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第十六回中描述,劉備被呂布趕出徐州之戰,是非常著名的一次戰役。它也是相當不可思議的一次戰爭。因為在此次戰爭中關羽、張飛、劉備悉數上陣,卻打不贏高順和張遼,這是為什麼呢?演義這樣記載:
卻說高順引張遼擊關公寨,呂布自擊張飛寨,關、 張各出迎戰,玄德引兵兩路接應。呂布分軍從背後殺來,關、張兩軍皆潰,玄德數十騎奔回沛城。
按照常規來說,劉備、關羽、張飛的武力值可是不容小覷的。三國人物的武力值排行榜中,劉關張三個可是遠在張遼之上的,而高順的知名度就更加小了。但是歷史就是這樣不可思議的,
他們三個悉數上陣確實是輸了,是他們能力出現了問題嗎?還是有什麼不可抗拒的因素?以下依據相關資料,簡要分析。
想要探尋其中的原因,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這件事情的背景。
在《三國演義》第十六回中這樣記載。張飛奪去呂布從山東買的好馬一百五十匹,呂布出兵討備,備欲送馬講和,呂布聽陳宮之計,不允許。劉備衝出重圍往許都投曹操。曹操不殺劉備,並贈送給兵、糧,使他領豫州牧,屯小沛。張繡從賈懷計降操,又因操霸佔叔父張濟妻鄒氏,而與曹操反目。曹操敗師淯水,于禁打敗張鏽。
操賞封于禁,責夏侯淳治兵不嚴之過。操痛哭為保他而死的典韋,不痛子侄,感動上下」。呂布被劉備手下搶奪馬匹,以及他投靠曹操的行為惹怒,於是派遣手下中郎將高順,及北地太守張遼出兵進攻小沛。
在此次交戰中劉備慘敗,還使自己的妻子兒女再一次落入了呂布手中。細數劉備手下的大將,劉備、關羽、張飛三個赫赫有名的,驍勇善戰的武將齊上陣。卻還是沒能夠戰勝,反而還輸得很慘,這結局似乎確實有些不可思議。但是通過我們接下來的分析,你或許就會覺得並沒有那麼意外了,反而是覺得情有可原。
關羽、張飛、劉備的個人能力都很強,但是在戰場上並不是只有他們三個上去單打獨鬥。
他們還有手下的士兵,要大家一起衝鋒陷陣。說起他們手下的士兵,就是我們想說的這場戰役勝敗的原因了。此時的劉備的手下也有士卒一萬多人,說來也是可以抵抗的。但是讓我們來看一下呂布方面派來的陣容,或許我們就不會這麼說了。張遼一位攻守兼備、作戰勇猛的名將,作戰經驗豐富,所統率的很可能是呂布手下精銳的騎兵部隊。
從其中記載來看,關羽雖然驍勇善戰,但還是沒能抵抗張遼高順的夾擊。關羽作為劉備方面的代表,來對抗張遼率領的鐵騎。對三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呂布派出的這支鐵騎軍是多麼威武,而劉備這邊的就顯得無力對抗了。所以就算關羽自己再驍勇善戰,再勇猛無敵,也是無力招架的。
再看呂布派來的另一個人——高順。
他所率領的軍隊,就更值得一提了,那就是眾所周知的陷陣營。這支隊伍可是為呂布的生存發展,做了巨大貢獻的。據《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載:(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從其中的評價我們不難看出,呂布陣營的戰鬥力,以及他們的殺傷力很高。再看看他們的裝備,一看就是訓練有素的一支精銳步兵。
而與之對抗的,則是關羽和張飛率領的一支步兵隊伍。儘管他們人數也不在少數,大約有一萬多人。但是他們幾乎都是剛剛參軍的新人,沒有什麼作戰經驗,更不要說戰鬥力了。儘管張飛和關羽他們兩個的個人實力都很強勁,但是整體實力不如人家。個人能力再強又有何用呢?所以,敗下陣來也是情理之中的。
綜合以上分析,其實關羽、張飛和劉備輸了,是一件我們意料之中的事情。俗話說:一支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即使他們三個的個人能力再強,而整體實力不如人家,輸掉戰爭也是合乎情理的。所以並不是他們三個能力有什麼大問題,只是現實的一些客觀的不可抗拒因素使他們敗下陣來。
同時,通過這次戰役我們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整體實力的提高和能力的強勁同樣不容忽視,否則只會畸形發展,最後還是很難站穩腳跟。
你是如何看待關羽劉備張飛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