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伴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車用晶片的單車價值持續提升,推動全球車用晶片的需求將快於整車銷量增速,這也直接造成了晶片的供需失衡。
作者 | 方文
導致晶片供應短缺背後的原因
①近年來,全球晶片行業產能投資相對保守,供需不平衡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經有所表現。
②在5G技術發展推動之下,2020年消費電子領域對晶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晶片產能遇到挑戰,搶佔了部分汽車晶片的產能。
③歐洲和東南亞受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主要晶片供應商降低產能或關停工廠的事件陸續發生,這進一步加劇了晶片供需失衡。
④伴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推動全球車用晶片的需求將快於整車銷量增速。
技術壁壘是造成零部件短缺的核心原因
目前汽車零部件最缺乏的是功能晶片MCU(微控制單元)。眾所周知,相比其他零部件,晶片的製造過程相對複雜,在生產技術方面具有較高要求。
基於此,一般的中低端零部件廠商無法進行生產,這極大的增加了晶片產量提升時效。
另外,汽車生產本身需要大規模種類零部件,在一定程度上與電子產品相重合。
當汽車晶片缺失導致整體製造受影響時,各科技企業都在加大訂貨量,從而擠佔了汽車晶片的使用量。
不過,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汽車還未大範圍受到零部件缺乏的影響,部分企業可以在國內尋找合適的代替品。
自主晶片應用率不足10%
晶片在汽車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是實現汽車信息感知及控制的前提,目前動力系統、底盤控制和ADAS等關鍵晶片均被國外巨頭壟斷。
據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自主汽車晶片產業規模僅佔全球的4.5%,而我國汽車用晶片進口率超90%。
先進傳感器、車載網絡、三電系統、底盤電控、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等關鍵系統晶片過度依賴進口。
比如,電動汽車中價值僅次於動力電池的IGBT,98%以上需要從國外進口,且價格是國外的1.2倍至1.8倍。
汽車半導體行業前20家,中國本土企業僅1家。
以英飛凌、恩智浦、瑞薩、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為首車規級半導體企業佔據汽車半導體半壁江山,而前十基本壟斷了車用級半導體市場。
而在中國市場,上述頭部半導體企業佔據中國93%的市場,國內晶片產業佔比不到5%。
數據表明,2019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約為3100億元,國內車規級晶片產業規模不足150億元。
國內企業目前僅處於起步階段,研發製造出的晶片基本屬於IVI信息娛樂、安全類的外圍晶片。
中國本土晶片公司的技術水平與國際差距至少有三年。中芯國際也有8英寸的產能,但製造技術還沒能達到車規級要求。
國內車企中比亞迪、上汽、北汽、吉利等已經加入到晶片陣營,入局車規級晶片領域,不過從研發設計到應用則需要2-3年時間。
被動調整下的國產晶片加速推進
國產車加強應用國產晶片,這能倒逼國產汽車晶片技術完善並推動生產,從而解決汽車晶片短缺難題。
今年9月,由國家科技部、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作為國家共性技術創新平臺牽頭70餘家企事業單位成立了「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旨在建立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生態,補齊行業短板。
市場的需求增長遠超預期,中芯國際將會持續擴充產能,已與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亦莊國投三方成立合資公司,總投資500億元建設12英寸晶圓及封裝系列生產線;
芯馳科技自研的16納米主流汽車晶片已經於2019年10月流片,並將於明年投入量產;
黑芝麻近期發布了智能駕駛晶片「華山二號」A1000和A1000L晶片;而地平線的「徵程2號」自動駕駛晶片已經應用於長安、奇瑞等自主品牌汽車上,出貨量已超過10萬個。
華為基於自主設計的汽車晶片710A,以及自研的AI處理器Ascend910,推出了智能駕駛MDC平臺。
百度也開發了「崑崙」和「鴻鵠」等AI晶片;四維圖新自主研發了32位MCU晶片。
目前,國內車企自研或聯合自研晶片漸成一種新的現象。其中。比亞迪、中車的車規級IGBT已經自研成功並實現規模量產,比亞迪的IGBT已佔據國內市場18%的份額。
在車企合作研發晶片方面,至今,已經有吉利控股的億咖通科技與安謀科技中國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芯擎科技,研發目標定位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微控制器等汽車晶片。
北汽集團與Imagination集團、翠微股份合資成立了北京核芯達科技;上汽與英飛凌成立了上汽英飛凌汽車功率半導體有限公司;零跑汽車與大華股份聯合研發AI自動駕駛晶片;蔚來正在規劃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計算晶片。
汽車晶片類型眾多,車企國內在個別細分領域有彎道超車的機會,但總體上來說,肯定還是國際巨頭領先。
國內這些細分領域包括新興的場景,如V2X、RISC-V等,大家的起跑線基本一致。
疫情影響海外晶片供應,短期部分車企產能或將受限,中長期更多地反映出國內汽車晶片亟需自主替代的趨勢,有利於國內自主晶片企業及自主研發ADAS企業加速發展。
此外,在全球多個行業均面臨晶片短缺的背景下,半導體晶片板塊正在經歷著資本狂歡,臺積電、高通等晶片企業股價均創下歷史新高。
A股市場中,均勝電子、韋爾股份、四維圖新、紫光國微、聞泰科技、比亞迪等股價均有所上漲。
結尾:
總體來看,當前的車用晶片的短缺,並不完全是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更多的還是行業本身的巨變帶來的。龐大的市場規模與利好政策將為自主汽車晶片發展帶來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