中,漢字經歷了不斷的變化才形成了如今的形態和規則用法。對於漢字的起源,神話故事中都說是倉頡所創造的文字,而他正是黃帝手下的一名官員,他所創造的也正是最早的漢字,象形字。
通過形狀來表達一些事物的含義,對於如今的人來講,許多象形字也能一眼猜出其到底是什麼含義。漢字的變遷就非常複雜了,那麼可想而知,語言肯定也是如此。就好比不同地區的方言都有很大的差距,語言的數千年變遷後也和以往有很大不同。但是其中一個字卻一直未曾改變,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估計你的讀法也錯了。那麼到底是哪個字呢?
眾所周知,漢字的變遷和朝代更迭也有很大的關係,最早的象形文到後來商周所使用的甲骨文,再到大小篆書,秦朝時期秦始皇統一了全國的文字,此後也一直沿用了下去。但是篆書過於複雜,使得後來演變出了金文,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形態。甚至到了近代,漢字還進行了一次改革,那就是化繁為簡,此後進入了簡體字的時代。故而如今人們所書寫的漢字其實已經是極簡化的版本,要是人們還在使用篆書的話,那麼可能以後抄作業就不只是簡單的作業,而是懲罰了。
既然漢字都有豐富的演變過程,自然語言也不例外。就算是現在,各個地區的方言依舊是不同的,這也是為什麼要施行通用語言的緣故。否則不同地區的人連交流都無法做到,對於國家而言也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最早的語言在《山海經》中有所記載,是由皇帝把羌語和華語融合之後就形成了最早的語言。而到了周朝,周王宣布在全國範圍內,把洛陽的語言作為國家的官方語言,可見統一語言也是每一個朝代都要做的事情。可惜那個時期當條例頒布的時候,各地區的方言基本上人們都已經習慣且融入生活了,導致官話的推廣還是有不小的難度。
此後甚至語言發展出了八大體系,即根據地區的不同,八大地區形成了八大官話。不過到了後來,人們在不斷交流中把八大官話最終演變為粵方言、吳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贛方言、湘方言這七個地區的方言。而一些方言的語言也相當困難,就拿溫州話來舉例,溫州話的發音聽起來就和外語差不多,和標準的漢語差別很大。這也導致在抗戰時期不少地區的人們交流都出現了問題,但是複雜的語言也難倒了敵人,就算是漢奸也不可能會掌握每個地區的方言,於是有時候就拿方言來傳遞情報,還獲得了不小的成功。
其實就算是現代,兩座相鄰的村子所說的語言也有一些輕微的不同,而八大官話出現之後很好的解決了這些不同,人們都使用同一種語言之後,那麼人與人之間關係也會更親密,國家也就更穩定了。而這些方言中有的漢字讀音是方言所特有的,導致在文字中其實沒有所對應的文字,由此使得相同的文字的方言和普通話中有不同的讀音。
但是「街」這個字的讀音有些不同,或許很多人都讀錯了。3000年以來,它在方言中的讀法始終沒有變過,一直被人們讀作「gai」,而普通話裡則讀的是「jie」,實在是奇怪。就連在一些古詩詞中它的讀法也是前者而不是後者,否則很多詩詞中的韻腳無法解釋。雖然這個字有不同的讀音,但是它所表達的意思都是如出一轍的。各位朋友那邊的方言又是如何讀這個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