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2020-12-19 尒尕品史

引言

中國的漢字,從創造至今也經歷了許多的改變和變革,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不過其實文字的誕生也是一個逐步形成的過程,《荀子·解蔽》有言:「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所說的其實就是倉頡造字的傳說。但傳說也都是虛無縹緲的,故而文字的創造也還有多種說法,倉頡造字只是其中一種。

但不管它起源如何,都是經過了千年的演變,才成為了如今的樣子,有了如今的字體和如今的發音。而字體其實也在不斷的演變中,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再到現在的簡體字,漢字的變化其實有了很大改變。而在讀音上更是如此,更有可能兩個相鄰的小鎮,對於一個漢字的發音就會有所不同。而這個漢字則更為特殊,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那麼到底是哪個字呢?

中國漢字的存在時間也有數千年了,從起初的結繩記事,再到文字的出現,期間也經歷過了許久的演變。而在資料中記載顯示,黃帝出生在山西,此後當他打敗蚩尤以及炎帝的部落以後,便開始對漢字進行了改革。在對語言融合的過程中,華語和羌語以及其他的語言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這才有了古漢語的部分發音。

而後在周朝時期,周天子施行分封制,但對語言有了規定,那就是把洛陽當地的讀音作為全國的通用語言,可是在隨著時間發展中,漢字的語言早就誕生出不同,隨著地域的差異,不同性也很大。而八大官話也由此誕生,此後它們隨著時光的演變,才形成了七大方言,地區之間差異的不同,讓方言也有很大的區別。

可以說,不同地區之間,想要無障礙地聽懂對方所說的話,難度頗大。這樣地區之間差異極大的語言,在戰爭之中卻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戰爭時期,其他國家為了竊取我方機密,他們最常監聽我方的通訊,不過在我方早有準備之下,通訊員之間都使用的閩南語作為交流語言,閩南語也是中國最有難度的一門方言了。如果不是本地人的話,就算是其他的中國人,也肯定聽不懂到底在說些什麼。

方言就這樣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方言中有一個字讀音最為奇特,3000年以來它的讀音都沒有發生變化,就連如今的許多人,可能都讀錯了。這個字就是街,它如今的讀音大家都會讀成「jie」,但在方言裡,它一直都是「gai」的讀音,一直都從未變過。不少文言文和詩句裡,它也都是「gai」的讀音,釋義也是相通的道路。

其實很多地方的人都會把「街」讀成「gai」,就拿一些東北人說,他們說「上街」的時候,其實說的是「上gai」。在四川地區的一些方言當中,也將「街」讀作「gai」,人們說的「大街上」就是「大gai上」。除此之外,東南地區內的廣東粵語方言當中,「街」的讀音也是「gai」,可以說讀音「gai」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比如遼寧蓋州的「十字街鎮」,這個街的讀音就是「gai」;而在湖北襄陽則有一個街道,名為十字街,它的讀音也是「gai」。

儘管現代以後普通話裡它成了「jie」的讀音,但方言中卻由於人們長久的習慣,無法改變了,但不管讀音如何,它的意思解釋都是相同的。這樣的例子,充分展現出中國漢字的奇妙,它的字形千年來在不斷改變,其讀音也一直呈現出多元化,這也是國家會大力推行普通話的緣故,否則要是大家的交流都成問題的話,那麼國家也不會更好的發展。

結語

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韻補》認為:「反切之學,自西域入中國。」這裡所說的反切就是古人來讀漢字的一種方式,在沒有拼音的年代,古人也都是靠著文字註解來讀的。拼音其實也是在建國以後,從1958年國家才開始對漢字有了注音,此前人們要麼是通過口口偶相傳,要麼是根據注釋的字來讀音,十分艱辛。

參考文獻

《荀子·解蔽》

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韻補》

相關焦點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而那些封建時期的歷史與文明,之所以能夠綿延不絕,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中華文化中語言的出現。雖然如今的我們,使用的都是統一的漢字,並且國家也規定,普通話就是我國的標準語言。但是,各地的方言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卻並未因此而消失。正是因為有語言和文字的基礎,才有了歷朝歷代的發展。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奇特呢?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漢字在人們一代一代使用的過程中也慢慢在發生變化,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隸書,直至我們如今所使用的簡體字,漢字的讀音以及寫法都和之前有非常大的不同。但在中國有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前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不過,這個劃分方式卻一直都存在著爭議,有人將其分為了五大方言,也有人將其分為了六大方言,甚至還有人將其分為了七大方言。然而,無論是哪一種劃分方式,都不算是特別的精準,因為很多方言在不同村落間,又有一些區別。 而在我國,卻有一個堪稱是最神奇的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如今在方言中也是如此,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文字的寫法讀音也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發生了很多的改變,文字的寫法是一方面,發音更加是各不相同,方言就是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徵,哪怕是如今我們通用的普通話也只是在建國之初我們選擇的一種使用較為有普遍性和實用性的方言,也即是將建國初期的北京話經過一定的改良後投入教育領域和社會領域進行普及。
  •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中國字,中國魂。中國漢字是中國歷史最為偉大的發明之一,是極其珍貴的現存文物。我們每天,無論與人交流或是網上衝浪,都無法離開文字環境,識文斷字便是記事後必須學會的第一門功課,從牙牙學語到巧舌如簧,漢字隨著人的成長也在變化。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估計你的讀法也錯了!
    中國的文字一直是世界公認難度最大的語言文字,不同於外國的符號字母所組成的單詞,中文裡的文字都是一個個的方塊字,如果是沒有半點基礎的人看到漢字的話,估計只會以為是一些形狀怪異的圖案而已。而中國的語言體系也在不斷的變遷,五千年的歲月中,漢字經歷了不斷的變化才形成了如今的形態和規則用法。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多年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但是在各個方言裡,「街」這個字的讀音竟然都是相同的。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活躍在前53—18年的漢代學者揚雄首先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方言」這個概念。這實際上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它指的是不同地區之間所使用的語言的總稱。也就是說,它和「白話」、「土話」是一個意思。而在歐洲地區,「方言」則是語言學的概念。
  • 我國最特別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起了中華文化,才發現漢字有多難學。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每一個字的背後,都蘊含有它的深意,絕非字面所理解的那麼簡單。通常一個字會有很多個讀音,的確很容易繞暈外國人。不過我國有倒是有一個最特別的字,不管放在哪一個情景中,3000年來全是一個讀音,大概就連許多國人都不知道,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但說實話,有些地方的方言你還真是一句都聽不懂,比如溫州話,就被稱為「天不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所以在2000年,我國確定將「普通話」定為中國通用語言。 今天要說的這個字是「街」,大家絕對很熟悉,在現在的字典上,它只有一個讀音,那就是「jiē」,然而查閱古籍資料卻會發現,這個字在我國3000多年的歷史中,極有可能不是這個讀音,那麼它究竟該怎麼讀呢?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而在人類的發展過程當中,語言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劃分,不同地方的人講著同樣的或是相似的語言,同時每個國家也有了一個確定下來的規範性語言。從方言到普通話對於中國而言,那個規範性的語言就是普通話,而我們所寫的文字都是漢字。有了一個確定的規範性語言之後,對於不同的字也標註了拼音,通過這個讀音,人們才能夠認識越來越多的漢字。
  • 我國頗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各不相同
    導言:我國頗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各不相同。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年的發展與沉澱,造就了特色的中華文化。有些地方的方言真的是一點都聽不懂。比如現在南方地區的客家話,帶有獨特地區特點的粵語等等之類的。「街」一個神奇的字,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千變萬化「街」的含義非常的簡潔明了,即街道的意思,東西為街,南北為路。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不信你試試
    我們都清楚中國56個民族,但是我國的方言卻遠不止56種。,而湖南省地區中,方言是最多的,就是一條河的距離,都可能形成不同的方言。 不過在如此多的方言中,我國也存在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它便是「街」字,普通話讀音為
  • 這個字生活中常用卻很奇特,讀音3000年不變,你有沒有讀錯?
    根據官方統計,截止目前,我國普通話的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這一數據表明,方言的魅力依然存在。然而,我國卻有這樣一個奇特的漢字,歷經了3000年,它在方言裡只有一個讀音,也許你的讀法就是錯的,這就是「街」字。
  • 我國有一個奇特的漢字,幾千年都是同一個讀音,你可能也讀錯了
    漢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古老的說法就是倉頡(jié)造字一說。當然倉頡造字也是上古神話,距離我們年代已經十分久遠,但是中華文字的出現,無疑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就拿讀音來說,古代漢字有很多讀音,和我們現在的讀音就很不一樣。比如我國就有一個奇特的漢字,幾千年來都是同一個讀音,但是如今的普通話把這個漢字定義成了另外一個讀音,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我國有一個字,3000年來一直是一個讀音,不少人念錯
    眾所周知,在川渝一帶的方言中,「街」字的讀音為「gai」,與普通話中的讀音「(jie)」區別較大。當然,除了四川的方言,很多其他地區的方言中「街」字也念「gai」。事實上,3000年來,「街」的讀音都是讀作「gai」。
  • 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看看你讀錯沒有?
    現如今,只要你在中國,你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走到哪都不怕有其它交流障礙。在普通話普及之前,各地都有各自的語言體系,這個就叫各地的方言。方言是各個地區都存在的普遍現象,不僅僅是中國,國外也區分。就像日本的關東和關西說話方式就不一樣,英國的愛爾蘭地區和英格蘭地區也有不同的說辭。但都沒像中國一樣方言的分布如此之廣。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估計你的讀法也錯了
    中國之文字直是世界最大者名難詞,異於外者字母所為之單詞,文中之文皆一之方塊字皆,苟為無本之人見字者,計惟而以為諸形怪之文耳。而中國之道亦在不言之變,五千年之歲中,漢字經之變乃成矣今之形與式用法。於字之原,神話事中皆謂倉頡所作之文,而其所下者一員黃,其所造之字亦是最早之,象形字。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那些我們常念錯的字,居然都改了讀音……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時候查字典讀字,也不一定能百分百「準確」。字典是一回事,我們日常的習慣讀法又是一回事。 比如之前《新聞聯播》中,主播郭志堅關於「六安」的讀音就曾引發熱議。他將「六安」讀作「六(liù)安」,有網友指出該讀法有誤,應讀「六(lù)安」。
  • 漢文化博大精深,最生僻的五個字,能讀出來一個都是天才!
    中國漢字裡面生僻字很多,但是下面這五個最生僻的漢字,都只有一筆,如果能夠認識一個那真是天才了。 第二個是「丨」字,有人都開始懷疑這不是一個單獨的字,這個只是一個筆畫,但很遺憾告訴大家,這就是一個字,只是你不認識而已,這個字作為古姓氏之一的時候讀音為「yī」,另外「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