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童書《中華小廚師》 小新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 高凱)「是不是應該有一些書,用中國小孩可以接受的方式,動人的故事,把我們祖先創造的這些美,告訴我們的小孩。」在原創童書《中華小廚師》中,主創嘗試以質樸有趣的圖文,向中國孩子講述最純粹的中國食物。
如今,童書早已成為圖書零售市場中最大的細分市場,在繁榮的童書市場中,過去受到歡迎的多半來自國外的作者作品,近年來,中國原創童書逐漸開始發力,中國童書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把中國的好故事講給包括中國孩子在內的全世界的孩子們聽。
對於《中華小廚師》創作者翟立和蔻蔻梁而言,這個問題正是啟發其創作的初衷,「我們與自己的傳統文化割裂,部分原因來自『文化』二字讓人感覺高高在上,不敢在日常柴米中輕言。『傳統』似乎距離太遠。」
原創童書《中華小廚師》 小新 攝
蔻蔻梁坦言,不能強求連田都沒見過的孩子明白勞動的艱辛,但可以用某種有趣淺顯的方式讓孩子去接近和了解一些基本的傳統與常識,她舉例稱,「比如我們在書裡通過粳米和秈米的對話,通過觀看大米、大豆和小麥猶如變形金剛般地變身,讓孩子喜歡上千變萬化的稻穀;通過孩子自己貼貼紙,搭配食物,由一場遊戲引發對食物的興趣。」
「我們選擇稻穀而不是玉米,選擇大豆而不是西紅柿,這些穀物和蔬菜的魔力來自哪裡?來自幾千年前,它們或者原生於中國,原生在東方的土地上,修煉了幾千年,才變成了今天撫慰中國胃的主食。」翟立表示。
《中華小廚師》分四冊:《麥多多》、《米多多》、《豆多多》和《擺擺桌》。主要向孩子介紹大米、大豆和小麥的基本知識,以及這些食物可以變身成各種各樣的中國傳統食物。同時,它還是一套貼紙書,小孩最愛的貼紙書。孩子可以用貼紙來自己搭配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完全聚焦中國傳統文化的童書最終以中英文雙語的形式呈現,對此,翟立與蔻蔻梁的認識頗具價值,「很多家長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送出國,希望孩子能擁有一個全球化的視野。然而我們恰恰忽略了重要的一點:一個擁有全球化視野的中國孩子,當他要跟自己身邊那些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朋友說起他本人,說起他的國家的時候,應該說些什麼、怎麼說。用中文怎麼說,用英語又該怎麼說。兩種語言都會了,該說些怎樣的內容?」
20年前,談起中國,大部分西方國家的人只知道長城和熊貓。20年後,他們知道的是中國製造價格低廉,以及中國遊客滿街都是。然而這些不是全部的中國。真正的,最有趣,最鮮活的中國在中國人的衣食住行裡。
「從生活中凝練出來的藝術、文學、音樂、舞蹈、手工藝,在這些東西裡,有我們最引以為榮的中國,最想告訴全世界的中國。」翟立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