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童書被質疑美化自殺、涉黃涉暴,今天該給孩子看什麼書?

2020-12-22 西部網

2019中國童書博覽會現場。 郭俊鋒 圖(人民視覺)

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3日消息,近來,有部分童書相繼陷入爭議旋渦,被質疑「美化自殺」、內容不適合孩子閱讀等,其中不乏知名作家的作品。這引起了一些家長的擔心,一場「閱讀保衛戰」正在進行中。有家長整理出一份「排雷書單」,還有家長發出疑問:如何為孩子選到合適的讀物?

面對家長的擔憂,有專家指出,兒童文學作品中涉及敏感話題,作家要慎重,用合適的方式表現;作為家長,也不必在選書時過分焦慮,不能讓孩子生活在真空環境中。針對家長「選書難」的問題,專家倡導「分級閱讀」,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不同認知能力為他們推薦合適讀物。如何讓孩子更好地閱讀,是家長、老師、作家和出版從業者面臨的共同課題。

一位小朋友正在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圖書館內的少兒閱讀區讀書。 趙 松 圖(人民視覺)

有些童書內容不適合孩子

「我受不了練鋼琴了,不想練了,都想自殺了……」

「我並沒有摔到地上,卻墜入了一個絢麗無比的隧道裡。」

……

有網友在《淘氣包馬小跳》《裝在口袋裡的爸爸》等多篇兒童文學作品中發現了這樣一些片段描寫,其內容包含自殺情節,甚至美化這種行為,發到微博上後,很快引起網友特別是家長們的反感。不少人在網上提出疑問:「這些內容適合孩子讀嗎?」

據報導,針對《淘氣包馬小跳》中遭質疑的內容,作者楊紅櫻回應稱,早在一年前就對這些敏感內容作了刪改,現在的新版本已經沒有了;北京教育出版社則表示,目前已將包含上述文字的《裝在口袋裡的爸爸》一書全面下架。

與此同時,一份「排雷書單」在微博、微信等平臺瘋轉,其他一些童書也被指有描寫不良習慣、負能量較多等問題。其中,《米小圈》被質疑的內容是「偷奸耍滑」「給同學起外號」,《青銅葵花》《狼王夢》則被指部分內容「涉黃、涉暴」。

此前有媒體曝出,一本名為《小熊過生日》的兒童繪本也曾引發熱議:許多朋友參加小熊的生日會,吃蛋糕時有一位朋友不見了,餐桌上卻多了只烤雞。故事暗示朋友「上」了餐桌。

隨著網路遊戲在青少年中備受追捧,一些遊戲小說也進入了青少年的視野。在北京朝陽區一所小學教五年級的張老師告訴記者,最近班上很多學生特別喜歡看《鬥羅大陸》,但她和家長都覺得這本書有些「成人化」。

對此,有家長發出疑問:還能放心地讓孩子看書嗎?

全職在家帶孩子的年輕母親唐女士對記者表示,自己在給孩子選書時經常會糾結很久。「特別害怕遇到網上曝光的那種有自殺、暴力內容的書,買之前我都會先自己翻一遍。」

然而,由於工作關係,像唐女士這樣,能有時間幫孩子甄別童書的家長並不多。在北京大興區工作的李女士說,自己平時上班很忙,給孩子選書主要按照孩子的喜好,或者在網上選銷量比較好的書,買完之後就很少再關注,如果孩子不說,自己也不會了解書中是否有不當內容。

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圖書館,小朋友在家長陪伴下讀書。 丁根厚 圖(人民視覺)

創作者要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

對於家長的擔憂,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泉根表示理解。他告訴記者,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年齡越小越無法分辨作品裡的形象、詞彙、句子所表達的含義。如果童書作品中經常出現爆粗口的話,就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兒童文學工作者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倫理意識、社會文化擔當意識,拿起筆為孩子寫作的時候,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要字斟句酌。」王泉根說。

江蘇鳳凰少兒出版社社長王泳波認為,少兒讀物與其他讀物最大的差異就是面對的讀者是未成年人,因此在題材上必須有禁忌,一些社會廣泛認為不適合兒童接受的題材如自殺、性等,不應該出現在兒童文學作品中。他指出,自殺與死亡不同,後者是自然現象,前者卻是負面行為,很容易誤導青少年,少兒讀物傳遞的,應該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魯迅文學院副院長、兒童文學評論家李東華表示:「童書不能把有些容易引起少兒不適的內容諸如性、暴力等直白地、不加遮蔽地呈現出來,同時,它又要能夠直面成長過程中的所有難題,包括性教育、死亡教育等,給予兒童溫暖的撫慰和真切的指引。」

一場「閱讀保衛戰」正在進行,有的家長表示要給孩子閱讀「排雷」,有的大發感慨兒童文學粗製濫造,但也有家長相對冷靜。山西的梁女士認為,孩子對書中「自殺」的理解還是與家長的引導有關。她告訴記者,女兒從小就看了很多書,打打殺殺、自殺等情節已經見怪不怪了,「但她自己知道那些是不好的,自己也不會去模仿」。

對此,李東華表示,家長的批評有時候對寫作者和出版者來說是有益的提醒和有效的制約,但也要避免以偏概全。她認為,一些經歷過時間檢驗、在孩子們中間口碑很好的作品,如果對某些部分某些文字有異議,可以通過修訂的方式去完善它,而不是簡單地整體唾棄。「兒童不是活在真空裡,童書也不是蒸餾水。如果一部作品把兒童成長過程的豐富性、複雜性都簡化了,變得一塵不染、無憂無慮,毫無衝突與矛盾,那麼它所書寫的也就不是一個真實的生命和真實的童年,很可能是成年人一廂情願的臆想。但敏感題材的處理,對作家的兒童觀和寫作功力都提出了挑戰,下筆應慎重。」

也有家長呼籲,童書應該像電影一樣,從內容上進行分級,在封面上標明內容和題材適合的年齡。

對此,兒童文學作家孫玉虎認為意義不大,「電影分級」可以禁止不符合年齡的觀眾進入電影院,但是「童書分級」操作起來難度太大,「只要你無法做到阻止一個兒童接觸到《洛麗塔》,『童書分級』就是一個偽命題」。

「操作起來難」,這正是童書內容分級面臨的困境。但王泳波認為,如果能在行業內形成指導性意見,甚至在理論上有法律支撐,就能從源頭上規範童書寫作,形成「作家創作慢一點,少兒出版精一點」的行業氛圍,讓童書出版更健康。

小朋友在江蘇省蘇州市文化市場內翻閱圖書。 王建康 圖(人民視覺)

為孩子選擇可讀又適讀的書

比起避免孩子「踩雷」,「什麼樣的童書適合什麼年齡段的孩子閱讀」似乎更令人撓頭,前者只要對內容稍加注意,避免孩子接觸到不適合的讀物就能解決,但後者可能需要家長具備更高水平的鑑別能力。

唐女士說,自己給女兒買的書經常會被認為無聊,但又擔心女兒覺得好玩的書「沒有營養」,學不到知識。到底什麼樣的書適合孩子?她經常很苦惱。她有時會參照一些童書封面上標註的「推薦閱讀年齡」,「但不知道所謂的推薦是不是權威,所以很期待有一個科學的標準」。

對此,很早就有專家提出了「分級閱讀」的概念。王泉根指出,兒童閱讀有一條黃金定律,即「什麼年齡段的孩子看什麼書」。所謂分級,不僅指分年齡,也是指分閱讀能力。因為不是每一種圖書都是適合所有讀者的,尤其是小讀者,這就需要挑選、推薦那些兼具可讀性與適讀性的圖書。

分級閱讀的概念最早由一些西方國家提出,在中國,「分級閱讀」概念的提出與實踐也已起步,2008年廣州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成立,2009年北京召開「中國首屆分級閱讀學術研討會」,但對於「分級閱讀」有無必要,社會上依然有不同的聲音。

「如果只是按照孩子的年齡推薦讀物,這樣的分級意義不大。」湖北柯女士的女兒今年上四年級,由於從小就注重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女兒現在已經能讀很多成人看的書籍了。她認為即便是同年齡段的孩子,認知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如果單純告訴孩子只能看適合她年齡段的書,可能會限制孩子的思維發展。

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王林表示:「分級閱讀的核心是讓孩子的閱讀更加科學化,雖然不能保證完全科學化,也不能保證覆蓋到所有孩子,但是能做到儘量科學化,儘量貼近大部分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

那麼,如何制定科學的分級標準,為孩子有效率地選到合適的書?

王林指出,閱讀分級是一項複雜工程,制定分級閱讀標準需要考慮語言要素的難易、讀者的不同背景等,涉及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兒童文學等多個學科,還要依靠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技術支持,因此還未形成統一的標準。目前市面上標明分級閱讀的書不少,但是其背後的邏輯是否科學有待驗證,國內對分級閱讀還處於摸索階段。

王泉根提出,分級閱讀應該遵循「服務大多數」「群體性差異」「量身定做」「兒童本位」四大原則,調動包括兒童教育、兒童心理、兒童文學、兒童編輯出版、兒童閱讀推廣、兒童圖書館、兒童圖書營銷等方面專業人才的積極性,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做大。

延伸閱讀:中國童書市場活力足潛力大

6月,全民閱讀與融媒體智庫聯合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推出《全民閱讀視角下的少兒閱讀觀察》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中國童書出版與閱讀領域活力十足,潛力巨大。全國580多家出版社中有556家出版童書;年出版圖書(2018年)4.4萬多種,總量世界第一;年總印數達8億多冊,在銷品種30多萬種,銷售總額200多億元人民幣;出版年產值連續20年兩位數增長。

2019年,0—8周歲兒童圖書閱讀率為70.6%,較2018年的68%提高2.6%;人均圖書閱讀量為9.54本,較2018年增加2.44本。9—13周歲少年兒童圖書閱讀率為97.9%,較2018年的96.3%提高1.6%;人均圖書閱讀量為9.33本,略低於2018年的9.49本。

報告指出,中國童書碼洋比重逐年遞增,2018年佔整個圖書市場的25.19%。

據當當網2020年一季度數據分析,從少兒圖書品類分布看,「四大金剛」佔據六成:兒童文學佔比17.2%,幼兒啟蒙16.8%,繪本16.4%,科普百科8.66%。

從品類特點看,低齡兒童重啟蒙益智,大齡兒童重文學薰陶;科普百科和少兒英語為網站主推;兒童文學是消費最大品類;繪本動漫類人均購買量最多。

除了紙質圖書,少兒閱讀市場有聲書、少兒音頻、少兒視頻等音視頻閱讀產品也呈現蓬勃增長的良好勢頭。2020年兒童有聲閱讀市場預計達到78.3億元的規模。

(原題為《家長選書困難重重,專家提倡分級閱讀——今天,該給孩子看什麼書?》)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家長選書難:有些童書不適合孩子,專家提倡分級閱讀
    2019中國童書博覽會現場。 郭俊鋒 圖(人民視覺)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3日消息,近來,有部分童書相繼陷入爭議旋渦,被質疑「美化自殺」、內容不適合孩子閱讀等,其中不乏知名作家的作品。這引起了一些家長的擔心,一場「閱讀保衛戰」正在進行中。有家長整理出一份「排雷書單」,還有家長發出疑問:如何為孩子選到合適的讀物?
  • 楊紅櫻、曹文軒等童書作家紛紛躺槍,這份給孩子的「排雷書單」靠譜...
    最近一則「童書內容裡充斥暴力血腥、美化自殺等內容」的帖子刷爆了社交平臺,更有一個「排雷書單」跟著瘋傳開來。在這份書單中,北貓所著的《米小圈》、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楊鵬的《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沈石溪的《狼王夢》和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紛紛中槍。少兒讀物裡竟藏著自殺話題?
  • 楊紅櫻、曹文軒等童書作家躺槍,這份給孩子的「排雷書單」靠譜嗎?
    最近一則「童書內容裡充斥暴力血腥、美化自殺等內容」的帖子刷爆了社交平臺,更有一個「排雷書單」跟著瘋傳開來。在這份書單中,北貓所著的《米小圈》、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楊鵬的《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沈石溪的《狼王夢》和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紛紛中槍。少兒讀物裡竟藏著自殺話題?
  • 網友爆料著名童書「少兒不宜」,童書該不該有自殺、性情節?
    在這場討論中,網友觀點並不完全一致,既有對部分「失格童書」的批評指責,亦有讀者認為需要冷靜區別對待,不能割裂看待書中的情節。童書到底怎麼了?童書的尺度該不該有一條標準?大河報記者梳理了網絡爭議,並採訪了兒童教育專家、兒童文學作家進行討論。
  • 童書該怎麼選?這本《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不容錯過
    可是,童書種類這麼多,到底該怎麼選呢?再加上這些年來童書問題頻發,一不小心就「涉黃」、「涉暴」,咱們做家長的也是變得更加玻璃心,生怕一不留神就給孩子選到了問題童書。這確實是個很頭疼的問題。今天,我們就結合《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這本書中的知識,來談談父母到底該如何為孩子選書。01 童書閱讀的重要性格林說,所有的童書都是預言書。
  • 出現自殺就是「失格童書」?孩子的世界靠封殺保護?
    前段時間,暢銷兒童讀物《裝在口袋裡的爸爸》裡對自殺的描寫引起了爭議,此事鬧得沸沸揚揚,網友紛紛質疑是否適合推薦給小學生閱讀這樣的書。先來看看這本暢銷書裡,對自殺的描寫:「我再也承受不住人們的白眼和冷嘲熱諷。
  • 《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一座浩瀚的童書博物館
    比如,不少童書以「官方推薦」「小學必讀」等標籤進行誤導銷售,還有部分被市場熱捧的所謂暢銷童書,被指出涉及宣揚自殺、暴力、不良習慣、誤導三觀等問題,遭到緊急下架。對榜單的迷信正在慢慢破除。在線期刊《藏書集》曾對童書的獲獎榜單有過這樣的評價:「每一本躋身獲獎榜單的書背後都有一些可以與之媲美的書落榜。」
  • 童書公然討論哪種自殺方式比較好?以下「毒書」,家裡有就扔了吧
    文|秘籍君童書是孩子接觸信息的一大來源。在家長自身知識水平有限,工作繁忙,且不能天天陪孩子出門增長見聞的情況下,花錢為孩子買些童書,算是明智之選。但是,最近童書領域並不太平。有一段時間,網上有家長反映,部分兒童讀物中有少兒不宜的內容。並舉例說明,在一本叫做《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之天真媽媽》一書中,有對「自殺橋段」的描寫。書中的主人公因為不想練鋼琴,想到了自殺,還與同學討論了「哪種自殺方式比較好?」上吊、跳樓,這些自殺方式如何進行,還有自殺後的慘狀,都寫得非常詳盡。童書裡有過於詳細的自殺描寫,不禁讓人想到有引誘少年兒童自殺的嫌疑。
  • 有趣的童書:發聲書、立體書、洞洞書、手偶書、遊戲書
    我發現童書作家和出版社為了引導孩子的閱讀興趣,真的是費勁了心思,腦洞大開,不斷出新品,童書也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今天跟大家分享五類幼兒特別的喜愛的童書:發聲書、立體書、洞洞書、手偶書和遊戲書。發聲書我前兩年買過三本。翻開書,上面一部分是一本小冊子,下面的部分按一下就能發出對應的聲音。
  • 童書黑名單來了!童年回憶《馬小跳》宣揚自殺,有些竟還含有暴力
    孩子能多讀書總是好的,然而你知道嗎,並非所有的書都可以放心地給孩子讀,有些權威書單中的書也可能藏著「雷」。今天我們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份「童書黑名單」,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繼續補充。1淘氣包馬小跳之《天真媽媽》宣揚自殺出自於《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作者是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楊紅櫻,還獲得過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獎項。這本書旨在讓孩子在輕鬆幽默中感受親情和無邊的母愛。看到這種推薦詞,是否作為媽媽都想要給孩子買一本?
  • 內容血腥、傳播謬誤、少兒不宜,深圳對「問題童書」立案審查
    然而,部分粗製濫造、內容失格的童書流入市場,容易對少年兒童產生不良影響,引起了家長們和社會輿論的關注。如《淘氣包馬小跳》裡,兩個孩子竟然在輕鬆地討論自殺方式。雖然該童書在家長反映後,已經被勒令下架,但是市場上仍然充斥了類似的各種「問題童書」。這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如何保護我們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長,免遭打著童書名號的不良出版物荼毒?
  • 原創童書《中華小廚師》幫孩子了解中國食物
    原創童書《中華小廚師》 小新 攝中新網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 高凱)「是不是應該有一些書,用中國小孩可以接受的方式,動人的故事,把我們祖先創造的這些美,告訴我們的小孩。」在原創童書《中華小廚師》中,主創嘗試以質樸有趣的圖文,向中國孩子講述最純粹的中國食物。
  • 再涉黃?小紅書的「左右為難」
    在所謂的「涉黃」中,小紅書也是受害者,但也暴露出了小紅書的內容隱患。無論內容生態建設,還是盈利模式的建立上,小紅書都面臨著「左右為難」。小紅書兩次涉黃事件始末近日,小紅書被媒體報導再次涉黃引關注。對此小紅書回應:平臺核查出其中有一例有低俗內容導流行為的帳號,此前已封禁;其他相關用戶的筆記內容、互動評論等信息均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也未發現涉黃;針對舉報中提及用戶在第三方平臺涉黃行為,小紅書平臺已將信息提交相關管理部門。
  • 兒童讀物中被爆有兒童不宜的內容,心理專家:孩子有可能會模仿書中...
    近日有微博網友曝出,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兒童讀物《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有「美化自殺」橋段 ,對此,該出版社編輯回應稱,目前該書已經全面下架。該博主稱,他讀三年級女兒問他死後會進入什麼隧道。也有家長稱「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之《天真媽媽》中也涉及到自殺話題,具體內容出現在漫畫版的舊版中:馬小跳因為被媽媽逼著彈鋼琴,自己沒有音樂細胞,感到很煩惱。於是他跟同學發牢騷說,「哪一種方式自殺比較好?」同學回答說:「拴根繩子在脖子上,再找棵大樹子吊死。」
  • 人大代表呼籲:向「問題童書」說不
    人大代表呼籲:向「問題童書」說不「問題童書」檢察公益訴訟聽證會吸引34萬熱心網友在線圍觀「我縱身從教學樓跳了下去,我像一片樹葉一般飄向大地。然而我並沒有摔到地上,卻墜入一個絢麗無比的隧道裡。」一本名為《裝在口袋裡的爸爸》的童書,竟然如此輕描淡寫地描述自殺話題,而且結果還這麼「美好」。
  • 童書如何守好邊界、三刷話劇《白鹿原》、乘風破浪的「姐姐...
    【視點】涉及自殺、色情、暴力,部分童書是否「內容失格」——兒童繪本裡,貓爸爸開車載著家人,車輪底下是被軋過的老鼠;還有童書裡出現爆粗口、賄選、稱女同學為「長舌婦」和動物視角下的擬人化色情描寫……近日,不少網友紛紛爆料知名兒童文學讀物裡存在的涉黃涉暴、自殺或其他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的情節,引發強烈輿論反彈,再次將兒童文學的書寫邊界、敘事藝術等話題置於公共討論的中心場域。
  • 童書·新書|長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書
    《長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書》[英]朱莉婭·埃克謝爾主編,陳小齊等譯,中國畫報出版社本書由雀巢童書獎評委會主席,惠特布萊德童書獎、布蘭福·博斯獎評審,依列娜·法吉恩獎獲得者朱莉婭·埃克謝爾主持編選。
  • 檢察官揭「問題童書」六宗罪!34萬網友在線圍觀
    一本名為《裝在口袋裡的爸爸》的童書,竟然如此輕描淡寫地描述自殺話題,而且結果還這麼「美好」。《裝在口袋裡的爸爸》被質疑內容「孩子的人生觀尚未建立,是非鑑別能力弱,童書中扭曲的三觀,可能引發孩子模仿,後果不堪設想!」廣東省深圳市檢察院檢察官王棟華不無憂慮地說。
  • 《裝在口袋裡的爸爸》被指「美化自殺」?出版社回應已下架
    近日有微博網友曝出,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兒童讀物《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有「美化自殺」橋段 。隨後,該出版社編輯回應稱,目前該書已經全面下架,此後也會加強內容把關,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記者在北京教育出版社自營商店搜索,確已無此童書售賣。
  • 六一買書,父母可以看完這份童書消費報告再下單
    自營童書細分品類中,規模較大的繪本類成交額增幅超過50%,學前教育、手工/遊戲這種規模相對較小的童書品類,其成交額同比增幅甚至達到140%。  京東童書之所以在2020年一季度實現如此高的增長速度,一方面由於家長和孩子有更多相處和陪伴的機會,也就更加會關注到孩子的成長和多方位教育;加上實體書店存在長時間的停擺,讀者以網購的方式來滿足寒假的讀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