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第一名劍,撐起民族脊梁,它被譽為民族之魂!

2020-12-14 騰訊網

兩漢以後,劍作為一種兵器逐漸退出戰場,成為一種禮器。雖然在戰場上難以見到劍的身影,但劍在中國文人士族心中仍有著崇高的地位。自古以來,在中國文人士族中,佩劍之風一直盛行,它既可防身,又是一種標榜風雅的飾物,除此之外,它還象徵著一種門第身份。甚至,在古時一些文人的書房中,都要懸劍,以明讀書為國、心懷天下之情懷。

佩劍之風,自古時盛行,並延續至近現代。二戰時期,許多國家的軍隊都有佩劍的風氣,甚至到今天,這一風氣也並不鮮見,去年3月份,中國海軍就舉行了授劍儀式,給部分海軍軍官授予了漢劍,以示軍威。

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款流行於民國時期的佩劍——中正劍,其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近代第一名劍。

▲上圖何應欽在日本投降儀式上佩戴即為中正劍(右下角)

中正劍,顧名思義,他與民國時的風雲人物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有關。中正劍系由蔣介石贈予黃埔學生和得國軍將領的隨身短劍,劍柄上刻有「蔣中正贈」的字樣,於是久而久之便有了「中正劍」一稱。

中正劍之所以被人銘記,是因為它所代表的「軍人魂」以及中華民族的氣節。

由於裝備和戰術上的巨大差距,當時的中國軍隊對上日寇,勝少敗多,既已戰敗,一些有風骨的軍人寧願自殺,也不願投降日寇。抗日戰爭時的許多戰役中,許多愛國軍人因丟失陣地、重傷等原因而以中正劍自殺殉國,此劍遂以「軍人魂」之名在軍中傳開。

光陰荏苒,幾十年的歲月悄然流逝,當年數量龐大的中正劍現已所存無幾,但它所代表的那種「軍人魂」仍然激勵著現代的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自強奮鬥不息。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款蔣氏刀劍最新出廠的復刻版中正劍。此復刻版按歷史上中正劍原型1:1複製,分為鍍金版和鍍銀版(下方圖片金色裝具即為鍍金版中正劍,銀色裝具即為鍍銀中正劍)。

劍身

裝具

合金材質,鍍銀鍍金,既顯奢華,又不落俗套。劍柄上刻有「蔣中正贈」字樣,高度還原歷史上真實的中正劍。

紋飾

裝具上刻有精美的梅花紋飾,象徵著君子高傲的風骨,亦象徵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頑強奮鬥的民族氣節。

相關焦點

  • 【民族脊梁】鐵人王進喜:用生命踐行誓言
    1923年10月8日,王進喜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一個貧苦的農民家裡。在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舊中國,王進喜度過了苦難的童年。1950年,王進喜通過操作考核進入玉門油礦,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他以樸素的報恩思想和極大的勞動熱情,投身於祖國的石油事業。1956年4月29日,王進喜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不久,擔任「貝烏5隊」隊長。1958年9月,王進喜帶隊創造了月進尺5009米的全國鑽井最高紀錄,被譽為「鋼鐵鑽井隊」。
  • 鄭鐵理論微課365丨㉜撐起民族脊梁的「八大精神」再學習
    鄭鐵理論微課365丨㉜撐起民族脊梁的「八大精神」再學習 2019-12-02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個英雄民族的偉大力量
    但和中國軍人的犧牲精神相比,那些只能算做絕望的頑抗。面對我們密集的火網,中國軍人會發起一次次前僕後繼的衝鋒,第一波倒下,第二波跨過屍體繼續前進,還有第三波第四波……我想,他們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的姿態,大概不只是出於命令和紀律,一定是有著信仰的支撐。」
  • 瞭望周刊:顏曉峰:抗戰精神激勵民族復興
    那是一場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論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以血肉之軀築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侮的偉大篇章。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不僅是為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而戰,也是為整個人類的前途命運而戰。
  • 人民日報:挺起新時代的民族精神脊梁
    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以一場眾志成城、迎難而上的偉大壯舉取得了人類抗擊傳染病歷史上的重大勝利。制度資源與經濟資源的高效協同,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的交相輝映,群眾力量與專業力量的融合統籌,成為戰勝疫情的重要保障。
  • 論近代英國民族國家的成因
    而民族國家有民族和國家的雙重含義:即一方面在思想上擁有比較強烈的民族意識,另一方面在政治上擁有了主權,建立起比較健全的國家機構。在近代歐洲的民族國家中,英國是較有代表性的,本文從其形成的原因導入,探討近代英國民族國家的形成。
  • 科尼(CRONY)成長回眸:中國漁具國禮品牌,鑄自主品牌作民族脊梁
    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中國的現代漁具產業,起步於改革開放之初,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仿造第一支玻璃鋼漁竿、第一個漁輪、第一圈漁線開始,從基礎技術起步,到成為世界漁具加工大國,漁具行業跟其他製造業一樣,走過了一條技術模仿、貼牌加工、創立品牌的探索之旅。
  • 從「天下」到民族國家,何為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思想的系譜?
    只有在這一宏觀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夠正確掌握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歷史脈絡,理解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思想在各個時代的發展演變,理解各時代的民族關係和各個政權處理民族問題政策的得失,並進而思考近代民族問題發生的原因,找到解構近代民族問題的鑰匙。
  • 上海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第一期「民族脊梁」主題讀書活動剪影
    上午9點30分,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第四期「學苑·畫出同心圓」學習會暨第一期「民族脊梁」主題讀書活動準時開場。本文圖片均由金松 攝「以『民族脊梁』為名,我們的主題讀書活動將主要推介、分享紅色題材優秀書目,迎接2021年建黨百年!」
  • 親哥倆:一個鐵骨錚錚鑄就民族魂;一個賣國求榮釘上恥辱柱
    魯迅——民族魂 1936年10月19日,魯迅病逝於上海,年僅55歲。哀樂聲中,由宋慶齡、沈鈞儒將一面白綢的繡著「民族魂」的旗子覆蓋在靈柩上。這三個字的分量可謂是不輕,在當時轟動一時。只有魯迅,才擔當得起這三個字。 靈柩送往萬國公墓,給魯迅抬棺的人共有16人,分別是:胡風、巴金、黃源、鹿地亙、黎烈文、孟十還、靳以、張天翼、吳朗西、陳白塵、肖乾、聶紺弩、歐陽山、周文、曹白、蕭軍。這16人都是執文壇牛耳者。
  • 俄羅斯《獵殺T34》,用民族自信心撐起的震撼影片!
    文|向子聲;編|金米粒;納蘭澤自媒體編輯部 12月11日,俄羅斯影片《獵殺 T34》時隔一年終於在中國和大家見面!上映僅僅一周就奪得了工作日票房走勢第一!並且得到了9.2的超高評分!這樣一部以紀念俄羅斯T-34坦克為主的俄軍與德軍之間的鬥爭得到了許多觀眾的認可。
  • 老舍《二馬》:只有團結民族之魂,自強不息,國家才能強盛
    在那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時代,中國人由於自身實力弱小,且民族之魂無法團結的情況下,被很多強國虎視眈眈地盯著,成為砧板上的一塊肉,就等著戰爭開打時,列強從中國身上咬下一塊肉來。如果人民當自強,如果國家有了實力,中國人不受欺辱,人民有了尊嚴,才能硬氣,國家才不會被身邊環伺的餓狼覬覦啊!
  • 抗戰 中華兒女不屈的民族氣節
    抗戰,中國人民表現出了不屈的氣節。氣節,是指堅持正義,在敵人或壓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質。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氣節的源泉。中國人的氣節,經過世代培育、弘揚、傳承,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品質,是數千年來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復強、衰而復興的靈魂和脊梁。  艱苦卓越的抗日戰爭,中華民族表現出了不屈的氣節,是中國人民取得最後勝利的法寶。
  • 留住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與魂
    眾所共知,中國歷史悠久,文明源遠流長。各族人民創造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可移動和不可移動文物存世浩繁,非物質文化形式之多樣、內容之豐富世界少有。這些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血脈」流淌不息,以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揚向上的活力維繫中華文明綿延不斷,這是中國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更是在世界上引以為豪的瑰寶。
  • 中國最神秘的民族,隱居沙漠400餘年,號稱中國第57個民族
    近代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了。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旅遊已然成為很尋常的事情,畢竟旅遊能夠帶來的好處有很多,無論是在國內遊玩風景名勝,了解華夏千年傳承的文化,還是到國外體會不一樣的風土人情,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盤點中國近代史上十大知名民族企業家
    當此之時,回顧中國近代史上那些以「實業救國」為己任的民族企業家,有利於我們銘記真正的「企業家精神」: 不是一心逐利、壓榨員工,而是以家國利益為重,以未來利益為重,以社會利益為重。
  • 東方大地崛起神秘戰略飛彈部隊 撐起古老大國之魂
    是什麼力量挺直了民族脊梁,是什麼力量撐起了大國之魂?那是因為古老的東方大地上,崛起了神秘的戰略飛彈部隊———    1999年10月1日,新中國50華誕世紀大閱兵。當我戰略飛彈方隊英姿勃發地踏上「神州第一街」,向世人揭開神秘面紗時,世界驚奇地發現:中國戰略飛彈變小了。外國軍事評論家稱:這由「大」到「小」的變化,標誌著中國戰略飛彈部隊現代化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 一部民族交響與孕育它的宅院
    一直以來,這所學校尤其重視弘揚民族精神,開展學生美育。就在去年的12月29日晚7點,大型民族交響音詩《民族魂魯迅》在這所學校的金帆音樂廳第一次與觀眾見面。  這部由中學生首演,表現魯迅精神品質的民族交響音詩,其美育價值以及背後的故事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 中國人,民族魂——觀《我的長徵》有感
    的信念貫穿整部影片,讓我真切地看到了長徵——作為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用它獨有的精神魅力為中華兒女的民族魂揮灑了雄勁的堅強,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偉大,更是一個偉大民族屹立於世界不朽的神話!用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人類戰爭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歌!
  • 《黃飛鴻之獅魂覺醒》定檔2月21日 少年英雄黃飛鴻燃爆民族魂
    歷史人物經典重現,少年黃飛鴻開啟新式救國路,展現不一樣的民族精神,超燃的功夫對抗帶來震撼視覺體驗。電影《黃飛鴻之獅魂覺醒》定檔2月21日,青年演員吳逸迦、楊小米攜手演繹青春版黃飛鴻的故事。經典英雄創新再現少年黃飛鴻再燃民族魂作為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開啟了無數少年英雄夢的「黃飛鴻」被譽為史上最強人物IP,翻拍作品也層出不窮,但如何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守住經典與開啟創新都很重要。《黃飛鴻之獅魂覺醒》則再次將少年黃飛鴻的形象搬上螢屏,還原少年英雄夢的同時也賦予了經典角色新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