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汽車半導體極限突圍

2020-12-1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國產汽車半導體極限突圍

  今年是新能源汽車的幸運年。數位化轉型趨勢下,新能源汽車率先走出疫情陰影,產銷量節節攀升,上市公司股價瘋漲。特斯拉市值約6000億美元,超過豐田、通用和福特的總和,國內造車新勢力蔚來6月登陸美股以來股價漲超1200%,市值也超過奔馳、通用這些百年車企。

  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讓汽車行業向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轉型大大提速,這意味著車用半導體價值將會大幅提升,推動全球車用半導體需求加速增長。

  中國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量連續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計推廣的新能源汽車超過了450萬輛,佔全球的50%以上。自然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半導體需求市場,不過遺憾的是,國內汽車半導體供應嚴重依賴進口。

  晶片短缺考驗來襲

  汽車半導體嚴重依賴進口,已經成為國產汽車行業最大的短板。尤其在新能源汽車崛起的背景下,汽車半導體需求激增,一旦車用晶片供應受阻,對汽車生產就會造成嚴重影響。

  近日,有消息稱,全球半導體晶片供應緊張已經蔓延至汽車行業,並導致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出現停產的情況。緊接著大眾內部人士確認,公司生產受到了一定影響,但並不像傳言的那般「危言聳聽」。

  雖然事態並不像想像中那樣悲觀,但可以肯定的是,此輪全球性晶片短缺,確實已經開始對國內車企造成影響。近日比亞迪方面表示,目前一些公開報導裡提到的半導體相關產品在汽車行業短缺的現象確實存在。

  整體來看,晶片短缺目前對國內不同類型的車企,造成的影響也有所不同。

  傳統車企受影響較大。尤其是體量較大的傳統車企,因為晶片需求量大且種類多,部分晶片儲備不足,已經開始影響到相關車型的生產。除前面提到的大眾之外,東風集團近期搭載系統級別更高的ECU單元或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的車型生產,已經受到較大影響。

  造車新勢力受到的影響比較小。一方面,因為造車新勢力大多數都產量小、需求少,畢竟造車頭部企業蔚來、小鵬、理想的月交付量也就是4000多到5000多的水平;另一方面,造車新勢力們普遍都有較為充足的提前備貨

  但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不能排除未來供應受到更大影響的可能性。因為目前歐美等海外地區的疫情仍在持續惡化,而國內車用晶片大多依賴這些地區的供應。以電動車「雙芯」之一的IGBT晶片為例,我國近80%的市場份額都被英飛凌、法雷奧、三菱電機這些歐美日企業壟斷,高端車用晶片更是幾乎完全依賴進口。

  不過面臨車用晶片對外依存度過高的窘境,其實很多國內企業都在積蓄力量,以圖緩解被「卡脖子」的風險。其中有些國內汽車半導體企業很執著,也最有信心。

  汽車半導體企業躍躍欲試

  對於當前國內汽車行業的晶片短缺現象,比亞迪表示自己不僅可以充分自給,還有餘量外供。而比亞迪供應能力,來自於其正在努力推進市場化的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

  作為國內領先的車規級半導體整體方案供應商,比亞迪半導體擁有包括車規級功率器件、應用處理器(MCUs)在內的協同應用平臺,現產品已基本覆蓋新能源汽車核心應用領域。

  當然,比亞迪半導體在國內汽車半導體領域也並非一枝獨秀。和比亞迪半導體同樣採用IDM生產模式的中車時代半導體,近年來從高鐵、電網、風電等領域加快向汽車半導體市場滲透;專攻功率半導體元器件的斯達半導體,IGBT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六代,與國際領先水平已經差距不大。

  另外隨著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LiDAR)和攝像頭成為自動駕駛汽車必備的傳感器,而中國部分公司也在汽車傳感器領域嶄露頭角。如加特蘭微電子、鐳神智能、隼眼科技、安智傑科技這些初創企業,已經漸漸脫穎而出。

  總之,儘管當前我國車用晶片依然高度依賴進口,但一批國產汽車半導體廠商已經在茁壯成長。雖然不能立即解決眼下的缺芯難題,但未來完全有可能會大大提高我國汽車半導體的自給率,解決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中的後顧之憂。

  其他半導體「友軍」積極投入

  伴隨著汽車半導體需求的快速上漲,一些來自其他半導體領域的「友軍」也紛紛加大相關投入,讓汽車半導體企業們不至於一直孤軍奮戰。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聞泰收購安世,打入汽車功率半導體;韋爾股份收購豪威和思比科,進軍CMOS圖像傳感器;北京君正收購ISSI,入局車規級存儲晶片。

  當然,除了這些帶有競爭性質的「友軍」,一些尋求合作,想要一起做大汽車半導體蛋糕的「友軍」也在持續加大投入。

  比如華虹、中芯這類晶圓代工廠商,同樣在不斷為車用晶片製造擴充產能。和其他領域的晶片國產化替代一樣,生產製造也是車用晶片的重大難點問題。國產汽車半導體的發展,離不開國內晶圓製造廠商的幫助。像比亞迪半導體和中車時代半導體這樣能夠自己生產製造車用晶片的IDM廠商,在汽車半導體領域並不多見,大多數車用晶片生產需要交付晶片代工廠來製造。

  毋庸置疑,汽車半導體是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完全脫離其他半導體領域單獨發展。想要更快實現汽車半導體自給,閉門造車並不可取,需要更加重視和其他半導體領域的廠商協同發展。

  AI新勢力們熱心助拳

  傳統的汽車半導體包含應用處理器(MCUs)、模擬集成電路(Analog)、功率器件、傳感器四大類產品。而在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的趨勢下,當前汽車半導體又在AI主控、智能傳感器、車規級儲存晶片、網聯模塊等領域爆發出新的增量需求。

  其中車用AI晶片因為和站在風口上的自動駕駛高度關聯,成為各類科技巨頭惦記上的香餑餑。

  其一,汽車廠商本身不會缺席。無論是北汽、吉利這些傳統巨頭,或者蔚來、小鵬這樣的造車新勢力,對AI晶片的投入都在與日俱增。

  其二,華為、地平線這樣的人工智慧大廠雄心勃勃。他們做出成果的速度更快,華為昇騰系列AI晶片自研的MDC智能駕駛平臺,最高已能支持L4自動駕駛算力需求,而地平線最近推出的高效能車載AI晶片徵程2、徵程3同樣技驚四座。

  其三,網際網路巨頭們不甘寂寞。阿里最近兩年在晶片方面有不少大動作,其去年發布的玄鐵910就是以L4自動駕駛為切入點,瞄準了自動駕駛;對自動駕駛異常執著的百度,也接連發布了車用AI晶片「崑崙」、「鴻鵠」。

  自動駕駛或許還有點遠,哪怕對自動駕駛比較痴迷,李彥宏作出的預測也偏於保守,「2025年自動駕駛全面商用」。不過現在一大批科技企業湧入AI晶片領域並非壞事,現在的未雨綢繆,起碼可以防止以後在AI晶片領域再次被「卡脖子」。

  回歸現實,眼下雖然因為歐美供應受阻出現晶片短缺現象,但國內汽車半導體的對外依賴程度實際上已經有所降低,未來車用晶片自給率更是有望大大提高。當然,未來前景和現狀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想要儘快彌補這個差距,還需要國內汽車半導體績效加速成長。

 

(文章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國產汽車半導體極限突圍_易車網
    自然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半導體需求市場,不過遺憾的是,國內汽車半導體供應嚴重依賴進口。晶片短缺考驗來襲汽車半導體嚴重依賴進口,已經成為國產汽車行業最大的短板。尤其在新能源汽車崛起的背景下,汽車半導體需求激增,一旦車用晶片供應受阻,對汽車生產就會造成嚴重影響。
  •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張韻:在化合物半導體方向上尋求突圍
    「現在所使用的5G基站,包括以後的6G的核心器件以及光纖通信裡的雷射器大部分是化合物半導體製成的,在智能電網、5G、新能源汽車及自動駕駛等典型應用場景裡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化合物半導體作為支撐產業升級、節能減排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是非常重要的。」對於「突圍」,張韻表示,在半導體產業較長的鏈條中,每個環節都有關鍵技術。
  •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張韻:在化合物半導體方向上尋求突圍
    「現在所使用的5G基站,包括以後的6G的核心器件以及光纖通信裡的雷射器大部分是化合物半導體製成的,在智能電網、5G、新能源汽車及自動駕駛等典型應用場景裡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化合物半導體作為支撐產業升級、節能減排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是非常重要的。」
  • 國內汽車半導體供應嚴重依賴進口
    國內汽車半導體供應嚴重依賴進口[車友頭條-車友號-功夫汽車]  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讓汽車行業向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轉型大大提速,這意味著車用半導體價值將會大幅提升,推動全球車用半導體需求加速增長。 中國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量連續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計推廣的新能源汽車超過了450萬輛,佔全球的50%以上。 自然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半導體需求市場,不過遺憾的是,國內汽車半導體供應嚴重依賴進口。 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不能排除未來供應受到更大影響的可能性。
  • 汽車,半導體行業下一個「富礦」
    一輛特斯拉Model3中使用的半導體產品價值大約1500美元。隨著智慧型手機對半導體市場拉動呈現疲態,車用半導體卻保持了持續高增長的勢頭。未來汽車有望取代智慧型手機成為半導體行業最強有力的應用市場。這種轉變將半導體(汽車「內部計算引擎」的基石)置於汽車創新的核心。半導體對於汽車工業發展至關重要。意法半導體大中華、南亞及韓國區域汽車市場和應用負責人鄭明發也表示,傳統內燃汽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變意味著汽車的電氣化、電子化,而電氣電子模塊中最核心的就是半導體晶片。可以說晶片是新能源汽車的「大腦」。
  • 產能緊缺+價格上漲,功率半導體國產替代正當時
    而對於汽車電子產業來說,目前以IGBT、MOSFET為代表的功率半導體的供應也是非常緊張,平均漲幅已超10%-20%,部分產品漲幅更高。而目前在功率半導體市場,主要被英飛凌、安森美等國外廠商所佔據。但隨著市場的供應出現緊缺、漲價等問題,也給國產替代帶來了新的機會。
  • 智能網聯汽車晶片論壇:汽車「四化」帶給半導體新機會
    汽車「四化」演進,將給整個汽車半導體產業都帶來新的機會,帶動包括傳感、功率、MCU、模擬、邏輯、存儲在內的整個汽車半導體市場需求快速增長。   汽車電子需求的變化,給謀求變局的中國半導體企業帶來新的機會,有望從跟跑進入並跑軌道。
  • 半導體光刻膠行業專題報告:國產半導體光刻膠迎發展良機
    該體系在 1957-1972 年間一直為半導體工業的主力體系,為半導體工業的發展立下了汗 馬功勞。直至 1972 年,半導體工藝製程節點發展到 2μm,觸及 KTFR 光刻膠解析度的 極限。1970 年代,美國 Azoplate 發明重氮萘醌-酚醛樹脂光刻膠,並命名為「AZ 光刻膠」。
  • 解析:國產碳化矽最新進展|sic|半導體產業|器件|mosfet|華潤微電子
    圖片來源:拍信圖庫碳化矽SiC是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的典型代表,具有高禁帶寬度、高擊穿場強和高熱導率等優良特性,成為製作高溫、高頻和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的理想半導體材料。國外碳化矽半導體產業鏈發展起步早,從襯底到外延片再到晶片的工藝產品相對成熟,不過近年來國產碳化矽產業鏈也取得不小的進步。
  • 汽車晶片水漲船高,國產MCU能否解燃眉之急?
    汽車晶片水漲船高,國產MCU能否解燃眉之急?中國是汽車生產大國,隨著汽車向新能源、智能互聯發展,車載半導體的使用量急劇增加,缺芯導致停產亦為國內汽車行業敲響了警鐘。其中,作為車載半導體最重要的晶片之一MCU,狀況又是如何?國產MCU能否加快替代以解燃眉之急? 汽車晶片水漲船高 隨著汽車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汽車的創新也越來越體現在所使用的半導體器件上。
  • 比亞迪半導體推動新能源汽車進入自主SiC新時代
    新賽道對於入局其中的半導體企業而言是輸贏,對SiC功率器件卻能使成本太高的它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將是半導體材料在汽車領域應用的一個顛覆時刻。很明顯,比亞迪漢EV,國內首款應用自主研發SiC模塊的電動汽車,不僅是自主應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開始,更是該材料進入中高端量產車的開端。
  • 中國晶片的短板與突圍|田豐產業觀|晶片|田豐|蘋果|arm|中國半導體...
    SIA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在世界半導體行業的市場佔有率為47%,尤其是在光刻機設備、EDA軟體、CPU/GPU計算晶片方面佔據領導地位。而美國半導體企業在中國市場佔有率達48%,高通、Microchip、美光、Qorvo等美企的在華收入佔比超過50%,美國半導體毛利率達54%。
  • 拜美國「所賜」,國產半導體材料獲突破,有望終結國外技術壟斷!
    12月17日,寧波南大光電發布公告稱,由其研發的ArF光刻膠產品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並已通過客戶的使用認證,這就意味著在目前嚴峻的外部環境下,我國在高製成晶片製造核心材料領域取得大突破,這對於攻關光刻技術及國產晶片產業鏈來說意義非凡!
  • 聯發科突然出手和中國企業扎堆半導體業務有什麼區別?
    這其實也折射一個現象,那就是有「補貼」的市場,總是會有一些「鑽空子」的企業想分得一杯羹,不管自己是不是在這方面有技術積澱,想通過一些收購,或者掛一個「牌子」就切入到半導體市場,進而獲得政府的補貼。這樣的思路,對於行業的發展,真正需要激勵的企業其實並不公平,對於技術的突圍也於事無補。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進口國。
  • 【芯視野】大眾「缺芯停產」敲響汽車半導體警鐘,「晶片一哥」MCU...
    1、【芯視野】大眾「缺芯停產」敲響汽車半導體警鐘,「晶片一哥」MCU狀況如何?中國是汽車生產大國,隨著汽車向新能源、智能互聯發展,車載半導體的使用量急劇增加,缺芯導致停產亦為國內汽車行業敲響了警鐘。其中,作為車載半導體最重要的晶片之一MCU,狀況又是如何?國產MCU能否加快替代以解燃眉之急?汽車晶片水漲船高隨著汽車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汽車的創新也越來越體現在所使用的半導體器件上。
  • e星球: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高速增長下,看中國力量如何加速「國產替代」
    在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國不斷加強掌握核心技術、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和決心,本土半導體企業也正加速「國產替代」。作為中國電子行業的優質展會, 2020 年e星球聚焦「中國力量」,屆時E4 主館將匯聚眾多優秀國產品牌,集中展示我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強音科技。
  • 半導體產業哪些領域已具備國產替代的能力?
    新的制裁計劃,主要是限制半導體設計和製造,當前國內半導體製造設備發展情況如何,國產替代空間在哪裡?晶圓代工,當前國內製程處於什麼位置?今天同花順專家團邀請了國盛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鄭震湘先生為大家分享。
  •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專題報告:產業鏈概覽及投資方向
    從下遊應用、技術差距、工藝要求分析,第三代半導體有望成為我國半導體產業突圍先鋒。 (1)第三代半導體下遊應用切中「新基建」中 5G 基站、特高壓、新能源充電樁、城際高鐵交主要領域。
  • 智能汽車時代,國產汽車晶片的「危」與「機」
    汽車晶片短缺危機之下,將會給國產晶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再次加速中國自研晶片的進度。「晶片危機」對車企影響幾何在「晶片危機」的背後,國內一家低調的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在3年前已開始布局汽車領域的晶片研發,今年10月份推出了一款AI智能駕駛晶片-凌芯01,這是國內首款可量產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車規級AI智能駕駛晶片。
  • 行穩致遠,厚積薄發|極海半導體—工業級通用MCU/MPU/SOC國產替代急...
    打開APP 行穩致遠,厚積薄發|極海半導體—工業級通用MCU/MPU/SOC國產替代急先鋒! 極海半導體 發表於 2020-09-22 11:55:44 國產32位MCU,優選極海APM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