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6日,廣州市召開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這個會議主要總結的是,新冠疫情廣州的工作匯報、經驗總結等等。
但是,廣州人大網發布的的通稿在文末還有這樣一段文字——
陳建華講,粵港澳大灣區是全球第四大灣區,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要保護好廣府文化核心——粵語。建議為弘揚嶺南文化,提高廣府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全市在學前教育階段推行普通話與粵語雙語教學,為粵港澳大灣區粵語傳承發展提供良好語言環境。
陳建華是誰?6月6日還是廣州人大常委會主任。有意思的是,6月7日,陳建華就辭去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具體去向目前咱不清楚。
相信6月6日,陳建華講的一番話,就是陳建華在卸任廣州人大常委會主任前的送給廣州人的一份禮物。
儘管只是提議,提議也非常謹慎小心。近年關於粵語納入廣東語文教育的呼聲一直都有,但由於各種原因進展緩慢。
陳建華提出的是雙語教學,但只講到學前教育階段,未提及小學階段及中學階段。邁出的步子不大,但能夠在廣州市人大會議正臉提出,已經相當有意義。
這次不同以往廣州政府官員對於粵語與普通話的回應,多採用平衡戰術,提一些「普通話要推廣,粵語也要繼承」這種陳年腔調。
陳建華這次提出的「學前教育階段推行普通話與粵語雙語教學」,是一種切切實實的措施,是做法,而不是口號。
翻查陳建華的履歷:1956年出生,河源客家人。2012年當選廣州市長,在一次網絡問政中,被問到如何保護和弘揚地方文化,陳建華以「寧賣祖宗田,莫失祖宗言」作答。
中原文化之所以成為嶺南文化的主體,就是因為客家人的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在全國範圍來看越有地方性就越有全國性,越有民族性就越有國際性。
從這些言論可以看到,他為自己客家人身份自豪,也有一定的對於地域文化的認識。
講到客家話,這裡插播一個客家話視頻,講述臺灣客家語現狀。
2014年2月19日,廣州市領導與港澳地區政協委員座談會召開。引用一段當時的新聞——
陳建華還點了新世界中國地產公司執行董事、委員鄭家成的名字:「剛才他跟我講呀,這是第一次見臉。其實,我們早在1987年就見過了。當時廣州市政府招商引資,鄭家成的父親鄭裕彤對北環高速的投資還不是很有信心。27年過去了,相信在新世紀所有投資項目裡,最賺錢的就是北環高速!」話畢,陳建華環顧四周,問霍家的後人有沒有來,霍啟山舉起了手。陳建華笑著講,霍啟山要喊他「叔叔」了。
給人印象是,陳建華還是稍微帶一點活潑的,不是傳統上那種拘謹的官員。他的政壇生涯也主要在廣東,相信其對於粵港澳三地的融合,再加上其廣東客家人的身份,眼界、學識、身份思考應超多數人。他的提議,對於民間一向支持雙語教育的人,不可謂不鼓舞。
另外,粵劇大師紅線女過世後的遺體告別儀式也是由時任廣州市長陳建華主持的,一方臉自然是因為紅線女地位超班因而由市長主持告別儀式,另一方臉,或者也有陳建華主動表達其對於粵劇大師的敬意之因。
綜上,陳建華會有這樣的提議,令人毫無意外。儘管會議重點是新冠疫情,但陳建華仍然在會議上提出「學前階段在全市推行雙語教育」,並且在廣州人大網特登發出。必有其良苦用心。
陳建華或許礙於其廣州人大常委會主任身份,沒有提及客家話的語文教育。但我們不妨也在這裡講,廣東的客家、潮汕地區同樣也需要雙語教育。不求步伐邁得大,那就先從學前階段開始,實行粵語、客家話、潮州話與普通話的雙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