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
「文化侵略」是普遍現象,日本動漫靠完整的產業鏈條和他們建立的宅文化基礎,那我們靠什麼?靠「鬥氣化馬」。文化產品說到底是一種創作,那我們國家的現狀如何呢?精神財富匱乏、社會物慾橫流,創作者們缺乏夢想和熱情,更缺乏基礎和條件創作出好的作品。
沒錢做沒人買業界也是呵呵一片,再好的IP都只能不斷往後壓,我之前提到的兩部也好、《星遊記》等等好國漫,有多少被摁死在了營養不足的這塊土地裡。剩下的只有少數靠出玩具賺錢的子供向動畫和演了不知多少遍的抗日神劇、古裝宮鬥,這樣的文化產品,又能有多大的魅力?為什麼別國的文化能自然而然地滲透進來流行於國內,我們的卻不能受到世界人民的特別喜愛?觀眾對文化產品的審識是很客觀的。
日本動畫發展很多年了,動畫風格包括很多了,什麼和別人不同,中華小當家,不可思議遊戲,這是中式風格,天馬流星拳,鋼之鍊金術師偏歐美風格,日本動畫包括很多風格,中式,歐美式,日式都有,日本動畫能風靡世界是因為故事內容,不什麼風格。就算哪天創造自己風格。故事不行就能在國際被人喜歡嗎。在日本動畫裡有魔法,還有很多歐美人物,就連海賊內容背景都是歐美海賊背景,什麼不見別人說強佔別人的,最後故事內容不行,什麼風格都沒有。
日本動畫現在深受中國大份動漫迷喜歡,很多人就出來說這是文化入侵,展現中國風那到別的國家可不可算文化入侵哪。日本包括很多風格,中式風格還有歐美風格內容都有。不是全部都是日式風格。只是現在日風格佔的比多。
中國風是要發展可不能全部發中國風,現在就是太過重視中國風,什麼能走國際,日本動畫以前能風靡世界是他們能包括多元化風格。他們能在別人的文化中融入自己文化,當全世界都開始接受日本動畫後,才重視自己文化,現在國際上中國動畫都不能被接受又什麼能接受中國風動畫。中國都不能包容外文化,又什麼讓外國包容中國文化。
我們國漫為什麼不如外國?
有一個不能忽視的環境——市場。到目前為止,動漫市場是由美國和日本的動漫產業壟斷並主導的。市場可以引導人們的審美和需求,導致大家習慣了日漫臉、言情插畫臉。中國動漫完全以自己的風格出道,有極大概率是叫好不叫座的。《大聖歸來》實為驚現一躍,三年間幾經斷血危機、腰斬危機,最終擠進2015檔期。
我認為,做有自己特色的東西是好的,但不應強求「特色」,更不能受限於「特色」。真正的自信是積極吸納不同的文化,敢於做和別人一樣的東西,並且做得更好,在這個基礎上融入自身的特色。(假若自身真的足夠優秀,又怎麼會不敢於接納呢?)
所以,國漫的自信與崛起,從走出「傳統」標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