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與英語誰能成為地球通用語#
近日西方某論壇上討論起東亞的虎文化,並談到了老虎額頭上的花紋與漢字「王」的關係,外國人感到很神奇,中國人居然能從老虎身上獲得靈感創造出「王」這個字,這個漢字造的太好了,老虎是力量的象徵,用它額頭上最明顯的符號作為文字,如同西方的家族紋章,這簡直是天才的創造!
學習中文的外國人雖然少,但痴迷漢字的外國人可不少。有一個理察.希爾斯的美國人痴迷漢字20年,創建了字源網,專門研究漢字的起源和發展,其對漢字的痴迷令人動容。世界上有很多熱愛漢字的外國人,他們通過自學掌握了不少漢字,每天在網上討論漢字的構造和寓意,樂此不疲。還有很多外國人把漢字刺在身上,認為漢字很神秘,像神秘學中的符號。而學習英文的中國人雖然多,但沒聽說誰痴迷英語。可見,漢字比英文要有趣的多!
漢字到底有何魅力能讓外國人痴迷?而英語等表音文字為何沒有痴迷者?漢字不僅是工具,英語僅僅是工具!
1、漢字是圖畫,而英文是符號
英文是交流的工具,它由26個字母構成,簡單易學,沒有太深厚的文化內涵,簡單的同時也顯得非常單調,在人眼裡英文只是一串串拉丁字母的重複出現、反覆出現,沒有其它。從26個字母中,你看不到天地萬物,看不到宇宙輪迴,更看不到日月星辰。
而漢字則不同,它的每一個字不僅是符號和工具,更是圖畫。如山、川、水、馬、鳥、龍、虎都是對事物的簡筆畫,非常形象、生動。與中文的靈動相比,英文就顯得單調、枯燥的多!
是圖畫必然有意義,畫的是什麼?為什麼這樣畫?猜測古人創造漢字的想法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外國人學習漢字的時候很像是在做猜謎遊戲,很好玩,很有趣!
更有趣的是漢字還可以根據畫面理解,賦予新的意思。比如「囧」這個漢字,原意為光明,前幾年有人發現這個字很像一個人的面部表情,耷拉的眉毛,張開的大嘴巴,活脫脫是一個尷尬之人的面部特寫,於是「囧」被賦予了「鬱悶、悲傷、無奈、尷尬、困窘」的新意義。
2、漢字是藝術創造,而英文只是聲音記錄
英文本質上就是把英語的聲音用符號記錄下來,為的是書信交流和記錄留存,目的性非常明確,也非常直接。而漢字除了具有英文的功能外,它還是藝術創造!
眼前有一棵樹你怎麼把它用筆記錄下來?如果是一片樹林呢?一片森林呢?
如果是外國人,會花費幾天的時間用筆畫一棵樹、一片樹林、一片森林,而中國人會用一分鐘寫下三個字:「木」、「林」、「森」!因為「木、林、森」三個字是古人通過藝術創造給我們留下的遺產,一棵樹是「木」,兩棵樹是「林」,三棵樹是「森」,是不是很有道理?
每一個漢字都是古人的藝術創造,帶有藝術的氣息,值得細細品味!
3、漢字蘊含了古人的思想,而英文只是符號
英文單詞與思想有關係嗎?有嗎?沒有!
中文除了是一門語言,更蘊含有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從漢字中我們可以窺見古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以及對萬事萬物的看法。
「武」:止戈也,「武」本是暴力,中國人卻用它表達反對暴力的思想;
「家」:房子+豬,有房子遮風擋雨,養頭豬吃肉,這就是幸福的家,古人對幸福的定義真純樸;
「美」:什麼是美?漂亮的臉蛋?珍貴的珠寶?優美的風景?都不是,古人認為長大的羊羔最美!
「好」:何為好?美麗的女子就是「好」!
從漢字中我們可以窺見幾千年前古人的質樸思想,這是何等令人興奮的事情?而從英文單詞中你能窺見什麼?什麼都看不到!
4、漢字中有歷史、有故事,英文單詞中有嗎?
漢字作為一門傳承了數千年的古老語言,它在漫長的歷史中沉澱了太多歷史和故事。簡單幾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就概括了一個曲折離奇故事、一段歷史,令人沉迷!
眼中釘、莫須有、破天荒、守株待兔、指鹿為馬、殃及池魚、相濡以沫、東施效顰、朝三暮四、邯鄲學步、坐井觀天……,這將故事和歷史凝聚成幾個字的本事也只有漢字有,英語能做到嗎?
學漢字也是在學歷史,看故事,令人樂在其中!
可見,中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漢字是人類了不起的創造,沉迷於這樣一個有趣、博學、深邃、堪稱藝術品的文字並不令人意外!
最近從網上瀏覽了一下孔子學院的教材,內容太無趣了,難怪別人不想學。應該把歷史和故事融入進去,學指鹿為馬、口蜜腹劍顯然要比學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有趣的多!
城市、經濟、科技、地理、人文,歡迎關注猴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