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
    
    1月26日,天津首次發出支援湖北醫療隊集結令,受到徵召的醫療隊員從醫院出發。楊夢禮攝
    
    2月12日,寶坻區集中全區3000多名工作人員成立917個工作組,連夜對前期摸排出的近2萬人開展走訪調查。曹彤攝
    
    2月13日,僅用18個小時就集結完畢的天津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160名隊員在濱海國際機場整裝待發。張立攝
    天津北方網訊:由天津市委宣傳部、海河傳媒中心聯合出品,海河傳媒中心電視新聞中心承制的六集大型專題片《大考》,在天津衛視以及津雲新媒體播出後,各界反響強烈。
    這部史詩般真實記錄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過程的專題片,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全景展現天津無愧人民的答卷。製作團隊全方位、多角度採集了大量天津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第一手鮮活素材,通過「講故事」,對標誌性的現實題材進行重新挖掘。《大考》專題片實現了溫度與深度、故事與說理的進一步融合,以鮮活的事例、真實的情感,描繪了天津廣大醫務工作者捨生忘死、義無反顧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天津廣大黨員幹部踐行初心使命在大戰中勇當排頭兵,以及1600萬海河兒女勠力同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投身人民戰爭的家國情懷,深刻解讀並闡述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如何發揮顯著優勢、激發強大效能、凝聚磅礴力量,成為戰勝疫情的堅強保障。本報分上下兩篇摘登六集大型專題片《大考》的解說詞。
    第一集
    
    1月20日,也就是在「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出發的當晚,天津市委大院裡,一場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國務院對新冠肺炎疫情指示要求的專題會議,竟持續到了深夜。
    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是與會人員記憶最深刻的內容。
    中國共產黨走過來的近百年,風雨兼程,困難險阻從未停止。「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百年來不改的初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立場,也是戰勝一切的力量所在。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一次全黨範圍內的新時代總動員。幾個月後,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主題教育成果的一次大考。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保障人民群眾最緊迫的生命權、安全權、健康權,這就是疫情當前對「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最好詮釋。
    舉一綱而萬目張,悟一理而通篇明。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疫情面前,初心不忘、人民至上。這,既是命令,更是衝鋒號。
    這場疫情,對於天津,尤為特殊。三北通衢,八方匯聚的天津衛,「地當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車」,不僅是首都門戶,海陸空交匯的通衢,更是連接華中三北的咽喉要道,南北物資集散的中心。
    春節臨近,人員大範圍流動。如果不採取堅決有力的防疫舉措,天津很有可能會成為疫情的「重災區」。天津成敗,事關京津冀大局,事關首都安危。
    當大戰來臨之時,什麼樣的精神狀態,至關重要。任何遲疑,都可能貽誤戰機,錯失良機。1月21日,天津市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4日零時,天津市立即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戰時狀態、戰時機制、戰時思維、戰時方法。最高規格,全城動員,天津,迎戰大考。
    專業物品保障供應。
    做好了米麵糧油和方便食品的儲備工作。
    全市已經調配到位的應急車輛601部。
    維護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哄抬價格行為。
    持續開展轄區內的環境衛生大排查、大清整。
    採取五個百分之百的防控措施及時發現傳染源,立即阻斷傳播途徑。
    1月25日晚,天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緊急通知》:天津市所有公務人員提前結束假期,於1月27日零時前返回工作崗位,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
    「戰時機制」下,自1月24日起,天津市、區兩級17個文化館、20個圖書館,4個獨立運行的區級少兒圖書館全部閉館;94場營業性演出取消或暫停;95家A級景區、503家旅行社、3215家文化娛樂場所、在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登記備案的各級各類博物館全部關閉。
    1月27日,天津市活禽野生動物交易全部清零;所有省級長途停運。
    1月31日,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延遲企業復工和學校開學的通知》。
    2月6日,天津在全國率先部署了全市居民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設崗值守、公共場所消毒消殺、外來車輛登記管理、外來人員體溫測量。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國務院工作指導組深入天津,實地開展督導指導檢查,為天津織密築牢基層疫情防控網、加強京津冀聯防聯控、科學制定企業防疫應急預案、加強醫院感染防控等提出意見建議。
    在此之上,天津打出了一波「神操作」:從最快速度啟動一級響應,到最高規格部署「四個戰時」;從「海陸空」大戰決然處置、封控隔離,到寶坻戰「疫」挨戶敲門、萬人排查;從12小時內300名「白衣天使」緊急集結、馳援湖北,到每天24小時嚴把入京關口、守護首都大門;從黨員幹部請出列,到指揮部一份份「告市民書」、部署津城總動員;從萬名機關幹部下社區站崗、參與群防群治,到「三人兩員」進企業、幫扶復工復產……
    當我們思考一種體制是否合理,一種制度是否科學,和平時期可能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面對危機,面對戰時,往往不言自明。這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人民為中心,這個根和魂,就是我們決戰決勝的動力和目標。當人民生命健康遇到危難之際,就是戰時機制啟動之時。
    天津的戰時機制,就是在這次抗擊疫情的大考交出的天津方案、天津答卷,就是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的天津智慧、天津擔當。天津的戰時機制,正是全國戰「疫」中的滄海橫流,英雄本色。
    第二集
    
    1月21日,農曆臘月二十七,當很多人都在籌劃著春節假期,迎接庚子鼠年的到來時,天津市接連確診兩例新冠肺炎病例。
    在濃濃的節日氣氛裡,一場波及全國的疫情持續蔓延,越走越近……
    當我們習慣了歲月靜好,對戰時便多出幾分陌生;當我們看不見硝煙,對戰時難免生出一絲輕慢。但詭異的病毒、攀升的數據、刷屏的關注,分明告訴我們,這是一場必須迎難而上的遭遇戰、阻擊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特別強調,「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幹部要扛起責任、經受考驗,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
    面對這一前所未知的傳染性疾病,真隔離、硬阻斷,戰時機制下,一場科學防控的硬核之戰,在天津全面打響。
    1月22日,春節前夕,天津市衛生健康委發布了全市47家發熱門診名單。其中,三級醫院30家、二級醫院17家,將疫情阻擊在前沿。
    發熱門診是「紅區」,是阻擊疫情的第一道戰壕,是分流發熱患者,避免院內感染的「前沿陣地」,絕不能失守。疫情出現的第一時間,天津醫院1000多名醫務工作者籤下了請戰書,天津市胸科醫院、環湖醫院、天津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開醫院等醫療機構的黨員幹部和職工主動請纓。
    2月5日,天津升級加力,將防治關口再次前移。在16個區和8家市級醫院繼續增設28個發熱門診,並通過媒體每兩小時發布發熱門診就診信息,保障市民能就近找到發熱門診及時就診。
    整整10天,發熱門診順利通過驗收,此時的天津,發熱門診數量已達75個,診室總量225間,留觀隔離病房1500間。為了確保新冠肺炎患者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在海河醫院的基礎上,天津再改建醫大總醫院空港醫院、海濱人民醫院、津南醫院新址三家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如同又配備了三座「小湯山」。每家醫院醫護人員編組到位,設施配備到位,物資保障到位,生活保障到位,封閉管理到位,有備無患,準備迎戰更複雜的疫情。
    疫情防控的非常之時,考驗的正是天津應急響應的組織力。切斷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必須以硬核之力、非常之法。
    就在對天津動車客車段實行分級封控、排查的8天之後, 天津動用河東區、河北區、西青區、武清區四個隔離點,對動車客車段紅區、黃區,以及居家隔離人員實施集中隔離。
    這場400多人的連夜轉移,也是在1月25日集中隔離馬印航空OD688次旅客的基礎上,在全國率先實施大範圍人群的集中隔離。此後兩周內,天津更是迅速建立起133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完成了18500間房間的建設儲備。
    2月初,天津市武清區人民醫院出現疫情被封控後,正是由於隔離點建設充足,醫院739人得以迅速轉移留觀,最終防止了疫情的擴散。
    做什麼事,都要付出代價。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中國的很多做法硬就硬在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了第一位。這是硬道理,才會有很多硬核措施。發展為了誰,發展為了什麼,立場不同,選擇答案就不同。疫情之下,天津全力迎戰,寧可十防九空,絕不漏掉一人。最終,在嚴格的隔離措施下,天津動車客車段沒有出現新確診病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就在1月31日對天津動車客車段集中隔離的當晚,新的疫情,在寶坻出現了。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診了寶坻區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此後三天,寶坻區接連確診了四名病例。而這四名病例,都指向了一個焦點:寶坻區百貨大樓。
    一場聚集性的疫情,再次拉響了警報!
    地處北京、河北、天津幾何中心位置的寶坻區,疫情防控的成效事關首都安危。保衛寶坻,築牢首都護城河,是天津1600萬海河兒女當仁不讓的硬核擔當。
    內防輸入輸出,外防擴散,天津市快速響應,果斷作出了全力救治患者、集中隔離銷售人員、排查相關人員、交通「雙向」管控等一系列重要決策,協調全市資源聯防聯控。天津疫情防控的又一場硬核之戰,在寶坻,全面打響。
    對於寶坻來說,這場攻堅戰迫在眉睫。
    疫情尖峰時段,每天前往寶坻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的患者超過300人。寶坻區人民醫院緊急增開了2個發熱門診,同時在兩天內火速將南院住院樓改造成隔離病房,床位直線增加到141張。
    疫情面前,寶坻區人民醫院全院醫技師、護理人員320人,夜以繼日抗擊在疫情一線,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2月12日,天津市寶坻區進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最緊張的一天,繼前期地毯式搜索、破案式排查、「四包一」聯防之後,一次「面對面」的大篩查正在緊鑼密鼓地醞釀。
    2月12日,晚6時。寶坻區全區24個街鎮1個開發區、917個3人工作小組、24個突發事件處置組、12個收治組3000多人的隊伍全部出動,在1500平方公裡的區域內,針對涉區百貨大樓疫情相關人員,開展了一次地毯式無死角的萬人大篩查。
    大篩查整整持續了24小時,累計篩查出24個街鎮涉寶坻區百貨大樓相關人員19718人,其中7名發熱人員得到妥善救治。萬人大篩查,寶坻區的這場攻堅戰迅速、有序、紮實、有力、高效。
    硬核後面,是責任,是擔當。面對複雜的疫情,拱衛北京,築牢首都護城河,這是天津責無旁貸的政治擔當。面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健康,更需要捨我其誰的歷史擔當。無論採取什麼樣的硬核舉措,無論付出怎樣的犧牲和代價,都是必要的,都是值得的。這是決定我們政權性質、政黨性質的根本。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座城市就是一個陣地。人民有需要,國家有需要,戰時狀態下,天津上下齊心,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嚴格的措施、最果斷的行動,科學防控、精準施策,打贏一場又一場攻堅戰。
    第三集
    
    歲月靜好的背後,總有人負重前行。逆行中的白衣戰士,擔起生死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醫療救治工作擺在第一位,在科學精準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
    黨中央一聲令下,天津盡銳出徵。
    1月26日,大年初二,天津傳統的姑爺節。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因為一群白衣天使的勇敢逆行,而格外壯美。
    白衣如雪,奔赴武漢。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疫情肆虐荊楚,湖北告急!武漢告急!也就是從這天起,天津,這座1600萬人口的城市,舉全市之力,調派最精銳的醫療力量,先後派出包括兩支疾控分隊在內的13支醫療隊,共計1307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
    誰不知道湖北的疫情嚴重,誰不知道武漢的形勢複雜?但是,這些醫護人員紛紛請戰,不避艱險,逆行而上。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全國一盤棋,逆行千裡,只為一方人民。來不及調整,天津醫療隊迅速進駐武漢各大醫院重症病區,進駐多個方艙醫院,還遠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肩負病毒檢測重任。
    大年初三,剛剛抵達武漢的張伯禮,就扎進了紅區。然而,此時的江城,卻是滿目瘡痍。面對當時的情況,張伯禮大膽進言,中醫全方位參與新冠肺炎治療。這不是張伯禮的武斷,而是來自他幾十年來的不停探索,特別是17年前他帶隊治療非典患者的經驗。
    在國家衛健委的統籌下,江夏大花山方艙醫院,由中醫成建制接管治療。張伯禮擔任總指揮,天津第六批中醫醫療隊的主戰場,也定在了這裡。
    72歲的張伯禮,視中醫如生命。在他心裡,不僅僅是治好一個病人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能夠用一種更有效的方法,戰勝疫情,造福人類。這是醫者仁心,更是一個老共產黨員的職責使命。行醫50年的張伯禮,一直力推中西醫結合抗擊冠狀病毒。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他就帶領團隊由中醫成建制接管兩個「紅區」,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月14日,大花山方艙醫院開始接診。首批接診50多個人,每天按時服用「清肺排毒湯」,進行溫灸治療,做八段錦。三天後,八成患者退燒了。這也讓更多的患者,開始接受中藥。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中醫全面接管的江夏大花山方艙醫院裡,無一例輕症轉為重症。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深情點讚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天津醫療隊的白衣戰士們,響應總書記的號召,逆行在疫情的最前線。
    第一、二批醫療隊全面接管武鋼二院,收治患者277名,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77名,治癒出院201名,大多數重症轉輕症。
    第八批醫療隊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
    第三批醫療隊支援恩施州,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52例,治癒出院245例。
    第四批醫療隊分別馳援江岸、江夏方艙醫院。
    江岸方艙醫院休艙之際,第五批醫療隊抽調50名黨員突擊隊員,緊急支援武漢協和醫院重症病房。
    荊楚大地,天津十三支醫療隊,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召必來,來必戰,戰必勝。」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號令,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截至3月20日,天津支援湖北醫療隊在戰「疫」一線,總共建立了50個臨時黨組織,共接到火線入黨申請書440封,115人火線入黨。
    湖北,天津,戰況不同,戰鬥卻同樣艱苦。
    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根本要求,疫情開始,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一座調動起全市醫療資源的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總醫院,在天津火速成立。戰時機制,打破常規,統一指揮。以病區為單位組建了500個醫護戰鬥小隊,按照戰時醫療救治機制,實行全市一盤棋,所有高水平醫護人員、醫療專家緊急支援。
    作為天津戰「疫」的主戰場,天津海河醫院作為天津確診病例第一家定點醫院,自1月21日起,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共計136例,其中年齡最大的91歲,年齡最小的只有8歲。
    生命重於泰山,繼承著非典時期保衛海河、保衛天津的使命,此時的海河醫院騰空了所有病房、暫停了所有普通門診,全院上下組建了9批醫療隊,共計520餘人,先後深入紅區作戰。
    17年前建成的海河醫院,承載著英雄般的過去,也在書寫著今天的英雄史詩。當年的白衣戰士,如今仍然是護衛生命的逆行者。17年,初心不變。
    17年前,抗擊非典時,海河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白大鵬還是剛剛工作的年輕醫生。如今他是團隊裡的骨幹,接診了天津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在海河醫院,很多醫護人員都延續著17年義無反顧的紅區情懷。吳琦,天津新冠肺炎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攻堅時期,吳琦火線入黨。17年前的烽火歲月還未走遠,一場突如其來的新戰鬥已在眼前。面對國家的召喚,58歲的他再度出徵。
    這是一場天津所有醫護人員共同面對的急救之戰。隨著疫情的發展,高齡且合併基礎病的患者較多,救治情況不容樂觀。天津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累計重症48例、危重症12例,佔全部確診136例患者的44.1%,給醫療救治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和考驗。
    戰鬥打響後,市第一中心醫院、市兒童醫院、醫院感染質量控制中心、營養質控中心等全市19所醫院和質控中心又先後調集了69名專家,236名醫護人員,配合海河醫院和專家組,全力參與患者的救治。
    多學科、多兵種、多團隊,齊聚海河。在醫療救治指揮部統一部署下,對病區實施分級分區分層、全覆蓋、責任制管理,堅持中西醫結合,優化方案,一人一策;同時院裡組建了重症團隊、ECMO和CRRT團隊,多名醫生組團治療一名患者,探索新冠肺炎救治的天津模式。
    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因為,他們衝鋒在最危險的紅區;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因為,他們的眼裡只有患者;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因為,他們想不起自己的疲憊。那一雙雙洗脫皮的手,那一張張滿是壓痕的面龐,不必說長時間穿著厚重防護服的窒息感,不必說夜以繼日、累到虛脫的疲憊感,這些白衣戰士,還時刻伴隨著被感染的風險。
    2月27日,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天津海河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於洪志,被確診新冠肺炎。作為感染一科一病區隊長和「抗擊新冠,保衛津門」第一臨時黨支部書記,於洪志重點負責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曾多次為新冠肺炎患者進行氣管鏡、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等有創治療。
    疫情發生後,於洪志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回家了。本來可以跟隨進入「紅區」的第一批隊員撤出醫院休整,但因為心裡放不下病人,他執意留在醫院。考慮到於洪志的身體,院裡下了死命令,讓他至少休息一個星期。沒想到,只過了兩天,他又回到醫院,出現在了病區裡。
    然而,堅守在一線一個多月的於洪志,這位和傳染病打了近18年交道的呼吸科傳染病專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和他救治過的患者一樣住進了隔離病房。
    就在人們心急如焚等待他的消息時,當晚11時,於洪志在朋友圈曬出了入院後的第一張照片。這是一張他身穿隔離服的照片,照片中的於洪志面帶自信的笑容,手比V字形,配圖文字只有四個字:一切安好!
    所有的安好,都滲透著艱辛。患者康復出院的每一張笑臉背後,都是這樣的逆行者,用自己的安好,全力以赴,生死相託。
    3月10日,在萬眾期待下,經過了12天的隔離治療,於洪志康復出院。
    「不懼艱險、無論生死」,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刻,黨中央一聲令下,白衣戰士義無反顧。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廣大醫務工作者,在祖國大地無數次上演著最美逆行。他們的逆行源於對黨的忠誠堅定,源於對人民的深厚感情。當白衣天使化身「白衣戰士」,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必將徹底打贏。待到春暖花開時,這朵最美麗的花,一定是白衣天使摘掉口罩後綻放的笑容。(津雲新聞編輯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