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短缺背後:汽車業「八仙過海」搶資源 自主研發是場「長戰役」

2020-12-16 閱車

小小晶片,成為撬動國內汽車產業鏈的大支點。

日前有報導稱,由於疫情對全球產業鏈造成的影響,全球晶片產量嚴重不足,大眾汽車部分車型的關鍵零部件因為晶片短缺面臨生產中斷的風險。

對此,大眾中國回應稱,晶片供應確實受到影響,但情況還沒有傳聞中那麼嚴重,相關車輛交付未受影響。

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球範圍內諸多汽車企業都面臨著汽車晶片斷供的風險。有業內人士分析,由於中國汽車市場於全球車市中率先恢復秩序,產銷量得以恢復,因此晶片斷供的問題率先顯現。

「此次媒體集中報導的晶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並沒有部分媒體報導的那麼嚴重。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導致晶片供需矛盾在這一時間短集中顯現。」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認為,應理性看待晶片斷供問題。

目前,我國汽車製造商所用晶片基本都由國外廠商壟斷,儘管大眾中國強調,「缺芯」造成的是局部影響,而非全局性的停產。但以大眾在華數百萬的產銷量來看,國內汽車供應鏈的風險已經展露,提升供應鏈的風險抵禦能力已經迫在眉睫。「從根本上來講,打造出中國品牌的晶片企業,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一位車企資深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

廠商各展所長搶佔資源

晶片短缺或將延續至2021年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晶片短缺持續蔓延。

身處晶片斷供風波「漩渦」中心,大眾汽車數度表示,目前相關車輛的客戶交付沒有受到影響,同時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已經和總部、相關供應商展開協調工作,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新京報記者從多家國內汽車廠商了解到,晶片短缺長時間內都是企業關注的問題,因此,各個企業都有著一定的儲備或應對之法。

比亞迪方面表示,比亞迪本身具有晶片製造能力,目前不存在晶片短缺,更不存在導致的停產問題,目前全部車型正常生產。與此同時,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也紛紛表示,企業均未受影響,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目前整個行業都面臨汽車晶片短缺的風險。「就是用多用少的問題,高配車型影響更多,因為電氣化構架、智能化配置程度更高,大家都在各展所長搶佔資源。」

相比於主機廠,上遊的供應商則更能感受到晶片短缺的行業壓力。大陸集團明確表示,儘管半導體生產商已通過擴大產能來應對近期激增的需求,但擴充的產能需要6到9個月才能實現,因此晶片短缺可能將持續到2021年。

博世中國則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基於諸多因素,全球半導體配件採購市場正在經歷整體短缺的狀況。在保供方面,博世一直與供應商和客戶每天保持緊密溝通。原則上我們不能對外透露供應商或者客戶的具體情況與合作關係。「儘管市場情況十分艱難,博世始終竭力保障客戶的供應。」顯然,晶片「危機」仍將持續。

自動化+5G催發晶片需求

預測偏保守導致供需失衡

2019年,博世就曾對晶片進化和供應問題作出預測。隨著汽車自動化程度越高,車輛上需要的傳感器就越多,估計在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裡,每輛汽車平均使用的傳感器數量將達到40-60個。這就要求晶片技術向更高級進化,在未來以更高算力驅動如此多的傳感器。

這在中汽協的近期調研中也得到證實。中汽協方面表示,近年來,全球晶片行業產能投資相對保守,供需不平衡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經有所表現。疫情加劇了產能投資的謹慎,上半年晶片行業對消費電子和汽車市場預測偏保守,對今年下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趨好預判及準備不足。

此外,在5G技術發展推動之下,今年消費電子領域對晶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晶片產能遇到挑戰,搶佔了部分汽車晶片的產能。且這種趨勢在2021年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同時許多晶片領域製造商都在消減汽車行業的必要的資本開支,提升價格,降低汽車行業晶片的生產配額。

伴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車用晶片的單車價值持續提升,推動全球車用晶片的需求將快於整車銷量增速,這也直接造成了晶片的供需失衡。

與此同時,歐洲和東南亞受又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主要晶片供應商降低產能或關停工廠的事件陸續發生,這進一步加劇了晶片供需失衡,導致部分下遊企業出現晶片短缺甚至斷供的風險。

缺貨漲價將成常態

但影響不會太大

今年以來,晶片長期處於高熱度之中,應用和投資前景頗高。但由於晶圓產能受限,行業已經出現明顯的供不應求,各大廠商紛紛提價。

據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排名前五的汽車半導體廠商分別為英飛凌、恩智浦、瑞薩電子、德州儀器和意法半導體。其中,恩智浦已表示或因晶圓供應緊張而提高產品售價;日本半導體製造商瑞薩電子也於日前向客戶發送提價通知,稱由於原材料和包裝基板成本增加,擬上調部分模擬和電源產品價格。

方正證券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杭認為,全球半導體自今年三季度末開始進入被動補庫存階段,全球開始恐慌性缺貨,並帶來漲價預期。與2016年三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的全球半導體景氣周期以存儲漲價為主導不同,本輪2020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是以功率/八英寸晶圓漲價拉動到全產業鏈漲價。預計至少未來半年,晶圓、製造、封測各環節的供需失衡仍會持續,下遊晶片缺貨漲價是趨勢。

李邵華也在分析中表示,由於晶片供應短缺,部分企業的生產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較大影響。不過,就明年全年而言,晶片短缺的影響將不會太大,目前尚難以做出定量估計。他還提醒,由於產業鏈各環節企業都在加長備貨周期,加之短期內晶片產能依然不足,晶片價格出現上漲或將不可避免。

但是,李邵華也強調,中國汽車產業的各個環節應該理性看待晶片供需失衡這一矛盾,市場層面的影響因素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得到緩解。

自主車企晶片規模僅佔全球4.5%

自主晶片研發提上日程

根據國際汽車製造商協會數據,2018 年全球乘用車產量7057萬輛,其中中國佔據33%。中國是最大的汽車半導體需求市場。全球主要汽車半導體供應企業恩智浦、瑞薩2018年分別在中國銷售收入佔集團比重為36.5%、20.2%。與此同時,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約為475億美元,而我國自主品牌車企晶片產業規模不到150億元,約佔全球的4.5%。

有分析人士表示,由於研發體系和產能部署等原因,汽車晶片比整車廠更具規模效應,因此,晶片生產受外界影響更大,也更依賴現有的汽車晶片全球格局。因此,儘管諸如博世等企業在國內進行了相關部署,但仍需要時間才能在產能供應上發力。

毫無疑問,中國成為全球汽車晶片巨大市場的同時,也面臨巨大的產業危機。面對國外晶片斷供造成的「卡脖子」問題,國內市場目光也因此聚焦到了國內自主晶片企業和核心技術的培育上。

目前,地平線是國內目前唯一實現車規級AI晶片前裝量產的AI晶片公司,其產品也順利搭載於長安汽車新車型UNI-T上。據了解,其進行中的合作項目超過50個,已籤下20餘個前裝定點項目,2020年內將有6款搭載地平線車載AI晶片的量產車型上市。12月1日,地平線首款車規級AI晶片徵程2前裝出貨量正式突破10萬片。據了解,其2020年有望實現15萬片出貨,遠超行業預期。對於目前的晶片短缺問題,新京報記者詢地平線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公司不參與這一話題的公開討論。

從行業層面,今年9月,由國家科技部、工信部共同支持,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成立,聯盟跨界融合汽車和晶片兩大產業,聯合產業鏈上下遊共同組建,主要包括了整車企業、汽車晶片企業、汽車電子供應商、汽車軟體供應商、高校院所、行業組織等共70餘家企事業單位,旨在建立我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生態,打破行業壁壘,補齊行業短板,實現我國汽車晶片產業的自主安全可控和全面快速發展,推動我國成為全球汽車晶片的創新高地和產業高地。

可以想見,汽車晶片的重視程度正在呈現幾何式增長。但據新京報記者了解,晶片作為一款高技術集成產品,從選型、硬體設計、樣件,到一系列上述實驗,再到大規模生產和測試、裝車,一般需要2-3年才能進入整車廠供應鏈,進入後供貨周期為3-5年,汽車晶片仍是一場長期「戰役」。

採寫 |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魏帥

編輯|徐超

相關焦點

  • 晶片衝擊波:價格水漲船高,短缺或蔓延至2021年
    今年10月,包括手機廠商、IC設計廠商在內的晶片客戶都在提前預訂明年的產能,有業內人士告訴時代財經,各方搶產能的情況頻繁出現,不少廠商都提前下單,並且已排單至明年中旬。汽車晶片短缺持續發酵,不少車企都在近期傳出生產中斷傳聞。不過從車企的回應來看,晶片短缺雖然確實存在,但真正距離無「芯」可用的時刻還未到來。「新冠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而中國市場的全面復甦也進一步推動了需求增長,使得情況更加嚴峻,導致一些汽車生產面臨中斷的風險。」
  • 晶片短缺拖累全球汽車業復甦,大眾集團將調整全球汽車生產
    這是繼今年早些時候新冠疫情相關因素導致減產後,晶片供不應求的最新證據。隨著一些地區慢慢擺脫疫情影響,全球企業難以跟上各地區、各行業參差不齊的經濟復甦步伐,這預示著明年的增長可能並不均衡,有可能出現短期挫折。
  • 缺貨、漲價、搶貨引發停產風波?車規晶片市場到底怎麼了!
    市場行情多則報導稱,據知情人士透露,2020年全球晶片供應本身就緊張,加上最近東南亞晶片組裝工廠由於疫情停產,直接影響到半導體晶片的供應緊張。尤其是中高端領域晶片,全球都在搶資源,目前很難才能拿貨。
  • 大眾汽車「晶片荒」,折射汽車晶片的漫漫「自主替代」路
    12月初,很多人都注意到這樣一條消息: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的部分車型產線面臨停產風險,其主要原因就是某些汽車晶片的供應短缺。目前,短缺汽車晶片的元件主要是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和ECU(發動機控制器)這兩個模塊。
  • 加大車規級晶片自主研發力度 規避「卡脖子」風險 | 建言中國077
    【編者按】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仍然存在受制於人的短板和卡脖子的地方。現在成熟的前端採樣晶片主要由歐美日的大企業提供,市場佔有率接近100%,關鍵部件、先進工藝依賴進口容易受制於人,安全性難以保障。
  • 智能汽車時代,國產汽車晶片的「危」與「機」
    對此,儘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已公開回應稱,這只是短期的供給緊張,情況沒有傳聞中嚴重,目前正在尋求解決辦法,但依然沒有打消行業內關於「晶片危機」的憂慮和關注。這是國內部分汽車廠家,第一次因晶片短缺而遭遇停產風波。這背後的意義,或許比這次「晶片危機」實際產生的影響更深遠。汽車晶片短缺危機之下,將會給國產晶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再次加速中國自研晶片的進度。
  • 晶片研發平臺國產化 晉華集成電路攜手CAXA CAD自主創新
    2020年11月26日,福建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晉華」)正式籤約北京數碼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XA),採購CAXA CAD電子圖板2020,在技術研發平臺層面正式開始CAD國產化。
  • 分析汽車晶片缺貨的危與機
    作者 | 方文導致晶片供應短缺背後的原因①近年來,全球晶片行業產能投資相對保守,供需不平衡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經有所表現。②在5G技術發展推動之下,2020年消費電子領域對晶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晶片產能遇到挑戰,搶佔了部分汽車晶片的產能。
  • 蘋果自主晶片發布,微美全息全息AR算法晶片引人關注
    來源:時刻頭條蘋果重視晶片研發和AR。在蘋果眼裡,AR才是解決目前智能終端瓶頸的最佳方案,並且他們為此已經默默布局了十多年。為了給AR提供強勁的算力,蘋果自主研發了處理器至關重要的GPU部分。蘋果已經著手開發一系列Mac晶片開發,並涉及全產品線(MacBook、iMac、Mac Pro),首款產品今年四季度發布,而未來Mac也將在2年內逐漸從Intel晶片過渡到蘋果自家晶片。近期,Apple就舉辦了今年秋季的第三場發布會,從Apple Watch、iPhone到Mac悉數更新。
  • 汽車晶片"慌":囤貨、搶單、駐廠與國產衝動
    而從短期來看,8英寸晶圓看不到產能擴張的信號,因為在晶片製程工藝走在行業前列的晶片代工商,目前在大力擴展12英寸晶圓的產能,相應的設備廠商也將注意力集中在了12英寸晶圓廠所需要的設備上。這是今年汽車晶片供應短缺的根本原因。商用車最早發生短缺一家車企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講述了需求端正在發生的變化。
  • 汽車晶片「慌」:囤貨、搶單、駐廠與國產衝動
    而從短期來看,8英寸晶圓看不到產能擴張的信號,因為在晶片製程工藝走在行業前列的晶片代工商,目前在大力擴展12英寸晶圓的產能,相應的設備廠商也將注意力集中在了12英寸晶圓廠所需要的設備上。這是今年汽車晶片供應短缺的根本原因。二、商用車最早發生短缺一家車企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講述了需求端正在發生的變化。
  • 敏芯股份:堅持自主研發MEMS晶片和ASIC晶片 6月2日科創板上會
    敏芯股份表示,公司堅持自主研發MEMS晶片和ASIC晶片,正在逐漸進入全球最重要的7大消費電子品牌。據悉,敏芯股份2007年在蘇州工業園區成立,是國內首批成立的MEMS晶片研發企業。公司創立者李剛在碩士和博士階段的研發方向均為MEMS技術,博士畢業以後開始創業歷程,創業方向是其始終看好的MEMS晶片。
  • 36氪首發|自主研發高密度基因晶片,「Genebox基因寶」獲數千萬元...
    圖片來源:Genebox基因寶公眾號自2019年開始,公司與全國頂尖高校與科研機構、以及行業龍頭供應商緊密合作,自主研發了高密度基因晶片(microarray)平臺並實現量產,涵蓋測序儀、晶片、試劑和軟體一體化解決方案,打破了Illumina、Affymetrix兩家外國公司在這一領域長達20年的壟斷
  • 「南北大眾」稱沒有停產情況 晶片供應短缺影響有限
    原標題:「南北大眾」稱沒有停產情況 晶片供應短缺影響有限   關於網傳「晶片短缺」,大眾中國方面正統一協調晶片資源
  • 採用ARM架構,日本人參與設計,臺積電生產,麒麟晶片是偽自主研發?
    從某種角度來說,華為晶片確實不是自主研發,我們熟知的華為麒麟晶片有多少是國產呢?這確實很值得我們去探索,實際上在這款處理器中,你可以看到ARM公司的架構,ARM的架構給出的內容確實讓我們一些人會覺得麒麟處理器沒有自主化。臺積電的代工又影響了我們對於自主化的決定,畢竟這是晶片產生的地方。
  • 國產4800萬像素,全球最高解析度矽基液晶數字光場晶片
    2020年8月完成的國產4800萬像素數字光場晶片,為我國首款工業數字光場晶片,同時創全球同類型晶片單晶片最高解析度;並實現了自主設計、自主流片、自主測試、自主封裝、自主集成並掌握了100%的智慧財產權。
  • 避免「卡脖子」風險 提升車用晶片自給能力刻不容緩
    但缺少晶片導致部分企業停產,這在汽車行業是頭一次,筆者以為還是有必要引起足夠重視。  作為汽車的大腦,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人們只是對自主車企的晶片供給充滿擔憂。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業生產正常的情況下,合資車企居然也出現了晶片斷供危機,這多少有些超乎大家的想像。
  • 奧創深紫自主研發紫外線殺菌手電筒
    5釐米內「全無敵」 奧創深紫自主研發紫外線殺菌手電筒 來源:如東日報 發布時間:2020-05-21 字體:[
  • 高端晶片被西方國家壟斷的背後,光刻機的研發才是難題
    光刻機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可以製造什麼級別工藝的晶片,由此可見其重要性。而在今年,蘋果三星與華為都已經開始準備研製新的5nm的手機晶片了。 現在無論是蘋果的A14、高通的驍龍888晶片、還是三星Exynos 1080、麒麟9000等都代表著5nm晶片的業界最高水準。
  • 手機廠商成晶片廠商「老大」
    以往,形容一家手機廠商的強勢,往往強調其能整合上下遊資源,研發高性價比手機。在這個過程中,為維持自身優勢,爭奪有限資源,手機廠商往往和上遊新品嘗試保持良好關係,因為後者掌管著前者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