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14年後的你,手榴彈與煙火的青春幻想

2021-01-20 變態動漫君

談起鍾情,錯過,細膩,清新等幾個青春動漫常見元素,相信絕大多數觀眾第一反應都是新海誠,這位因《你的名字》廣為人知的導演深諳此道。在早期作品《她和她的貓》、《星之聲》、《秒速五釐米》中都有所提現,高樓大廈中的孤僻眾生總能與風景如畫形成強烈對比,青春時代的相遇相知相惜錯過也總是細水長流般自然,一草一木都充斥溢滿著對世界的熱愛。

但本次要講述的07年作品《BABY BLUE》並非由新海誠指導,而是由一位不亞於他的大師渡邊信一郎。(說來也巧,《BABY BLUE》距今不多不少14年)說起渡邊信一郎,與青春片專業戶新海誠截然不同,從《混沌武士》、《星際牛仔》、《坂道上的阿波羅》等硬核作品可見是一個相當個性的動畫監督,獨特的視聽語言與電影化的表現手法讓其在動畫屆自成一派。青春與遺憾,元素與新海誠大多作品所闡述的相若,卻又並非僅此而已。《秒速五釐米》用了約一小時讓故事角色深入人心,但《BABY BLUE》只有大概十四多分鐘,如何講好一個不落俗套、條理清晰的故事成了觀眾所好奇的事。

所以在《BABY BLUE》中,渡邊信一郎拋下了一個重磅炸彈,男主角持有一顆貨真價實的手榴彈。在平淡過頭的日常中,誰沒有幻想過火光飛濺的炸彈引爆,讓颳起的颶風衝碎生活中的無趣與冗長,擁有更多戲劇性的改變,這似乎就是青春期獨有的桀驁與反叛。但回到故事開頭,陽光,藍天,白雲,琴聲,熙熙攘攘的學生,在木桌上嘎吱作響的馬克筆,一起都自然平穩到不可思議,想想《混沌武士》中的血腥四濺與刀光劍影,很難相信是渡邊信一郎指導的作品,恰如標題所示,是一部作者原本狂亂灑脫的色彩淡到近乎透徹的作品,斑斕化作淡藍,喧囂化作平靜。

一曲蕭邦的《離別曲》後,男主角翔找到女主角葉月,詢問要不要逃課一起出去逛逛;女孩爽快的答應了,鏡頭自然而然的跳躍到了校外的柵欄,兩人用相同的速度邁開步調,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從對男主角優等生的調侃到去海邊放煙花,最後葉月感慨好久都沒有這麼輕鬆說話了呢。兩人的記憶突然就倒回了很久很久之前,那是小學時尚在青梅竹馬的二人心照不宣的秘密,他們曾在倉庫偷盜了一顆手榴彈。

時間回到現在,他們坐上電車,準備找個地方將手榴彈埋掉。日本電車安檢問題暫且不談,從偷出手榴彈開始,原本現實主義色彩的故事就沾染上了魔幻與荒誕的味道。但背景BGM一如既往的優哉遊哉,非常輕易的就將觀眾從主角二人晦暗回憶中漆黑龐大的機翼剪影,刺耳的轟鳴中拉出,回歸到了欲言又止的青春物語。

兩人在電車上睡過頭,原定計劃硬生生被意外打斷;他們下車後無視警察「自行車非法承載兩人」的警告,在夜晚的無人馬路上上演了自行車版的速度與激情。偶遇暴走族攔截,男主翔扔出了手榴彈,隨著乾脆利落的拋物線,炸彈點亮夜空,懸在觀眾心頭的炸彈也隨之「膨」了一聲,像是《螢火之森》中阿銀因孩童觸碰的消逝,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觀眾與暴走族都沒有反應過來。

兩人飛奔到海邊,想放煙花卻發現沒帶打火機。海風下,葉月問翔為什麼要約我出來,翔我要搬家了。海平面下漸漸泛起光,一夜的逃亡與即將告別的悲傷使其卸下心防,葉月坦言曾經喜歡過翔,但一直遠遠看著葉月的翔也明白兩人間的隔閡與錯過;最終伴隨著葉月一句輕聲的「我們哪裡也去不了」這一天的逃亡與冒險結束了。

晚七點,翔乘坐上電車準備離開小鎮,兩人明明坦言一個不等一個不送,卻心照不宣的選擇了相反的舉動。他坐在窗邊,瞥見了舉著煙花的葉月,只是一瞬間的事,但在渡邊信一郎處理下,一眼萬年,恍若老式電影膠片般定格,在現在與過去中游離,化作無言璀璨的煙火。

上述便是《BABY BLUE》的梗概,可見故事雖簡單,也用心。《BABY BLUE》有諸多區別於常規青春片的套路,作品像公路片又像青春片,意外與巧合更迭,悠然的音樂,新奇的元素,火光四濺後的返璞歸真,極簡的臺詞,曖昧迷糊的情緒,微妙的浪漫。渡邊信一郎將故事以動畫的表達形式展現的爐火純青,不冗長,也不倉促,結局兩人所遺憾沒能在海邊放煙花的願景似乎也伴隨著電車外葉月揮舞的煙火迎刃而解了,是年少時非常內斂的表達與釋然。而翔,明明能灑脫的扔出手榴彈,卻偏偏猶豫近在口齒間的言語,幸在最後他們也好好告別了。恰如伊坂幸太郎《再見,黑鳥》所言,面對突如其來又毫無道理的離別還是要笑著說"再見"。而觀眾對這部作品的感受就像是翔所看見舉著煙花葉月的感動,即便往後的生活不再交匯。

作品中除了男女間的青春遺憾,也傳遞出來一種渴望戲劇化、渴望逃離的情緒,這點在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與押見修造的漫畫《惡之華》中都有所闡述。從約葉月逃學亂逛,到埋炸彈,去海邊放煙花,如果按照一般導演的套路,開頭的戲劇化安排會讓翔告白成為高潮,但海邊對話卻顯得尤其隱晦,一聲聲回應的「嗯」像是海浪衝撞沙灘的悶響。

其實整個故事都像是男主角中二時期的反叛幻夢,循規蹈矩下的乖張:他幻想撿到了手榴彈,幻想了遇見暴走族,幻想了火光下拉著葉月奔跑,其實他們只是安安靜靜來到海邊,正因為什麼戲劇化都沒有,所以翔也情理之中的無法開口,一切都無從改變。明明不甘平凡卻只能淪為平庸,內心的撕裂感可想而知。青春的結語就像是《惡之華》中仲村對春日說的那句不明所以的:下次不要再來了,你這個普通人類。《惡之華》表達青春終結的方式是激烈極端的,針針見血的,但《BABY BLUE》溫情的,唯一有些跳躍的手榴彈,爆炸時都像是煙火綻放。青春期我們都曾品嘗從叛逆到妥協的滋味,這也許就是這部14年前的舊作得以觸動心弦,產生共鳴的原因之一吧。

《BABY BLUE》單看梗概是一個有些遺憾悵然的青春故事,但如果你作為觀眾去觀看動畫,則會發現動畫所表達的與文字所表達的不盡然相若,乾脆利落的畫面切換,起承轉合之外,與日式主流青春動畫迥異的音樂搭配無疑也是神來之筆,作品沒有刻意以音樂煽情,象徵告別的旅程一路歡快吉他聲,海邊坦誠對話時更是只有海風凌冽。不愧是能將浮世繪與Hip-Hop風格融合的導演,現在想想,其實《BABY BLUE》挺有渡邊風格的,只是放大了那些諸如《混沌武士》、《星際牛仔》等硬核作品中的溫柔,從先鋒與科幻回歸收斂到了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東西。

2007年,《BABY BLUE》作為STUDIO 4℃《天才嘉年華》的最後的故事,畫上了句點,但渡邊信一郎的旅程依然在繼續。本次安利與其說是安利《BABY BLUE》,不如說是在安利渡邊信一郎這位作者,從作品中你能隱約窺見他的風格性情,有趣的不得了:大雜燴式的灑脫不拘、特立獨行之外,也在浪漫中漂流,在幽默和漫不經心下融入日式的細膩情愫。這位在簡介中只有作品經歷,出場總是帶著墨鏡的神秘男人在作品中趨於完善,觀眾通過作品再見恰如老友重逢,愉快又隨性,他照例邀請你在爵士樂或Hip-Hop的伴奏下吃雜燴料理。

相關焦點

  • 致青春:致那些年我們逝去才懂的青春
    年輕,對很多人來說,代表青春活力,意味著無限的可能,但青春更多的意味——是可以犯無盡錯誤的資本。年輕時,父母總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可孩子只注意釋放天性,不想被管,而很多人也必須為自己當年的不努力而用後來的無數淚水買單。可如果有更好的路我們為什麼不走好的那條呢?
  • 這些文字,致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時光讓我們變得不再衝動年少時的狂傲不羈,被時光不停的衝擊打磨後,我們開始變得冷靜,變得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考慮後果,考慮其他人的感受,時光帶走了我們的衝動,還給我們理智,這看似公平的交易
  • 多項售票數據呈現異常 "致青春2"上映半月票房仍在注水?
    《致青春2》劇照   日前有媒體報導稱,7月8日上映的電影《致青春2:原來你還在這裡》(以下簡稱《致青春2》)涉嫌票房注水。   多項數據詭異   該片被懷疑票房注水的具體表現在:   —— 來自時光網專業版的數據顯示,7月13日-14日,《致青春2》的高票房影院中上座率可以達到80%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了90%。高票房影院主要集中出現在嘉禾、採科、耀萊國際影城、華誼兄弟環球影院這4家院線。
  • 《最終幻想14》官推 :《最終幻想14:光之父親》故事原型、原作者...
    喜歡《最終幻想14》的玩家,可能看過名叫《最終幻想14:光之父親》的電視劇或者電影。《最終幻想14:光之父親》是2017年MBS、TBS電視臺製作播出的家庭喜劇,由山本清史、野口照夫執導,吹原幸太編劇,
  • 遇到一顆手榴彈向自己滾來,該如何應對?
    手榴彈是歷史上最早的爆炸武器之一,它體積小,重量輕,而威力大,攜帶方便,能隨時隨地為步兵提供重火力支援,所以直到現在,它仍然是步兵的必備武器之一。在很多影視作品裡,主角在看到一枚手榴彈掉到自己身邊時,總是會伸手抓住它後反扔回去,此時主角光環起效,就能把敵人炸死。但在現實裡,如果一顆手雷向你滾來,可以這樣做嗎?
  • 影評:《致青春》青春絢爛 一地雞毛
    網友認為前篇完整像長詩,後篇完全支離破碎。恰恰相反,在前半場持續的醞釀後,我就在等待最後的一地雞毛。後半場人物命運的快速跌宕不更直逼粗糲的生活嗎?電影散場了,前半場持續的笑聲到了這裡成了大家靜默地離開。我還是等到安靜的字幕全部散完,等王菲的聲音。對於這首未映先熱的歌,除了旋律,還想聽聽編劇李檣在講完130分鐘的故事後,怎樣來壓縮成寥寥數行給這個青春的故事最後的一擊。
  • 致我即將逝去的青春
    我只想在我的青春歲月裡,有懂我的人陪伴著我,那才叫愜意,同時也致我即將逝去的青春,畢業已經十餘載,身邊能交心的朋友並不多,多虧老公身邊這幫真心相待的朋友,才讓我即將逝去的青春多姿多彩。青春啊,我留不住你,你也不願意等我,我只希想在我還年輕的時候,能有所成就,也希望身邊的人有所成就。
  • 電影《致青春2》開機 吳亦凡劉亦菲重返18歲
    原標題:吳亦凡劉亦菲重返18歲   由周拓如編劇並執導,張一白監製的純愛電影《致青春2:原來你還在這裡》(以下簡稱《致青春2》),日前低調開拍。影片由吳亦凡、劉亦菲、金世佳、李沁、李夢、郝劭文等眾多偶像明星主演。
  • "80後"大學生採煤工:致七百米深井下的青春
    在黑暗的礦井下,有一群被稱為"高知礦工"的大學生,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用汗水澆灌夢想,用勞作的雙手守護人生,用獨有的方式定義青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做採煤工隊伍裡最可愛的人。 安全帽、礦燈、自救器、工作服等都佩戴整齊後,一名大學生採煤工伸出大拇指,表示一切就緒,即將下入700米深的礦井下進行工作。
  • 人間煙火最動人的朋友圈文案:為何你捨不得這人間煙火,煙火即歌
    1.生活就是一半煙火,一半詩意。手執煙火謀生活,心懷詩意以謀愛。 2.山河遠闊,人間煙火;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 3.在刮小風,在下小雪,在等跨年的小紅花,和新年的煙火,還有更好的我們。
  • 中國有最頂尖的手榴彈,為什麼我國軍人還在用木柄手榴彈?
    在14年艱苦抗戰中,我們中國人用小米加步槍打跑了日本侵略者,而當初我們使用的武器最多的就是三八大蓋,而另一種的武器就是手榴彈,可以說手榴彈曾經是中國軍隊最喜歡用的武器之一。
  • 誰最早發明了手榴彈?「擲彈兵」又是怎麼回事?
    但從另一方面講,鋁或塑料破片在近距離上可致人重傷,而且對傷員動手術也困難得多。裝藥的類型決定著手榴彈的用途。手榴彈的裝藥可以是梯恩梯炸藥,也可以是其他種類的炸藥,還可以是催淚瓦斯、鋁熱劑(燃燒劑、白磷等)等化學戰劑。引信是引爆或點燃裝藥的一種機械或化學裝置。今天使用的大多數手榴彈,主要採用兩種引信:起爆引信和點火引信。
  • 《最終幻想8(Final Fantasy VIII)》遊民星空專區上線 14年後感動...
    點擊進入最終幻想8專區>>  《最終幻想8》是世界著名的遊戲公司SQUARESOFT(現SQUARE EINX)推出的著名遊戲《最終幻想》系列的第八作。
  • 【致青春·戰疫情】給我一首歌的時間 把青春送到你的身邊
    chūn青rì春rú如gē歌——— 給我一首歌的時間 把青春送到你的身邊實現自己的理想今天,我們一起用音樂回顧80後、90後警察的從警初心80後他(她)們生於80年代,如今是火熱警營中的中流砥柱,篤定、果敢是他(她)們的職業屬性,一轉眼,他(她)們褪去稚氣和任性,青春漸行漸遠,面對新的挑戰,他(她)們時刻提醒自己,再努力一點!
  • 《最終幻想14》是怎樣起死回生的?
    2013年E3展前,吉田直樹和Square Enix全球社區負責人Toshio Murouchi從日本飛往洛杉磯,為《最終幻想14》兩個月後的重新發布造勢。
  • 辛夷塢11本小說全集:《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你青回嗎?
    今日推薦辛夷塢的文,希望你也喜歡。辛夷塢的文字充滿青春的傷痛和現實主義,閱讀後回味無窮,悵然若失。喜歡甜文和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小夥伴慎入!《原來你還在這裡》蘇韻錦與程錚,高中的互動青澀彆扭,因為家庭原因兩人分了手,兜兜轉轉相遇又在一起,男主深情。
  • 《致青春2》殺青 吳亦凡街頭狂奔劉亦菲飆淚(圖)
    《致青春2》殺青 吳亦凡街頭狂奔劉亦菲飆淚(圖) 2015-07-03 10:17:1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鮑文玉 劉亦菲、吳亦凡   中新網7月3日電 北京時間7月2日凌晨5:30,純愛電影《致青春2:原來你還在這裡》在美國紐約殺青,至此,影片的所有戲份均圓滿拍攝完成,正式進入後期剪輯階段。
  • 《致青春2》熱映 導演回應:面對質疑,心存感激
    《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雙人關係海報   《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雙人關係海報   由張一白擔任監製,周拓如執導,吳亦凡、劉亦菲領銜主演,金世佳、李沁、李夢、郝劭文、陳燃主演,喬任梁特別出演的暑期檔開篇第一青春愛情大片
  • 《致青春2》票房高口碑差 顏值+IP救不了青春片
    自趙薇的《致青春》以來,青春片已經成長為中國電影市場上不可或缺的一個類型,並且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拍攝套路——捆綁IP+高顏值演員的組合總能讓青春片穩賺一筆。於是,看到賺錢捷徑的電影投資方批量生產了一批品質堪憂的青春片,像《匆匆那年》、《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導致青春片的整體口碑陷入低迷。今年暑期檔,《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以下簡稱《致青春2》)領銜的「青春片軍團」用的還是「IP+顏值」的老套路。從效果來看,已於7月8日上映的《致青春2》票房高口碑差,後續的青春片也很難跳出這一怪圈。僅靠顏值和IP,救不了青春片整體低迷的口碑。
  • 「幸福在線預告」14歲孩子開房被父親打骨折,你的青春是否健康?
    孩子的青春期的蕭然而致使得很多家長不知所措,家長從各方面的教育已經趕不上孩子的發育,青春期的叛逆,更需要正確的教育指引,很多話題要是不談,孩子的未來就很可能被毀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早戀前幾天看過一篇文章,14歲女孩,早戀,開房,被父親打到骨折。短短幾個詞,不知道讓多少家長有苦難言。父親打的是什麼?打的是14歲對性知識的毫無認知。前兩年也爆出一陣00後炫娃潮,看得一些80後90後的「阿姨叔叔們」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