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媒體的衝擊和挑戰,都市類報紙如何求新圖變?又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升級轉型和華麗轉身,從而獲得可持續發展?帶著這樣的命題,8月28日至9月2日,來自全國35家省級晚報(都市報)的總編輯和4家門戶網站的負責人,在貴州貴陽參加了第17屆全國省級晚報(都市報)總編輯年會。
本屆年會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日報報業集團、全國省級晚報(都市報)研究會主辦,《貴州都市報》、貴州都市虎子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承辦。60多位媒體人在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之後,對於都市類媒體的突圍和走向,大多持樂觀態度。多數與會總編輯認為,如能固守本業,強化主流話語權,又能從新媒體中汲取營養,為我所用,傳統媒體有望實現第二次「蛻變」。
危機:狼來了,地位受衝擊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類開始進入「快速點擊閱讀」時代。正是依靠傳播速度快、受眾面廣、互動性強等特性,網絡已成為新時代寵兒。傳統紙媒的地位因此受到了猛烈衝擊,甚至有人預言「報紙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消亡」。
「狼來了!」近年來,面對新媒體咄咄逼人的架勢,傳統媒體人幾乎一夜驚醒,有了深深的危機意識,開始為傳統媒體謀劃出路。
在這樣的背景下,第17屆全國省級晚報(都市報)總編輯年會的舉辦,恰是時候。
這是中國報媒一年一度的盛會,每年將各家媒體老總召集在一起,提供平臺讓他們共商報業發展大計,分享辦報經驗,至今已成為都市類報紙的一道傳統盛宴。
今年的主題「豹變:報紙的新媒體革命」引起與會總編輯的熱議,不少與會總編輯認為,傳統報紙與新媒體的關係不能用「革命」來形容,兩者更多的是競合關係。
「豹變」原意為「文字精練簡潔,使文章更加精美」,又為「報變」的諧音;而「革命」又頗有激進色彩,年會的主題中出現這樣引人注目的字眼,立刻引來關注。正如東道主、《貴州都市報》總編輯孫雁鷹所言,這或許能反映出都市類媒體人的某種心態,在新的競爭態勢下,新媒體的迅猛發展,給都市類媒體人內心帶來的激烈動蕩,技術變革催生了新媒體,也必然會推動紙媒的革命。
突圍:共生共榮,擁抱新媒體
那麼,傳統媒體如何看待新媒體的步步緊逼?在主持年會論壇時,孫雁鷹的話頗具代表性:「新媒體正以不可阻擋之勢,改變著我們的閱讀習慣,蠶食著傳統媒體的市場,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危機感,但另一方面,正視新媒體的挑戰,主動地擁抱新媒體,在競爭中共同發展,共生共榮,這也是我們化被動為主動的方式。」
不排斥不拒絕,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舊,這也就是主辦方邀請4家門戶網站參會的原因所在。
事實上,從草莽年代一路走來,都市類報紙從不畏懼挑戰,更勇於嘗試,頗具創業精神。特別是一些已成為所在地區「龍頭老大」的都市類報紙,早就開始探索與新媒體的合作和融合問題了。
河南《大河報》將96211呼叫中心,從發行延伸到了家政、電商等服務內容,並由此衍生出社區網站,年收入達到400萬元,此後,《大河報》還和通訊商合作開設3G網生活門戶網站,組建專門團隊經營官方微博,目前初見成效。
福建《海峽都市報》將報料平臺968111,發展成了一個提供各項生活類服務的最大平臺,今年預計能實現500萬元的贏利。
東北第一大都市報《遼瀋晚報》早在幾年前就介入手機報,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儘管各家都市類報紙發展程度不一,但這些年來,幾乎都在嘗試新媒體以期實現突圍,這幾乎成了一個普遍的行業態勢。在與會的總編輯看來,目前這樣的融合雖沒有形成新的贏利模式,但從大方向上看是對的。可以預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紙媒的權威性和公信力,都是新媒體無法取代的。
堅守:內容為王,向主流轉型
「紙媒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話題,而是全世界都在共同討論的問題。」全國都市報研究會會長、《大河報》總編輯王守國打氣說,對於紙媒的發展一定要充滿信心,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和發展,都市報媒體已具備了較為廣闊的新聞資源、人脈資源,這一點是其他媒介所無法比擬的。
在《遼瀋晚報》總編輯彭寧看來,與其他媒介相比,看似「夕陽西下」的紙媒其實存在著更多的發展機會,還有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也能找尋到新的贏利點和增值空間,關鍵是要從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中汲取營養,為我所用。
無疑,堅守本業,內容為王,這是年會上的又一個共識。在挑戰面前,唯有讓自己更強大,才是不二的選擇。《北方新報》通過創辦地方版,向內蒙古東部區和西部區兩個方向擴張,穩坐了地方老大的位置。《齊魯晚報》目前的主要精力是進行地方版的拓展,幾乎在每個城市都開設地方版,依託各地的記者站,進行報紙拓展,在廣告收入方面的表現較為明顯。
近年來,一方面,大部分都市類媒體在佔領都市制高點之後,著力進行外部市場拓展,以擴大規模和影響。另一方面,靠「打打殺殺」社會新聞起家的都市類媒體,已在慢慢向「主流媒體」方向轉型。
所謂的「內容為王」,一直以來,支撐都市報媒體發展最有利的因素無外乎就是內容。對此,《南方都市報》執行總編輯任天陽有一個論斷。他說,全媒體≠全體,也≠全能,紙媒內容品質的提升依然是未來發展重點。
《南方都市報》的轉型從2005年開始,經過7年的曲折路程,構建起了一個包括報紙、雜誌、網站、微博、音視頻製作等在內的全媒體集群。任天陽認為,這一切產品的核心都是《南方都市報》,離開了《南方都市報》,全媒體就成了無本之木。近年來,包括《南方都市報》在內,從主攻社會新聞轉向時政新聞、深度報導和評論等高品質新聞產品,都市類媒體的轉型有目共睹,只有擁有主流讀者,強化主流話語權,都市類媒體才能真正實現華麗轉身。(通訊員 何星輝)
★精彩發言
《新安晚報》總編輯丁傳光:在新媒體面前,紙媒喪失了新聞第一時間的發布權。面對挑戰,我們要研究如何用報紙的優勢來和新媒體進行「搏鬥」,回歸報紙的本質,重新研究讀者定位。
《錢江晚報》副總編輯楊憶華: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蠶食鯨吞併不意味著傳統媒體難以生存。傳統媒體最大的優勢和資源是公信力,紙質媒體「白紙黑字」是逃不掉的。
《江南都市報》副總編輯熊激文:消費者是衣食父母,內容製造是傳統媒體的強項,媒體也應該多關注消費者的閱讀方式和購買方式的改變。
《楚天都市報》總編輯韓少林:傳統媒體可以在堅守新聞真實性、強化差異性、追求差異化、彰顯新聞的深度等方面多做文章,相信仍大有作為。
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投資公司董事長壽光武:未來報紙要實現轉型,需堅持三個出路;一是堅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堅持媒體品牌的公信力;二是探索多元化產業,增加新的贏利點;三是探索報網融合。
生活報社社長包民權:辦有主張的報紙,做有魅力的新聞;具體就是在細分讀者群體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