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食用牛肉,讓日本民族拔高20釐米

2020-12-19 騰訊網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在日本,傳統的日式料理又被稱作和食,但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料理經過多次改良,現在一般認知中的日本料理不僅包括日本和食,也含有日本洋食。

日本飲食習慣的改變,不僅改變了世界的飲食文化,更改變了日本國民的體質,對日本的崛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唐代佛教傳入日本後,幾乎成為日本的國教,雖然本土也有神道教和民間傳說信仰,但佛教思想對日本國民的影響無疑是根深蒂固的。

其中,講究清淡質樸、不喜葷腥的佛教飲食習慣也在日本傳播開來。日本料理中至今都作為主要分支存在的懷石料理,最早就是源自於日本僧人。

由於日本佛教徒崇尚清淡和苦行,常常在參禪時不吃不喝,食不果腹,飽受饑寒。於是,僧人們將石頭加溫,抱在懷中,頂住胃部,用來抵禦飢餓和寒冷。

懷石一詞即由此而來。後來的懷石料理,也是儘量簡單且量少,就是為了繼承這一傳統。

古代的日本經濟不夠發達,政府有明確禁令,雖然可以適當捕魚吃海鮮,但不能食用任何陸上的肉類,包括豬肉、牛肉、雞肉等。

這條禁肉令自上元二年(675年)頒布以來,在日本流傳了一千多年。導致日本的國民體質一直都非常不好,國民平均身高僅有1.5m左右,東洋矮子的稱呼,也就因此得名了。

明治維新的數十年間,日本全國上下,在方方面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而隨著這股西學東漸的浪潮,在飲食方面,日本也逐漸開始學習西方,與西方美食發生了融合和創新。

福澤諭吉年輕時曾遊歷歐美,對歐洲和美國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他運用西學思想,創立了慶應義塾,辛苦經營,並藉此不斷傳播自己的教育理念。這便是日本現在著名的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前身。

1870年,他寫了一篇《肉食之說》,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曾患痢疾、後又靠喝牛奶、吃肉逐漸痊癒的事。

福澤諭吉在文章中提出,日本人普遍身材矮小,正是因為多年來一直不吃肉,營養發育不良,導致身體不夠強健。

而所謂的不宜殺生,更是無稽之談,日本自古就有捕鯨捉魚的傳統,吃魚和吃肉有什麼區別呢?

也許是因為這篇文章打動了當時還年輕的明治天皇,也許因為天皇本人也在社會變革的過程中認識到了日本國民體質上的缺陷。

經過天皇的親身說法,日本終於逐漸掀起了一陣食肉喝奶的風尚,吃肉並不可恥的想法漸漸被大眾所接受。

而日本國民的身高,也由明治初年的1.56m左右,提高到了1.7m。效果之顯著,不可謂不明顯。而日本國民體質的提高,自然也為日後日本尤其是軍隊戰鬥力的提高提供了幫助。

他曾寫了四十多篇鼓吹侵略中國的文章,並在文中設計了包括侵佔朝鮮、吞併臺灣、佔領東北三省等戰略構思。

從日後日本的所作所為來看,似乎都有所印證。這樣想來,福澤提出的肉食令,就頗為值得深思了。

除了早就已經日本化的中華料理,歐美比較流行的炸豬排、唐揚雞塊,還有東南亞盛行的咖喱飯等等,都逐漸被日本吸收,催生出全新的日式料理。

大和民族一向被稱作善於學習的民族,即使在飲食方面,也做到了名副其實。但進入21世紀後,日本傳統和食似乎重新煥發出新生的力量。

隨著紀錄電影《壽司之神》的全球播映,日本將匠人精神與飲食文化完美結合,重新塑造了二戰後的日本國民氣質。

提到日本美食,大多數人都能想到壽司、拉麵、蛋包飯等等。實際上,日本料理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品類,和中華料理、西餐等一樣,已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飲食風格。

即由國外傳入、經過本土化改良的美食。但日本飲食方面最大的改變,其實是放棄了傳統的禁肉政策,食肉類、喝牛奶。

傳統日本:崇尚清淡的傳統和食

日本自古便是等級森嚴的社會。在古代日本,國民的生活習慣主要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尤以唐代和明代的影響最為強烈。

以懷石料理為代表的傳統和食雖然飽含日本文化中的禪意,但對於平民百姓來說,未免不太友好。

明治維新:天皇帶頭改革

率先提出應當變革日本傳統的禁肉令的,是明治維新後日本新式教育的改革者,日本近代的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福澤諭吉。

回國後,正逢社會激變的福澤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與本國的國情結合起來,開始嘗試創辦日本的近代教育。

福澤諭吉雖然主要的歷史貢獻在教育方面,但他在日本國民的飲食習慣變革上同樣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此之前,日本雖然已經在歐美的影響下有少部分人開始嘗試吃肉,但吃肉喝奶的行為依然被人認為是粗鄙的,不被普羅大眾所認同。

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終於向御膳房下達了命令,從這一年開始,天皇開始帶頭食用牛肉。這是日本史無前例的大事,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

日本國民雖然依然很少食用大型牲畜,但普通的禽類和豬肉等已慢慢普及開來。短短的幾十年間,困擾當時軍隊已久的腳氣病,漸漸消失了。

值得玩味的是,率先提出食肉的福澤諭吉,恰恰也是日本近代第一位提出軍國主義思想的理論家。

現代日本料理:兼收並蓄,推陳出新

自二戰結束以來,日本的飲食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例如開頭提到的壽司、拉麵與蛋包飯,其中只有壽司是真正的傳統和食,而拉麵其實來自中國,蛋包飯則源於法國。

其實,日本傳統的崇尚清單的料理理念,非常適合兩人的私密會餐。同時,和食所包含的禪意與質樸的氣質,令人回味無窮,越來越受到高端商務人群和戀愛情侶的歡迎。

逐漸改良的日本料理,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兼收並蓄的態度,在世界美食之林中,獲得了自己無法替代的一席之地。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大口吃肉,讓日本人增高了14釐米
    就在昨天,我國新一輪的全國成人平均身高出爐了,調查顯示我國在18歲到44歲這個區間內,男性平均身高是169.7釐米,而女性的平均身高是158釐米。距離上一次我國調查的成人平均身高已經過去了5年,這5年裡我國男女的平均身高分別增長了1.2釐米和0.8釐米。
  • 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大口吃肉,讓日本民眾增高14釐米
    重點在於1872年明治天皇帶頭大口吃肉的舉動。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一個吃肉,能讓日本民眾整體增高。關於日本人身高變化的問題,還得從古代說起。日本是個島國,物資極度不豐富,社會長期發展緩慢。日本對於佛教的推崇比中國狂熱多了,不僅大肆興修佛寺,出現了大批苦行僧,佛教的一些行為習俗理念也被灌輸到平民生活中,要求他們崇尚節儉,杜絕享樂。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公元675年,天武天皇頒布"禁肉令",從此後長達1200來年,日本天皇屢屢頒布此類命令,日本進入禁肉時代。
  • 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吃肉喝牛奶,讓日本老百姓增高14釐米
    清朝閉關鎖國,將日本和中國的聯繫也一樣的關閉了。於是日本失去了學習的對象,同樣也失去了貿易的對象。再加上其國土本就貧瘠,體制和生產力又落後,於是這時候日本底層的貧民生活苦不堪言。 這時候的日本卻還保留著原始的自中國雪萊的幕府體制。自江戶幕府時代就一直流傳到1868年,其中最高的權利機構為將軍,而其最高的權力機關是幕府。天皇就只是一個吉祥物而已。
  • 日本人矮小的原因曝光,明治天皇帶頭改正後,李鴻章:要小心日本
    日本人矮小的原因曝光,明治天皇帶頭改正後,李鴻章:要小心日本飲食文化是一個國家不容忽視的,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吃牛肉?原因很明顯:牛肉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為國家富強提供支撐。很多人都知道明治維新,但很少有人知道日本還有一個「飲食維新」。
  • 日本禁肉長達1200年,明治天皇卻帶頭吃牛排,李鴻章:要警惕日本
    自古以來,日本就是一個不怎麼吃肉的國家。在日本2000年的歷史中,曾多次頒布禁肉令。大約在我國唐朝時,佛教傳入日本。幾乎歷代天皇都頒布過「肉食禁令」和「殺生禁令」,所以日本有 1200 年不食肉的歷史。由於受佛教「不殺生」思想的影響,日本人普遍將肉類和鮮血視為穢物,不但忌食肉類,就連牛奶也在忌食之列。
  • 日本人禁肉1200年,明治天皇帶頭吃牛肉,李鴻章:必須警惕
    ——范文瀾(中)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720,閱讀約2分鐘從歷史上看,日本人對肉類不太感興趣。兩千多年來,皇帝多次頒布禁肉令。自唐朝以來,隨著佛教的傳人,幾乎每一個皇帝都頒布過「禁肉令」,長達一二百年之久。
  • 日本禁肉長達千年,明治天皇卻帶頭吃牛排,李鴻章:此乃大清之患
    1、六世紀中葉,在唐朝時期,佛教傳入日本,日本的天皇和很多民眾信奉佛教,他們開始倡導佛法,認為殺生、吃肉都是一種罪孽,死後會下阿鼻地獄。後來,日本歷代天皇屢屢下達「肉食禁令」,歷經幾十年,日本民眾基本上已經養成不食肉的習慣了。
  • 日本百年變遷:一個飲食禁令的解除,讓日本人平均身高增加14釐米
    在英國人進行殖民運動的時候就發現日本人相對歐洲人來說非常矮小,還特意拍攝了很多的照片來嘲諷日本人。 但是現在的日本還是這樣的矮子之國嗎?根據日本2014年的平均身高調查,日本的男子女子平均身高都比1914年高了14釐米左右。其中日本的男性平均身高1.708米,和我國的男性平均身高1.718米相比已經差不了多少。是什麼讓日本在百年之內就提高了14釐米呢?
  • 男人裸露身體,女人當眾哺乳,文明禮貌的日本,以前有多亂?
    明治天皇15歲繼位,在維新志士的操縱下,立時轉變天皇形象,留德國皇帝的八字鬍,著西式軍裝,理西洋髮型,一個新時代的革新天皇誕生了。日本維新,需要變革的事情有很多,軍事、政治、文化、經濟,都在這個時代發生了大轉彎。其中一個飲食習慣,對平民來說影響至深,甚至改變了百年之後,日本人的平均身高。
  • 5分鐘搞懂什麼是日本「明治時代」!原來這些都是「明治Style」
    明治時代的銀座街景模型▋明治時代是什麼樣的時代?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即位,將年號改為「明治」,將江戶改名為「東京」,一直到1912年明治天皇駕崩為止的45年間,史稱「明治時代」。時至今日仍可以從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來體驗明治時代的生活!▋這些事情讓你很「明治Style」!喝牛奶、吃牛肉料理和洋食現在日本吃牛肉的風氣非常興盛,但在明治時代以前,日本人可是不吃牛肉的呢!這是由於日本以前的生活方式以務農為主,牛是不可或缺的好夥伴,且佛教信仰自中國傳入後蓬勃發展,日本天皇還曾經為此下達超過千年的禁肉命令。
  • 一休竟是花花公子,明治天皇允許和尚娶妻喝酒,原因竟為侵略中國
    日本和尚可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僧人,什麼清心寡欲,什麼戒酒戒葷完全和他們沒關係,然而這一切的背後卻隱藏著日本天皇的一個大陰謀。日本佛教與中國一脈相承,公元6世紀時,經朝鮮傳入日本。當時的日本僧人也是要嚴格遵守佛家五戒的。
  • 皇軍的「黑歷史」,明治初年的日本陸軍才不效忠天皇
    但是,明治初年,日本陸軍不服從天皇的例子比比皆是。竹橋兵變的先聲1878年8月23日,皇宮附近駐紮的竹橋兵營的近衛炮兵大隊,因為對西南戰爭後的論功行賞非常不滿,準備強行向天皇提出要求,200餘人發動叛亂,先後跑到近衛步兵總部和在赤坂的臨時皇居進行示威(皇居遭大火正重建),與近衛步兵和護衛皇居的護衛兵發生衝突。
  • 日本明治天皇,當慈禧慶祝60歲生日時,人家已經打過來了
    現代日本的崛起離不開明治天皇的辛勤工作。作為日本的第122任天皇,明治天皇是「倒幕運動」的精神支柱,也是阻止日本重複晚清命運的關鍵人物。正是他促成了「明治維新」的出現。
  • 「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豚」啥意思?
    1.明治養士明治,明治天皇睦仁的年號。1868年至1912年,是明治天皇的統治時期,在他統治的44年間,日本從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全部西化,變成資本主義經濟強國、軍事強國,是為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是亞洲改變弱小、自我革命變自強的成功範例,它為同種同文的中國提供了樣板,所以後來發生了康有為百日維新。
  •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
    睦仁(1852——1912年),生於嘉永五年,為日本第122代天皇。幼名祐宮,是孝明天皇第二子。萬延元年(1860年)9月立為太子,慶應三年(1867年)1月9日即位。1868年1月,以下級武士為領導的倒幕勢力發動政變,在「王政復古」口號下,將軍德川慶喜被迫將政權交還睦仁。8月,以明治天皇睦仁為首、由下級武士改革派掌權的明治政府成立,開始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通過實施「帝國憲法」和開設「帝國議會」,建立起擁有內閣、憲法和國會的一整套君主立憲形式的近代天皇統治制度。  天皇睦仁具有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利。
  • 明治政府所推行的資產階級改革,在日本歷史上稱明治維新
    明治政府實際上是地主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明治政府成立以後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措施,從而為發展資本主義開闢了道路。1868年3月,明治天皇宣布了新政府的施政綱領《五條誓文》,4月,又頒布了關於國家制度、機構的法令《政體書》。
  • 日本明治天皇巡幸最喜歡去的三個地方,那是國運所在
    1854年被美國軍艦叩開國門之前,日本的科學、醫學、兵器之術,一部分通過清朝出版的圖書而來; 一部分,通過跟隨荷蘭人學習而來,並產生了在日本歷史上影響巨大的蘭學。 但這些都是很小範圍的交往,真正洋人批量東渡,已是1860年代了。
  • 日本牛肉時隔18年重返中國,最頂級的和牛,你真的吃懂了嗎?
    每年,全世界各地都有人前往日本,只為吃一頓正宗的和牛。前不久,中國宣布解除日本牛肉進口限制,時隔18年,日本牛肉將重返中國的餐桌。廣大吃貨們也終於可以拋棄走私牛肉以及澳洲和牛,名正言順地在家門口兒吃上一口來自日本的和牛了。
  • 他是日本明治天皇的兄長,侵略中國時中彈身亡,是唯一死在中國的...
    眾所周知,十九世紀的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實現國家富強,但日本卻走上對外侵略道路,今天要介紹的人物,他的身份相當尊貴,是日本皇族,隨日本軍隊侵略中國,在進攻臺灣時,被臺灣抗日軍隊打死,是唯一死在中國的日本皇族,他就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 日本裕仁天皇離世,邀請中國派代表出席,我方回復讓日本皇室氣憤
    但國內的倒幕派和德川幕府的矛盾日益突出,為了轉移矛盾,明治天皇開始把矛頭指向了國外,到了1876年,日本和朝鮮爆發了著名的「江華島事件」。 為了擴軍備戰,明治天皇還向海軍提供了一個八年計劃。希望在八年的時間裡,投資2600萬日元,建造大小艦船32艘,因為在當時的日本人看來,李鴻章打造的「亞洲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對日本產生了嚴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