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從2004年開始立項,到現在已經經過了整整16年,其中的難度可想而之,它既不能吃,又不能穿。而且美蘇也早就飛過很多次了,我們還花這麼多時間去月球挖土,有什麼意義呢?
問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歐美科技如此發達,為何我們要發展自己的高科技一樣?」別人的總歸是別人的,關鍵時刻就會出現導航、晶片、太空站等卡脖子的憋屈事,當然為了消除某些網友的疑慮,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未來受益主要有四點:
第一、有助於我國天文學發展;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在月球上進行天文觀察,40cm直徑的望遠鏡觀測效果,就相當於地球上8m直徑的望遠鏡一樣;
第二、有助於科學研究;由於月球是高真空,沒有大氣層和磁場,且重力只有地球的1/6,如果能在上面進行科研,可以更好的研製和生產新型合成材料或生物藥品;將有助於我們科技水平的提升;
第三、擁有豐富礦產和可提供電力的能源資源;礦產就不用多說了,單單說能源資源,月球上無雲、無雨,也無大氣阻礙,陽光充足,發電效率比地面同類電站相比,效率要高的多,如果能在這裡建立發電站,其電能可通過微波傳輸到地面,將會解決困擾我們很久的能源問題;
第四、可以提升我國航天的科技水平;從而帶動太空、軍事、科技、經濟等方面的綜合提升;而探月工程就是我國航天事業必須要攻克的科技難題;
所以,我們到底要不要發展航天科技?歡迎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發表意見。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人要說登月陰謀論,最種是最不可取的,最近一次發起大規模陰謀論的國家,還陷入疫情中不能自拔;我們也沒有必要搞這種陰謀,最重要的也就是我們分析的第四點,合理的探月工程必將有助於我們科技水平的提升。
總之,合理的探月工程有助於我們科技水平的提升,而航天也是我國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也是我國未來的發展目標,而且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成果。最後,讓我們一起預祝嫦娥「挖土」成功。
以上內容代表個人觀點,如有分歧,以教科書為主。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