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集微 發表於 2020-12-17 09:47:12
最近,大眾汽車因為「關鍵晶片」缺貨導致汽車停產的消息引發熱議。中國是汽車生產大國,隨著汽車向新能源、智能互聯發展,車載半導體的使用量急劇增加,缺芯導致停產亦為國內汽車行業敲響了警鐘。其中,作為車載半導體最重要的晶片之一MCU,狀況又是如何?國產MCU能否加快替代以解燃眉之急?
汽車晶片水漲船高
隨著汽車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汽車的創新也越來越體現在所使用的半導體器件上。
據統計,2020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預計為3000億元,佔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約10%。據測算,未來單車晶片價值將從約2800元提升到12000元左右。
從一些具體器件的所需數量,可以看出未來汽車中的半導體電子元器件的重要性。如MCU,一般平均每輛汽車大約需要70顆,而一輛新能源汽車大約需要300多顆。
以MLCC(多層陶瓷電容)為例,據村田預計,單車MLCC有望從目前的1000~3000顆增長到3000~6000顆。
在圖像傳感器方面,據悉達到自動駕駛級別L4級時,需要圖像傳感器10個以上。
而隨著汽車聯網和電動化、智能化的提升,毫米波雷達、紅外線雷達、雷射雷達、5G通信射頻器件、超高速DRAM、大容量NAND、高性能AI晶片都會出現在汽車半導體器件之列。
簡言之,現代汽車就是一部裝有輪子的高性能計算機,而且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因此,這些半導體電子元器件還要通過AEC-Q 100/101、ISO26262等汽車標準和規範認證。相比消費市場,對供應商的要求更加嚴苛。
「晶片一哥」MCU遭遇調漲風波
在眾多的汽車半導體器件中,MCU地位堪稱一哥,它在汽車上的應用甚廣,車身動力總成、車身控制、通信娛樂系統、安全輔助駕駛等都離不開MCU。一輛汽車中平均裝備的MCU數量動輒上百顆,甚至數百顆。據統計,在一輛燃油汽車使用的所有半導體器件中,MCU成本佔比接近30%。
疊加新冠疫情、需求大漲等諸多因素讓今年的晶片供應出現吃緊狀況,MCU也不能倖免。在國內市場上,MCU的主要供應商有恩智浦、ST、英飛凌、瑞薩、Silicon Lab、Microchip等歐美日大廠。
早在今年3月份歐洲病毒爆發之時,MCU大廠ST公司就宣布將其法國工廠減產50%,而就在上個月,ST法國工廠又因為工人工資問題發生了罷工事件,這讓其本已緊張的產品供應更加雪上加霜。國內一位一線STM32 MCU銷售人員黃生(化名)告訴集微網記者,ST MCU缺貨漲價已有一段時間了,他們也很無奈,因為晶圓產能不足,他們現在幾乎是無貨可賣。
接著在6月份時,Microchip公司向客戶發函,告知旗下部分產品於7月15日調漲售價7%。此次調價產品包含了基於AVR架構的ATTINY、ATMEGA和ATXMEGA系列和8051系列產品。
就在最近,車用MCU大廠恩智浦也宣布全線產品調價,在發給用戶的漲價函中,恩智浦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恩智浦面臨產品嚴重緊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雙重影響,決定全線調漲產品價格!有業內人士分析,恩智浦的調價或以5%起步。
至於另外一家在國內MCU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英飛凌,到目前還沒有聽到官宣調價MCU的消息。
瑞薩11月30日發布的漲價通知顯示,由於原材料和包裝(基板)成本的增加,將上調部分模擬和電源產品價格,但並未包含MCU產品。據接近瑞薩的業內人士向集微網記者透露,瑞薩目前並沒有擴大產能的打算,他認為,國內MCU漲聲一片,一定程度上是代理商在漲價,很多原廠並沒有調價。
除這幾家歐美大廠之外,我國臺灣的幾家MCU廠商最近則紛紛宣布漲價。據臺媒消息,盛群(合泰)、凌通、松翰、閎康、新唐這五大臺灣MCU廠近期因成本上漲,同步調升產品報價,部分品項調幅超過10%,且產品交期甚至拉長至10個月。
在此之前,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對外表示,由於需求成長率大於產能成長率,且包括5G及AI等應用帶動更多需求,使得晶圓代工市場出現了產能緊缺,而新建晶圓廠 「遠水」難救「近火」。晶圓廠產能緊缺導致代工價格攀升,這或許也是臺灣多家MCU廠商喊漲價的原因之一。
國產MCU能否解燃眉之急?
在歐美MCU大廠遭遇產能緊張、紛紛調漲之際,國內廠商又有何動態?面向車載應用的國產MCU能否解燃眉之急?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MCU廠商中進入車載領域的廠商有上海芯旺微、比亞迪、靈動微、傑發科技等廠商。
比亞迪率先搶鏡。就在大眾出現缺芯停產危機之時,比亞迪卻對外界回應稱,公司在新能源電池、晶片等方面打造了一整套產業鏈,不僅可以充分自給,還有餘量外供。
據悉,比亞迪早在2007年就進入了MCU領域,不僅可以提供工業級MCU,也能提供車規級MCU和電源管理MCU,比亞迪的車規級MCU已經裝車突破500萬顆。
上海芯旺微、靈動微電子和傑發科技則是國內MCU廠商中在車載領域做得較好的幾家,芯旺微已推出多款車規MCU,成功打入頭部車企,例如上汽等。靈動微電子和傑發科技也都推出了多款面向車載應用的MCU。
另一家國產MCU大廠兆易創新,憑藉在國內ARM Cortex MCU市場排名領先的地位,力求打造GD32 MCU「百貨公司」,提供全系列產品。集微網記者查詢兆易創新官網發現,其GD32 MCU的目標應用中包括多種車載系統,例如汽車顯示屏背光碟機動、泊車位置檢測等應用。兆易創新一位資深員工向記者透露:「面向汽車應用已開始著手準備,但目前兆易創新的MCU還沒有進入車載市場。」
正如比亞迪在針對缺貨的回應中指出,比亞迪的晶片產品並不排除外供,言下之意,如大眾之類等缺芯廠家可以尋求換用比亞迪的晶片。不過,集微網記者採訪業內人士表示,汽車廠商更換晶片供應商需要一個周期,並不能說換就換,這牽涉到軟體設計\系統集成等,可靠性很關鍵,尤其是涉及汽車安全、動力控制等前裝市場應用。
此外,國內MCU廠商的產品在性能上多居於中低端,在汽車中需要高性能MCU的系統模塊上,還難以與國外大廠產品抗衡。
可喜的是,像比亞迪這樣注重全產業鏈,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國內廠商已初露鋒芒,而上海芯旺微、靈動微電子、傑發科技、兆易創新等國產MCU廠商後來居上,汽車MCU晶片的產業鏈自主可控,未來已可期矣!
責任編輯:tzh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