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選書難:有些童書不適合孩子,專家提倡分級閱讀

2020-12-22 中國青年網

2019中國童書博覽會現場。 郭俊鋒 圖(人民視覺)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3日消息,近來,有部分童書相繼陷入爭議旋渦,被質疑「美化自殺」、內容不適合孩子閱讀等,其中不乏知名作家的作品。這引起了一些家長的擔心,一場「閱讀保衛戰」正在進行中。有家長整理出一份「排雷書單」,還有家長發出疑問:如何為孩子選到合適的讀物?

面對家長的擔憂,有專家指出,兒童文學作品中涉及敏感話題,作家要慎重,用合適的方式表現;作為家長,也不必在選書時過分焦慮,不能讓孩子生活在真空環境中。針對家長「選書難」的問題,專家倡導「分級閱讀」,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不同認知能力為他們推薦合適讀物。如何讓孩子更好地閱讀,是家長、老師、作家和出版從業者面臨的共同課題。

一位小朋友正在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圖書館內的少兒閱讀區讀書。 趙 松 圖(人民視覺)有些童書內容不適合孩子

「我受不了練鋼琴了,不想練了,都想自殺了……」

「我並沒有摔到地上,卻墜入了一個絢麗無比的隧道裡。」

……

有網友在《淘氣包馬小跳》《裝在口袋裡的爸爸》等多篇兒童文學作品中發現了這樣一些片段描寫,其內容包含自殺情節,甚至美化這種行為,發到微博上後,很快引起網友特別是家長們的反感。不少人在網上提出疑問:「這些內容適合孩子讀嗎?」

據報導,針對《淘氣包馬小跳》中遭質疑的內容,作者楊紅櫻回應稱,早在一年前就對這些敏感內容作了刪改,現在的新版本已經沒有了;北京教育出版社則表示,目前已將包含上述文字的《裝在口袋裡的爸爸》一書全面下架。

與此同時,一份「排雷書單」在微博、微信等平臺瘋轉,其他一些童書也被指有描寫不良習慣、負能量較多等問題。其中,《米小圈》被質疑的內容是「偷奸耍滑」「給同學起外號」,《青銅葵花》《狼王夢》則被指部分內容「涉黃、涉暴」。

此前有媒體曝出,一本名為《小熊過生日》的兒童繪本也曾引發熱議:許多朋友參加小熊的生日會,吃蛋糕時有一位朋友不見了,餐桌上卻多了只烤雞。故事暗示朋友「上」了餐桌。

隨著網路遊戲在青少年中備受追捧,一些遊戲小說也進入了青少年的視野。在北京朝陽區一所小學教五年級的張老師告訴記者,最近班上很多學生特別喜歡看《鬥羅大陸》,但她和家長都覺得這本書有些「成人化」。

對此,有家長發出疑問:還能放心地讓孩子看書嗎?

全職在家帶孩子的年輕母親唐女士對記者表示,自己在給孩子選書時經常會糾結很久。「特別害怕遇到網上曝光的那種有自殺、暴力內容的書,買之前我都會先自己翻一遍。」

然而,由於工作關係,像唐女士這樣,能有時間幫孩子甄別童書的家長並不多。在北京大興區工作的李女士說,自己平時上班很忙,給孩子選書主要按照孩子的喜好,或者在網上選銷量比較好的書,買完之後就很少再關注,如果孩子不說,自己也不會了解書中是否有不當內容。

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圖書館,小朋友在家長陪伴下讀書。 丁根厚 圖(人民視覺)創作者要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

對於家長的擔憂,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泉根表示理解。他告訴記者,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年齡越小越無法分辨作品裡的形象、詞彙、句子所表達的含義。如果童書作品中經常出現爆粗口的話,就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兒童文學工作者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倫理意識、社會文化擔當意識,拿起筆為孩子寫作的時候,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要字斟句酌。」王泉根說。

江蘇鳳凰少兒出版社社長王泳波認為,少兒讀物與其他讀物最大的差異就是面對的讀者是未成年人,因此在題材上必須有禁忌,一些社會廣泛認為不適合兒童接受的題材如自殺、性等,不應該出現在兒童文學作品中。他指出,自殺與死亡不同,後者是自然現象,前者卻是負面行為,很容易誤導青少年,少兒讀物傳遞的,應該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魯迅文學院副院長、兒童文學評論家李東華表示:「童書不能把有些容易引起少兒不適的內容諸如性、暴力等直白地、不加遮蔽地呈現出來,同時,它又要能夠直面成長過程中的所有難題,包括性教育、死亡教育等,給予兒童溫暖的撫慰和真切的指引。」

一場「閱讀保衛戰」正在進行,有的家長表示要給孩子閱讀「排雷」,有的大發感慨兒童文學粗製濫造,但也有家長相對冷靜。山西的梁女士認為,孩子對書中「自殺」的理解還是與家長的引導有關。她告訴記者,女兒從小就看了很多書,打打殺殺、自殺等情節已經見怪不怪了,「但她自己知道那些是不好的,自己也不會去模仿」。

對此,李東華表示,家長的批評有時候對寫作者和出版者來說是有益的提醒和有效的制約,但也要避免以偏概全。她認為,一些經歷過時間檢驗、在孩子們中間口碑很好的作品,如果對某些部分某些文字有異議,可以通過修訂的方式去完善它,而不是簡單地整體唾棄。「兒童不是活在真空裡,童書也不是蒸餾水。如果一部作品把兒童成長過程的豐富性、複雜性都簡化了,變得一塵不染、無憂無慮,毫無衝突與矛盾,那麼它所書寫的也就不是一個真實的生命和真實的童年,很可能是成年人一廂情願的臆想。但敏感題材的處理,對作家的兒童觀和寫作功力都提出了挑戰,下筆應慎重。」

也有家長呼籲,童書應該像電影一樣,從內容上進行分級,在封面上標明內容和題材適合的年齡。

對此,兒童文學作家孫玉虎認為意義不大,「電影分級」可以禁止不符合年齡的觀眾進入電影院,但是「童書分級」操作起來難度太大,「只要你無法做到阻止一個兒童接觸到《洛麗塔》,『童書分級』就是一個偽命題」。

「操作起來難」,這正是童書內容分級面臨的困境。但王泳波認為,如果能在行業內形成指導性意見,甚至在理論上有法律支撐,就能從源頭上規範童書寫作,形成「作家創作慢一點,少兒出版精一點」的行業氛圍,讓童書出版更健康。

小朋友在江蘇省蘇州市文化市場內翻閱圖書。 王建康 圖(人民視覺)為孩子選擇可讀又適讀的書

比起避免孩子「踩雷」,「什麼樣的童書適合什麼年齡段的孩子閱讀」似乎更令人撓頭,前者只要對內容稍加注意,避免孩子接觸到不適合的讀物就能解決,但後者可能需要家長具備更高水平的鑑別能力。

唐女士說,自己給女兒買的書經常會被認為無聊,但又擔心女兒覺得好玩的書「沒有營養」,學不到知識。到底什麼樣的書適合孩子?她經常很苦惱。她有時會參照一些童書封面上標註的「推薦閱讀年齡」,「但不知道所謂的推薦是不是權威,所以很期待有一個科學的標準」。

對此,很早就有專家提出了「分級閱讀」的概念。王泉根指出,兒童閱讀有一條黃金定律,即「什麼年齡段的孩子看什麼書」。所謂分級,不僅指分年齡,也是指分閱讀能力。因為不是每一種圖書都是適合所有讀者的,尤其是小讀者,這就需要挑選、推薦那些兼具可讀性與適讀性的圖書。

分級閱讀的概念最早由一些西方國家提出,在中國,「分級閱讀」概念的提出與實踐也已起步,2008年廣州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成立,2009年北京召開「中國首屆分級閱讀學術研討會」,但對於「分級閱讀」有無必要,社會上依然有不同的聲音。

「如果只是按照孩子的年齡推薦讀物,這樣的分級意義不大。」湖北柯女士的女兒今年上四年級,由於從小就注重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女兒現在已經能讀很多成人看的書籍了。她認為即便是同年齡段的孩子,認知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如果單純告訴孩子只能看適合她年齡段的書,可能會限制孩子的思維發展。

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王林表示:「分級閱讀的核心是讓孩子的閱讀更加科學化,雖然不能保證完全科學化,也不能保證覆蓋到所有孩子,但是能做到儘量科學化,儘量貼近大部分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

那麼,如何制定科學的分級標準,為孩子有效率地選到合適的書?

王林指出,閱讀分級是一項複雜工程,制定分級閱讀標準需要考慮語言要素的難易、讀者的不同背景等,涉及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兒童文學等多個學科,還要依靠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技術支持,因此還未形成統一的標準。目前市面上標明分級閱讀的書不少,但是其背後的邏輯是否科學有待驗證,國內對分級閱讀還處於摸索階段。

王泉根提出,分級閱讀應該遵循「服務大多數」「群體性差異」「量身定做」「兒童本位」四大原則,調動包括兒童教育、兒童心理、兒童文學、兒童編輯出版、兒童閱讀推廣、兒童圖書館、兒童圖書營銷等方面專業人才的積極性,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做大。

延伸閱讀:中國童書市場活力足潛力大

6月,全民閱讀與融媒體智庫聯合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推出《全民閱讀視角下的少兒閱讀觀察》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中國童書出版與閱讀領域活力十足,潛力巨大。全國580多家出版社中有556家出版童書;年出版圖書(2018年)4.4萬多種,總量世界第一;年總印數達8億多冊,在銷品種30多萬種,銷售總額200多億元人民幣;出版年產值連續20年兩位數增長。

2019年,0—8周歲兒童圖書閱讀率為70.6%,較2018年的68%提高2.6%;人均圖書閱讀量為9.54本,較2018年增加2.44本。9—13周歲少年兒童圖書閱讀率為97.9%,較2018年的96.3%提高1.6%;人均圖書閱讀量為9.33本,略低於2018年的9.49本。

報告指出,中國童書碼洋比重逐年遞增,2018年佔整個圖書市場的25.19%。

據當當網2020年一季度數據分析,從少兒圖書品類分布看,「四大金剛」佔據六成:兒童文學佔比17.2%,幼兒啟蒙16.8%,繪本16.4%,科普百科8.66%。

從品類特點看,低齡兒童重啟蒙益智,大齡兒童重文學薰陶;科普百科和少兒英語為網站主推;兒童文學是消費最大品類;繪本動漫類人均購買量最多。

除了紙質圖書,少兒閱讀市場有聲書、少兒音頻、少兒視頻等音視頻閱讀產品也呈現蓬勃增長的良好勢頭。2020年兒童有聲閱讀市場預計達到78.3億元的規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部分童書被質疑美化自殺、涉黃涉暴,今天該給孩子看什麼書?
    這引起了一些家長的擔心,一場「閱讀保衛戰」正在進行中。有家長整理出一份「排雷書單」,還有家長發出疑問:如何為孩子選到合適的讀物?面對家長的擔憂,有專家指出,兒童文學作品中涉及敏感話題,作家要慎重,用合適的方式表現;作為家長,也不必在選書時過分焦慮,不能讓孩子生活在真空環境中。針對家長「選書難」的問題,專家倡導「分級閱讀」,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不同認知能力為他們推薦合適讀物。
  • 童書領域跑出新「黑馬」,中文分級閱讀的春天來了
    12月15日,國內首個覆蓋0-12歲的中文分級閱讀體系——童書魔法盒「小盒童學」正式發布,以其科學的分級體系、豐富的圖書資源和有趣的閱讀體驗,小範圍預發布階段就引起行業和家長的普遍關注。專家認為,隨著中文分級閱讀體系的日益完善,中文分級閱讀將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 什麼是「分級閱讀」?怎樣給孩子選書?它幫助孩子高效閱讀
    「你聽說過分級閱讀嗎?對孩子的閱讀水平了解多少?」 上海國際童書展上,噹噹聯合艾瑞發布《2020年中國K12階段學生「分級閱讀」白皮書》,直擊父母選書難、孩子閱讀效果差等痛點。資料圖 圖文無關 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 攝「分級閱讀」白皮書顯示,72.7%的父母自以為了解孩子的閱讀水平,其實不然;95%的父母在孩子閱讀方面存在困擾
  • 童書該怎麼選?這本《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不容錯過
    可是,童書種類這麼多,到底該怎麼選呢?再加上這些年來童書問題頻發,一不小心就「涉黃」、「涉暴」,咱們做家長的也是變得更加玻璃心,生怕一不留神就給孩子選到了問題童書。這確實是個很頭疼的問題。今天,我們就結合《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這本書中的知識,來談談父母到底該如何為孩子選書。01 童書閱讀的重要性格林說,所有的童書都是預言書。
  • 楊紅櫻、曹文軒等童書作家紛紛躺槍,這份給孩子的「排雷書單」靠譜...
    一場閱讀保衛戰正在進行一場孩子閱讀保衛戰正在進行,有的家長誓言要給孩子閱讀「排雷」,有的大發感慨兒童文學粗製濫造。但在種種聲浪中,業內人士的態度卻顯得冷靜得多。毛毛蟲讀書會創始人程玉合認為,有些人想多了,太敏感了。
  • 楊紅櫻、曹文軒等童書作家躺槍,這份給孩子的「排雷書單」靠譜嗎?
    令程玉合擔心的是,有些人是上帝視角,試圖控制孩子的成長,一廂情願把孩子置於溫室,但孩子生活的世界何其複雜,他們受到的影響與教育,豈止童書。「把某些孩子的自殺等歸罪某本書,是推脫自己的責任。」讓一個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長,不是把書裡不妥、不好、不對、不正能量的全部屏蔽,把孩子藏在家長自以為的庇護下。而是告訴他這個世界應該如何面對,親子共讀中家長引領的意義也正在於此。專家呼籲實施分級閱讀如何看待兒童讀物中的血腥、暴力、戰爭等描寫?
  • 英語啟蒙:分級閱讀書的選擇和閱讀經驗分享
    02選書雖然說,有了各種分級系統,特別是藍思分級體系,為我們的選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目前各種各樣的英文分級讀物充斥市場,讓人眼花繚亂,難做抉擇。從大的方面來說,如果一頁書有五個字以上是生字,這本書對孩子而言,便是有點難了。按照專業的說法,叫不屬於「可理解性輸入」。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1)準備。
  • 如果只能推薦一本童書,我會推薦這本書給家長
    01.童話有毒,是童書三觀不正還是家長矯枉過正?    02.作為家長,應該早日學會選擇適合孩子的童書  經常有寶媽們苦惱:胎教時期、嬰兒時期、早教以及小學階段不知道該如何給孩子選擇童書,才能激發興趣,愛上閱讀,從而養成終身閱讀的優秀習慣?
  • 《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一座浩瀚的童書博物館
    作為家庭教育的研究者,我很關注選書的話題,一般情況下,我會建議父母們從出版社、作者以及豆瓣評分、書評出發,來選擇信譽較有保障的童書,然而我也常常在想,有沒有更為系統的方式,幫助父母們更好地去選擇和利用童書。當我看到這本《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時,我很好奇這麼厚實的一本書,難道是一串長長的榜單?
  • 網友爆料著名童書「少兒不宜」,童書該不該有自殺、性情節?
    在這場討論中,網友觀點並不完全一致,既有對部分「失格童書」的批評指責,亦有讀者認為需要冷靜區別對待,不能割裂看待書中的情節。童書到底怎麼了?童書的尺度該不該有一條標準?大河報記者梳理了網絡爭議,並採訪了兒童教育專家、兒童文學作家進行討論。
  • 最強英語分級讀物攻略,孩子的啟蒙書你選對了嗎?
    隨著對英語學習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選擇原版分級讀物做為啟蒙輔助,但在初次接觸分級讀物之前,總是有點無從下手。 一方面是不知道原版分級讀物與原版繪本的區別,二是面對市場上眾多的分級讀物不知道該怎麼選。
  • 適合小學二年級閱讀的童書—收著寒假讀
    小學二年級,是閱讀過渡的關鍵期,孩子要從親子閱讀,通過拼音的幫助,逐步轉到自主閱讀,以下,分5大類為大家推薦適合二年級孩子閱讀的繪本和童書,每類推薦10本,共50本。一 繪本繪本閱讀數量會在二年級開始降低,向文字書過渡,可以讀一些經典的、情節複雜、有一定深刻內涵的繪本。
  • 打通中文分級閱讀「任督二脈」 小盒童學搶佔行業風口
    中文分級閱讀標準加速建設 2011年,國家頒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首次明確提出:「推廣面向兒童的圖書分級制,為不同年齡的兒童提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圖書,為兒童家長選擇圖書提供建議和指導。」
  • 中文分級閱讀如何破局? 小盒童學給出一種新路徑
    12月15日,國內首個覆蓋0-12歲的中文分級閱讀體系——童書魔法盒「小盒童學」正式發布,以其科學的分級體系、豐富的圖書資源和有趣的閱讀體驗,小範圍預發布階段就引起行業和家長的普遍關注。 專家認為,隨著中文分級閱讀體系的日益完善,中文分級閱讀將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 網友最愛童書TOP10:7-8歲英文童書
    網友票選出「童書TOP10」,其中按照0-3歲、4-6歲、7-8歲三個年齡段,分為中文童書和英文童書兩大部分,各個階段分別有10本(套)圖書,總計60本(套)中英文圖書。由網易外語達人「安娜子桐媽」獨家解析這10本童書。
  • 人大代表呼籲:向「問題童書」說不
    「孩子的人生觀尚未建立,是非鑑別能力弱,童書中扭曲的三觀,可能引發孩子模仿,後果不堪設想!」廣東省深圳市檢察院檢察官王棟華不無憂慮地說。儘管上述童書在家長反映後,已經被勒令下架,但市場上仍然充斥類似的各種「問題童書」,這給人們敲響警鐘——如何保護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免遭打著「童書」名號的不良出版物荼毒?近日,深圳市部分人大代表對此發聲。
  • 新鮮,全新兒童閱讀訂閱模式出現
    12月15日,國內首個覆蓋0-12歲的中文分級閱讀體系——童書魔法盒「小盒童學」正式發布。和以往童書套裝一次性銷售模式不同,小盒童學採用了類似雜誌的訂閱模式,按月向用戶寄遞精選童書。訂閱模式背後,是小盒童學推崇的分級閱讀理念和潛心打造的分級閱讀標準,解決家長的選書苦惱,也增加閱讀樂趣,真正培養出小朋友的閱讀習慣。
  • 分級閱讀怎麼選?
    最近發現了一個現象,我們後臺來了不少小月齡孩子的家長諮詢分級閱讀的事,看來家長們都已經意識到孩子越早接觸英語的好處了。之前我也深度測評過伴魚繪本這個app,但有家長反應自己不會對比,不知道伴魚和ABC Reading哪個好?
  • 給大人(大孩子)的一份超詳細分級閱讀攻略,多少詞彙量讀什麼書,一目了然!
    最近有朋友問我,小孩子的書看著沒什麼意思,有沒有針對大人的分級閱讀?當您按娃的興趣挑書時,娃讀起來常常感到困難。但如果按語言水平挑書,娃又覺得內容幼稚,沒有興趣。如果您遇到這個問題,也可以了解一下 Hi-Lo其中,第4種模式是留給起步晚的中小學生的,就不為難家長們了。下面我會從家長的角度來介紹。大童啟蒙的思路大同小異。先說大家喜聞樂見的 easy 模式——刷美劇英劇。
  • 書評《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好書、壞書,界限在哪?
    一個是提倡解放孩子的天性,不要強迫孩子,讓孩子輕鬆自由成長,就算成為普通人也沒關係。這兩個觀點有沒有對錯之分呢?這兩天,在《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裡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小片段,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說的是1672年,俄國沙皇亞歷克西斯一世任命一位牧師為自己的兒子察列維奇.彼得編寫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