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科普|90秒回顧嫦娥工程16年「九天攬月」之旅

2020-12-18 瀟湘晨報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我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月地高速再入返回(嫦娥五號T1飛行)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90秒回顧我國嫦娥工程探月曆程精彩瞬間。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全方位研究月球總體情況。嫦娥一號在軌有效探測16個月,首次實現我國自主研製的衛星進入月球軌道並獲得全月圖,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一步戰略目標。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獲得了世界上首幅7米解析度全月圖;拓展任務實現飛赴日地L2點開展探測,與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踏上奔月之旅。12月14日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成為37年內再次訪問月球的人類使者。嫦娥三號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成互拍並將圖像傳回地面,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

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從地球出發,成功繞月後,11月1日,返回器以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地球大氣層,安全精確著陸,為嫦娥五號任務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2018年5月21日,「鵲橋」號發射成功。解決了月球背面與地球的通訊問題,成為人類唯一地球/月球背後通信中繼衛星。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從地球啟程,於2019年1月3日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這是嫦娥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的至關重要一步,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將取得多項重大突破,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策劃:萬昊宜、戰釗

製作:宋雅娟、蔡琳

【來源:國際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九天攬月」,我們的努力從未停止
    「嫦娥」飛天,玉兔登月為實現中華民族「九天攬月」的偉大夢想我們的努力從未停止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豪情
    嫦娥五號是中國嫦娥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一環——「無人月球探測」的收官之戰。它承載著億萬中華兒女的登月夢,打破層層禁錮,奔向38萬公裡外的月球,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2020年12月1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個尋常的日子,然而對於中國航天事業以及億萬華夏兒女翹首以盼的登月夢而言,它卻是個歷史性的時刻,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時刻以及嫦娥五號創造的「登月」神話。毋庸置疑,嫦娥五號是中國數千年登月夢裡濃重炫麗的一筆!
  • 「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2021開年大課《上九天攬月》逐夢開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預告:九天攬月,「嫦娥」歸來!「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2021開年大課《上九天攬月》逐夢開講23天「嫦娥」凱歌還月亮「土特產」取貨成功38萬公裡星際快遞嫦娥五號完成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任務16年夢圓探月工程「繞」「落」「回」計劃圓滿收官月壤將赴韶山告慰一代偉人「九天攬月」壯麗夢想2020「嫦娥」收官,2021
  • 嫦娥五號上九天攬月,BJ90帶你徵服五湖四海
    古時候,大家對神話故事中「上可到九天攬月,下可到五洋捉鱉」充滿著美好的幻想,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圓自己一個飛天夢。就像明代著名「航天第一人」萬戶,將自己的生命都獻給了航天事業。如今在月球上還有著一座以萬戶命名的環形山。
  • 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嫦娥五號升空俺有幸親眼圍觀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毛主席曾說過『可上九天攬月』,現在我們實現了『九天攬月』
    我們都知道,這回嫦娥五號登月,將要從月球帶回2公斤土壤。這次嫦娥五號的意義非常重大,一方面,證明了長徵五號的能力和水平,2020年長徵五號三次發射全部順利,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成熟大火箭。今年送了天問一號去火星,又送嫦娥五號去月球,明年還要送「天宮」號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九天攬月,這一刻,中國航天又創造新的歷史。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
  •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們期待著、盼望著,晝夜不息。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驚起一團煙雲,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九天攬月,這一刻,中國航天又創造新的歷史。  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
  • 中國「嫦娥」上九天攬月,為什麼要不惜一切代價,帶回2公斤土?
    中國"嫦娥"上九天攬月,為什麼要不惜一切代價,帶回2公斤土?對於美國來說,在1969年的登月計劃和多次無人採集計劃當中,他們取回整整381公斤的月球土壤,所以對於少量的贈送,他們倒也毫不吝嗇,以此來展示自己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著名的天體化學家歐陽自遠提出了相關探月的工程項目,最終被審核通過批准。
  • 可上九天攬月,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為何令我們如此激動?
    1994年,歐陽自遠首次提出了探月的構想,並且在十年後成為了中國探月工程的總工程師。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月軌並傳回了月球的三維影像。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作為中國第一個月球軟無人登月探測器並且成功在月球雨海西北部軟著陸。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成功,計劃實現無人月面採樣返回,預計攜帶月壤量2公斤,如果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壤歸來。為什麼中國人對於探月如此執著?
  • 「神十」返回艙落戶韶山,看「九天攬月」的湖南貢獻
    隨著科技的發展,「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在今天的中國已全部變為現實。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被列為國家16個科技重大專項工程之一。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期,規劃於2020年前完成任務。
  • 「嫦娥」回娘家,帶著「土特產」!一起回顧任務全程……
    一起回顧任務全程…… 2020-12-17 1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動圖來啦!嫦娥五號奔月,這幾個瞬間讓人血脈僨張
    點擊播放 GIF 0.0M從「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話到「萬戶飛天」的千年夢想上九天攬月,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國人不懈的追求一組動圖讓我們與嫦娥五號一起奔赴一場與月球的「千年之約」點擊播放 GIF 0.0M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4分鐘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全程
    11月24日,「出發」——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12月1日,「到達目的地」——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著陸並開展採樣工作。12月2日,「已攬件」——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表自動採樣,並將樣品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12月3日,上升器點火起飛、精準入軌。
  • 「可上九天攬月」鑄就民族復興裡程碑-南寧晚報
    ■李兆清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後續,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將與上升器分離,擇機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九天攬月!為什麼這次更令人沸騰?
    「嫦娥五號」這一次的月球「挖土」,堪稱是迄今為止中國獨立執行的最複雜航天任務,而且這是基於「嫦娥家族」系列探測器的一次又一次成功取得的。今天小V就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嫦娥」家族的奔月之路!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都有哪些不同?2004年1月,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工程規劃為三期,簡稱「繞、落、回」,也就是繞月探測、月面探測、月球自動採樣返回。
  • 為什麼「胖五」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凌晨?
    >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胖五」飛天 箭指星辰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夜空中畫出一道金色的弧線,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一飛沖天
  • 【地評線】九天攬月創輝煌,砥礪奮進聚偉力
    2020年12月17日,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習近平總書記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對這一重大成就、卓越功勳給以高度肯定和最高褒獎。全國人民也為之歡欣鼓舞,紛紛向中國航天人致敬、為中國祝福、加油!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歸地球,意義重大,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也是人類在44年後重返月球獲取月球土壤的標誌性節點。嫦娥五號的哪部分最終回歸地球?月壤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讓我們一文看盡這驚心動魄的23天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