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上映於2010年,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鄉下養病時,遇到了奇特的小人「借東西一族」,好奇心驅使他接近小人一家,卻打破了小人們平靜生活的故事。導演米林宏昌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任職於日本吉卜力工作室,是該工作室歷年作品中最年輕的導演。
電影改編自英國作家瑪麗•諾頓的原著《借東西的小人》,故事角度新奇、治癒,視覺效果上也延續了吉卜力工作室的風格,製作精良、感人至深。本片榮獲2011年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片獎、提名25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動畫片。
小時候,我讀過格列佛遊記之後,總是幻想著自己也可以見到小人國,看到螞蟻搬家時我也把它們想像成小人一族。我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天馬行空、有各種奇思妙想,隨著逐漸長大,這種童真也隨之消失了。但是看到《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這部影片時,失去的童真又重新被尋回,幻想過的世界就這樣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這部電影不僅為觀眾提供了一場新奇的冒險之旅和絕佳的視聽體驗,也讓觀眾看到了小人一家的溫馨和感動。每個人從電影中得到的感悟都不盡相同,我更想談談下阿莉埃蒂的父親對她的愛,以及父親如何幫助她完成精神上的成長。
電影開頭響起了舒緩動聽的音樂,隨著鏡頭的移動,故事就從小男孩的獨白中展開了。少年翔患有心臟方面的疾病,為了即將到來的手術,他需要在鄉下姨婆家待一個星期。
當他到達姨婆家時,我們從翔的視角和一些空鏡頭、景深鏡頭中一睹了環境的幽雅。一間小木屋佇立在鬱鬱蔥蔥的大樹下,旁邊的草地上有粉色、藍色的花朵隨風搖曳,牆上的爬山虎長勢喜人,滿眼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的植物,惹人歡喜。
一隻小肥貓正在盯著草地上的紫蘇叢,仿佛那裡藏著什麼東西。沒一會,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小人在葉子上跳來跳去,伴隨著鈴鐺般的聲音,小人阿莉埃蒂正式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原來,姨婆家住著奇特的一家,他們被稱作「借東西一族」。小人一家的身體只有幾公分,靠借人類的食物、日用品等維持生活。
阿莉埃蒂有著幸福的家庭,父親負責出門借東西、保護家人的安全,媽媽則在家裡操持家務、做羹湯。從父母的口中,我們得知一些信息,原來以前借東西的小人很多,近幾年卻越來越少,因為人類的頻繁活動對他們的生存造成了威脅。
阿莉埃蒂作為家裡唯一的孩子,也要學會「借東西」的技能。父親帶著她去人類的房子裡借東西,他教給阿莉埃蒂如何保護自己、借東西怎麼才不會被發現、不能拿人類別的東西。後來,翔發現了阿莉埃蒂的存在,父親及時的帶著阿莉埃蒂離開了。
故事採用了多重視點,不僅從翔的角度講述故事,也從阿莉埃蒂的角度出發,讓觀眾看到了兩個孩子不同的想法。翔和阿莉埃蒂都是孩子,他們都渴望擁有朋友,但是父親知道被人類發現就是對自身的威脅,所以為了一家人的安全還是決定搬家。
從阿莉埃蒂的視點來說,作為小人一族,他們不能光明正大的生活在陽光之下,由於鄰居的消失她也沒有朋友跟她玩。當遇到少年翔的時候,她的心裡動搖了,冒著被發現的風險也想跟翔認識,父親把一切看在眼裡,他沒有強硬地阻止,而是善於引導,讓阿莉埃蒂知道其中的利弊。
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惑、挫折、誘惑和抉擇,如果說成長是一場航行,那麼父愛就是大海中的燈塔,在孩子迷失方向的時候給他們指路;在孩子們面臨抉擇和誘惑的時候,在遠處指引他們走上正確的航線。正是因為父親愛阿莉埃蒂,愛這個家,所以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恰巧也讓阿莉埃蒂學會了如何承擔責任。
史蒂芬•波爾特是美國權威親子專家、心理學博士和臨床心理學家,他在《爸爸的力量》一書中指出父親對在孩子職業選擇和工作習慣,甚至是人生選擇上都具有重大影響。孩子必須從父母那裡學會事情如何進行、生命自然的局限在哪裡。
少年翔和小人阿莉埃蒂擁有著不同的家庭,從他們的性格、形象和行為方面我們可以看出父親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我會分別從兩個孩子的角度進行分析。
故事開篇,我們大概清楚少年翔是因為養病來到鄉下的姨婆家裡,後續在姨婆和春姨的聊天中,觀眾對少年翔的身世有了更多的了解。翔的父母離婚了,爸爸忙於工作,媽媽去了國外,翔一直有心臟方面的疾病,一周後就要動手術。
正常情況下,父母都會陪在孩子身邊進行照顧,但是少年翔的父母卻缺席了這個重要的時期。鄉下的生活悠閒,節奏也很慢,少年翔剛到鄉下也沒有朋友,這些因素都導致他不能像其他男孩一樣玩耍打鬧,只能安靜地躺在草地上思考。
男孩的養育方式與女孩有些許的不同,初入青春期孩子們的性別意識已經增強,這個時候需要父親的介入,為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和充滿力量的形象。男孩潛意識中會受到父親的影響,如果父親勇敢也會激勵孩子勇敢,如果父親認真負責,孩子也會從中學習到責任感。
少年翔本該跟同齡人自由的玩耍,更加陽光開朗,但是身體因素和父愛的缺失,讓他生活在充滿女性的環境裡,性格上安靜大於活潑。
阿莉埃蒂跟少年翔正好相反,她的父親一直陪伴著她整個童年時期。父親一出場就讓我們看到一個剛毅的形象,神態鎮定,行動幹練,同時又對妻子和女兒充滿了溫情。阿莉埃蒂想要跟父親出去借東西的時候,母親表達了她的擔憂,但是父親說阿莉埃蒂是時候要學習了,這也是一種責任感的傳遞。
阿莉埃蒂和父親去借東西的時候,只見父親熟練的拿出繩索、淡定自若的拉著升降機跳到人類的房間內進行借東西的儀式,阿莉埃蒂的眼神裡充滿了崇拜和羨慕。她的心裡一定想像父親一樣勇敢,之後父親讓她自己試一下,她毫不猶豫的模仿父親的行為,順利地取到了東西。
後來小人一族居住的地方被發現、春姨抓住了媽媽,情況緊急的時候父親挺身而出,保護整個家庭免於危難。然後父親迅速去尋找新的住址,阿莉埃蒂也在父親的影響下戰勝恐懼,挺身而出去救媽媽。
少年翔作為人類,明顯強於小人一族,但是阿莉埃蒂卻比他更加勇敢,這也說明父親的力量有多重要,足以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選擇。父愛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它的出現就像一座大山讓人覺得安穩,又像大海一樣具有極強的包容性,讓孩子探索世界,向內成長。
提到吉卜力工作室不得不談一下宮崎駿導演,這部電影雖然是年輕導演米林宏昌執導,但是宮崎駿也參與了製作。電影主題也是圍繞著成長進行,宮崎駿導演的作品《風之谷》中,娜烏西卡與小人阿莉埃蒂一樣,深受父親的影響,家園淪落時,娜烏西卡勇敢地站了出來,感動了很多觀眾,除去她們自身的努力,我們同時也看到了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那麼,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呢?我有三點建議:
①從生活小事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電影中,阿莉埃蒂的家裡總是乾淨整潔,女兒願意冒著險去摘月桂葉子和紫蘇葉子,只是為了送給媽媽做成紫蘇汁。
家裡的食物已經很少了,媽媽也不忘讓爸爸帶一些方糖回來做湯。這些細節都說明了即使生活艱難,小人一家也注重生活的品質,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也會接受父母的影響,提高自己的審美素質。
阿莉埃蒂想要跟父親學習借東西,即使因為被人類發現,導致行動失敗,父親也不忘鼓勵她並誇獎她很勇敢。
來自父母的鼓勵會支持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一個人只有充滿自信才能有底氣的面對生活,勇於做出選擇,戰勝恐懼。所以,父母可以在生活小事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適當地鼓勵和支持,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
②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引導
少年翔的父母很少陪在他的身邊,也很少聯繫和溝通,這就導致翔的性格安靜、內向,不善於交談。所以我們從電影中可以看到翔性格中的一些缺點,比如不勇敢、懦弱。
但是阿莉埃蒂恰巧相反,她活潑勇敢,正是因為父母的大量陪伴和家庭文化的潛移默化,孩子的情感需求被滿足,內心變得充盈,於是更加堅強。
③樹立榜樣作用,促進孩子完成精神上的成長
電影《風之谷》中,娜烏西卡的父親重病纏身也依然堅守內心的原則,在父親的影響下,娜烏西卡勇敢堅韌,甘於奉獻。《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這部電影中,小人父親也總是以剛毅的形象出現,他會修理各種家具、可以獨立支撐家庭的生活,他在女兒眼裡是強大不可戰勝的父親形象。
榜樣作用可以促使孩子模仿父母的行為,加速孩子精神上的成長。家庭教育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需要父母身體力行的去做、感化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很重要的影響。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這部電影從鏡頭語言上來說製作精美,全景式構圖的技法向觀眾展現了生機勃勃的自然環境和小人家族的精緻,傳遞了豐富的信息。從情感表達上來說,父愛的深沉讓人為之動容,父親用自己的行動保護家人,引導女兒成長,傳遞了正向的價值觀。
看完這部電影,除了感慨友誼和夢幻般的小人世界之外,我對父愛又有了更深的解讀,父愛不如母愛那般細膩溫柔,卻以它自身的特點陪伴我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