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壹財信
作者:邵葉蓁
在新三板蟄伏了近兩年的浙江潤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潤陽科技"),於2019年12月在證監會官網上披露了招股書,開始向創業板發起衝擊。2020年6月22日,潤陽科技更新了招股書,此次IPO擬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2,500.00萬股,保薦機構是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招股書的披露,關於潤陽科技的疑惑也隨之而來,不僅客戶集中度較高,還存在與供應商之間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疑涉關聯交易。此外,官方文件披露其募投項目的環保投入也存在差異。
客戶集中度較高
潤陽科技成立於2012年,主營無毒環保高分子泡沫塑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17年至2019年,潤陽科技營業收入為16,836.53萬元、32,482.06萬元、36,496.80萬元,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幅分別為92.93%、12.36%。同期淨利潤分別為2,147.92萬元、8,717.37萬元、11,583.32萬元,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幅分別為305.85%、32.88%,其中2018年淨利潤出現暴增。
與此同時,報告期內潤陽科技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178.74萬元、23,221.06萬元、24,148.77萬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2.34%、71.49%和66.17%,客戶集中度較高。其中,其對連續三個報告期的第一大客戶易華潤東的銷售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7.15%、39.10%、39.57%,佔比也逐年上升。
除此之外,潤陽科技還尤其"青睞"剛成立的供應商。
報告期內,受產能不足的影響,潤陽科技存在向委託加工廠商委託加工及外購半成品的情形。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始終處於潤陽科技前五大委託加工廠商行列的嘉興市宏潤輻照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嘉興宏潤")主要為潤陽科技進行輻照工序的加工,其報告期內的輻照加工費分別為370.10萬元、202.16萬元、27.88萬元,分別為潤陽科技報告期內的第二、第三大委託加工廠商。
值得一提的是,公開信息顯示,嘉興宏潤成立於2013年10月11日,僅晚於潤陽科技成立不到一年。雖然如此,嘉興宏潤卻從2014年開始就與潤陽科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且從2016年開始一直盤踞前三,尤其引人注意。
情況同樣如此的還有另一委託加工廠商,蘇州馳躍粘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蘇州馳躍")。公開信息顯示,蘇州馳躍成立於2017年3月10日,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1-6月,蘇州馳躍為潤陽科技提供塗膠工序的加工,加工費分別為9.81萬元、178.46萬元、1.39萬元。
與供應商"過從甚密"
在成立即合作的委託加工廠商中,上述提到的嘉興宏潤的股東與潤陽科技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據公開可查信息,嘉興宏潤成立於2013年,註冊資本為300萬元,股東為張琴、徐月根、李勇、汪靜四名自然人。巧合的是,這其中的張琴、李勇、汪靜三人還都曾是潤陽科技的全資子公司湖州鑫宏潤輻照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鑫宏潤")的歷史股東。
(截圖來自企信網)
2017年3月17日,無錫愛邦輻射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無錫愛邦")、潤陽科技、趙小傑、張琴、汪靜成立鑫宏潤,當時無錫愛邦持股30%、潤陽科技持股25%、趙小傑持股15%、張琴持股15%、汪靜持股15%。
2017年12月,鑫宏潤進行了股權轉讓,其中無錫愛邦將其持有的鑫宏潤15.00%的股權計人民幣450.00萬元(實繳出資75.00萬元),以人民幣75.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潤陽科技;趙小傑將其持有的鑫宏潤15.00%的股權計人民幣450.00萬元(實繳出資75.00萬元),以人民幣75.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潤陽科技;汪靜將其持有的鑫宏潤12.00%的股權計人民幣360.00萬元(實繳出資60.00萬元),以人民幣60.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潤陽科技;汪靜將其持有的鑫宏潤3.00%的股權計人民幣90.00萬元(實繳出資15.00萬元),以人民幣15.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李勇;張琴將其持有的鑫宏潤15.00%的股權計人民幣450.00萬元(實繳出資 150.00萬元),以人民幣150.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李勇,轉讓價格均與實繳出資額一致。此時,潤陽科技持股鑫宏潤67%、李勇持股18%、無錫愛邦持股15%。
2018年3月,鑫宏潤減少註冊資本至1,500.00萬元。2018年5月,潤陽科技收購了鑫宏潤剩餘股權,李勇將其持有的鑫宏潤18.00%的股權計人民幣270.00萬元(實繳出資165.00萬元),以人民幣190.9991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潤陽科技;無錫愛邦將其持有鑫宏潤15.00%的股權計人民幣225.00萬元(實繳出資75.00萬元),以人民幣86.8236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潤陽科技,價格均為實繳出資額的1.1576倍。至此,潤陽科技最終實現對鑫宏潤100.00%控股。
據招股書,潤陽科技在2017年收購鑫宏潤時形成了12.50萬元的商譽,各報告期末其商譽金額分別為12.50萬元、12.50萬元和 12.50萬元,最後一個報告期未發生商譽減值準備。
也就是說,在鑫宏潤的股權更迭過程中,張琴、李勇、汪靜三人都在其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說供應商嘉興宏潤與潤陽科技子公司鑫宏潤的名稱皆有"宏潤"二字屬於巧合的話,二者的多名股東名字"重合"也屬於巧合未免太過牽強。
不過,以上提到的李勇此人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李勇除了是潤陽科技的委託加工廠商嘉興宏潤的股東、子公司鑫宏潤的歷史股東,或還是潤陽科技的股東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鼎新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鼎新企業")的合伙人。招股書顯示,鼎新企業成立於2018年,直接持有發行人0.79%的股份,是王光海、徐文斌、李勇、趙永美共同出資持有的企業,其中李勇在鼎新企業的認繳出資比例為19.99%,間接持有發行人0.16%的股份。
綜上,如果李勇為同一人,那麼他既是潤陽科技的間接股東,同時又是其供應商的股東,而潤陽科技和嘉興宏潤之間的交易是否構成關聯交易或許值得考究。
據招股書,在選取委託加工供應商的標準方面,潤陽科技綜合考慮委託加工商的規模、產品加工質量、交貨及時性、運輸距離等因素,且定價依據是以市場價格為基礎進行協商定價。而潤陽科技與嘉興宏潤之間的交易價格我們不得而知,如果以上重名不是巧合,那麼二者之間交易的公允性也值得深思。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上述提到的鑫宏潤的歷史股東無錫愛邦。
據招股書,2019年6月末,潤陽科技應付帳款餘額第五名為無錫愛邦,金額為100.00萬元,主要為設備供應商的採購款。即無錫愛邦曾為潤陽科技全資子公司的股東,而後又成了潤陽科技的設備供應商,期間是否構成關聯交易及其交易價格同樣不得而知。
募投項目環保投入存疑
曾在2017年被投訴過廢氣外排,並被相關部門責令停止生產的潤陽科技在報告期內的環保投入呈逐年上升趨勢,分別為30.71萬元、55.20萬元及284.66萬元。
不過此次IPO,潤陽科技沒有具體提到募投項目的環保投入金額。據招股書,潤陽科技擬募資63,489.22萬元用於五個項目,其中年增產1,600萬平方米IXPE自動化技改項目投入4,768.93萬元,並獲得了長環改備2019-139號環評批覆;而年產10,000萬平方米IXPE擴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智能倉儲中心建設項目三個項目合計投入50,720.29萬元,同時獲得長環改備2019-124號環評批覆。
而根據長環改備2019-139號文件,年增產1,600萬平方米IXPE自動化技改項目總投資額不變,其中環保投資為400萬元;根據長環改備2019-124號文件,年產10,000萬平方米IXPE擴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智能倉儲中心建設項目三個項目總投資額不變,其中環保投資為1,000萬元。
除了環評批覆的環保投入在招股書中"難覓蹤跡",就連同一項目的環評批覆與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保投入都表述不一。
據年產10,000萬平方米IXPE擴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智能倉儲中心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登記表,這三個項目的環保投資為1,300萬元,比相應的環評批覆多了300萬元,兩份官方文件數據"打架",令人不解。
據悉,招股書籤署日為2020年6月16日,長環改備2019-139號環評批覆籤署日為2019年11月25日,長環改備2019-124號環評批覆籤署日為2020年10月18日,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編制日期為2019年9月。
林林總總的問題擺在眼前,潤陽科技或應該做出解釋,而此番衝擊創業板是否一帆風順仍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