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辛棄疾學做人
讀《一代英豪辛棄疾》有感
白駒過隙,日邁月徵,從教已是七個年頭,一直有個夢想,能讀遍教材中作者的傳記,並為每一作者留下點文字,一來讓自己更好地了解其人、其文,二則能充盈知識庫,能在課堂上分享他們的故事,不僅能增強課堂趣味,也許也能讓孩子們愛上語文。
近日,讀完了巨華強先生所著的《一代英豪辛棄疾》,這是一部全面描寫文武全才稼軒居士的小說,雖小說具有虛構性,但於我,每每閱讀,都願意將其作為真實的故事閱讀,畢竟,要著成一部歷史小說,作者定是下了苦功研讀主人公作品及史料的,大體必然符合歷史。虛構的也是極細微處,再者,虛構場景也應符合歷史人物個性,否則,這是不負責任的文化傳播。
小說共546頁,共30章,讀來毫無厭倦感,章章都展現著人格魅力,讓我數個深夜,手不釋卷。蓋上書頁,「向辛棄疾學做人」自然從頭腦中蹦躂出來。
一學做好公民。辛棄疾用一生踐行愛國,從祖父辛贊告誡他要為收復中原奮鬥起,他從未停歇他的愛國腳步,學習是為了報國,當官是為了報國,甚至閒居帶湖時,他也積極籌劃「鵝湖之會」,與朱熹、陳亮等共商國是。愛國是一個人的責任與義務,也是評判公民好壞的基本標準,他做到了,而且做得至美。千佛山廟會聚義抗金,再和耿京攜手帶領天平軍重創金兵;湯思退、史浩求和派和金使党懷英多方陷害,他依然堅守「收復」信念不動搖。只可惜,國不愛他,多次遭貶,等臨終前,卻一紙詔書,委以重任,著實可笑!可悲!
二學做好學生。辛棄疾主要文從劉瞻,武學王義山,當然他還利用一切機會向前輩學,如周必大,向同輩,如陳亮等學,他也是遵循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他尊師,時刻念恩師,劉瞻生死未卜一直是他的牽掛,王義山投奔,他道「師父永遠是師父」;他好學,天蒙蒙亮起床晨練,練拳、練劍、練刀槍,凡是老師教授的招數技藝,他都千百次的練習;深夜挑燈溫習,賦詩填詞早年即名滿天下,樣樣專心認真,成績突出。他的自律、上進,讓他23歲時即當上了25萬人馬的天平軍掌書記,且提出了天平軍渡江南歸的遠見,得到了名臣張浚推薦,面奏皇帝趙構。同年,他又率50名輕騎勇闖濟州敵營50000守軍,跋山涉水,奔走千裡之遙在對敵廝殺中生擒判賊張安國。尤其是留給後世的《美芹十論》、復國之策《九議》、《論盜賊札子》及眾多詞作都離不開他學生時代的積累。
三學做好領導。辛棄疾一生任職眾多,每每都是哪裡有危險,他即奔向哪,縱使去哪任職都是被迫,但也潛心為國為民幹實事,他上任前總會先體民情,聽民聲,擅長團結同事,沒有等級觀念,他喜歡向下屬取經,真切自熱。聘任司農寺主簿涉險夜探倉庫,揭秘天廷糧倉黑洞;任職滁州繁榮經濟,改善百姓之文化娛樂新建奠枕樓;任江西提點刑獄智平茶寇,甚至不計殺妻之仇;任湖南潭州革弊興利創建飛虎軍;任江西隆興知府治理荒政,糧食物價平穩,商業興隆,百姓生活得以改善;任福州知州,操練軍隊,還百姓太平;任紹興知府,消滅鹽匪等等。這一系列政績,拯救多少黎民於水火,在金兵肆虐的時代,他的每次到來,都給百姓帶去福音。
四學做好老師、好父親。辛棄疾一身才華,文中所談弟子僅二:一是範開,雖所教詩文未多談,但他對學生的人生提出指導:「為政定要廉潔奉公,剛直不阿,堅守正義,莫近小人」「要眼睛向下,與民同步」,尤其當範開在其革職時準備跟從老師回信州,他暴怒,「難道你就忍心看這大宋二百多年基業毀在他們手裡?」又一次教誨學生當官為民。二是第三任妻子錢錢,因求學期間,常常不在身邊,對錢錢的教育並不多。辛棄疾共有三兒:稹稹、穰穰、秸秸,三子是老來得子,教育甚少,但長子、二子,他親授武功,督促文化,兩個孩子也是頗有建樹,繼承了他的膽識,也發揚了他的愛國精神。
五學做好丈夫。辛棄疾一生娶妻三次,第一任妻子為範邦彥千金範小姐,二人文武雙全,情投意合,一見鍾情,翌日完婚,可惜未能至白頭,被賴子凡抓走並刺死;第二任妻子為史浩、党懷英安插在其身旁的刺客田田,田田因敬生愛,沒有執行命令,辛棄疾知曉後寬容她,並娶為妻,但最終卻被史浩派人燒死;第三人妻子為陳亮推薦的學生錢錢,他相思數載,終能相伴到老。他對每一個妻子都是真愛、鍾情,包容、善待,縱使有千般錯,如田田,他也視若珍寶,縱使有嬌女獻媚,如琴兒,他也不為所動,因為擁有,所以忠貞。
當然,向辛棄疾學做人,遠不止以上幾點,做好知己等都是我們應該學的,辛棄疾與陳亮當是相見恨晚,兩人志趣相投,互相欣賞。每逢相見,對酒當歌。陳亮為他「將帥之才,請纓無路,報國無門」惋惜,他為陳亮受冤奔走、逝世涕下等。
一書難盡稼軒事,一文難道稼軒人。一代英豪,能評點處甚多,能學習處亦繁,日後有機會,還將更深了解稼軒人,更多體悟稼軒文武功夫!
--長沙縣第九中學 王煌
編輯:陳小英插圖:蘭小慶配樂:硃砂
審核:李蘭芬