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提議恢復用普通話+粵語教學,廣東省真的推行雙語教學嗎?

2020-12-03 藍粵網

2020年6月6日,廣州市召開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這個會議主要總結的是,新冠疫情廣州的工作匯報、經驗總結等等。

但是,廣州人大網發布的的通稿在文末還有這樣一段文字——

陳建華講,粵港澳大灣區是全球第四大灣區,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要保護好廣府文化核心——粵語。建議為弘揚嶺南文化,提高廣府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全市在學前教育階段推行普通話與粵語雙語教學,為粵港澳大灣區粵語傳承發展提供良好語言環境。

陳建華是誰?6月6日還是廣州人大常委會主任。有意思的是,6月7日,陳建華就辭去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具體去向目前咱不清楚。

相信6月6日,陳建華講的一番話,就是陳建華在卸任廣州人大常委會主任前的送給廣州人的一份禮物。

儘管只是提議,提議也非常謹慎小心。近年關於粵語納入廣東語文教育的呼聲一直都有,但由於各種原因進展緩慢。

陳建華提出的是雙語教學,但只講到學前教育階段,未提及小學階段及中學階段。邁出的步子不大,但能夠在廣州市人大會議正臉提出,已經相當有意義。

這次不同以往廣州政府官員對於粵語與普通話的回應,多採用平衡戰術,提一些「普通話要推廣,粵語也要繼承」這種陳年腔調。

陳建華這次提出的「學前教育階段推行普通話與粵語雙語教學」,是一種切切實實的措施,是做法,而不是口號。

翻查陳建華的履歷:1956年出生,河源客家人。2012年當選廣州市長,在一次網絡問政中,被問到如何保護和弘揚地方文化,陳建華以「寧賣祖宗田,莫失祖宗言」作答。

中原文化之所以成為嶺南文化的主體,就是因為客家人的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在全國範圍來看越有地方性就越有全國性,越有民族性就越有國際性。

從這些言論可以看到,他為自己客家人身份自豪,也有一定的對於地域文化的認識。

講到客家話,這裡插播一個客家話視頻,講述臺灣客家語現狀。

2014年2月19日,廣州市領導與港澳地區政協委員座談會召開。引用一段當時的新聞——

陳建華還點了新世界中國地產公司執行董事、委員鄭家成的名字:「剛才他跟我講呀,這是第一次見臉。其實,我們早在1987年就見過了。當時廣州市政府招商引資,鄭家成的父親鄭裕彤對北環高速的投資還不是很有信心。27年過去了,相信在新世紀所有投資項目裡,最賺錢的就是北環高速!」話畢,陳建華環顧四周,問霍家的後人有沒有來,霍啟山舉起了手。陳建華笑著講,霍啟山要喊他「叔叔」了。

給人印象是,陳建華還是稍微帶一點活潑的,不是傳統上那種拘謹的官員。他的政壇生涯也主要在廣東,相信其對於粵港澳三地的融合,再加上其廣東客家人的身份,眼界、學識、身份思考應超多數人。他的提議,對於民間一向支持雙語教育的人,不可謂不鼓舞。

另外,粵劇大師紅線女過世後的遺體告別儀式也是由時任廣州市長陳建華主持的,一方臉自然是因為紅線女地位超班因而由市長主持告別儀式,另一方臉,或者也有陳建華主動表達其對於粵劇大師的敬意之因。

綜上,陳建華會有這樣的提議,令人毫無意外。儘管會議重點是新冠疫情,但陳建華仍然在會議上提出「學前階段在全市推行雙語教育」,並且在廣州人大網特登發出。必有其良苦用心。

陳建華或許礙於其廣州人大常委會主任身份,沒有提及客家話的語文教育。但我們不妨也在這裡講,廣東的客家、潮汕地區同樣也需要雙語教育。不求步伐邁得大,那就先從學前階段開始,實行粵語、客家話、潮州話與普通話的雙語教育。

相關焦點

  • 保護粵語呼聲越來越高,有人建議恢復粵語教學,可行嗎?
    《廣東網友:保護粵語迫在眉睫》這是最近出現在中國政協網的一篇文章!同時,最近還有廣州人大代表建議恢復粵語授課,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多!粵語,作為我國一種歷史悠久的語言,隨著普通話的慢慢普及,現在講粵語的人群已經越來越少。網上有人做過《6-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調查,數據顯示廣州已經有約30%的年輕人不會講粵語!從而出現了很多父母會講粵語,但小孩卻不會講粵語的現象,甚至還有部分學校不允許學生之間的交流使用粵語。廣東已經慢慢失去講粵語的環境!
  • 胡杏兒兒子學普通話上熱搜!香港有哪些學校已經普及普通話教學?
    胡杏兒兒子學普通話上熱搜/圖片來自微香港都有哪些學校已經普及普通話教學?27所學校名單香港目前部分學校是按照「粵教中」和「普教中」混合的模式,一般都有粵語和普通話。小編就整理了一部分全面普通話教學的學校,和一部分粵語普通話結合的學校。希望能幫到各位家長。
  • 鍾欣潼與粉絲連線 現場教學粵語發音
    王森提到從來沒想過可以以這樣的形式同阿嬌一起聊天,阿嬌說自己也沒想過,正是因為王森邀請自己才選擇用直播的方式互動的。直播中,阿嬌還與達人連麥,現場教學示範粵語發音。阿嬌帶著一點港腔的普通話與大家交流,粉絲表示:「軟綿綿甜絲絲的聲音太好聽了!」
  • 普通話話配音pk粵語原聲,真的是石班瑜成就了周星馳嗎?
    長久以來,大家對於周星馳的電影都有一個爭論:粵語好,還是普通話配音好?不懂粵語的人會說:肯定是普通話配音好啦,石班瑜的配音與周星馳的表演,那簡直是天作之合、無與倫比。懂粵語的人則會說:還用爭辯嗎?肯定是粵語好啦,星爺的電影,只有看粵語才能有原汁原味的感覺,才能看得出其中的含義所在!#真的是石班瑜成就了周星馳嗎?
  • 普通話與粵語之爭,其實並不是官話的爭奪,而是白話與文言文之爭
    粵語好聽但是非常難學,粵語,號稱九腔十八調,用了千年功夫,連廣東省內都推廣普及不開,更別談全國了。漢語中,只有普通話能做到一音一字,其他方言過於複雜,很多話是能說不能寫,即使強制推行也不行。中國大部分聲說的是普通話樣式,除了語音有少許區別之外,口語和書寫一摸一樣,生活中粵語是口語,書面語言和口語完全不同,所以根本不可能作為官方通用的普通話全國推廣。我個人聽著正宗粵語越聽越好聽,粵語最大的問題就是使用範圍太小了,廣東和港澳以及廣西部分地區。據我所知,廣大中原地區、東北話以及廣西桂柳話等都和普通話的發音一樣,只是調調不同。
  • 中國臺灣省和廣東省,普通話比較「另類」,聽著感覺很彆扭
    很久以前就說「全世界都在學漢語」,但我們的人民自己知道漢語也分很多種,最常見的是家鄉話、方言或少數民族自己的語言,說話一般人聽不懂,所以現在不是學漢語,而是進入了國內外都要學普通話的時代,但是雖然都學了,但是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了「與眾不同」的普通話,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 馮提莫後臺認真學粵語,鍾鎮濤一對一教學,網友:我也想學
    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粵語歌,記得小時候很喜歡聽Beyond、張國榮、譚詠麟、劉德華的歌,然而他們的歌大多數都是粵語歌,真的很好聽,又很想學,怎麼辦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把歌詞抄到筆記本上,一句一句的聽,然後用拼音標在本子上。
  • 教育部通知:鼓勵貧困地區普通話教學,五大原因促教育經濟發展
    一、社會溝通的方式:在城市之中,由於人口流動的方向和多媒體的便利使得人與人的溝通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話,在學校更是如此,所以普通話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尤其在中國的中西部地區,經濟比較落後,教育發展也比較遲緩,許多地方都還在使用當地方言教學。
  • 那些普通話不常見的粵語|城事·粵語
    關於粵語和普通話之爭,在網上一直硝煙彌久。甚至之前某APP宣布不能用方言(如粵語)。不過這種紛爭之意義,假如純粹陷入所謂的地域優勢下,那就毫無意義。假如研讀一種語言,或者說文字,抑或說方言,假如不去了解其精粹,那實在敗興。
  • 教學名師!教學名師!教學名師!
    教學名師!教學名師!教學名師!為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講授《外國財政制度》(雙語)、《中國稅制》、《財政學概論》、《外國財政理論與實踐》(雙語)、《外國財稅理論》等課程。是2008年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外國財政》的主持人,2013年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外國財政制度》的主持人。主編教材獲200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主譯教材獲評財政部「十五」規劃編譯教材。
  • 感悟粵語經典,傳承廣府文化 ——北片開展粵語進校園教學研討活動
    根據番禺區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計劃的「粵語進校園」系列活動,在番禺區北片教育指導中心工作指引下,珊瑚灣畔小學近日舉辦了番禺區北片粵語進校園教學研討活動。整節課以貼近生活的情景劇開始,中間穿插有趣的廣州早茶文化和學生們用粵語講早茶點心名字等環節,最後以學生模擬「嘆早茶」結束。整節課輕鬆活潑,生動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粵語的學習興趣。
  • 在這裡 彝族孩子用普通話唱起了一閃一閃亮晶晶
    川報觀察記者 張庭銘 付真卿 尹鋼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8月28日,當記者在涼山州越西縣瓦曲覺鄉河西呷多新村時,6歲的彝族小姑娘木出爾紫正在老師的帶領下用普通話唱起了兒歌《一閃一閃亮晶晶》。
  • 普通話怎麼產生的?粵語和四川話爭了半天,最終河北一縣城勝出
    我們讀書的時候多半在校園裡看到過這樣的宣傳語:「請講普通話,歡迎講英語。」普通話的特點是音節結構簡單、發音響亮富有節律感、說起來抑揚頓挫、感染力強,但大家一定聽過這樣的段子:當初有好幾種方言都參與了普通話的競爭。
  • 微信粵語轉文字 網友:訊飛輸入法粵語打字還能轉普通話
    日前騰訊微信團隊發微博稱,廣東地區微信用戶獨有粵語語音轉文字功能。然而非廣東地區用戶也很需要這個功能怎麼辦?網友們表示:用訊飛輸入法語音輸入粵語直接轉文字,甚至還可以轉為普通話,不限地區,人人都能使用,更贊!一般手忙腳亂或者不方便打字的時候會選擇發微信語音,但接收語音信息卻非常麻煩。
  • 2020年廣東省區高三日語教學研討會在我市舉辦:提升日語教學水平
    本報訊 (記者何有鳳)為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提升日語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日語語言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12月16日上午,2020年廣東省區高三日語教學研討會在我市舉辦。研討會邀請了日語教育界知名專家開設專題講座,並組織有高考備考經驗的骨幹教師和學校教學教務相關領導參加,詳細講解日語高考現狀和未來趨勢,以及備考日語高考的高效方法,為日語教師和學生傳授經驗,解決高考日語與日常日語中的難點問題,積極促進我市高中日語教學,提高學生日語語言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
  • 香港教育局:不應貿然承諾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
    香港教育局:不應貿然承諾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   中新網2月18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總專業發展主任(教師行政)李錦光17日撰文說,國際研究對中學推行小班教學的成效至今未有定論,不應純粹為滿足部分人士對推行小班的訴求,或為處理人口下降帶來的壓力,而忽略從教育角度充分考慮各項理據,貿然承諾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
  • 「雙線五統」 小阿依能說會道「普通話」
    ——「學前學普」之「峨邊特色」「小壁虎,在牆腳抓蚊子,一條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掙,掙脫了尾巴就跑走了……」電視畫面裡,來自峨邊彝族自治縣小太陽幼兒園六歲的小朋友饒依婷,用一口充滿童真的普通話,講述《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 「原創」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但受民族貧困地區傳統意識和民風民俗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只會講本民族語言,在溝通上存在普通話語言障礙,學校的普通話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學習和生活需求。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全面開展普通話教學、考證活動,以及各民族教師與學生拉家常活動。通過用本民族語言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學生顧慮和因語言不通帶來的問題。突破衝突關。
  • 他們是華師教學名師!
    1993年在華南師範大學任教以來,長期致力於學校合唱教育研究、大中小學合唱教學體系建設,以「朋輩教育」合唱模式推行大學生美育教育,以高水平中小學校學生合唱團建設推動面向人人的班級合唱教育;帶領合唱團獲獎超百項,個人曾獲國家文化部「優秀指揮獎」、教育部「優秀指導教師獎」及國際合唱比賽「最佳指揮獎」。積極倡導中國原創合唱新作品的推廣與傳播,促進中外合唱文化在國際間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