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學弟對學姐的騷擾並不存在,但是很多人在網上對她的騷擾,卻是存在的,而且變本加厲。
一位「清華學姐」連續多日出現在網絡熱搜。網傳清華美院一名女生懷疑一男生在食堂對其「性騷擾」,觸碰自己的臀部,把「學弟」當場「抓獲」。男生否認,最終學校調出監控,發現男生是清白的。
在全世界範圍內,性騷擾的處理可能都面臨舉證難的問題。電車上抓「痴漢」有時候也會抓錯,女性感到被侵犯,但是人多手雜,抓到的那一個可能並非嫌疑人。被抓住的人要面臨著調查,有時名譽也會受到影響。幸運的是,此事因為監控,學校查明了真相。
如果只是這樣的敘述,就不算什麼大事。問題在於,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學姐」將學弟的一些個人信息曝光出來,稱要讓他在朋友圈「社死(社會性死亡)」。學姐發動的「網絡戰爭」,導致事件澄清後網友對學姐發起憤怒的譴責和人肉搜索,並讓她上了熱搜。
「社會性死亡」或許真的出現了,不是學弟,而是學姐遭遇了殘酷的網際網路暴力。
這件事的特別之處在於,學姐明知道網絡力量的可怕,她要用網絡力量來懲罰那個「騷擾者」。從言語上看,作為一個「受害者」,她沒有傷心或者脆弱,而是有種找到戰場的「快意」。
網友對她的反感也在這裡。騷擾行為尚未證實,就發動戰書,讓對方「社會性死亡」。等真相大白,女生也只是含糊表示應該「相互道歉」。
↑ 圖自瀟湘晨報。
悖論在於,網友對「學姐」的批評,本來是正確的、正義的,但最終也發展成了「網絡暴力」。很多人對「學姐」發動人肉搜索,甚至嘲笑她的外形和長相,甚至深挖她的中學成績——儘管學弟對學姐的騷擾並不存在,但是很多人在網上對她的騷擾,卻是存在的,而且變本加厲。
在譴責學姐的同時,不少人又夾雜著自己的欲望和私心,最終善意變得越來越稀薄,發展為一種網絡狂歡。如果說,最初學姐對學弟的命運有一種可怕的冷漠的話,網友對這位學姐的命運,又何嘗不是冷漠?這就是網絡暴力的可怕之處。當群嘲出現,它一定是非理性的、失控的。它會出現難以預料的後果。
這事對「清華學姐」當然是一個教訓,她也應該明白,所謂「社會性死亡」一點都不好玩,它是實實在在的傷害。當時的局面,她並不需要借用網絡力量,也能為自己維權。不過,她現在需要的可能是另外一種思維:網絡帶來的「社死」,就像暴風雨,過去就是過去了,希望她內心不要在被痛擊後留下太深的陰影。
人們都需要反思。事實上,很多網友幾乎複製了「學姐」的錯誤:非理性的、缺乏同理心的、一哄而上的網絡譴責,不會讓世界變得更加和平。這樣的傷害已經太多,人們必須學會從「個體」的角度進行發聲,必須擁有一種反省的視角——在網絡暴力中,我該站在什麼位置?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米塘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