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都置頂了毒雞湯
1
昨天,發生了一件操縱輿論,最終被輿論反噬的新聞。
大意是這樣的:
前兩天,在清華大學飯堂,一名2019屆的女學生與一名2020屆的男學生發生矛盾,女生堅稱男生摸了自己的臀部,男生則極力否認,二人的動靜引來了學校保安,最後保衛處決定在第二天調查監控,弄清真相。
然而,監控還沒來得及查,么蛾子就來了,就在當晚,女生在朋友圈和清華樹洞上發起了網暴,將男生的個人信息爆了出來。由於性騷擾性質惡劣,容易吸睛,短時間內,幾乎全清華的人都知道了這個「鹹豬手」學姐的小男生。
然後,全案最具爭議的一環在第二天就來了:第二天,學校調查了當時的監控,發現原來男生並沒有碰觸女生,而是他的背包蹭到了女生的臀部。
一瞬間,女生由受害者,變成了不分青紅皂白網暴別人的眾矢之的。
無奈之下,女生刪除了在朋友圈和樹洞發布的內容,並作了澄清聲明。
然而,這樣處處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的說法,似乎並沒有令大家滿意,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眾人,此時將又將矛頭對準了她。
有人爆出了女生和輔導員的對話,從對話內容看來,的確令人覺得她沒有什麼道歉的誠意,不出意外地被人罵成了雙標。
之後,在知乎上,有人以匿名的身份,用受害男生第一人稱的視角寫下了事件的全過程,其中「就留下遺書以死證清白」這句話又被無數看客利用,說女生差點逼死男生。
對此校方還專門作了回應:兩人已經和解了,知乎那個帖子不是男生寫的。
然而,看客和營銷號的腳步顯然不會就此停下,這件事已經由清華大學內部發酵到了全網,有人挖出女生的照片,「普通且自信」這個詞,前一天還用在被她網暴的男生身上,今天就被人用在了她自己身上。
還有人抓住她的性別和藝術生的身份借題發揮,故意挑起對立,極盡謾罵嘲諷之能事。
有一說一,女生的行為自然是不對,但事情發展到現在,網友們的討論已經遠遠超出了就事論事的範疇,變成了單純滿足陰暗心理的人身攻擊,下一步人們又想做什麼呢?
難道真要女生也社會性死亡,甚至一死了之,大家才滿意嗎?
整件事最發人深省的,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操控輿論傷害他人的方式,本就不該被如此濫用,方法錯了,無論最初動機是什麼,最終都不可能得到好的結果。
可惜的是,有這種覺悟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2
社交媒體的發展,令「曝光」這個動作的成本,變得無限接近於0。
要是以前,人們想要曝光什麼東西,通常都是事態嚴重、投訴無門、拉鋸很久之後才出此下策,還需經過媒體記者等等的查證審核。
但現在,似乎上面的這些條件都不需要了,只要有一臺手機,在社交媒體上一發,幾個小時內就人盡皆知。
儘管我們知道,社交媒體發的東西都是一家之言,不能太當真,但情緒的因素又令人很容易相信這些言之鑿鑿的話。
於是,各種驚天新聞被曝光,隨後又快速反轉打臉的事情層出不窮,隨便一搜,每年都有反轉新聞盤點,其中大部分都是些經社交網絡發酵出來的謠言。
2020雖然還沒過完,但之前我們也討論過不少反轉案例了,如梁穎的羅生門,以及「大學生因家貧偷外賣」等等。
遠的不說,就在清華學姐被網暴的同一天,上海警方在網上闢謠,之前一起傳得沸沸揚揚的校園強姦案是假的,有人看見一輛停在樓下的救護車,就腦洞大開,編造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強姦案。
網絡時代,造謠就是那麼簡單。
社交媒體的確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對罪惡的揭露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那些魚目混珠的謠言,也對人造成了切切實實的傷害。
作為普通人,面對這些複雜的信息,還真的要擦亮眼睛,不要令自己成為插向無辜者心口的那把刀。
我們曾經不止一次強調過微博報警的正確用法:
報了警,警方不受理或處理不當,投訴無門,才能用網絡曝光的手段。
而不是連報警這個最重要的流程都不做,甚至連事實都沒查清楚,就在網上烏泱烏泱地操控輿論,試圖引起別人的關注,這樣對案情起不到積極作用,而且一旦事實出現反轉,那就是妥妥的造謠以及浪費公共資源了。
這也可以成為我們普通人判斷一個事件,是事實還是謠言的第一步:看當事人報警了沒有。
如果真的發生了重大的事件不報警,反而有閒心在網上發帖,那很大可能就是編造的謠言,至少是隱瞞了一些對自己不利的信息,經不起警方的推敲。
而如今頻繁出現的各種反轉案,似乎也在向我們展示這樣一個事實:輿論曝光這個武器,似乎已經被某些人玩壞了。
我們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現在造謠的犯罪成本,是不是也太低了呢?
3
一個反轉案的經典流程就是:
有人在網上曝光驚天醜聞——輿論發酵——警方介入——反轉——曝光人溜了。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警方在這裡起到的作用,實在太少了。
在很多反轉案中,警方起到的就是一個證明的作用,調查證明當事人的說法是否屬實,要是不屬實,就官方闢謠,以正視聽。
這樣做固然沒錯,但很明顯,在責任追討這個環節中,警方其實是缺失的。
這有點像傳統「以和為貴」的原則,事情沒清楚之前給你弄清楚,弄清楚之後,好了,別再瞎鬧,各找各媽去。
不僅是警方,很多被誣陷的當事人也是這樣的,像之前的羅冠軍,像這次的學弟,一是怕對簿公堂太麻煩,二是覺得畢竟不能趕盡殺絕,澄清誤會之後就好了。
站在道德的角度,我們可以讚賞他們的風度,但站在法律的角度,客觀上是對潛在犯罪的一種縱容。
這導致了一種風氣:造謠誹謗零成本,微博報警效果強勁且無副作用,無數人拿著輿論曝光的大刀,不由分說地揮向自己不喜歡的人。
因此,個人覺得,要想令這種風氣不再蔓延,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誹謗的犯罪成本。
令人有所忌憚,我們以和為貴實在太久,是時候拿出點公事公辦的精神了。
針對誹謗方面的法律不是沒有,但現在通行的做法就是,除非受害者提出控告,否則警方不會管,但眼看著近年來這方面的惡性事件越來越多,警方也浪費太多的警力來處理這種破事,是否也應該考慮一下,對那些證實是惡意誹謗的人追究法律責任,以儆效尤呢?
網絡時代信息太複雜,要考量的因素也太多,但只有令網際網路不成為法外之地,我們才有可能重拾秩序和安寧。
現在看著網上天天曝光,又天天反轉,又天天讓子彈飛的情景,真的令人太心累了。
我就想看點靠譜的新聞我容易嗎?
無論如何,最後,還是和大家共勉一句:
理性衝浪,相信警方,哪怕大環境我們一時間沒法改變,也千萬不能成為那個作惡的人啊。
文 | 毒哥&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