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夏正國:挪出窮窩搬新家 當上「保安隊長」很幸福

2020-12-16 瀟湘晨報

一排排綠樹,一片片草地,一棟棟嶄新的樓房,優質的配套設施.....在黔西縣錦繡花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我終於有了自己的新家。

我叫夏正國,今年51歲,2018年5月,一家老小從老家素樸鎮牛場村搬遷到錦繡花都安置點。剛開始,我也是有很多顧慮,就怕找不到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難以保障。

想不到,搬遷到這裡才半年不到的時間,在社區幹部的幫扶下,在小區裡當起了「保安」,每天在居住的小區裡巡邏,每頓都能吃上老伴做的拿手菜,每月還有2000多元收入。這是我怎麼也沒想到的,一輩子務農的我如今也成了上班族。

不但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且家庭方方面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住的土牆房,現在變成了足足120平方米的公寓,以前煙燻火燎燒柴煮飯,現在指尖一按香噴噴的米飯就熟了,以前吃水靠挑抬,現在輕輕一擰水龍頭,譁譁的自來水要多少有多少,最高興的就是孩子讀書方便多了,再也不用起早貪黑了,孩子能接受到很好的知識教育就是我最大的期望。

對於現在的生活,我感到很滿足,我一直覺得一生中最正確的選擇就是挪出了那窮窩,奔向了小康。社區除了讓我當保安,還選我當了保安隊長,維護好小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便成了我工作的職責。對於我來說,我很珍惜這份工作,從心底裡就要把他做好。

每天一早,像鬧鐘一樣準時準點出現在小區裡,身著制服、攜帶對講機,和隊員們一起對社區家庭防盜、車輛防盜以及生命財產安全開展巡邏。同時,我還主動擔任所居住的35棟的樓棟網格長,平日裡,配合社區幹部上門宣傳政策、處理家庭矛盾糾紛,帶領群眾打掃樓道衛生...和他們一起,我也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

從偏遠的窮山溝搬進熱鬧的城市,住上新樓房,在家門口就能工作,過上城裡人的生活,是很多貧困戶的夢想。而今,易地扶貧搬遷讓我的夢想實現了,我,一個普通的社區保安員,我很平凡,但我也很幸福、很快樂。(原載 2020年12月11日 多彩貴州網)

【來源:多彩貴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跟著黨走,生活甜如蜜丨荔波縣拉片村英盤組村民謝...
    我叫謝家友,現年55歲,老家住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片村英盤組。如果沒有黨,沒有脫貧攻堅政策,我想這輩子我可能跟我的祖祖輩輩一樣挨困受窮。我幹了28年的組長,如今已步花甲之年,可以說沒有人比我更深有體會家鄉的發展和變化了。
  • 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
    新華社石家莊1月6日電題: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新華社記者從冀南古城邯鄲向西出發,驅車百餘裡,2019年我們探訪河北省涉縣關防鄉後池村不下五次。後池村,遁跡於太行山深處,「八山半水分半田」,卻是一個傳奇所在。遠至上古,傳說中女媧在這裡補過天,愚公在這裡移過山。
  • 「我的脫貧故事」一搬天地寬|安龍縣五福街道村民吳成國
    「我是陳吉超,是你的包保幹部,你在哪裡打工?」「根據現在的政策,你家可以到五福街道去要一套新房子。」「新房子真的不開錢!」「搬遷過去你兒子也有新房子討老婆了!」我「牯」不過我兒子,我兒子吳光益新交的女朋友也希望結婚在新房子裡面。搬!於是我最終同意搬遷到安龍縣五福街道五福小鎮福苑21棟3單元501號(面積100平方,實際共同生活人口為4人,按每人20平方計算應享受80平方,多出的20平方我自願補差價)。
  • 甘青交界處的跨越——保安族、撒拉族的脫貧故事
    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黨和政府支持下,兩個山水相鄰、習俗相近的民族,發生了什麼變化?  「千錘百鍊」與「辣味十足」  炙熱的火爐上,製作保安腰刀使用的鋼鐵片被燒得通紅。馬尕主麻兩鬢的汗珠滴到滾燙的刀片上,發出「吱吱」的聲響。41歲的他個頭中等、皮膚黝黑,打刀已20多年。
  • 「新春走基層」「龍窩塘」脫貧記
    淮安有個革命老區劉老莊,老區脫貧有個龍窩塘(雙莊村)。這裡有英雄的精神傳承和「見龍在野」的美麗傳說。2017年以來,雙莊村用「英雄精神」武裝基層堡壘,積極回應群眾願望訴求,通過整村異地搬遷,發展特色農業走上致富路,書寫了不一樣的脫貧故事。美麗傳說「龍窩塘」雙莊村原名「龍窩塘」,傳說中,有一條龍從天而降,在田野裡輾轉騰挪形成了常年儲水、深不見底的水塘。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扶貧政策 讓我過上幸福的小日子」丨平壩區...
    幾年前,我們家很窮,住房條件也很差,一家6口就擠在兩間不足60平方米的小瓦房裡,孩子周末回家,都是到別人家裡寄宿。四個孩子讀書,花費較大,儘管我們夫妻二人在外務工,家庭經濟還是捉襟見肘,存不下半分錢,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不幸的是,妻子在打工路上生病了,住院治療後需要長期吃藥保養,不能再做體力活了,我家猶如雪上加霜,真是「屋破偏逢連夜雨,船漏又遇頂頭風」,一家子生活的重擔落在了我的肩上。
  • 「我的脫貧故事」住進新家,我們感到無比幸福|息烽縣養龍司鎮幸福...
    貴陽市息烽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團圓小區是一個熱鬧的地方,這裡集中安置著368戶1519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我就是其中一員。我叫劉大發,老家在貴陽市息烽縣養龍司鎮幸福村。我和妻子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術的殘疾人,家庭經濟緊張。
  • 寧夏靈武市:挪出「窮窩」搬進「福窩」 崗位直送家門口
    郭紋紋立馬報了名,上了崗。「現在住房和就業都穩定了。孩子上幼兒園就在小區裡,我從家門口到廠門口走路上班只需要幾分鐘。」談起現在的生活,郭紋紋笑的合不攏嘴。「住進城市裡的樓房,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小區內就近工作不僅方便她照顧家庭,還能讓她掙錢補貼家用。在這個小區內的扶貧車間,大約40名女工正進行羊絨衫加工的最後一個步驟——手縫。
  • (圖表·漫畫)「新華全媒頭條」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
    新華社圖表,北京,2020年1月7日 漫畫: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之二「找水」 河北省涉縣關防鄉後池村,遁跡於太行山深處,「八山半水分半田」,卻是一個傳奇所在。 遠至上古,傳說中女媧在這裡補過天,愚公在這裡移過山。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窮窩窩 過上新生活丨普安縣九峰街道雲莊村天...
    他告訴我,脫貧攻堅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要保證每個老百姓都有安全的住房,像我家的這種情況,黨和政府一定會伸出援手。同時,他問我願不願意搬遷到西城區龍溪石硯小鎮。姜書記的話讓我看到了住新房子的曙光,電話中我連忙向姜書記表示願意搬遷。
  • 河南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下山入社區 搬進幸福裡
    (原標題:河南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下山入社區 搬進幸福裡(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後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 雲南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5年來,雲南深入貫徹中央、國務院相關部署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全省脫貧攻堅的「五個一批」和「頭號工程」,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闖出了一條邊疆民族地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新路。
  •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2020-12-1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大學生張飄:看家鄉巨變,話幸福小家
    我叫張飄,家住仁懷市高大坪鎮桅杆村,現就讀於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   這一次,以「變」為中心,記錄桅杆村這個大家,和我幸福小家的脫貧故事。三言兩語,你家我家。幾十年鄰居做伴,換不來一隻破碗。爭罷爭罷!春耕夏種,秋收冬藏,早出晚歸,還靠天公養家。乾旱澇災,人心惶惶,一年辛苦白下。看現在!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欣榮延延,外面世界之大。路面硬化,路燈到家,萬家燈火,一路引你回家。鄉村文化,禮讓謙卑,不分你家我家。機器耕地,技術助力,收入逐漸穩定化。
  • 「我的扶貧故事」凝聚各方力量助力脫貧丨興義市烏沙鎮納姑村脫貧...
    我叫肖本龍,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以駐村工作副隊長的身份被選派到興義市烏沙鎮納姑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作為駐村副隊長,不僅要統籌全村工作,我還有自己的網格和結對幫扶戶,既要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又要結合村情實際,制定發展計劃,還要針對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因戶施策,制定幫扶措施,才能實現真脫貧。
  • ...故事」一萬年太久 只爭朝夕|德江縣泉口鎮先壩村脫貧攻堅隊長袁政
    去年5月30日,我帶著完善基礎設施、整治人居環境、強化政策落實,持續推進脫貧進程,確保如期脫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任務,來到先壩村任職攻堅隊長。德江縣泉口鎮先壩村脫貧攻堅隊長袁政我記得來的那天下著濛濛細雨,村裡到處都是稀泥巴,在火燒嶺走一圈泥巴就沾到了褲腰上,牛羊糞便隨處可見、汙水橫流。
  • 「保安日記」我想做你的保安,保你一生平安
    >保安日記 2020年X月XX日 星期X 晴回想起剛入職的那天,隊長問我「你知道要保護誰嗎」我嘴上說的是業主,心裡想的是你!你可能已經忘了,或許你根本不記得,夢中那次,我和你一起去吃飯,一邊夾肉,一邊對我說:「你多吃一點」,簡簡單單五個字瞬間把我的夢給融化了,睜開眼睛看到的卻是,有對象的保安隊長,他女朋友正在餵他吃飯,三人一室,避免有些尷尬,我閉上眼睛假裝未醒。
  • 洛松新巴一家的脫貧故事:有家有業有幸福
    原標題:洛松新巴一家的脫貧故事:有家有業有幸福 2015年,洛松新巴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洛松新巴一家搬進了「水電路訊網、科教文衛保」齊全的達修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且在兩個村集體經濟工作,並享受分紅。   搬進安置點當年,洛松新巴就貸款購買了一輛四橋車,2018年,洛松新巴再次貸款購買了一輛商混車,2019年,他的家庭總收入達50160元。現在,脫貧摘帽的洛松新巴一家生活得幸福美滿。
  •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
    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目前「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任務和配套設施掃尾工程已全部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搬遷群眾基本入住。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近千萬貧困人口「挪窮窩」「換窮業」,逐漸擺脫貧困、安居樂業。
  • 我的脫貧故事︱鄧湘才: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
    我叫鄧湘才,今年54歲,家住貴州省開陽縣楠木渡鎮中和村窯上組。由於家庭各方麵條件落後,家庭勞動力少,妻子體弱多病,無法做重苦力活,我們家經濟狀況一直很艱難。連續好幾次養的牛、豬不是生病就是其他各種麻煩,家裡種的烤菸、玉米也因為旱災、蟲災導致收成不好還虧損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