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很大程度影響著人的一生。樂觀開朗,陽光自信的孩子一般都擁有著幸福的童年,和睦的家庭;而沉默寡言,自卑敏感的孩子他們的童年通常都是傷痕累累的。
最近,《以家人之名》這部劇正在熱播中,看了這部劇就會知道,無疑李尖尖和凌霄就分別代表著這兩種孩子。
作為同一棟樓上下樓的鄰居,同樣是剛剛經歷了親人的離開,年齡相仿的李尖尖和凌霄卻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氛圍中。
李尖尖的媽媽由於懷二胎時動脈高壓難產去世了,李爸爸獨自一人帶著女兒開著一家小麵館,他既要照顧麵館維持生計,還要照顧年幼的女兒,但他依然能每天變著花樣給尖尖做各種吃的。李爸爸積極樂觀的生活狀態深深地影響著尖尖。尖尖不僅是個樂觀開朗的女孩,還是樂於助人的正義天使。
而凌霄的家庭,妹妹因為自己餵的核桃意外身亡,自己便成了媽媽口中害死妹妹的罪魁禍首,被冷眼相待。媽媽神經敏感,因為爸爸是警察經常不回家,而每當爸爸回家時,就是父母吵架摔碗的時候。小小的凌霄經常坐在樓梯間,翻著自己的小漫畫,聽著父母的吵架聲,到很晚也吃不上飯。
其實凌霄以前也是個快樂開朗的孩子,可是家庭的巨變讓他變得沉默寡言,敏感自卑。
從小被父母失控情緒裹挾的孩子,的確很難快樂。
你說同時失去老婆和孩子的李爸爸不痛苦不難受嗎?一個人擔起家庭和教養女兒的重壓,他不會煩躁不會累嗎?答案肯定是會的,他也會背著女兒看著老婆的照片偷偷哭泣,但他不會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女兒,在女兒面前,他依然是那個積極面對生活的、高大到能扛起一片天的爸爸。
都說作品來源於生活,很多時候,電視劇裡的劇情場景往往都是反映的最真實的生活現狀。所以人們都喜歡從電視作品中尋找共鳴,但同時也應該學會反思。
胡適在《我的母親》中寫道:「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可見,父母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著巨大的影響。
我們做父母的真的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到自己的孩子,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度過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