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
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託爾斯泰
文丨舊故麻袋
∨
一部《小偷家族》,道盡了「家人究竟是什麼」的深刻話題,讓人能在這個看似「畸形」的家庭裡,感受到家的溫暖,「家人」之間雖各有隱瞞、沒有血緣、不談血脈,生活中的彼此幫扶和關照卻勝於普通家庭。
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家人」的意義,世人常說「血濃於水」,在傳統家庭的觀念中,血緣定義著家人關係的存在,若是沒有血緣基礎,人與人之間就很難有更深的羈絆,但我們往往忽略了一點,家人之間的羈絆靠的從來都不是血緣,而是情感才對,因為有情感的羈絆,家人之間才會彼此心照不宣,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揣摩彼此的心意。
最近大熱的國產劇《以家人之名》說的也是「親情羈絆」的故事,但這個親情卻是由三個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組成的。說實話,這樣的題材放眼全球並不少見,但在國內並不多見,國內不缺親情劇,可說的都是家庭裡的故事,比如去年大火的口碑劇《都挺好》,說的就是一家人之間的雞飛狗跳、雞毛蒜皮。而《以家人之名》,講述的卻是一個「兩爸三娃」的重組家庭。
原以為會是狗血劇情,畢竟導演組曾拍攝過《下一站幸福》,但看刷完前兩集你就會改變對這部劇的看法,導演對生活中煙火氣的細節質感把控很到位,整體的群像戲也處理得相當細膩,日常生活的呈現和還原也讓人很有代入感,上世紀90年代的陳設和布置,讓人能瞬間夢回1999,幾個孩子因為成長環境不同而養成的不同性格和行為方式,過於真實。
特別是三位小演員,靈氣中帶有些心疼,李尖尖的愛憎分明、賀子秋的懂事早熟、凌霄的隱忍冷漠,都被小演員們演繹得入木三分。
三個家庭都背負著各自的傷痛:開著一家小麵館的李海潮一年前喪妻,獨自一人照顧女兒李尖尖;相親對象賀梅因被丈夫拋棄,獨自一個人撫養著兒子賀子秋,但她心力不足;民警凌和平因為小女兒夭折,妻子陳婷沒日沒夜地與他爭吵,兒子凌霄,成了家庭的「犧牲者」,母親口中殺害妹妹的「兇手」。
三個孩子的成長的原生家庭都各有缺失,但長時間的相處後,彼此之間有了依賴,找到了各自的溫暖。就這樣,一個「五口之家」誕生了。
「凌爸」凌和平粗枝大葉,是家裡的甩手掌柜;「李爸」李海潮的溫柔細膩,把家裡張羅得井井有條;「大哥」凌霄性格隱忍,骨子裡缺乏安全感;「小哥」賀子秋為人友善,內心敏感;「妹妹」李尖尖,性格外放,是個喜歡撒野的「假小子」。
「五口之家」的日常多數時候是歡脫的,幽默裡帶著溫馨,偶爾扎心,偶爾治癒,雖然組合很奇怪,但卻讓人越看越喜歡,家長裡短的瑣碎事情、街裡街坊的人情故事,有幾分《請回答1988》的相似度了。
但即便日子過得歡樂,孩子們一天天長大,但親情的缺失仍是一家人不可言說的痛,家庭裡母親角色的缺席留下了種種難以彌補的影響,比如李尖尖在一家子男人中成長後的性別認知缺陷,比如外人提起「媽媽」時的尷尬。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慢慢成長,很快就來到了高中時代,但成長是一瞬間的事,因為要面對原生家庭的介入,即便「五口之家」道盡溫暖,但原生家庭的存在為這三個孩子鋪墊了「虐戲」的前奏。
凌霄媽媽的出現、奶奶的去世、媽媽的車禍,接二連三的打擊和舅舅的「道德綁架」,讓凌霄不得不在原生家庭和當下生活之間做出抉擇,消失十年的母親突然的親暱,憑空出現的妹妹,突如其來的車禍,壓得他喘不過氣,但母親車禍後需要人照顧,最後不得不妥協,選擇去新加坡留學。
賀子秋的親生父親突然出現,想讓賀子秋繼承家業,用錢來誘惑賀子秋,還想用錢來收買李爸和凌爸,但他並沒把賀子秋當作是兒子對待,拋棄之後的找回,只不過因為覺得賀子秋還有用,但出於對李爸、凌爸的生活不易,賀子秋最後決定接受親生父親的提議,去國外留學。
這樣一來,面對兩個哥哥都要離開的李尖尖成了被留下的那個人,無論流多少淚都無法換回兩個哥哥,多年情意,到最後就剩下離去的背影,何時才能再見,卻沒有歸期。
後面的劇情都長在情緒點上,讓人淚目,一個「虐」字都沒法概括,該有的傷感,該有的橋段,該有的喜怒哀樂都有了。
很多人會質疑凌霄和李尖尖的CP感,雖然從小青梅竹馬,但從兄妹晉級為情侶還是會讓人有些難以接受。說實話,我是不反對劇情裡面有感情戲的,但我更喜歡看日常瑣碎的關係,片子立意很好,看點也足。在《請回答1997》中也有類似橋段,不過當時的戀愛過度足以讓人接受,因為從一開始就在「猜老公」,可《以家人之名》,是從兄妹日常開始,就情感上還是會有些混亂。
總得來說,這部劇給國產劇的親情題材提供了一個可參考的新方向,前期劇情也給力,完全對得起目前豆瓣的8.6分,希望後期劇情別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