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正書,2016年3月成了赫章縣可樂鄉銀光村第一書記,之後又擔任了海子村和農場社區的第一書記。
一張便民卡,情系千萬家2018年3月,脫貧攻堅工作進入關鍵時期,根據組織安排,我擔任了農場社區駐村第一書記。農場社區臨近鄉政府,是一個大社區,有9個居民組,人口3570人,轄區面積9.5平方公裡。幾十年來,這裡的人們都習慣了傳統的農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要改變原有的生活,接受新鮮的事物,難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呢?那就從一張小小的卡片開始吧。於是,一張張製作精美的「駐村第一書記便民聯繫卡」便誕生了:左邊是相片,右邊是姓名和聯繫電話,正上方則是「為民分憂,解民之愁」八個大字,背面是「你的困難,就是我的工作,有困難請找我」的溫馨提示。這些卡片,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裡,陸續飛到了每家貧困戶的手中。從此,大家都知道這個社區有一個叫王正書的第一書記,能為自己解決困難,願意帶領這裡的人們一起脫貧致富。
2020年7月,一個陌生號碼打了進來,接通之後才知道是張洪芳的家人。作為農場社區的貧困戶,張洪芳智力殘疾,48歲沒有結婚,雖是殘疾,但一直沒有辦殘疾證,導致很多國家的照顧政策無法享受。這次看到我的便民聯繫卡,張的家人抱著試試的的心理給我打的電話。我了解清楚情況之後,立即和他家人溝通,準備好所需資料,帶他到縣人民醫院體儉,順利辦好了智力殘疾二級殘疾證,並及時幫他申請了護理補貼。自從小卡片發出去之後,經常會接到陌生電話,有時在中午,有時在半夜,無一例外,都是需要幫助的老百姓。我知道,這些都是他們殷切的期盼,絕不能敷衍了事,於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他們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至此,由一張張的小卡片聯繫起來的紐帶,運營正常,充滿溫暖。
一條致富路,拓寬增收道從自身的工作經驗中,結合政府產業結構調整的時機,我時刻都在思考農場社區的產業結構該如何調整:增收是目的,調整是難點,地理條件是制約。如何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克服困難達到增收的目的呢?思想才是關鍵。農場社區沿河兩邊的壩子地,土質肥沃,水源豐富,土地潮溼,氣候適宜,正是增收的理想之地,於是我通過村支兩委聯席會和村民代表會,決定發展種桑養蠶項目和中草藥配套種植項目,以黨建為引領,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帶領工作人員分別到9個村民組召開群眾會進行宣傳、動員,向大家講解傳統種植與產業調整後的利弊。2018年6月,農場社區「赫章縣農達核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一個以黨建引領,團隊合作的經濟利益體在這個小山村破土而出。一個吸納了社區20%的農戶、 100%的建檔立卡貧戶的合作體正在悄悄的掀起了一場改變傳統模式的「種植革命」。2020年,全社區合計種植桑樹600餘畝,其中連片種植400餘畝,分散種植200餘畝,覆蓋貧因戶79戶,試養金蠶3匹;林下種植赤芍藥300畝,魔芋100多畝,紅花304畝(其中公司扶貧2分地/戶,共4畝),科技楊梅35畝,覆蓋貧困戶46戶;種植烤菸220畝,管護已種下的核桃2400餘畝,其中精品核桃打造180畝、規模劃種植720畝。
一面紅黨旗,飄在農家院順山組座落於農場社區南部,離社區3公裡,是以苗族(大花苗)為主的傳統民族聚居村落,現有農戶54戶,共235人,其中貧困戶18戶,87人,耕地面積500餘畝。近百年的生活模式,讓這裡的村民習慣了人畜同屋,家禽同簷,髒、亂、差現象非常嚴重。又因脫貧致富意識不強,無產業發展支撐,靠傳統低效的耕作維持生活,貧困發生率高和返貧率高,一直以來是政府幫扶的對象。要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狀呢?我首先想到了黨建。先是把黨的民主生活會帶到這裡來開,讓大家感受民主生活會的氛圍,逐漸宣傳黨組織及黨的政策,再結合社區兩委、黨員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讓大家親身感受黨組織的力量和決心。經過半年的努力,這裡的人們談論的話題逐漸變為黨政、經濟、健康、教育。這一轉變讓我興奮不已,趁此機會,就在順山苗寨成立了「順山黨小組」,進一步完善了黨建工作制度,建全工作紀律,還時常帶領支委人員到順山開展黨建工作和參與黨員活動,通過開展黨員講習、宣講報告會、農家火爐會、院壩會等方式挨家挨戶宣傳黨的政策,把思想意識強的楊靜和陶春付號召到了黨旗下。順山黨小組建立後,積極動員苗族同胞加入農場社區的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潮中,經過努力,2019年順山發展半夏種植300畝、魔芋種植250畝,覆蓋順山組所有貧困戶,解決農場社區貧困戶勞動人員就業60餘人。現在的順山苗寨,新房林立,窗明几淨。一年四季,鳥語花香,苗歌陣陣,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已融入了脫貧攻堅的大潮中,成為了奮進奔小康時代號角中一股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對於我來說,初心使命、責任擔當從未改變。紮根山村、情系農家、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黨員幹部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都是我的使命。 王正書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妲
編輯 歐陽蔚華
編審 閔捷 鍾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