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變:報紙的新媒體革命

2021-01-08 donews

面對新媒體的衝擊和挑戰,都市類報紙如何求新圖變?又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升級轉型和華麗轉身,從而獲得可持續發展?帶著這樣的命題,8月28日至9月2日,來自全國35家省級晚報(都市報)的總編輯和4家門戶網站的負責人,在貴州貴陽參加了第17屆全國省級晚報(都市報)總編輯年會。

本屆年會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日報報業集團、全國省級晚報(都市報)研究會主辦,《貴州都市報》、貴州都市虎子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承辦。60多位媒體人在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之後,對於都市類媒體的突圍和走向,大多持樂觀態度。多數與會總編輯認為,如能固守本業,強化主流話語權,又能從新媒體中汲取營養,為我所用,傳統媒體有望實現第二次「蛻變」。

危機:狼來了,地位受衝擊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類開始進入「快速點擊閱讀」時代。正是依靠傳播速度快、受眾面廣、互動性強等特性,網絡已成為新時代寵兒。傳統紙媒的地位因此受到了猛烈衝擊,甚至有人預言「報紙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消亡」。

「狼來了!」近年來,面對新媒體咄咄逼人的架勢,傳統媒體人幾乎一夜驚醒,有了深深的危機意識,開始為傳統媒體謀劃出路。

在這樣的背景下,第17屆全國省級晚報(都市報)總編輯年會的舉辦,恰是時候。

這是中國報媒一年一度的盛會,每年將各家媒體老總召集在一起,提供平臺讓他們共商報業發展大計,分享辦報經驗,至今已成為都市類報紙的一道傳統盛宴。

今年的主題「豹變:報紙的新媒體革命」引起與會總編輯的熱議,不少與會總編輯認為,傳統報紙與新媒體的關係不能用「革命」來形容,兩者更多的是競合關係。

「豹變」原意為「文字精練簡潔,使文章更加精美」,又為「報變」的諧音;而「革命」又頗有激進色彩,年會的主題中出現這樣引人注目的字眼,立刻引來關注。正如東道主、《貴州都市報》總編輯孫雁鷹所言,這或許能反映出都市類媒體人的某種心態,在新的競爭態勢下,新媒體的迅猛發展,給都市類媒體人內心帶來的激烈動蕩,技術變革催生了新媒體,也必然會推動紙媒的革命。

突圍:共生共榮,擁抱新媒體

那麼,傳統媒體如何看待新媒體的步步緊逼?在主持年會論壇時,孫雁鷹的話頗具代表性:「新媒體正以不可阻擋之勢,改變著我們的閱讀習慣,蠶食著傳統媒體的市場,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危機感,但另一方面,正視新媒體的挑戰,主動地擁抱新媒體,在競爭中共同發展,共生共榮,這也是我們化被動為主動的方式。」

不排斥不拒絕,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舊,這也就是主辦方邀請4家門戶網站參會的原因所在。

事實上,從草莽年代一路走來,都市類報紙從不畏懼挑戰,更勇於嘗試,頗具創業精神。特別是一些已成為所在地區「龍頭老大」的都市類報紙,早就開始探索與新媒體的合作和融合問題了。

河南《大河報》將96211呼叫中心,從發行延伸到了家政、電商等服務內容,並由此衍生出社區網站,年收入達到400萬元,此後,《大河報》還和通訊商合作開設3G網生活門戶網站,組建專門團隊經營官方微博,目前初見成效。

福建《海峽都市報》將報料平臺968111,發展成了一個提供各項生活類服務的最大平臺,今年預計能實現500萬元的贏利。

東北第一大都市報《遼瀋晚報》早在幾年前就介入手機報,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儘管各家都市類報紙發展程度不一,但這些年來,幾乎都在嘗試新媒體以期實現突圍,這幾乎成了一個普遍的行業態勢。在與會的總編輯看來,目前這樣的融合雖沒有形成新的贏利模式,但從大方向上看是對的。可以預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紙媒的權威性和公信力,都是新媒體無法取代的。

堅守:內容為王,向主流轉型

「紙媒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話題,而是全世界都在共同討論的問題。」全國都市報研究會會長、《大河報》總編輯王守國打氣說,對於紙媒的發展一定要充滿信心,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和發展,都市報媒體已具備了較為廣闊的新聞資源、人脈資源,這一點是其他媒介所無法比擬的。

在《遼瀋晚報》總編輯彭寧看來,與其他媒介相比,看似「夕陽西下」的紙媒其實存在著更多的發展機會,還有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也能找尋到新的贏利點和增值空間,關鍵是要從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中汲取營養,為我所用。

無疑,堅守本業,內容為王,這是年會上的又一個共識。在挑戰面前,唯有讓自己更強大,才是不二的選擇。《北方新報》通過創辦地方版,向內蒙古東部區和西部區兩個方向擴張,穩坐了地方老大的位置。《齊魯晚報》目前的主要精力是進行地方版的拓展,幾乎在每個城市都開設地方版,依託各地的記者站,進行報紙拓展,在廣告收入方面的表現較為明顯。

近年來,一方面,大部分都市類媒體在佔領都市制高點之後,著力進行外部市場拓展,以擴大規模和影響。另一方面,靠「打打殺殺」社會新聞起家的都市類媒體,已在慢慢向「主流媒體」方向轉型。

所謂的「內容為王」,一直以來,支撐都市報媒體發展最有利的因素無外乎就是內容。對此,《南方都市報》執行總編輯任天陽有一個論斷。他說,全媒體≠全體,也≠全能,紙媒內容品質的提升依然是未來發展重點。

《南方都市報》的轉型從2005年開始,經過7年的曲折路程,構建起了一個包括報紙、雜誌、網站、微博、音視頻製作等在內的全媒體集群。任天陽認為,這一切產品的核心都是《南方都市報》,離開了《南方都市報》,全媒體就成了無本之木。近年來,包括《南方都市報》在內,從主攻社會新聞轉向時政新聞、深度報導和評論等高品質新聞產品,都市類媒體的轉型有目共睹,只有擁有主流讀者,強化主流話語權,都市類媒體才能真正實現華麗轉身。(通訊員 何星輝)

★精彩發言

《新安晚報》總編輯丁傳光:在新媒體面前,紙媒喪失了新聞第一時間的發布權。面對挑戰,我們要研究如何用報紙的優勢來和新媒體進行「搏鬥」,回歸報紙的本質,重新研究讀者定位。

《錢江晚報》副總編輯楊憶華: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蠶食鯨吞併不意味著傳統媒體難以生存。傳統媒體最大的優勢和資源是公信力,紙質媒體「白紙黑字」是逃不掉的。

《江南都市報》副總編輯熊激文:消費者是衣食父母,內容製造是傳統媒體的強項,媒體也應該多關注消費者的閱讀方式和購買方式的改變。

《楚天都市報》總編輯韓少林:傳統媒體可以在堅守新聞真實性、強化差異性、追求差異化、彰顯新聞的深度等方面多做文章,相信仍大有作為。

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投資公司董事長壽光武:未來報紙要實現轉型,需堅持三個出路;一是堅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堅持媒體品牌的公信力;二是探索多元化產業,增加新的贏利點;三是探索報網融合。

生活報社社長包民權:辦有主張的報紙,做有魅力的新聞;具體就是在細分讀者群體上下工夫。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四大豹變車型:它們驚豔了時光,也驚豔了我們
    我們同期推出了《2020年度四大豹變車型》、《2020年度三大豹變品牌》、《2020年度三大豹變營銷事件》評選。「豹變營銷事件」——汽車品牌的成長豹變離不開營銷創意與活動,在2020年非常時期,他們賦予汽車以生命 ,以靈魂。
  • 木心《豹變》:君子的人生,是一個由弱變強的過程
    《豹變》一書,是木心晚年的作品,它的出版亦是先生的夙願。他在世時就跟友人提議,到時使用這個書名。這兩個字,源自《易經》:「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所謂豹變,是一個緩慢的由弱變強的過程。 品讀《豹變》,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位藝術家的精神成長史,也可從中習得一個人由醜變美、由弱變強的思路。
  • 2020年度三大豹變營銷事件:它們成就2020汽車界教科書式營銷
    豹變2020"今天我們推出《2020年度三大豹變營銷事件》,如果說年度豹變車型是對匠人精神的致敬,那麼豹變營銷事件則是對汽車人創意精神的禮讚。好的營銷策劃總是源於熱愛,勝在出其不意,卻又讓人回味悠久。2020年度三大豹變營銷事件:哈弗大狗網上徵名、五菱宏光MINI跨界喜茶、起亞K5凱酷 Z世代營銷。2020年中國汽車人突破常規,大膽嘗試,這三起營銷都是跨界思維的碩果,讓人印象深刻、一眼萬年。
  • 世界上第一份報紙出現在公元前60年,我國第一份報紙出現於何時?
    前幾天從一個朋友那裡拿了幾張報紙,雖然已不看報紙好多年,但是對於報紙還是很親切的,而且這份報紙是尚未發行的報紙,離發行日期還有幾天,所以反而感覺有點兒特別。想到報紙,所以今天就想給大家講講有關於報紙的歷史吧。
  • 2020年度三大豹變品牌紅海市場殺出重圍站在中國首次平視世界
    年度豹變品牌是從量變到質變,從好到強。與年度豹變車型和年度豹變營銷不同,豹變品牌的涵蓋的變化更大,它是消費者對一家企業信任的總和。2020年度三大豹變品牌,我們選擇了:比亞迪、吉利和紅旗。他們不是因為時間久而榮登此榜,他們是因為向自己下手最狠,在世界最激烈的汽車世界中拼殺的倖存者。但也因為這個市場,在2020年他們有了平視世界汽車工業的機會。
  • 2020年度三大豹變品牌:紅海市場殺出重圍,站在中國首次平視世界
    年度豹變品牌是從量變到質變,從好到強。與年度豹變車型和年度豹變營銷不同,豹變品牌的涵蓋的變化更大,它是消費者對一家企業信任的總和。2020年度三大豹變品牌,我們選擇了:比亞迪、吉利和紅旗。他們不是因為時間久而榮登此榜,他們是因為向自己下手最狠,在世界最激烈的汽車世界中拼殺的倖存者。但也因為這個市場,在2020年他們有了平視世界汽車工業的機會。
  • 拋開行業和時代,換個角度管中窺探幣安「豹變」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幣安最新資訊 > 正文 拋開行業和時代,換個角度管中窺探幣安「豹變」
  • 《中國紀錄》新媒體:腳踏中國大地,筆繪萬物蒼生
    文/唐麗姿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傳播進入web3.0時代,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日漸衰落,紙媒紛紛尋求轉型,前有《人民日報》建立中央廚房,後有地方各級媒體打造縣級融媒體中心,整合區域內的傳播資源
  • 青年毛澤東這樣辦「最有分量」報紙
    原標題:青年毛澤東這樣辦「最有分量」報紙   《湘江評論》是毛澤東創辦並親自主編的第一個正式報紙,是五四時期以湖南學生聯合會名義在長沙出版發行的一張四開四版小型報紙,每周一張。縱觀報紙文字,無論是長篇大論,還是短小隨筆,都始終貫徹了這一宗旨:反帝反封建,倡導民主與科學。   第二,視野開闊,目光長遠。報紙報導宣傳立意高遠,文章都是關於一些大事件,捕捉的都是熱點問題,所發議論高屋建瓴,對問題的剖析入木三分。報導涉及的範圍也不只局限於湖南,而是放眼全中國全世界,充分體現了青年毛澤東的眼光和智慧。
  • 報紙大面積破產,中國4000多家電視臺離倒閉還有多遠?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報紙蓬勃發展,報導著國家建設成就的方方面面,書寫著民生民意,報社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但是隨著新媒體、智慧型手機以及網絡直播的出現。報紙大面積破產,中國4000多家電視臺離倒閉還有多遠?
  • 新媒體時代,人們的知識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小?
    01新媒體時代,人們的知識差距越來越大。由:辯論賽內容有感而發新媒體時代之前的傳統媒體時代,人們只能通過電視機,報紙,雜誌,書籍等途徑來獲取知識,途徑較少,種類少,想要獲取更多知識或者信息量是比較困難的。而在科技迅猛發達的今天,人人手持智能機,一個小小的軟體就能被推送不盡的新聞資訊、當下熱點等等。
  • 你還看報紙嗎?紙媒再迎休刊大潮,你家牆上將無報紙可糊!
    【紙媒再迎休刊大潮:十餘家紙媒宣布2020年1月1日起休刊】每到年末,紙媒寒冬的論調便不絕於耳,2019也不例外,紙媒的告別仍在持續上演,多家報紙悉數休刊。但是也會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無論新媒體怎麼發達,還是喜歡紙媒,看電子書始終缺乏了紙媒的質感、厚重感、歷史感,新媒體更迭太快,裡面充斥著太多的浮躁、虛假。閱讀還是會選擇紙媒。但其實不管紙還是電子,都只是內容的載體,文以載道,容器是什麼,又不重要,該留下的都會留下,沒有價值的連篇累牘也留不下。
  • 在紙媒休刊算不上新聞的時代,這些報紙的斷舍離依然牽動人心
    12月30日,《天府早報》刊登休刊啟事,報紙於2020年1月1日起休刊,官方微博微信仍繼續更新。《天府早報》是四川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的一張綜合性都市日報,也是成都報業市場上繼《成都晚報》3月30日休刊後第二家宣布休刊的都市類報紙。 12月31日,《生活日報》在頭版刊發了題為「是告別更是相約」的文章,表示就此與讀者在紙上告別,新媒體矩陣由《齊魯晚報》接續運營。
  • 「2020中國新媒體扶貧十大優秀案例」發布
    原標題:「2020中國新媒體扶貧十大優秀案例」發布   樹立新媒體扶貧標杆 拓展新公益實踐領域   「2020中國新媒體扶貧十大優秀案例」發布   在11月19日下午舉辦的2020
  • 報紙為什麼會死?這篇文章說得夠狠!
    03現在還不死的報紙又如何?有些報紙發行怎麼解決?向每一個員工下達訂閱量,訂不出幾百份就下崗。現在紙媒裡面的人,又是些什麼人呢?在紙媒煉成功力的人,分流到了各行各業,新媒體或者營銷圈,或者創業,留下的人天天詛咒:要死了、快死了、快要死了、趕快死!紙媒是被媒體人自己咒死的。
  • 重慶《新華日報》號外,最早報導日本投降的報紙
    報紙為日報,對開四版。1938年10月22日武漢三鎮淪陷,當日,《新華日報》堅持出版完最後一期報紙後,奉命跟隨八路軍辦事處撤出武漢西遷重慶。現在歷史研究機構,習慣把這一時期出版的報紙稱為「《新華日報》武漢版」。
  • 一張報紙定乾坤,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憶長徵
    7月27日下午3時許,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重走中國西北角」採訪接力活動甘南線採訪隊伍乘車至隴南宕昌縣哈達鋪鎮,參觀全國愛國教育示範基地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學習長徵歷史,追憶革命先烈。尤為重要的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在這裡獲知了陝甘還有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重大喜訊,從此開啟了落腳陝甘暨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徵程。」講解員王許娟介紹說。紅軍在到達物資豐富的哈達鋪之後,不但改善了夥食,還在當地發現的《大公報》上得知陝北後紅軍根據地的消息。「飢餓是致命的,其實比飢餓更致命的是,紅軍長徵究竟要向哪裡去?」
  • 預見2021,三大趨勢管窺家居行業豹變
    迎接2021,預見未來,讓我們在過去的歷程中管窺泛家居的2021年豹變。一、由單渠道向多渠道、全渠道蛻變網際網路工業革命裹挾電子商務洶湧來襲,精裝修商品住宅滲透率提升和整體裝修的大勢所趨,家居消費場景愈趨多樣,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所呈現的結果是:線上分流、產業鏈上遊層層截流,實體終端自然客流下滑,單一渠道紅利消退。
  • 晚清報刊業凋敝,為何于右任先生創辦的四份報紙卻為大眾喜愛?
    于右任像于右任是著名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宣傳家,在辛亥革命前致力於辦報宣傳革命。德風堂考藏于右任書法作品欣賞于右任先生作為中國近代著名報人,他的新聞思想具體包括:報紙兼具革命喉舌與民眾喉舌的雙重功能觀,首重社評的言論觀,德才兼備的新聞人才觀。
  • 朝日新聞轉型及對中國報紙的啟示
    ①近年來,該報與其他報紙一樣,同樣出現廣告下滑、「不讀層」增加等現象,面臨生存危機。日本著名報人歌川令三繼菲利普·邁耶在美國提出「報紙消亡論」之後,也在《報紙消失的日子》(新聞がなくなる日)一書中指出:「日本式報業發行體系將出現崩潰,日本報紙消失的日子是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