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2020-12-12 邦興侃球

如果孩子在讀書的期間忽然向你說「我不想讀書了」,那麼你會用哪種方式去說服孩子呢?

有的家長可能脾氣比較暴躁,在聽到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立馬會跟孩子吵起來,或者是棍棒伺候。才不去管孩子有什麼理由,就覺得他這個年紀不讀書就是錯的。

但是有的家長就會冷靜的好孩子溝通,去詢問孩子的想法,看看到底是因為什麼不願意讀書,從而從源頭去解決孩子的顧慮,讓孩子比以前更加堅定地去讀書。

哈佛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說:世界上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的東西有太多,而這些東西絕不僅僅局限於對他國語言的學習,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他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國文化和歷史、人文和生活。

這位哈佛的女校長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去往各種不同的國家去旅行,去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和歷史。

她認為對於學生來說,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去開闊自身的眼界,只有去的地方越多,了解的文化越多,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才會變大。

曾國藩曾在家書中寫道:「一個人的氣質是天生的,早就有了定數,是無法輕易的去改變的,只有讀書才能重新塑造自己本身的氣質。在古代擅長看面相的人都認為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骨相,如果想知道怎麼去改變自己的骨相,就需要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志向。」由此可見讀書對於我們一個人來說有多麼的重要。確實,讀書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的一生,不管是內在還是外在。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

帶他去看看火車站

火車站可以說是人流量最大的一個地方了,這裡各類各樣的人都有。當他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自己城市的火車站看看,去看看那些上了年紀還要為了家庭去用自己的苦力掙錢的那些叔叔們。他們一個個背著沉重的行囊,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妻兒、不得不遠離自己的家鄉,而在外去拼搏。而正是在出行的交通裡火車是最便宜實惠的,所以他們都會去選擇火車出行。其實這並不是讓孩子去不尊重這些勞動者,只是讓孩子去看看,是不是以後真的想成為這樣的人,過上這樣的生活。

帶他去看看高鐵站

高鐵跟火車比起來是要高一個檔次,高鐵站每天接觸的社會人群也是不同的,往往都是那些趕著出差,或者是白領,他們往往都是把時間看的比金錢重要的人,所以在他們的出行方式中,高鐵就成了他們這類人的首選。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讀書可以讓你的社會地位變得不同。還要讓孩子明白,不管你所處的地位高低,但是一定不能忘本。

帶他去看看飛機場

飛機場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沒有高鐵站和火車站裡的人流量那麼大,是因為飛機票要比前兩個價格更高,所以很多人都會捨不得。更重要的是飛機上有經濟艙和頭等艙的區分,意思就是頭等艙的旅客是享有所有事宜的優先權,這就是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性。

人生來是不分三六九等的,因為每一個人生來就是一樣的,但就是因為家庭環境的不同、現在這個社會的不同,學會了給人和工作等劃分了層次。

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就是要我們通過讀書和知識去看到更大的世界,去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隨著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我們都要知道,適者生存,只有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去努力才不會掉隊,才不會被這個社會淘汰。

父母希望孩子多讀書並不是因為父母想要得到什麼,而是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真正地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因為他們以後的路還很長,只有去多多讀書才能在人生的分叉路口選擇自己最正確的方向。

相關焦點

  • 哈佛校長: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三個地方比說教更有效
    「為什麼要讀書?」每次孩子不想學習,他總是生氣地問。儘管有人說成績並不決定孩子是否優秀關鍵因素,但在當今社會,成績是最公平的。只有拿出成績讓別人認可你的實力,比如對於一些家庭條件很困難的孩子來說,讀書幾乎是唯一的出路。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不僅僅是別國的語言和風景,最重要的是了解他國的文化、歷史和生活。 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
  •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去這3個地方看看,比大吼大叫管用
    以讀書為例,孩子小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抗拒學習這件事,很多孩子因為不想上學,開始沉迷於遊戲和手機,不願打開書,甚至裝病不去上學,頂撞父母和老師。學習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慢慢地開始不想去學習。小孩小的時候,很難看到學習能帶著自己的東西,如果不加以引導,小孩厭學的情況就會經常發生。清華校長提醒: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看。
  • 清華校長金玉良言: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看
    清華校長金玉良言: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看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好像是一張白紙,慢慢的白紙開始變得色彩斑斕。而在上面畫上第一筆的就是孩子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小時候,他們所有的學習都是源自模仿,模仿家長的行為,父母的語言。
  • 孩子不想讀書怎麼辦?張雪峰: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講道理管用
    01孩子不想讀書怎麼辦?有段時間,周女士的家庭幾乎可以用"雞飛狗跳"這個詞來形容。可是不知為何,孩子突然開始不斷逃學,甚至在網吧通宵一整夜不回家。孩子每一次被父親抓回來,都免不了遭到一頓毒打。兒子跟周女士說,他不想去學校,不想讀書了,讓父母不要逼自己。因為這件事,父子倆徹底鬧掰,父親每天回家就板著一張臉,兒子則是每天把自己鎖在房門。而周女士每天還要照顧正在上小學的二寶,以免二寶也受到影響。
  • 孩子不想學習怎麼辦?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比講任何道理都管用
    若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勝過家長吼10000句著名教育專家李玫瑾曾說過: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他是這麼說的:"當你的孩子不想好好學習的時候,你就帶他去四個地方看一看。如果路途再遠一些呢,是不是坐高鐵更快速一些?坐飛機更為方便?看完這些地方之後,問問自己的孩子,未來你想成為哪一類人?
  • 孩子不想讀書時,和他一起看看這些「紀錄片」,比講大道理更管用
    孩子不愛學習、貪圖玩樂該怎麼辦?有時候,孩子不想學習時,家長怎麼勸都勸不動?你越是強迫孩子學習,他就越是反感和排斥,這可把家長們愁壞了。龍應臺對他的兒子說過這樣一段話,非常具有教育意義:「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並不是我哦為我想讓你和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想讓你未來擁有選擇的權利,能夠選擇一個有意義、有時間的共同,而不是被迫謀生活。」
  • 孩子厭學的時候,家長要言傳身教,帶孩子去身臨其境感受人生!
    於是就拿了一個碗,就叫孩子跟著出門去了。於是他就帶著孩子來到火車站,然後把碗交給了孩子,並且告訴孩子:今天帶你來這就一個目的,讓你體驗下那些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維持的乞丐,站在人前乞討時候,是什麼樣的感覺。然後就把碗給了孩子就走了,留下孩子在火車站門口「要飯」。
  • 陳美玲與哈佛女校長育兒觀念不謀而合:為什麼我要帶孩子去旅行?
    在孩子成長中你會為他做什麼呢?有人說給孩子好的生活質量,也有人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培養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不過有一些家長的教育方式讓我很認同,比如陳美玲。陳美玲在80年代可以和鄧麗君相提並論,她有三個兒子,讓我佩服的是她不僅有美貌和才華,還把三個兒子都培養成了史丹福大學高材生。
  • 哈佛校長直言,李玫瑾教授建議:想開闊孩子眼界,就多看外面世界
    300多年來哈佛唯一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認為: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她說:「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語言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
  • 哈佛校長: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掌握這3種能力,家長都該看看
    哈佛是全世界最高等的學府之一,從這裡走出去的人都是精英、人才。對於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再也沒有比哈佛校長更有發言權的了。那麼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呢?哈佛校長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遠見的父母,都應該讓孩子掌握這3種能力。
  • 張桂梅女校長:女子讀書可以改變三代人,窮人翻身,唯有讀書最快
    #張桂梅女校長最近在一部短視頻裡說:「讀書對有些人重不重要,可能也不一定,但是對我們這群孩子是100%重要。她只能讀書才走得出去,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變三代人。我現在不是說做什麼好事,而是追求教育公平。」張桂梅女校長自從上次讓當全職太太的女生滾出去上了熱搜,引起人們的關注,而為人們所熟知。她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高校長,12年間,共幫助1804名女生圓了大學夢,她被稱為「時代楷模」。
  • 讀書對自我是最好的提升,為了給孩子做個榜樣,我們也要多讀書
    同時讀書提升交際能力,這可能有時候看不出來。但是堅持時間一長就會有很大的效果,女兒目前讀二年級,記得他們班上有一個帶讀的小孩子。老師開始發現這個孩子,就是因為她的識字量大,看過她父母發的朋友圈,這個孩子特別喜歡看書。我問過女兒,她說她有很多朋友,很多同學也都喜歡她。我說為什麼呢?她說因為她看得書多,會講很多好玩的故事。
  • 沒事幹就帶孩子去這4個地方轉一轉,比浪費口舌「勸學」有用得多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天氣越來越冷了,孩子們的「厭學情緒」暴漲,不願起床、不願去學校,請假也越來越多。有些家長心疼孩子,便同意請假;也有的家長比較狠心,不想上學,那就帶你去「打工」!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這樣回答,要比打罵更管用
    李玫瑾教授作為我過為數不多的育兒類網紅專家,她的育兒觀可以說是火遍全網,並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推崇,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談到孩子不愛學習、不想讀書的問題,並表示:現在很多孩子不想學習,主要是所處環境的問題,現在的孩子生活得過於安逸所以缺少了頑強拼搏的精神,對學習自然會失去欲望。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請陪他看這部片:失去選擇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我們常常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媽媽,讀書好辛苦啊!」「爸爸,我不想去上學了」即便苦口婆心的勸導,可孩子依舊無動於衷。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父母也是傾盡全力:我們家條件不好,守著個水果攤,盡最大能力給孩子請了家教,但孩子還是不學;去孩子房間送宵夜和牛奶,卻經常發現他根本沒在看書,演戲給父母看;怕孩子沒法查資料,給他配了手機,誰知道現在打遊戲上了癮,真是讓人失望
  • 哈佛教授發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個特徵,他可能是一個天才
    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在他看來,每個人的能力都是很豐富的,一般人都是在很多領域小有成就,而天才是在某一個領域大有作為。天才與普通孩子的表現,家長很多時候是不能清晰分辨的,但是天才在某一方面會比其他孩子表現得好一些,細心一些,這時需要家長多關注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並積極培養。哈佛大學教授研究發現,孩子具有以下三個特徵,就需要父母格外注意啦,因為你的孩子很可能就是一個天才,下面我們來看看究竟是哪三個特徵。
  • 讓孩子認識「踢貓效應」,心理學家:比說教管用
    和老公帶二寶去飯店吃飯,飯菜上齊以後,我們一家人正吃得津津有味,突然聽見旁邊餐桌上一位寶媽大聲地訓斥孩子:"你到底吃不吃?不吃給我滾出去,你還有完沒完?說好就看10分鐘的手機,這都看了半個多小時了,剛說你兩句就不服氣,甚至還給我摔手機,膽子越來越大,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
  • 跟著校長一起讀書 | 林寶國《閱讀 讓童年更美好》
    跟著校長一起讀書 | 林寶國《閱讀 讓童年更美好》 2020-12-03 14: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帶孩子去這5個地方走一走,長大後想沒出息都難
    如果希望孩子長大後有出息,一定要帶他去這5個地方走走。帶孩子去田間地頭吧,去看看農民伯伯是怎樣播種、施肥、除蟲,又是怎樣灌溉、鬆土、收割,當然,也可以讓孩子參與進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相信現場的真實教學,能讓孩子們在頂著烈日、沾滿泥巴、流著汗水的體驗之下,更能懂得農作的不易和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