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市動蕩,國產汽車晶片火中取慄

2020-12-15 康爾信電力系統

近些年來,伴隨著新能源和自動駕駛等趨勢,使得汽車電子市場持續升溫,不僅讓半導體廠商加大在此間的投入,也讓傳統車廠開始重視汽車晶片的研究。新的市場環境,也促生了一批新的汽車晶片公司林立而起。

汽車晶片的發展

晶片製造行業是戰略行業,晶片是戰略物質。晶片產品和製造就需要一個10至15年的周期。晶片,又稱微電路、微晶片、集成電路。是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矽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它是電子設備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擔著運算和存儲的功能。晶片的應用範圍覆蓋了軍工、民用的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

目前汽車晶片的學名叫微處理器MCU ,也叫單片機,以此構成汽車現代化、智能化、網絡化的高端和特殊功能的電控單元結構系統ECU。近年,MCU上已應用嵌入式處理,把MCU提升到更具個性化,更高級,高度集成和固化應用的水平,具有人腦的功能,幾乎一個MCU就具有一部高級計算機的全工況性能。

車載晶片的發展趨勢,過去汽車電子晶片以與傳感器一一對應的電子控制單元為主,主要分布與發動機等核心部件上。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展,汽車傳感器越來越多,傳統的分布式架構逐漸落後,由中心化架構 DCU、MDC逐步替代。

隨著人工智慧發展,汽車智能化形成趨勢,目前輔助駕駛功能滲透率越來越高,這些功能的實現需藉助於攝像頭、雷達等新增的傳感器數據,需要大量並行計算,傳統CPU算力不足,這方面性能強大的 GPU替代了CPU。再加上輔助駕駛算法需要的訓練過程, GPU+FPGA成為目前主流的解決方案。著眼未來,自動駕駛也將逐步完善,屆時又會加入雷射雷達的點雲數據以及更多的攝像頭和雷達傳感器,GPU也難以勝任, ASIC性能、能耗和大規模量產成本均顯著優於GPU和FPGA,定製化的ASIC晶片可在相對低水平的能耗下,將車載信息的數據處理速度提升更快,隨著自動駕駛的定製化需求提升,ASIC 專用晶片將成為主流。

又一個窗口期?

如果說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是「命」,中美貿易爭端則更像「時」。雖然近日中美有望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但美國在中興與華為等企業身上施加的緊箍咒,隨時會降臨到國內本就薄弱的本土汽車工業之上。維護供應鏈安全,尋找替代解決方案提供商,已經提上了各大車企的日程表。這讓國內一部分技術尚欠火候的企業,看到了一線生機。

長期在半導體領域進行投資的華登國際合伙人金偉華告訴泰伯網,時機和窗口是投資者考慮投資方向的主要參考,太早或者太晚都不行。太早的企業需要經歷長時間的沉默期,太晚則大局已定,難有作為。

窗口有大有小,鑽進哪個需要根據自己的身量來考慮。今年5月,華為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提供智能汽車ICT部件和解決方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認為,在面向未來「四化」過程中,中國和全球不缺汽車品牌商,不缺汽車製造商,缺的是能持續提供技術和部件的企業。

到2020年,華為希望打造出車規級晶片,以麒麟和昇騰晶片為基礎,在晶片級產品上構築一個基本的能力。華為表示,要做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而所謂增量,就來自於汽車產業與ICT產業的深度融合。

我國發展智能汽車及汽車晶片的優勢之一恰恰在於龐大的市場規模。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速下滑實質上是周期性回落,不管是市場規模還是市場增速,仍存在增長空間,如何去抓住消費需求、創造消費需求、引導消費需求,最終實現提振消費需求,成為全行業繼續向前發展的關鍵。

車載晶片國產化滲透率提升

如果說,距離自動駕駛真正落地還有一段距離,那麼,圍繞其他車載晶片的研發和落地並非遙不可及,事實上,智能汽車多功能的實現需要藉助多種類、多數量的晶片。除了傳統晶片廠商,在國內也誕生了一批初創企業,如地平線、寒武紀,與傳統晶片廠商一起角逐車載晶片市場。

針對目前各個車企的語音助手都存在延遲、現有網絡帶寬無法滿足需求、能耗過大、隱私保護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芯智科技決心自己做語音AI晶片。車規級AI晶片作為人工智慧在車內落地的最佳形式,與消費級和工業級晶片相比,車規級AI晶片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上都擁有更為嚴苛的要求。

從使用場景上來看,汽車所處的環境更為複雜,比如溫差變化,需要晶片有更高的耐溫區間,從可靠性方面來看,汽車的要求要比手機、平板、家電等設備要求高得多;從安全性上來看,晶片底層的任何潛在漏洞都極有可能誘發連鎖反應,威脅車主生命安全。

相關焦點

  • 智能汽車時代,國產汽車晶片的「危」與「機」
    這背後的意義,或許比這次「晶片危機」實際產生的影響更深遠。汽車晶片短缺危機之下,將會給國產晶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再次加速中國自研晶片的進度。汽車晶片漸成智能汽車的競爭制高點當前國內汽車晶片之所以出現短缺危機,疫情可能只是導火線,晶片之所以被作為「卡脖子」技術,背後原因主要還是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裡。2019年,全球汽車市場銷量較2018年下降3.25%,但是全球汽車晶片卻逆勢大幅增長,同比增速高達11%。
  • 大眾汽車承認「缺芯」 會否影響中國車市回暖?
    來源:《財經》雜誌全球車載晶片供應鏈產能緊張,國內車企對此反應不一文|《財經》記者李陽 趙成 編輯|施智梁車載晶片扼住了汽車行業的咽喉。據中汽協數據,11月中國汽車產銷均創年內新高,1月-11月的同比降幅也大幅收窄,疫情之後中國車市回暖之勢明顯。外資壟斷,國產晶片還要等多久?晶片被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幾乎只要有電子控制環節,就需要晶片的參與。
  • 輪胎、輪轂、晶片汽車零部件價格齊漲
    (原標題:輪胎、輪轂、晶片…… 汽車零部件價格齊漲,想買車的你要抓緊了!) 在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背景下,汽車零部件行業正在遭遇陣痛。
  • 汽車晶片水漲船高,國產MCU能否解燃眉之急?
    汽車晶片水漲船高,國產MCU能否解燃眉之急?中國是汽車生產大國,隨著汽車向新能源、智能互聯發展,車載半導體的使用量急劇增加,缺芯導致停產亦為國內汽車行業敲響了警鐘。其中,作為車載半導體最重要的晶片之一MCU,狀況又是如何?國產MCU能否加快替代以解燃眉之急? 汽車晶片水漲船高 隨著汽車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汽車的創新也越來越體現在所使用的半導體器件上。
  • 汽車晶片"慌":囤貨、搶單、駐廠與國產衝動
    由於這兩年中美貿易衝突中,晶片所處的特殊位置,一時間汽車業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但事情好像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大眾中國回應稱,雖然晶片供應受到影響,但是情況並沒有傳聞中嚴重,正在尋求解決辦法。「NXP(恩智浦)產量受影響,對我們全球的供貨都有影響,大眾是我們最大的客戶,產量很早前就談好了,我們給狼堡那邊承諾一個總量,狼堡自己分給大眾全球的工廠。
  • 汽車晶片「慌」:囤貨、搶單、駐廠與國產衝動
    「NXP產量受影響,對我們全球的供貨都有影響,大眾是我們最大的客戶,產量很早前就談好了,我們給狼堡那邊承諾一個總量,狼堡自己分給大眾全球的工廠。分給國內大眾多少量,我們這邊就供多少量。」大陸集團內部一位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透露說。對中國國內的自主車企來說,情況好像也沒有那麼嚇人。「本土主機廠,像長安缺七八千,都在統一協調。」該人士說。
  • 輪胎、輪轂、晶片等零部件價格齊漲 年底汽車市場會不會漲價?
    在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背景下,汽車零部件行業正在遭遇陣痛。日前,據央視報導,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不少輪胎企業開始漲價應對。除中策、風神、玲瓏、正新、雙星等國產輪胎大廠外,韓泰、佳通等外資輪胎企業也開始漲價,累計漲價幅度在5%以上。
  • 分析汽車晶片缺貨的危與機
    作者 | 方文導致晶片供應短缺背後的原因①近年來,全球晶片行業產能投資相對保守,供需不平衡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經有所表現。②在5G技術發展推動之下,2020年消費電子領域對晶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晶片產能遇到挑戰,搶佔了部分汽車晶片的產能。
  • 年度盤點 2020中國車市十大事件
    作者:時代財經 李卓洋 編輯:潘卓倫在疫情「黑天鵝」襲擊下,2020年的中國車市,被以一種偏離既定軌道的方式打開。從年初的停工停產、供應鏈中斷,到車市加速洗牌,新勢力接連暴雷「出局」、邊緣車企掀破產潮,再到年底受海外疫情影響,晶片全線告急,進而傳導至整個汽車行業。新十年的開端,挑戰接踵而至,告別無處不在,賽道急劇切換。
  • 數讀車市·2020|峰底收官 車市大考勉強過線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放榜,數據顯示,去年國內汽車銷量為2531.1萬輛,同比下滑1.9%,其中乘用車銷量為2017.8萬輛。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去年將是國內車市下行峰底,今年國內車市將恢復正增長。」中汽協預測,今年國內車市銷量將超2600萬輛,同比增長4%。
  • 又一國產晶片巨頭有望超高通:成全球第一晶片大廠
    【12月12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華為海思遭受到新一輪」晶片「禁令以後,也讓全球手機晶片市場格局再次發生」巨變「,高通、聯發科、蘋果、紫光展銳等手機晶片廠商如果可以搶到華為麒麟晶片市場份額,那麼就可以迅速擴大市場,甚至還有機會超越高通,成為全球第一手機晶片大廠,那麼誰最有機會可以逆襲高通,成為全球第一晶片大廠呢?
  • 哪有所謂的車市寒冬 10月汽車銷量迎來爆發
    >,這是本田汽車在今年首次超越豐田汽車,本月實現登頂寶座,成為「日系一哥」。,國產塞納,國產海利亞級姐妹車型等多款重磅車型上市。 10月,全球智能潮品哈弗F7銷量達13,090輛,環比增長4%,繼續保持月銷過萬的穩健勢能。
  • 全球車市上演冰與火之歌
    在全球幾大重要汽車市場中,目前唯有中國車市實現正增長。唯一正增長在歷經22個月的連續下滑之後,中國乘用車市場迎來了久違的正增長。總體來說,今年的中國車市應該是全球幾大重要汽車市場相對表現較好的國家,預計全年的跌幅會大致穩定在10%左右。因為去年下半年車市處於相對低迷的狀態,沒有太大的意外出現,今年中國車市下半年也不會出現太過劇烈的下跌。
  • 國產汽車半導體極限突圍
    中國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量連續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計推廣的新能源汽車超過了450萬輛,佔全球的50%以上。自然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半導體需求市場,不過遺憾的是,國內汽車半導體供應嚴重依賴進口。   晶片短缺考驗來襲   汽車半導體嚴重依賴進口,已經成為國產汽車行業最大的短板。
  • 120座工廠停產 全球車市遭遇罕見「倒春寒」
    目前,疫情在歐美等地仍呈擴散趨勢,中國車市的消費信心正在逐漸恢復,但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汽車產業鏈中,沒有一家企業可以獨善其身。對全球汽車產業來說,危機並沒有解除。海外汽車產業按下暫停鍵,多米諾骨牌效應初顯新冠肺炎疫情仿佛一雙無形的手,推倒了全球汽車產業的多米諾骨牌。
  • 國產車規級AI晶片 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破10萬
    《車市零距離》是車市物語旗下自媒體,每天提供最新鮮的汽車零部件和智能網聯相關資訊。 日前,地平線宣布其旗下的AI晶片徵程2的出貨量突破了10萬。據悉,目前徵程2晶片已經被使用在長安UNI-T、奇瑞螞蟻等車型上。
  • 數讀10月全球新能源車市
    蓋世汽車訊 10月份,全球新能源車細分市場異常火爆。其中,德國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翻了兩番,達17.5%(去年10月為4.1%),電氣化轉型速度超出所有預期;在蓋世汽車統計的10個國家中,全部實現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上漲,其中有8個市場新能源的銷量增幅高達三位數,但是就環比而言,英國、挪威和西班牙出現了跌幅。
  • 晶片短缺拖累全球汽車業復甦,大眾集團將調整全球汽車生產
    大眾汽車公司(Volkswagen AG)表示,由於晶片短缺,該公司將於明年第一季度減少在中國、歐洲和北美的汽車產量。這是繼今年早些時候新冠疫情相關因素導致減產後,晶片供不應求的最新證據。隨著一些地區慢慢擺脫疫情影響,全球企業難以跟上各地區、各行業參差不齊的經濟復甦步伐,這預示著明年的增長可能並不均衡,有可能出現短期挫折。據了解,此次汽車晶片短缺主要是由上遊晶片企業受疫情影響陸續停產,意法半導體公司罷工,東南亞晶片組裝工廠停工等多重因素導致,造成全球市場半導體缺貨嚴重。
  • 四戰CES,國產晶片公司地平線的崛起與加速
    一年後,地平線擁有了獨立的展位,並帶來了主打自動駕駛市場的「徵程」系列處理器與瞄準AIoT邊緣計算市場的「旭日」系列處理器,正式向全球宣告地平線的晶片的從無到有。以晶片為基礎,地平線找到了從技術過渡到產品的切入點。
  • 國產汽車半導體極限突圍_易車網
    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讓汽車行業向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轉型大大提速,這意味著車用半導體價值將會大幅提升,推動全球車用半導體需求加速增長。中國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量連續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計推廣的新能源汽車超過了450萬輛,佔全球的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