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說過『可上九天攬月』,現在我們實現了『九天攬月』

2020-12-04 海格堡

我們都知道,這回嫦娥五號登月,將要從月球帶回2公斤土壤。

這次嫦娥五號的意義非常重大,一方面,證明了長徵五號的能力和水平,2020年長徵五號三次發射全部順利,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成熟大火箭。今年送了天問一號去火星,又送嫦娥五號去月球,明年還要送「天宮」號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另一方面,嫦娥五號不但要登月,還要挖兩公斤土,還要把兩公斤土帶回來,證明我國飛船返回艙技術的進步和成熟。不要覺得兩公斤土沒什麼了不起,當年那麼強大的蘇聯也就挖了幾百克回來,我們比老大哥進步了一點點。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我們沒有什麼大本事,就是會積小勝為大勝,嫦娥五號「繞、落、回」,也是在給載人登月打前站。

今年取得了太多成就,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還實現了全國脫貧,多麼豪邁的事業。

另外,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說,按照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嫦娥五號將從月球上帶回土壤。這些珍貴無比的月壤,一部分會保存在北京,另一部分則會保存在湖南。

「毛主席曾說過『可上九天攬月』,現在我們實現了『九天攬月』,所以把月壤放到湖南也是對毛主席的一種告慰。」

毛主席一方面是個實事求是的馬列主義者,一方面又是個浪漫主義的詩人和哲學家。

他寫過:「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他寫過:「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他寫過:「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做傾盆雨。」

他也寫過:「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他還寫過:「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毛主席私下裡其實是個很有趣的人,關心宇宙和科學,有一回還向劉少奇推薦了兩本書《宇宙之謎》和《機器人》。他一生都對世界充滿好奇心。

斯諾在延安的時候,就覺得在毛主席身上有一種「實實在在的根本活力」,斯諾形容教員「是一個令人極感興趣而複雜的人」,「有著中國農民的質樸純真的性格,頗有幽默感,喜歡憨笑」,「說話平易,生活簡樸,有些人可能以為他有點粗俗」。

實際上,晚年的教員對科學非常感興趣,但苦於自己理科不太好,還經常教育孩子,要多讀「理工科的書,多學自然科學」。

1951年,毛澤東同周世釗等人說:我想學自然科學,最好有兩三年的時間來專門讀,可惜現在不現實了。

1958年,在《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他還專門講:「提出技術革命,就是要大家學技術,學科學」,「要真正懂得業務,懂得科學和技術,不然就不可能領導好」。

1958年秋天,張治中陪毛澤東到南方視察,發現毛澤東在讀一本《冶金學》,很奇怪,問他為什麼讀這本書?毛澤東回答:要廣收博覽

1959年1月2日,蘇聯發射一枚宇宙火箭,6日他就要了幾本關於火箭、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行的通俗讀物來讀。他還讀過《無線電臺是怎樣工作的》《蘇聯1616型高速普通車床》等科普讀物……

中國科學家的論著,毛澤東讀過李四光《地質力學概論》,竺可楨《歷史時期氣候的波動》和他同宛敏渭合作的《物候學》,席澤宗的《宇宙論的現狀》等。讀了華羅庚《統籌方法平話》,毛澤東支持他到各地推廣「優選法」。

毛澤東還讀了一些外國自然科技方面的書,諸如哥白尼《天體運行論》、施密特《宇宙體系論》等。他讀了蘇聯威廉斯《土壤學》後,在1958年3月成都會議上要求領導幹部們也讀一讀,說是「從那裡面可以弄清楚作物為什麼會生長」。

1970年12月18日,在會見斯諾時,毛澤東說:「科學上的發明我贊成,比如,達爾文、康德,甚至還有你們美國的科學家,主要是那個研究原始社會的摩根,他的書馬克思、恩格斯都非常歡迎。從此才知道有原始社會。」

1974年,他在會見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時,又詳細談到:「英國的培根信宗教,他的宇宙力學現在被批判了,因為它要用一個外面的推動力,第一次,以後就自己動了。英國的達爾文、萊伊爾、培根都是了不起的學者。英國湯姆生編著的《科學大綱》,由中國很多人翻譯出來,我讀過那本書。它那裡邊有一部分講神學,你們大概不看那一部分。」

楊振寧回憶他見到毛主席的時候,說:「主席對於我在一九五六年的研究還記得很清楚,不僅詢問了宇稱的守恆,非守恆問題,而且問到了光子的性質和質子的可分與不可分。」「總而言之,主席對於在中國出生的我,能對世界物理學作出了貢獻,很是高興。而且,在主席的影響之下,中國按照理想主義來處理科學,希望它的成果能對全人類作出貢獻。」

所以,如果他在天有靈,得知我們要把月之壤放在他面前的時候,肯定會像孩子一樣開心。

以他對革命的貢獻,以他對中國的貢獻,月球的一抔土,真的算不了什麼。我們把這抔土永久保存在湖南,不是為了崇拜他,而是為了紀念他,紀念一個為了新中國付出了畢生心血、犧牲了無數親人、戰友的少年。

我們是在告訴他,我們做到了一些成績,我們像孩子一樣,期待老師的表揚。

他一定會開心的,在他看來,紅旗總有一天,不但要插遍全球,還要插遍宇宙。

相關焦點

  • 「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2021開年大課《上九天攬月》逐夢開講
    湖南人在中國航天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湖南省政協原主席陳求發,都曾擔任國家航天局局長、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和探月工程總指揮。說起這次任務實現了毛主席「可上九天攬月」的夢想,月壤將來有一部分要存放韶山,作為湖南人的楊院士感到十分自豪,他說沒有毛主席建立新中國,就沒有中國航天事業的基本條件,毛主席是他青年時代就崇拜的偉人,當年因為毛主席,他還報考過第一師範。
  • 「可上九天攬月」鑄就民族復興裡程碑-南寧晚報
    這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後續,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將與上升器分離,擇機返回地球。(詳見本報今日11版)   最近,中國科技界捷報頻傳,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嫦娥五號前往月球「挖土」之旅順利進行,如今準備返回地球;此前的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
  • 隸書新作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每日一品第961期)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是毛澤東主席在1965年5月下旬重新登上井岡山之後,寫下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詞中兩句充滿大無畏革命精神的名言,這也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現在嫦娥五號已經完成預定任務,正在返回途中,我們期待著她的平安凱旋!若毛主席天上有知,應該為我國「下洋捉鱉」、「上天攬月"的圓滿成功而感到欣慰了!我書寫這幅書法,就是為了慶祝我國這兩項盛舉的圓滿成功和告慰毛主席的在天之靈!
  • 「神十」返回艙落戶韶山,看「九天攬月」的湖南貢獻
    12月17日,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珍貴的月球樣品,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容災備份。 72歲的毛主席乘車重上井岡山,「千裡來尋故地」,感懷神州大地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撫今追昔,豪情滿懷,奮筆寫下《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詞作一展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邁氣魄,表達中華兒女的凌雲壯志。
  • 可上九天攬月,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為何令我們如此激動?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成功,計劃實現無人月面採樣返回,預計攜帶月壤量2公斤,如果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壤歸來。為什麼中國人對於探月如此執著?然而,2017年7月,遙二任務失利後,嫦娥五號的發射也一再被推遲,近兩年,多次發射驗證了長徵五號的高可靠性,嫦娥五號的登月任務又被提上日程。在今年,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搭載嫦娥五號,從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
  • 「九天攬月」,我們的努力從未停止
    「嫦娥」飛天,玉兔登月為實現中華民族「九天攬月」的偉大夢想我們的努力從未停止2004年我國正式>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拓展任務實現飛赴日地L2點開展探測與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 2013年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開展科學探測工作的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進行互成像實驗,「兩器」順利互拍,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九天攬月、五洋捉鱉的夢想正在穩步實現
    「蛟龍」、「奮鬥者」「深海勇士」等深潛器,以及一些以其它方式進行深海探測作業的機器人、深海探測設備,都在不同深度、以不同形式進行深海探測,最大深度以實現萬米深潛的突破,為趕超世界深海探測強國做著不懈努力,為我們走向遠海、深海集聚著技術、設備、經驗…… 諸如金星等其它天體探測也在有條不紊進行著……
  •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嫦娥帶回的月壤到底值多少,專家這麼說
    實現偉大的航天夢一直是我們中國人不懈奮鬥追求的目標,以前偉人說的,「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遙遠的夢,但是今天我們終於可以說做到啦。嫦娥飛天是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的一件事情,我們不僅成為了即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採集到月壤並返回地球的國家。
  • 【地評線】九天攬月創輝煌,砥礪奮進聚偉力
    逐夢前行,從九天攬月中汲取力量之源,築牢「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定信仰。「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夢想是激發活力的源泉,有夢想才有奮鬥目標,才有勇往無前的動力。中華民族是一個勇於追夢的民族,在前進的徵程中從未停下腳步。
  • 九天攬月 大國逐夢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航天人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為實現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不斷奮進。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上九天攬月,讓中國更偉大,航空航天類專業知識及特色院校介紹
    1965年毛主席重回井岡山,寫下了著名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豪邁的「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成為中華民族的夢想,幾十年過後,奮鬥者載人潛水器讓下五洋捉鱉成為現實,嫦娥五號不光能攬月,還能帶回月球上的土特產。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豪情
    曾經我們常自詡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每當為人說起時無不豪情四溢。而今,中國嫦娥五號再次「登」上月球,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一種豪情、一個夢想,而是一個指日可期的未來!中國航天工程之月球探測始於2004年,它有個神話色彩及其濃重的名字叫做「嫦娥」。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 嫦娥五號上九天攬月,BJ90帶你徵服五湖四海
    古時候,大家對神話故事中「上可到九天攬月,下可到五洋捉鱉」充滿著美好的幻想,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圓自己一個飛天夢。就像明代著名「航天第一人」萬戶,將自己的生命都獻給了航天事業。如今在月球上還有著一座以萬戶命名的環形山。
  • 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嫦娥五號升空俺有幸親眼圍觀
    央視記者也沒地方站了,只好站在有潮水溼腳的沙灘上。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它在探索月球結束後飛過距離地球150萬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二點,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從月球前往此點,後又飛掠圖塔蒂斯小行星並滑向深空。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和玉兔一號成功軟著陸月球,成為37年內再次訪問月球的人類使者,嫦娥三號至今仍保有一定工作能力,創造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紀錄。
  • 月下獨酌,喝酒傷身不調情;直面孤獨,可上九天攬月華
    西安曲江池這首詩,我們大多數人都比較熟悉,從詩名就可以看出李白是在月光下一個人喝酒的情景。剛開始,他以花引入配上酒,邀請月,當然了月那麼遠不可能和他產生聯繫。哪怕不能和你在這麼遠的距離上產生情感,我還是要和你永遠結交相遊,一起約定在那遙遠的天上見面。李白在詩壇的名氣還是有的,能沒有朋友和他一起相聚喝酒麼?設身處地的給李白想想,這時候他更像我們一樣,我們有一段時間生活或者工作都會煩心,總想一個人靜靜呆著,多說一句話都嫌浪費口舌。
  • 中國「嫦娥」上九天攬月,為什麼要不惜一切代價,帶回2公斤土?
    中國"嫦娥"上九天攬月,為什麼要不惜一切代價,帶回2公斤土?大家都知道,隨著嫦娥五號的升空,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領域,再一次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而最讓人激動的是,嫦娥五號不僅要實現在月球的軟著陸,而且還要從月球上面帶回2到4公斤的月球土壤回來,整體的任務難度是非常大的,可以說是凝聚了我們國家所有航天人的心血,那麼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如此不惜一切代價,從月球上帶回2公斤的土壤呢?
  • 九天攬月,五洋捉鱉!這就是今天的中國
    本文轉自【新華社】;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是一種豪情也是我們今天創造的奇蹟今天8時30分一陣汽笛聲響在馬裡亞納海溝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
  • 九天攬月凱旋歸,續寫航天新傳奇
    九天攬月凱旋歸,中國航天創造了新的歷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所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
  • 毛主席故鄉韶山將作月壤異地災備點,地質專家解釋何為災備點
    據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除了北京中科院天文臺作為月壤主要存儲點以外,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將作為異地災備點,以告慰毛主席生前「可上九天攬月」的夙願。吳豔華透露,採樣的月球樣品即將入藏國家博物館,進行展示和科普教研。
  • 動科普|90秒回顧嫦娥工程16年「九天攬月」之旅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月地高速再入返回(嫦娥五號T1飛行)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90秒回顧我國嫦娥工程探月曆程精彩瞬間。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全方位研究月球總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