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吉祥如意!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
上一講我們說到,六祖慧能大師為了躲避「惡人」追殺,隱遁到獵人隊伍裡。這一隱就是十五年!十五年的光陰荏苒,已經將一位十四五歲的聰慧善良的少年脫變成一個三十歲的偉岸大丈夫了。
六祖慧能大師自從離開黃梅五祖弘忍大師之後,未嘗有一刻忘懷恩師的教誨,即使混跡於山林獵戶之中,也是終日精進修行。這一日獨自思維:「時當弘法,不可終遁。」思維決定行為,六祖這次是真的準備「出山」了!(此處三拜!)
六祖慧能大師辭別了朝夕相處的獵戶們,一路隨緣而行,這一日來到了廣州法性寺。當時有一位印宗法師正在為大眾宣講《涅槃經》,六祖慧能大師也和大眾一起聽講。
忽來一陣清風,再給大眾帶來涼爽快意的同時,也將懸掛在經幢下的旗幡吹動了起來。
有一僧人看到此情此景脫口而出「風動」二字!
又有另一僧人則說是「幡動」……
就此就引發了一場關於「風動」還是「幡動」的討論。雙方形成兩派,各執一詞,議論不已。
就在大家僵持不下的情形下,六祖慧能大師飄然而出,吐口說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此語一出,大眾駭然!
相信這個公案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即使是不學佛的朋友,只要對中國傳統文化稍有涉獵的善信應該都是知曉的。
千百年來,圍繞著這個公案的解說論議無意數計,大抵多是讚嘆六祖慧能大師智慧高明之語,認為二僧人關於「風幡」之論純屬無稽之談而已。這些言論其實均是大同小異罷了。
很慚愧!對此公案我也沒有更高的見解,我也由衷的讚嘆六祖慧能大師智慧高妙!但真的這二位僧人是閒得無聊不好好聽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妙義,起混扯淡嗎?顯然不是!
其實這二位僧人是借著「風幡」之爭在辨明法義!《涅槃經》是我們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重要到如果沒有《涅槃經》,我們佛教修行者將無所適從,沒有方向!
我們學佛為的是什麼呢?最宏大終極的行願就是成佛!而成佛這件事不是在世間當大官當皇帝,也不是發大財做生意!甚至也不是做個「不死」的神仙!
成佛就是要證得究竟涅槃!記住!從來沒有一尊佛是不通過證取涅槃而成就的!也從來沒有一個已經證取究竟涅槃而未成佛的修行人!
《涅槃經》裡講「涅槃」有四德,即「常樂我淨」!又講佛性遍一切處,世間一切行相皆是無常,唯有我們的佛性是恆常不變的!講到此處,我們還敢說這二位僧人的辯論是無聊抑或無稽嗎?
要明白,當時印宗法師正在堂上宣講《涅槃經》,因此弟子學人的辯論自然也是圍繞涅槃經義展開的,所以才會引起眾人的議論!
《壇經》中沒有詳細的記述當時辯論的情形,但一定不乏精彩!
為什麼我們古時候的成就者就多一些呢?一個是因為古人求法者大多虔誠信佛,發心純粹;二一個則是古代大德們學佛的氛圍好!大家心心念念都是圍繞佛法用功!
反觀我們現在,學佛人周圍有這樣的學習氛圍嗎?我們修行人每天想什麼或是說什麼乃至於做什麼都直接決定我們將來去向何處!
「諸行無常」!清風從何處來?又將何處去?幡自立懸空,憑何緣由就自己飄動呢?此處風是幡動之因,而幡動是風動之果!無風幡不動,無幡何來幡動呢?可是不拘風動幡動,皆是無常之行,於《涅槃經》中所倡導的佛性有何關聯?於我們最終證取究竟涅槃有何關聯?
所以六祖慧能大師一句「仁者心動」引得大眾駭然!因為所有參與「風幡」之辯的學人都沒有意識到各自的本心。這個與我們各自「佛性」無二無別的「心」才是涅槃修證的根本所在!有鑑於此,大眾才會駭然!
心動處何止風動?又何止幡動?我們這個世間無一不是以動相呈現的!所謂「諸行無常」嘛!因為無常所以一切諸行就會變化運動,永不休止。可是這些和我們真常的佛性沒有關係,抑或說我們心心念念關心在意的世間外物事相和我們成佛都沒有關係!和我們證取究竟涅槃也沒有任何關係!
記住!能夠讓我們成佛,讓我們證取究竟涅槃的只有我們的心!而此刻大眾的心都在隨著「風幡」之動而動了,也就是追隨外境攀緣了。甚至可以說就在大家圍繞著「風幡之動」爭論得面紅耳赤之際,我們已然失卻了各自的本心。
記住!當你思維一切與佛性無關的世間事相時,我們離成就就會越來越遠!
不離自性就是禪宗修行的秘訣!而自性永遠都和我們的「心」在一起,不離不棄,不生不滅!只是我們自己意想攀緣,從而將我們各自的本心自性「遺失」掉了……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煩惱,皆得菩提。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南無阿彌陀佛!
本文原創 感恩關注 願與有緣 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